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們會在巴士上看的,而且一定會回信給他。”

  我這麼回應,火村也補了句:“也請幫我們問候他。”

  結果我們在巴士站就打開那封信。

  上面只寫了“謝謝”與“還要再來玩哦!”的字眼。

  雖然想寫封信回說“我們會再去玩的!”但是從那時過了六次寒暑又來到春天時,我還是沒有心情舊地重遊。火村也不再提起瑞典館的事。因此害我錯覺在那裡發生的一切只有我知道而已,是我一個人經歷的事,好像火村從未去過盤梯山似的。

  也許真的是這樣,我大膽地這麼假想著。

  當我再度聽到瑞典館這個字眼時,心中已經平靜了許多。

  漢斯和育子大概在那偌大的館中,等著服滿刑期的乙川隆和薇若妮卡回來吧!那兩位老人家還健在嗎?有時我會突然這麼想著。

  腦海中偶爾還會浮現客廳牆上的流音照片、乙川隆書桌上親子三人的照片,還有掛在牆上,淑美和輝美的畫。然後對於有時還會無禮地想著,為何那時不拿走薇若妮卡扮成露西亞照片的自己,感到十分可笑。

  ——完

  後記

  截至目前為止我所創作的十部長篇作品中,花費最短時間完成的一部作品,就是這部《瑞典館之謎》。記得從開始執筆到完成大概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吧?對我而言,算是相當快的速度。

  當初這部作品應該是設定為稍微有點長的短篇小說。為了滿足喜歡閱讀後記的讀者的好奇心,我就稍微提一下創作這部作品的幕後花絮吧!

  那是一九九五年的事。我受到由講談社NOVELS編輯部推出的雜誌《曼菲士》邀稿,“麻煩請創作一篇短篇作品,交稿日定在二月底。至於頁數多寡由您自己決定(!)”,結果我還沒想到要寫什麼,時序就這樣進入二月。我剛完成要刊在《小說現代》上的短篇作品《蝴蝶振翅而飛》,臨睡前想著該動筆寫要給《曼菲士》的稿才行時,突然想到關於腳印的點子。好極了!靈光一閃,於是大半夜愉快地振筆疾書。所謂正統推理小說點子,並不容易在創作時靈感輕易湧現,(譬如,就算腦中浮現“這麼一來就可以用大鎖從室外反鎖”的點子,但是思路僅只於此並不能構思出什麼精彩情節,)因此這般情形居然能夠讓我過上,真是謝天謝地。

  隨著以腳印點子為中心來構思推理情節的靈感不斷湧現,我知道自己一定能夠落筆寫個四、五十張稿紙。心想大概寫個一百張左右就可以了吧!結果沒想到一落筆竟然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百五十張稿紙。

  那時在我腦中其實已經有了其他點子,是和《瑞典館之謎》完全不一樣的故事,題目為《美麗的三姊妹》。雖然背景和“瑞典館”一樣都是在雪國,但是案發現場是呈三角形配置的三間屋子中的其中一間,美麗的三姊妹各住一間,當然他們三個都是日本人。被殺的是老三的丈夫,他是個虐待妻子的暴君——。至於故事會如何展開,就交給讀者們自由想像囉!很遺憾地這點子並沒有化為文字。

  為什麼沒有動筆寫呢?那是因為《瑞典館之謎》的架構已經完成。我確信能夠逼退《美麗三姊妹》的這部作品,是我非常想一口氣完成的題材。

  因此我心想這個故事大概得寫個三百張才能寫完吧!雖然《曼菲士》邀稿的請託是說頁數由我自己決定,但是也不太可能一開始就跟對方說“我會寫個四百張”,依我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可能一個月完成一部長篇作品。於是我打電話給負責編輯事務的金田明年先生,“其實我想寫篇長篇的……”這麼說。我想他大概搞不清楚我到底在說什麼吧!沒想到,“那麼就麻煩老師寫一篇長篇作品。”竟然如此體諒我。於是乎《瑞典館之謎》就這樣誕生了。

  雖然覺得始終無法付梓的《美麗三姊妹》也很符合我的小說風格,但是目前的情況不太可能立刻發表,總之它會永遠都在我心中留存著。

  還有些要補充說明的部分——

  開始創作這部作品的時候,剛好是阪神淡路大地震後一個月。執筆的第一個月發生地下鐵沙林事件,完成時則是在逮捕到奧姆真理教麻原彰晃稍早之前。我並不是想特別強調什麼,而是因為當我拿到這本書時,腦中一直想著這些事,也許以後也會一直想起吧!

  最後要感謝擔任文庫版編輯工作的山田享先生、慷慨跨刀為我寫解說的宮部美幸小姐。還有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Tack!

  一九九八·四·十九

  有栖川有棲

  ※參考文獻

  《瑞典四季歷》(東京書籍)

  《訓霸法子》/布·摩斯貝里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