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兩部長篇後,宇佐美真琴只在怪談雜誌《幽》上發表了〈濕原女神>(濕原Q女神)、〈城山界隈奇譚>(城山界隙奇譚)等十五篇作品。接著就是這本異軍突起,毫無怪異與超自然元素,卻依然驚艷四方的犯罪小說,《愚者之毒》。

  側漏的惡意:武藏野陰影

  宇佐美真琴的寫作風格,以千街晶之的話來說,其特色“在于謹慎仔細地描繪著歪斜的心如何產生的縫隙,以及怪異如何從這樣的縫隙中誕生J。這一點,從本次的中譯作品《愚者之毒》中也可得見。

  分成〈武藏野陰影〉、〈築豐輓歌〉與〈伊豆溟海〉二一個章節的《愚者之毒》,從二〇一五年住在高級療養院的六十五歲女性做為敘事的起點,慢慢地回憶起年輕時代的故事:一九八五年與摯友在職業介紹所的相遇。香川葉子與石川希美,這兩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性,卻因為出身的不同,而有著不盡相同的悲慘遭遇。在〈武藏野陰影〉中,以暱稱“葉子”(Hak。)的香川葉子與外甥達也的經歷為主,講述香川葉子如何因為妹妹夫妻欠下的高利貸,而落得必須在四處躲藏的同時撫養外甥。這個“夜逃”的故事太過經典,讀者很簡單地便能想像那令人胃部發酸的緊張景況,同時也為了葉子能在武藏野找到平靜的管家工作而感到開心不已。

  然而那不過是為了鬆懈我們的戒心。人心如同武藏野常見的、隱藏在一般土壤中的湧水地形一般,稍不留意,惡意就在某些時刻,默默從心的縫隙中溢出,而後緩緩蕩漾開來。對外甥見死不救的葉子,慢慢發現在武藏野的悠閒風光之下,難波家似乎也存在著深不見底的湧水地形。最終,“老師”去世了,而灘波家也因此逐步崩解。

  在此處,宇佐美留下了數個懸疑——難波由起夫的身世還藏著什麼樣的謎團?他和希美之間的真正關係到底是什麼?老師真的是由起夫殺死的嗎?以及,葉子用什麼方式逃脫了那輛即將摔下懸崖的賓士?

  緊接著,場景突兀地轉換到了一九六五年的北九州福岡縣的築豐。慢慢的,我們得知了這裡的敘事者“我”正是希美。希美出生於一個礦工家庭,父親遭遇了一九六三年的三井三池煤礦爆炸事件。而這,就是一切悲劇的起源。

  悲劇的起源與轉化:〈築豐輓歌〉與三並三池煤礦事件在此,我們得先花一點時間去了解三井三池煤礦爆炸事件,以及這座礦坑的悠久歷史 位於福岡縣最南端的三池煤礦,蘊含量相當豐富,因此開發的時間也相當早。在明治維新後,因應“富國強兵”與“殖產興業”的政策,日本極力地往工業化的道路前進。煤礦因此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源,而受到極大的重視。一八八八年,三池煤礦的經一由日本政府轉移到三井組所成立的三井煤礦社,“三井三池煤礦”之名正式出現。戰後,因政策方針的制定,三池煤礦一度成為經濟復甦的能源來源。然而到了一九四八年,同樣因為政策方向的關係,三池煤礦展開了表面上為自動離職的“自願退職”大裁員。

  類似的情況,在五〇年代石油開始取代煤炭成為主要能源之時又重新上演。於是三池煤礦的工人在一九五三年、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〇年間就勞資問題展開稱為“三池煤礦鬥爭”的反抗行動。然而此一行動因各方勢力傾軋,最終從內部自我崩解。在激烈抗爭的最後,由於時勢的轉變,工會最終不得不在中央勞動委員會的斡旋下,接受社方列舉退職名單,被列者“自願退職”的方案。

  留下來的礦工在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九日下午三點左右,遇上了煤炭粉塵在礦坑中爆炸的事件。煤炭塵爆後,產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當時礦坑內有一千四百名左右的工人,四百五十八人死於這場塵爆,救出的九百四十人,有八百三十九人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礦工不可能再工作。他們會有持續抽痛的嚴重頭痛、噁心、嘔吐與心神混亂的情況。然而面對此一變故,三井三池煤礦方面聘僱的學者,駁斥九州工業大學荒木忍教授“事故的發生,是由於廠方以產量而非安全為主的生產第一主義所致”,認為事故的起因為原炭沾惹到煤粉的火星而起,屬於不可抗力的事故。負責起訴事宜的福岡檢察廳,在準備依照荒木忍的鑑定結果起訴三井三池礦坑幹部時,突然遭到調動。最後,福岡檢察廳因“缺乏科學證據”,對三井三池的礦坑幹部做出不起訴的處分。而礦坑一直要到一九九七年才因經營不善而關閉。

  被害礦工與家屬的賠償,甚至要來得更晚。一九八七年,絕大多數的礦工家屬與三井集團達成和解。部分不滿的家屬繼續訴訟,到一九九八年才獲得“三井公司有過失責任,必須承認過失責任並加以賠償”的最終判決。而到了這個時候,時間已經無情地流過了三十五年。

  透過〈築豐輓歌>,我們終於得知由起夫與希美的關係,兩人犯下的弒父之罪,以及葉子實際上並沒有逃出那輛賓士的事實。事件的全貌無情地展現在眼前之時,失業礦工與其家庭面臨的悲慘生活也徹底地震懾了我。原來,〈武藏野陰影〉不過是一場豪華的鋪墊嗎?雖然說悲慘難以量化,但〈築豐輓歌〉所呈現的那種絕望,和〈武藏野陰影〉有著全然不同的質感。它更粗野,更令人喘不過氣,也更少出現在我們如今捧讀的各類故事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