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七月十四日下午三點十分,倉野從新宿返家時,那扇門其實並未上鎖。
當時進門後,看到踏板前有兩雙鞋子時,倉野曹說過他有股奇妙的感覺吧!其實,那只是下意識的疑問,也就是眼前有鞋子,難道入口大門沒上鎖?當時,這種想法若爬上意識表層,應該就可以終止錯誤!但倉野的情緒卻偏向於有人來訪的喜悅。待事後回想時就已察覺,大門是上鎖的,有鞋子是非常奇怪的一種逆轉解釋。換句話說,認為大斗上鎖的錯覺,在那個時候已經化為完全的事實了。所以,那日的情形,各位應該也能明白吧!或許當時他也是忘了鎖門就逕自前往雛子家,待返回住處想用鑰匙開門時,這次注意到了『手感』不同,只不過在那一瞬間,應該也沒多說什麼吧!但是當他拉開大門時,那種『也許……』的想法如閃電般掠過,他感到一陣恐懼而當場呆住了。沒錯,倉野當時注意到自己犯下的錯覺!
那麼,假設十四日下午三點過後,倉野返家時,外面的大門並未上鎖,情況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只要冷靜思考,就應該能夠了解。第一就是,那並非什麼『顛倒的密室』;第二是,高統靴的主人是殺害曳間的兇手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三——這是最重要的——則會懷疑那樁命案究竟是否為殺人事件。沒錯,坦白說,曳間並非遭人殺害,他只是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是自殺!」
三人感覺上似乎已陶醉在奈爾茲的說明中,已經沒人想回答。但他們清楚地意識到,此刻正在繼續重大的審判。
「換句話說,關於最初的事件,警方的判斷最正確。例如被利刃刺殺的屍體,要判別是自殺或他殺,利刃刺入的位置與傷痕的角度關係就非常重要。自殺的狀況,通常是由下往上刺;至於他殺則正好相反居多。警方乃是根據這種科學性的觀察,再經過該方面的專家透過各種檢討之後所下的判斷結果,因此信任他們應該是沒問題……當然,這只是結果論!
說明至此,各位應該已經都明白了吧!那雙鞋子的主人是霍南德。當然,布瀨目擊三點左右前往倉野住處拜訪的也是霍南德。霍南德發現了曳間胸口插著利刃死亡,是的,他的情形恰好與倉野是相同的狀況。當然,霍南德也受到兇嫌還躲在建築內的恐懼所威脅,想要逃走而慌忙跑下樓梯,但正巧倉野回來了。問題是,霍南德並不知道,還以為可能是兇嫌返回現場,所以慌忙躲進廚房的窗簾後方,等倉野過去之後,也沒好好穿妥鞋子便慌忙逃離倉野的住處。
亦即,在七月卅一日前的時間點上,知道曳間是自殺身亡的只有霍南德一個人。他最初當然很困惑,但是,看著案情的進展,警方似乎也認定那是自殺,所以他就更加確信。重要的是,那起命案對我們來說之所以必須認為是他殺,主要是來自大門從外側上鎖,而且還故意讓人見到鞋子,以及躲藏於現場的兇手印象。這讓一開始並未在場的霍南德,很容易便可推論出那是自殺的結論。十七日聚會時,我雖然對於霍南德不像是平常的他感到有些疑問,但若認為他知道一切,而且抱著觀賞餘興節目的態度,以窺視大家的反應為樂,這也同樣能有圓滿的解釋……只是霍南德由於興奮過度而犯了一項重大的錯誤,為了讓一切更加有趣,說出『犯行必須是連續殺人』之類的話,結果這成了他的致命傷,他應該連做夢都沒想到,荊棘之冠結果還是回到自己頭上。
但是,倉野注意到自己的錯覺了。若考慮他在那一瞬間的心理,我實在不忍目睹……他在曳間的屍體前流淚,發誓替他報仇,認為只要能找到與曳間的死亡相對應的殺人手法,他會不惜一切去執行的這種精神狀態卻在現實中碰壁,完全粉碎。他失去了秤量曳間死亡的天秤另一邊的秤錘,同時那也成了他的精神破綻……推理競資席上,倉野敘述的推理,只不過是訴說他自己的心理狀態,若將內容中的甲斐改為他,曳間的姊姊改為曳間,戀愛感情改為復仇感情,整個推理內容就是他自己的心理告白了,這隻要確定根戶提出的突變理論圖形就知道了。若一開始就知道曳間是死於自殺,倉野當然也不至於殺人。然而,一旦執著於替曳聞的死亡復仇為目的,對倉野來說,就不得不把自殺的真相推向虛構的一面了。
無論如何都需要兇手存在!因此,將自己塑造成兇手最方便,也就是自願擔任兇手!所以,為了讓他的信念成為無可撼動的事實,他就必須殺人。是的,這就是一種儀式,而霍南德被選為活牲雖然有各種理由,但最重要的理由是,倉野確定鞋子的主人是霍南德,因此必須封住知道曳間死於自殺的霍南德嘴巴。在殺害霍南德時,他巧妙地讓現實和虛構柑互交替,剩下的就只是理想的殺人事件了。而且,宣稱『犯行必須是連續殺人』的人成了恐怖殺人惡魔的誘餌,不是更具備了無上的魅力情趣?而且,以我們的綽號來說,應該也有某種意義……只不過,為了讓殺人具有理想性,因此也需要有極端的不可能性和深不可測的謎團。而且,從我的預言開始,偶然出現在曳間死亡狀況中的表面性『顛倒的密室』主題曲,也必須在霍南德的命案中演奏。令人驚訝的是,符合這一切條件的殺人劇計劃,雖然僅在一日之間就擬妥,但是這卻反而證明了他瘋狂的思考力在碰壁之後,在尋找其他出口的同時,他內心並發出受挫的感情衝擊力道是何等的強烈!
當時進門後,看到踏板前有兩雙鞋子時,倉野曹說過他有股奇妙的感覺吧!其實,那只是下意識的疑問,也就是眼前有鞋子,難道入口大門沒上鎖?當時,這種想法若爬上意識表層,應該就可以終止錯誤!但倉野的情緒卻偏向於有人來訪的喜悅。待事後回想時就已察覺,大門是上鎖的,有鞋子是非常奇怪的一種逆轉解釋。換句話說,認為大斗上鎖的錯覺,在那個時候已經化為完全的事實了。所以,那日的情形,各位應該也能明白吧!或許當時他也是忘了鎖門就逕自前往雛子家,待返回住處想用鑰匙開門時,這次注意到了『手感』不同,只不過在那一瞬間,應該也沒多說什麼吧!但是當他拉開大門時,那種『也許……』的想法如閃電般掠過,他感到一陣恐懼而當場呆住了。沒錯,倉野當時注意到自己犯下的錯覺!
那麼,假設十四日下午三點過後,倉野返家時,外面的大門並未上鎖,情況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只要冷靜思考,就應該能夠了解。第一就是,那並非什麼『顛倒的密室』;第二是,高統靴的主人是殺害曳間的兇手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三——這是最重要的——則會懷疑那樁命案究竟是否為殺人事件。沒錯,坦白說,曳間並非遭人殺害,他只是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是自殺!」
三人感覺上似乎已陶醉在奈爾茲的說明中,已經沒人想回答。但他們清楚地意識到,此刻正在繼續重大的審判。
「換句話說,關於最初的事件,警方的判斷最正確。例如被利刃刺殺的屍體,要判別是自殺或他殺,利刃刺入的位置與傷痕的角度關係就非常重要。自殺的狀況,通常是由下往上刺;至於他殺則正好相反居多。警方乃是根據這種科學性的觀察,再經過該方面的專家透過各種檢討之後所下的判斷結果,因此信任他們應該是沒問題……當然,這只是結果論!
說明至此,各位應該已經都明白了吧!那雙鞋子的主人是霍南德。當然,布瀨目擊三點左右前往倉野住處拜訪的也是霍南德。霍南德發現了曳間胸口插著利刃死亡,是的,他的情形恰好與倉野是相同的狀況。當然,霍南德也受到兇嫌還躲在建築內的恐懼所威脅,想要逃走而慌忙跑下樓梯,但正巧倉野回來了。問題是,霍南德並不知道,還以為可能是兇嫌返回現場,所以慌忙躲進廚房的窗簾後方,等倉野過去之後,也沒好好穿妥鞋子便慌忙逃離倉野的住處。
亦即,在七月卅一日前的時間點上,知道曳間是自殺身亡的只有霍南德一個人。他最初當然很困惑,但是,看著案情的進展,警方似乎也認定那是自殺,所以他就更加確信。重要的是,那起命案對我們來說之所以必須認為是他殺,主要是來自大門從外側上鎖,而且還故意讓人見到鞋子,以及躲藏於現場的兇手印象。這讓一開始並未在場的霍南德,很容易便可推論出那是自殺的結論。十七日聚會時,我雖然對於霍南德不像是平常的他感到有些疑問,但若認為他知道一切,而且抱著觀賞餘興節目的態度,以窺視大家的反應為樂,這也同樣能有圓滿的解釋……只是霍南德由於興奮過度而犯了一項重大的錯誤,為了讓一切更加有趣,說出『犯行必須是連續殺人』之類的話,結果這成了他的致命傷,他應該連做夢都沒想到,荊棘之冠結果還是回到自己頭上。
但是,倉野注意到自己的錯覺了。若考慮他在那一瞬間的心理,我實在不忍目睹……他在曳間的屍體前流淚,發誓替他報仇,認為只要能找到與曳間的死亡相對應的殺人手法,他會不惜一切去執行的這種精神狀態卻在現實中碰壁,完全粉碎。他失去了秤量曳間死亡的天秤另一邊的秤錘,同時那也成了他的精神破綻……推理競資席上,倉野敘述的推理,只不過是訴說他自己的心理狀態,若將內容中的甲斐改為他,曳間的姊姊改為曳間,戀愛感情改為復仇感情,整個推理內容就是他自己的心理告白了,這隻要確定根戶提出的突變理論圖形就知道了。若一開始就知道曳間是死於自殺,倉野當然也不至於殺人。然而,一旦執著於替曳聞的死亡復仇為目的,對倉野來說,就不得不把自殺的真相推向虛構的一面了。
無論如何都需要兇手存在!因此,將自己塑造成兇手最方便,也就是自願擔任兇手!所以,為了讓他的信念成為無可撼動的事實,他就必須殺人。是的,這就是一種儀式,而霍南德被選為活牲雖然有各種理由,但最重要的理由是,倉野確定鞋子的主人是霍南德,因此必須封住知道曳間死於自殺的霍南德嘴巴。在殺害霍南德時,他巧妙地讓現實和虛構柑互交替,剩下的就只是理想的殺人事件了。而且,宣稱『犯行必須是連續殺人』的人成了恐怖殺人惡魔的誘餌,不是更具備了無上的魅力情趣?而且,以我們的綽號來說,應該也有某種意義……只不過,為了讓殺人具有理想性,因此也需要有極端的不可能性和深不可測的謎團。而且,從我的預言開始,偶然出現在曳間死亡狀況中的表面性『顛倒的密室』主題曲,也必須在霍南德的命案中演奏。令人驚訝的是,符合這一切條件的殺人劇計劃,雖然僅在一日之間就擬妥,但是這卻反而證明了他瘋狂的思考力在碰壁之後,在尋找其他出口的同時,他內心並發出受挫的感情衝擊力道是何等的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