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斯科爾茲內問:“我的朋友,你說吧,有什麼需要我做的?”
“我在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安東·金澤爾正在樓下等著我。他想要我和他一起去看看我們新公司的辦公地點。”
“好啊。”斯科爾茲內說。“我和你說過口巴,他會讓你發財的。我的朋友,你在那些蠻荒之地生活的時間已經夠長的了。你應該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這是你應得的。”
庫克斯擦了一把眉頭上的汗。“但是,這個人我能相信他嗎?他……”
“他怎麼啦?”
“他看起來像個猶太人。”
斯科爾茲內笑了。“赫伯特,你聽我說。戰前我就認識安東了。那時,我還在維也納呢。我們一起入了黨。聽我的話,他是個可以信任的人。”
庫克斯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對不起,我當然可以信任他,畢竟,他是你介紹我認識的。”
那是15個月以前的事了。當時,他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了一次晚宴,以慶賀約翰。甘迺迪總統在達拉斯被刺身亡。
“請不要向我道歉,赫伯特。你去吧,去見他,他會使你成為一個有錢人。”
“總有一天他們會來找我的。”庫克斯說。話剛出口,他就趕忙用手捂住嘴,但為時已晚。
“但不會是在今天。”斯科爾茲內說。“人生苦短啊,如果整日生活在恐懼中,那就太不值得了。”
庫克斯一陣激動,他嗓子眼發緊,眼眶發熱,突然有了想哭的感覺。
斯科爾茲內說:“相信我,沒錯的。”
阿爾伯特·賴安攤開四肢,躺在光滑的鵝卵石上,感受著陽光照在大腿和胸部的溫暖。維利耶娜堡聳立在附近。很久以來,這座城堡一直是地中海的守望者,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陽台上的欄杆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輝。賴安現在躺著的這個海灘位於奧提伽島東部的海堤下,小得幾乎就只能容得下兩個人。奧提伽島是西西里島東南部城市錫拉庫扎的一座島嶼,賴安當兵的時候曾來過這裡。
西莉亞坐在一塊石頭上,腳泡在清澈見底的海水中,此刻正咬著下唇,聚精會神地看小說。成群結隊的小魚閃著銀光,在石頭間穿梭。西莉亞裸著雙肩,不時往自己身上灑水,陽光照在水滴上,熠熠生輝。為了不把臉曬黑,她頭上戴了一頂寬檐帽。
賴安身邊的鵝卵石上放著一台電晶體收音機,正在播放英國廣播公司的節目。播音員正在播送一條有關赫伯特·庫克斯的新聞。二戰期間,這個臭名昭著的傢伙殺害了三萬名無辜平民,現在,他被人在南美洲暗殺了。接著,播音員讀了一條聲明:
“考慮到被告所犯罪行的嚴重性——他親自指揮手下殺死了三萬多人,其中有婦女和兒童——以及此人在犯罪時所表現出的極度冷血,現在,我們宣布,判處赫伯特·庫克斯死刑。”
這條聲明是有人匿名寄給柏林和波恩兩地的新聞機構的。
這條聲明絕對是以色列人發出的宣言。賴安搜腸刮肚,想找個理由讓自己對庫克斯心生同情,但是,無論怎麼努力,孩子的屍體以及在他們毫無生氣的嘴唇上飛舞的蒼蠅,總是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播音員繼續說:“我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1965年2月23日。他的屍體被發現於烏拉圭蒙得維的亞市卡內洛內斯區第七分區哥倫比亞大街上的古貝爾迪尼大樓里。”
賴安心想,到底是誰設下陷阱,結束了庫克斯的性命?在他的內心深處,他似乎知道答案。
“你在聽什麼?”西莉亞一邊朝鵝卵石海灘走來,一邊問。水珠從她細長的雙腿上滾落。
“我在聽新聞。”賴安說。
“是好新聞還是壞新聞?”西莉亞在他身邊坐下,細嫩光滑的皮膚緊緊貼著他的身體。
賴安沒有回答。
(冀慧穎、王好強:中原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郵編:450007)
“歷史是一個陌生的國度”——斯圖亞特·內維爾談《繩梯》
□王好強/譯
斯圖亞特·內維爾出版了他的第四部作品《繩梯》。美國著名犯罪小說家詹姆斯·艾爾羅伊在他的“黑社會三部曲”Px美國小報》(American Tabloid,1995)、《冷戰六千元》(The Cold Six Thousand,2001)和《血之車》①lood´;sd Rover,2009))中,用短促簡練的句子、快速轉換的場景,展現了一個光怪陸離、無邊泥沼般的洛杉磯,揭露了1960年代美國政治混亂中的傷疤(豬灣事件,馬丁·路德·金和甘迺迪遇刺)。和詹姆斯一樣,內維爾也雄心勃勃地在同一時期的愛爾蘭歷史中搜尋小說創作的資料。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關於腐敗和陰謀的故事,小說中的人物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愛爾蘭避難的納粹分子、恐怖分子、刺客、僱傭兵和愛爾蘭政客等。這和他以前描寫的發生在貝爾法斯特的傑克,列儂警察故事相去甚遠。今天,我們邀請到了這位出生於北愛爾蘭阿爾斯特省阿馬郡的作家來談談《繩梯》以及這部小說之外更多的問題……
問:不再描寫《共謀》和《失竊的靈魂》中的探長傑克·列儂對你來說是否有些不適應?傑克·列儂還會回來嗎?
“我在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安東·金澤爾正在樓下等著我。他想要我和他一起去看看我們新公司的辦公地點。”
“好啊。”斯科爾茲內說。“我和你說過口巴,他會讓你發財的。我的朋友,你在那些蠻荒之地生活的時間已經夠長的了。你應該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這是你應得的。”
庫克斯擦了一把眉頭上的汗。“但是,這個人我能相信他嗎?他……”
“他怎麼啦?”
“他看起來像個猶太人。”
斯科爾茲內笑了。“赫伯特,你聽我說。戰前我就認識安東了。那時,我還在維也納呢。我們一起入了黨。聽我的話,他是個可以信任的人。”
庫克斯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對不起,我當然可以信任他,畢竟,他是你介紹我認識的。”
那是15個月以前的事了。當時,他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了一次晚宴,以慶賀約翰。甘迺迪總統在達拉斯被刺身亡。
“請不要向我道歉,赫伯特。你去吧,去見他,他會使你成為一個有錢人。”
“總有一天他們會來找我的。”庫克斯說。話剛出口,他就趕忙用手捂住嘴,但為時已晚。
“但不會是在今天。”斯科爾茲內說。“人生苦短啊,如果整日生活在恐懼中,那就太不值得了。”
庫克斯一陣激動,他嗓子眼發緊,眼眶發熱,突然有了想哭的感覺。
斯科爾茲內說:“相信我,沒錯的。”
阿爾伯特·賴安攤開四肢,躺在光滑的鵝卵石上,感受著陽光照在大腿和胸部的溫暖。維利耶娜堡聳立在附近。很久以來,這座城堡一直是地中海的守望者,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陽台上的欄杆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輝。賴安現在躺著的這個海灘位於奧提伽島東部的海堤下,小得幾乎就只能容得下兩個人。奧提伽島是西西里島東南部城市錫拉庫扎的一座島嶼,賴安當兵的時候曾來過這裡。
西莉亞坐在一塊石頭上,腳泡在清澈見底的海水中,此刻正咬著下唇,聚精會神地看小說。成群結隊的小魚閃著銀光,在石頭間穿梭。西莉亞裸著雙肩,不時往自己身上灑水,陽光照在水滴上,熠熠生輝。為了不把臉曬黑,她頭上戴了一頂寬檐帽。
賴安身邊的鵝卵石上放著一台電晶體收音機,正在播放英國廣播公司的節目。播音員正在播送一條有關赫伯特·庫克斯的新聞。二戰期間,這個臭名昭著的傢伙殺害了三萬名無辜平民,現在,他被人在南美洲暗殺了。接著,播音員讀了一條聲明:
“考慮到被告所犯罪行的嚴重性——他親自指揮手下殺死了三萬多人,其中有婦女和兒童——以及此人在犯罪時所表現出的極度冷血,現在,我們宣布,判處赫伯特·庫克斯死刑。”
這條聲明是有人匿名寄給柏林和波恩兩地的新聞機構的。
這條聲明絕對是以色列人發出的宣言。賴安搜腸刮肚,想找個理由讓自己對庫克斯心生同情,但是,無論怎麼努力,孩子的屍體以及在他們毫無生氣的嘴唇上飛舞的蒼蠅,總是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播音員繼續說:“我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1965年2月23日。他的屍體被發現於烏拉圭蒙得維的亞市卡內洛內斯區第七分區哥倫比亞大街上的古貝爾迪尼大樓里。”
賴安心想,到底是誰設下陷阱,結束了庫克斯的性命?在他的內心深處,他似乎知道答案。
“你在聽什麼?”西莉亞一邊朝鵝卵石海灘走來,一邊問。水珠從她細長的雙腿上滾落。
“我在聽新聞。”賴安說。
“是好新聞還是壞新聞?”西莉亞在他身邊坐下,細嫩光滑的皮膚緊緊貼著他的身體。
賴安沒有回答。
(冀慧穎、王好強:中原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郵編:450007)
“歷史是一個陌生的國度”——斯圖亞特·內維爾談《繩梯》
□王好強/譯
斯圖亞特·內維爾出版了他的第四部作品《繩梯》。美國著名犯罪小說家詹姆斯·艾爾羅伊在他的“黑社會三部曲”Px美國小報》(American Tabloid,1995)、《冷戰六千元》(The Cold Six Thousand,2001)和《血之車》①lood´;sd Rover,2009))中,用短促簡練的句子、快速轉換的場景,展現了一個光怪陸離、無邊泥沼般的洛杉磯,揭露了1960年代美國政治混亂中的傷疤(豬灣事件,馬丁·路德·金和甘迺迪遇刺)。和詹姆斯一樣,內維爾也雄心勃勃地在同一時期的愛爾蘭歷史中搜尋小說創作的資料。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關於腐敗和陰謀的故事,小說中的人物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愛爾蘭避難的納粹分子、恐怖分子、刺客、僱傭兵和愛爾蘭政客等。這和他以前描寫的發生在貝爾法斯特的傑克,列儂警察故事相去甚遠。今天,我們邀請到了這位出生於北愛爾蘭阿爾斯特省阿馬郡的作家來談談《繩梯》以及這部小說之外更多的問題……
問:不再描寫《共謀》和《失竊的靈魂》中的探長傑克·列儂對你來說是否有些不適應?傑克·列儂還會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