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大春在《城邦暴力團》中,曾經提及所謂“理想的讀者”的概念,他認為一個作者在創作時,一定預設了某個人能夠完全理解作品中的象徵、意圖與暗示,也才能傳遞出一個完整的訊息。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的作中作《再見草莓田》便成了一種隱喻結構,讀者讀到了什麼並不重要,而是如何從讀到的東西出發、延伸、搜尋、並詮釋,展開對整個世界的理解與重新型塑。

  這除了提醒我們閱讀伊坂作品時必須小心理解他所帶來的訊息,也告訴我們,“看到了”其實不代表什麼,“去做些什麼”才是真正帶來改變的可能力量,就算我們不知道現在做的這些是否能夠造成影響,但這個動力終究會讓我們奪回對於自己處境的發言權。

  從伊坂的後期作品來看,他開始展開對人的“能動性”的探索,這也暗示了為什麼他會採取科幻設定來寫《MODERN TIMES》,因為這只是一個未來的可能,我們“當下”的舉動會決定這究竟只是虛構或是個預言。

  相信你所相信的,思考你所該思考的,做你所應當做的。

  還有別忘了——

  把勇氣帶在身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