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有個剛出生兩天的小男孩睡在溫箱裡,李星走過時正好看到。男孩睡得可乖了,小嘴偶然撅起,李星心頭隨之一暖,真想把手伸進溫箱裡摸一下他可愛的臉蛋。
忘乎所以地,李星足足看了五分鐘。小男孩醒了,張開黑棗似的大眼睛。據說新生兒的視線範圍不到一米,可小男孩居然能專注地望著李星,小嘴又撅了撅,仿佛對著他微笑。
“喂,你是小寶嗎?”李星笑著問。可他問得太出人意表了,在場其他人紛紛將詫訝的目光投向他。
小男孩緩緩合上眼繼續睡去。
或許,他並不是小寶。但不論是與否,所有小生命都渴望大人的憐愛,而人性的善良亦本源於此!
(全書完)
後記
後記
拿起筆,寫下《嬰兒》這個故事,其靈感緣於兩件真事。一件是母親給我講的。她還在製藥廠工作時,上級頒下嚴令,禁止違規超生第二胎。廠里有不少女職工已懷有六個月以上的身孕,一一都被推上引產的手術台。其中有個女職工還有三天就是預產期,腹中胎兒依舊難逃一死。
母親當時亦已懷上我弟弟,廠里的書記薛某堅決要她引產。她認為,任何政策法規的實施,都必須有個緩衝期,從懷孕到分娩,不是轉瞬間發生的事,為了貫徹一項並非急如累卵的政策,而將快要降臨人世的生命無情地扼殺掉,這是人神共憤的罪孽!於是,她暗中逃到外省,堅持將弟弟生下來。
整個藥廠,就只有我母親一個違規生子,全廠職工失去當年的計生獎勵。那個姓薛的惱羞成怒,對我母親恨之入骨,騸動職工們將矛頭指向我母親——就是她,讓你們沒了計生獎,要罵就罵死她吧!有個小伙子看不過眼,對薛某說,人家不過生個孩子罷了,沒必要上綱上線,給人家扣帽子批鬥。其實,這句話代表了絕大部分職工的心聲。微不足道的計生獎,能與一條寶貴的小生命等量齊觀嗎?
之後,母親開始受到一系列嚴厲的懲處,開除出廠,剋扣工齡,我家附近街巷的牆壁上貼有我父母的名字,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是頂風而行的罪惡家庭。
其實國家頒布的計生工作操作辦法,根本沒有規定可以對我父母實行這種有違人權的懲處,只不過當頭的要拿政績,對國家政策的理解過猶不及,加上母親的事讓他們的官臉蒙羞,內因外因積聚一起,才對我母親植下這挫骨揚灰的痛恨!
二十多年過去了,姓薛的可能已經歸入塵土,我對她的仇恨亦隨著年月的流逝而消弭。可她當年過激的懲處,令我們家過了十幾年經濟拮据的生活,直到今天,母親仍因為失去大量工齡,到退休只拿到幾百塊的退休金。本想向勞動局提出申訴,可惜事別經年,沒人願意去翻這筆舊帳,最終我們只能作罷。
母親被開除之前,是廠里的大紅人,若非生下弟弟,很可能已被提拔當領導。她是犧牲了萬人景仰的榮耀,換取生命的無價。然而,我在不久前讀到一個情節完全相反的故事。
程小姐是我的朋友,她比我長一歲,卻是獨生女。1982年,她母親懷上第二胎,正值風吹得緊,兼且丈夫是黨員幹部,事事要起帶頭作用。無奈地,她痛下決定,將腹中胎兒引掉。後來見到死胎是個男孩時,她心中有說不出的懊喪和傷痛。生命這樣無疾而終,自己可是天下最冷酷無情的劊子手!直到今天,程小姐的父母一想起這事,便因剜心之痛而老淚縱橫!
程小姐的父母,是用生命的無價,換取萬人景仰的榮耀,不過這種換取並非由衷的,一時的榮耀帶來了終生的悔憾。相反,我母親看著我弟弟長大成人,事業有成,即使當年曾櫛風沐雨地為生計奔波,於今卻不會有任何悔憾!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生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任何人都不應該輕視自己的生命,更沒有權利肆意剝奪他人的生命。對生命不尊重的不能叫做人,只能叫惡魔!無數在那場沸沸揚揚的風波中緣慳塵世的嬰兒,希望不要像《孽嬰》故事中所描述那樣,永世不能投胎。但願他們已轉世為人,正過著幸福的生活。
說句馬後炮的話,那個時代成千上萬的無辜嬰兒,他們著實死於歷史的過錯。可在今天,我每當聽到有朋友想打胎的時候,心底不由得湧起一股罪惡感——儘管要打胎的不是我本人。這些要打胎的人,多半是初嘗禁果,又不願為風流債買單的年輕一族。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那些未試初啼的嬰兒的死,仍歸咎於歷史的錯!《孽嬰》這個故事中沒有提及風流債,但我非常期盼看過這部小說的人,能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重新認識,珍愛自己的生命,也珍愛他人的生命,尤其是嚶嚶待哺的小生命。
寫完《孽嬰》後不久,我當上孩子的父親。小寶寶可愛極了,出生不到一天就睜開黑棗般的大眼睛,才一個半月就會對人笑。其實莫說是笑,即便是哭鬧的表情也極其逗人。我不曾想過自己能有一個既漂亮又可愛的兒子。也因為這個兒子,我得以從《孽嬰》這個悲痛的故事陰影中走出來,每天和他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
忘乎所以地,李星足足看了五分鐘。小男孩醒了,張開黑棗似的大眼睛。據說新生兒的視線範圍不到一米,可小男孩居然能專注地望著李星,小嘴又撅了撅,仿佛對著他微笑。
“喂,你是小寶嗎?”李星笑著問。可他問得太出人意表了,在場其他人紛紛將詫訝的目光投向他。
小男孩緩緩合上眼繼續睡去。
或許,他並不是小寶。但不論是與否,所有小生命都渴望大人的憐愛,而人性的善良亦本源於此!
(全書完)
後記
後記
拿起筆,寫下《嬰兒》這個故事,其靈感緣於兩件真事。一件是母親給我講的。她還在製藥廠工作時,上級頒下嚴令,禁止違規超生第二胎。廠里有不少女職工已懷有六個月以上的身孕,一一都被推上引產的手術台。其中有個女職工還有三天就是預產期,腹中胎兒依舊難逃一死。
母親當時亦已懷上我弟弟,廠里的書記薛某堅決要她引產。她認為,任何政策法規的實施,都必須有個緩衝期,從懷孕到分娩,不是轉瞬間發生的事,為了貫徹一項並非急如累卵的政策,而將快要降臨人世的生命無情地扼殺掉,這是人神共憤的罪孽!於是,她暗中逃到外省,堅持將弟弟生下來。
整個藥廠,就只有我母親一個違規生子,全廠職工失去當年的計生獎勵。那個姓薛的惱羞成怒,對我母親恨之入骨,騸動職工們將矛頭指向我母親——就是她,讓你們沒了計生獎,要罵就罵死她吧!有個小伙子看不過眼,對薛某說,人家不過生個孩子罷了,沒必要上綱上線,給人家扣帽子批鬥。其實,這句話代表了絕大部分職工的心聲。微不足道的計生獎,能與一條寶貴的小生命等量齊觀嗎?
之後,母親開始受到一系列嚴厲的懲處,開除出廠,剋扣工齡,我家附近街巷的牆壁上貼有我父母的名字,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是頂風而行的罪惡家庭。
其實國家頒布的計生工作操作辦法,根本沒有規定可以對我父母實行這種有違人權的懲處,只不過當頭的要拿政績,對國家政策的理解過猶不及,加上母親的事讓他們的官臉蒙羞,內因外因積聚一起,才對我母親植下這挫骨揚灰的痛恨!
二十多年過去了,姓薛的可能已經歸入塵土,我對她的仇恨亦隨著年月的流逝而消弭。可她當年過激的懲處,令我們家過了十幾年經濟拮据的生活,直到今天,母親仍因為失去大量工齡,到退休只拿到幾百塊的退休金。本想向勞動局提出申訴,可惜事別經年,沒人願意去翻這筆舊帳,最終我們只能作罷。
母親被開除之前,是廠里的大紅人,若非生下弟弟,很可能已被提拔當領導。她是犧牲了萬人景仰的榮耀,換取生命的無價。然而,我在不久前讀到一個情節完全相反的故事。
程小姐是我的朋友,她比我長一歲,卻是獨生女。1982年,她母親懷上第二胎,正值風吹得緊,兼且丈夫是黨員幹部,事事要起帶頭作用。無奈地,她痛下決定,將腹中胎兒引掉。後來見到死胎是個男孩時,她心中有說不出的懊喪和傷痛。生命這樣無疾而終,自己可是天下最冷酷無情的劊子手!直到今天,程小姐的父母一想起這事,便因剜心之痛而老淚縱橫!
程小姐的父母,是用生命的無價,換取萬人景仰的榮耀,不過這種換取並非由衷的,一時的榮耀帶來了終生的悔憾。相反,我母親看著我弟弟長大成人,事業有成,即使當年曾櫛風沐雨地為生計奔波,於今卻不會有任何悔憾!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生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任何人都不應該輕視自己的生命,更沒有權利肆意剝奪他人的生命。對生命不尊重的不能叫做人,只能叫惡魔!無數在那場沸沸揚揚的風波中緣慳塵世的嬰兒,希望不要像《孽嬰》故事中所描述那樣,永世不能投胎。但願他們已轉世為人,正過著幸福的生活。
說句馬後炮的話,那個時代成千上萬的無辜嬰兒,他們著實死於歷史的過錯。可在今天,我每當聽到有朋友想打胎的時候,心底不由得湧起一股罪惡感——儘管要打胎的不是我本人。這些要打胎的人,多半是初嘗禁果,又不願為風流債買單的年輕一族。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那些未試初啼的嬰兒的死,仍歸咎於歷史的錯!《孽嬰》這個故事中沒有提及風流債,但我非常期盼看過這部小說的人,能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重新認識,珍愛自己的生命,也珍愛他人的生命,尤其是嚶嚶待哺的小生命。
寫完《孽嬰》後不久,我當上孩子的父親。小寶寶可愛極了,出生不到一天就睜開黑棗般的大眼睛,才一個半月就會對人笑。其實莫說是笑,即便是哭鬧的表情也極其逗人。我不曾想過自己能有一個既漂亮又可愛的兒子。也因為這個兒子,我得以從《孽嬰》這個悲痛的故事陰影中走出來,每天和他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