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再加上我是金田一耕助的孫子,喜歡模仿偵探,這一點他是知道的。而且,他也應該記得,我發現出島背包時的情景……”
金田一回想著當時的情景。
記憶的箱子打開了,昨天的回憶倏然地被抓了出來。
最初看到金田一從背包中拿出芥川龍之介的《邪宗門》的人,就是比呂。比呂當時撿起了金田一丟下的書,還說道:“《邪宗門》?怎麼還有這個……”
至少,比呂知道那是《邪宗門》,口中還念叨著“怎麼還有這個……”
比呂的文學知識在當時已經很不尋常了。而且,邪宗館的書庫中,足足有一大排,都是《邪宗門》。
如果他看到的是北原白秋的《邪宗門》,沒有理由發出這樣的感嘆。
可是,那偏偏是極為少見的芥川龍之介的《邪宗門》……
那是一部未完的作品,文學專業出身的長島警長也只是有所耳聞。
比呂也是第一次知道。所以,才由衷地發出感嘆。
這樣考慮,大廳中的《邪宗門》最初也是比呂發現的。這就說明他由心理到行動的轉變。
“也許他認為龐大的藏書中可以找到芥川的《邪宗門》,於是就去了書庫。沒想到發現了珍貴的最初版本。”
事實上,剛才金田一去書庫時,芥川的《邪宗門》就和多本北原白秋的《邪宗門》擺在一起。
金田一簡單解釋著自己的推理,漸漸地開始進入案件的核心。
“不過,叔叔,不,繪馬龍之介為什麼要殺害出島丈治呢?把人關在地下室中餓死,又偽裝成意外事故,從這一點分析,出島與繪馬龍之介以前是認識的。他知道出島喜歡登山,才會想到把事故地點故意安排在山中。這樣,即使警察前來調查,也不會聯想到什麼動機或是交友關係。這個提示就寫在六年前,我錯賣的一本雜誌上。”
金田一打開桌子上的《輕井澤雜誌》。
“首先,雜誌最後一頁上寫著編輯部人員的名字。我一直都沒注意到,其實‘出島丈治’這個名字就寫在其中。”
在負責報導的編輯人員一欄中,清楚地寫著這個名字。
“為了確認一下,我又找到了那條報導。上面也寫道出島是‘長野縣輕井澤町的雜誌編輯’。我認識一些雜誌社的人,他們大都住在東京或是有出版社的大都市,而他卻住在輕井澤,於是便聯想到,他也許就是這本雜誌的編輯。結果,果不其然。”
“再看目錄。特集報導欄下面的小字,寫著‘上田理科大學教授繪馬龍之介’。特集的內容是:秋季是采蘑菇的季節!權威人士推薦安全可食用的淺間山腳的蘑菇。看了好幾遍這個標題。又看了一下內容,注意到這個‘權威’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過,我聽研太郎說起過繪馬龍之介的經歷,才知道他是‘菌類研究家’。我本以為是研究細菌,但聽東大出身的警視說。‘菌類’並不是指細菌。”
“細菌一般是指大腸桿菌、痢疾菌之類的病原菌。而從廣義上講,據警視說,菌類指的是黴菌以及蘑菇。”
“這樣看來,繪馬龍之介在大學中,應該從事著,蘑菇的研究和教學。我剛才也去過他的房間,裡面有很多關於蘑菇的書。其中也有他寫的書。大概因為輕井澤里有他的別墅,他才接受了為雜誌寫報導的工作。”
“可是,他又有潔癖,不願直接用手觸摸山野菜和蘑菇。不知道他是如何研究菌類的。聽說研究細菌時,哪怕只是用顯微鏡觀察一下,有的人也會覺得不衛生,無論什麼都要消毒。這一點倒是有些相似。”
“繪馬龍之介即便是菌類專家,恐怕他也沒有親自用手接觸過那些天然生長的蘑菇。也許是用書或圖片進行研究的?”
“所以,就像電視中經常看到的‘采蘑菇的名人’那樣,實際上對自己辨識實物的能力根本沒有自信,只是書中無法看清的蘑菇,在超市買菜時,就可以仔細看清楚了。”
“不過,作為權威人士,誰也不會承認自己無法辨識實物。所以,接受了雜誌社的工作後,才發現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我還記得雜誌上的照片,和那天三島采來的一樣。看到那個之後,你說‘吃一口就能致命,有劇毒’。”
“這裡寫著這種蘑菇可以食用,明顯是個錯誤,你弟弟和雙親就是吃了這個才喪命的,都是因為聽信了繪馬龍之介錯誤的解說。是吧,琉璃子!”
3
常葉琉璃子吃驚地瞪著眼睛。
“是的,我家人的確是被這種蘑菇死的。不過,和雜誌上的報導無關。不過,真沒想到,作為蘑菇研究的專家,龍之介叔叔竟然犯了這麼大的錯誤。可我家人不是聽信了雜誌才去吃那蘑菇的,這全是意外,應該是事故吧?”
雖然語調堅決,但可以看到她內心的動搖。可是,她仍然迴避自己的嫌疑。
一知半解的論證時不足以讓她認罪的。
警察逮捕罪犯,是要憑物證的。作為朋友,金田一所能做的,就是在警方查明真相之前,勸琉璃子自首。
為此,金田一繼續進行著推理。
“好了,那並不是事故。你家人的死完全是人為的過失。出島丈治之所以被殺,大概也是發現了龍之介的這個過失。拜託龍之介寫特集的人是出島,自然也是他發現錯誤了。出島可能給龍之介施加了很大壓力,因為畢竟這種失誤鬧出了人命。也許要告發龍之介,或是向他榨取金錢。”
金田一回想著當時的情景。
記憶的箱子打開了,昨天的回憶倏然地被抓了出來。
最初看到金田一從背包中拿出芥川龍之介的《邪宗門》的人,就是比呂。比呂當時撿起了金田一丟下的書,還說道:“《邪宗門》?怎麼還有這個……”
至少,比呂知道那是《邪宗門》,口中還念叨著“怎麼還有這個……”
比呂的文學知識在當時已經很不尋常了。而且,邪宗館的書庫中,足足有一大排,都是《邪宗門》。
如果他看到的是北原白秋的《邪宗門》,沒有理由發出這樣的感嘆。
可是,那偏偏是極為少見的芥川龍之介的《邪宗門》……
那是一部未完的作品,文學專業出身的長島警長也只是有所耳聞。
比呂也是第一次知道。所以,才由衷地發出感嘆。
這樣考慮,大廳中的《邪宗門》最初也是比呂發現的。這就說明他由心理到行動的轉變。
“也許他認為龐大的藏書中可以找到芥川的《邪宗門》,於是就去了書庫。沒想到發現了珍貴的最初版本。”
事實上,剛才金田一去書庫時,芥川的《邪宗門》就和多本北原白秋的《邪宗門》擺在一起。
金田一簡單解釋著自己的推理,漸漸地開始進入案件的核心。
“不過,叔叔,不,繪馬龍之介為什麼要殺害出島丈治呢?把人關在地下室中餓死,又偽裝成意外事故,從這一點分析,出島與繪馬龍之介以前是認識的。他知道出島喜歡登山,才會想到把事故地點故意安排在山中。這樣,即使警察前來調查,也不會聯想到什麼動機或是交友關係。這個提示就寫在六年前,我錯賣的一本雜誌上。”
金田一打開桌子上的《輕井澤雜誌》。
“首先,雜誌最後一頁上寫著編輯部人員的名字。我一直都沒注意到,其實‘出島丈治’這個名字就寫在其中。”
在負責報導的編輯人員一欄中,清楚地寫著這個名字。
“為了確認一下,我又找到了那條報導。上面也寫道出島是‘長野縣輕井澤町的雜誌編輯’。我認識一些雜誌社的人,他們大都住在東京或是有出版社的大都市,而他卻住在輕井澤,於是便聯想到,他也許就是這本雜誌的編輯。結果,果不其然。”
“再看目錄。特集報導欄下面的小字,寫著‘上田理科大學教授繪馬龍之介’。特集的內容是:秋季是采蘑菇的季節!權威人士推薦安全可食用的淺間山腳的蘑菇。看了好幾遍這個標題。又看了一下內容,注意到這個‘權威’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過,我聽研太郎說起過繪馬龍之介的經歷,才知道他是‘菌類研究家’。我本以為是研究細菌,但聽東大出身的警視說。‘菌類’並不是指細菌。”
“細菌一般是指大腸桿菌、痢疾菌之類的病原菌。而從廣義上講,據警視說,菌類指的是黴菌以及蘑菇。”
“這樣看來,繪馬龍之介在大學中,應該從事著,蘑菇的研究和教學。我剛才也去過他的房間,裡面有很多關於蘑菇的書。其中也有他寫的書。大概因為輕井澤里有他的別墅,他才接受了為雜誌寫報導的工作。”
“可是,他又有潔癖,不願直接用手觸摸山野菜和蘑菇。不知道他是如何研究菌類的。聽說研究細菌時,哪怕只是用顯微鏡觀察一下,有的人也會覺得不衛生,無論什麼都要消毒。這一點倒是有些相似。”
“繪馬龍之介即便是菌類專家,恐怕他也沒有親自用手接觸過那些天然生長的蘑菇。也許是用書或圖片進行研究的?”
“所以,就像電視中經常看到的‘采蘑菇的名人’那樣,實際上對自己辨識實物的能力根本沒有自信,只是書中無法看清的蘑菇,在超市買菜時,就可以仔細看清楚了。”
“不過,作為權威人士,誰也不會承認自己無法辨識實物。所以,接受了雜誌社的工作後,才發現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我還記得雜誌上的照片,和那天三島采來的一樣。看到那個之後,你說‘吃一口就能致命,有劇毒’。”
“這裡寫著這種蘑菇可以食用,明顯是個錯誤,你弟弟和雙親就是吃了這個才喪命的,都是因為聽信了繪馬龍之介錯誤的解說。是吧,琉璃子!”
3
常葉琉璃子吃驚地瞪著眼睛。
“是的,我家人的確是被這種蘑菇死的。不過,和雜誌上的報導無關。不過,真沒想到,作為蘑菇研究的專家,龍之介叔叔竟然犯了這麼大的錯誤。可我家人不是聽信了雜誌才去吃那蘑菇的,這全是意外,應該是事故吧?”
雖然語調堅決,但可以看到她內心的動搖。可是,她仍然迴避自己的嫌疑。
一知半解的論證時不足以讓她認罪的。
警察逮捕罪犯,是要憑物證的。作為朋友,金田一所能做的,就是在警方查明真相之前,勸琉璃子自首。
為此,金田一繼續進行著推理。
“好了,那並不是事故。你家人的死完全是人為的過失。出島丈治之所以被殺,大概也是發現了龍之介的這個過失。拜託龍之介寫特集的人是出島,自然也是他發現錯誤了。出島可能給龍之介施加了很大壓力,因為畢竟這種失誤鬧出了人命。也許要告發龍之介,或是向他榨取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