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我們之前一直認為,寫信的人是看你討厭才萌生了給你寫信的欲望——兩次寫信的都帶著同一個目的——把你趕跑。如果是反過來的呢?如果是看到了你那麼容易就被趕跑了之後才產生了想要給寫信的欲望呢?”
“你的意思是——”我艱難地想要在他曲里拐彎的思路里抓住一個重點:“他把紙團丟到我脖子上的時候,目的還不是’把我趕跑’?”
但是青年沒有回答。
“抱歉——”他闔上一邊的眼睛說。這一次,我平靜地接受了高大的刑警站到身邊時籠罩下來的黑色陰影——“我好像又要下車了。”
“賀西,你轉動的方向挺對的。”
轉動?
“而且你比自己想像得馬力大得多。”
……我是機車嗎。
“因此做你自己就行,你能做到的。就算沒有我也不要放棄吧。我有種感覺,你已經離真相很近了。”
“餵——什麼意思啊?你下周不坐這個車了嗎?”儘管在刑警陰翳的目光的注視下,我還是沒有忍住問出了聲。
青年笑笑,不置可否——“想一想,”他將食指放在太陽穴上做出了一個轉動的動作:“你’不坐地鐵了’這件事,還帶來了什麼其他後果?”
第6章 第 6 章
我不坐地鐵這件事帶來了什麼後果?
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啊,因為,答案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就是我必須早起坐公交這件事啊。
這和騷擾信到底有什麼關聯?騷擾、騷擾……突然瞥到茶几正對著的大衣鏡里我的表情,我忍不住“啊”了一聲。
低頭嘆出一口氣,我笑了。
這樣的根本不是我。
露出這樣的表情什麼的,對我這樣的“窩囊廢”來說實在是太超常了啊。
那麼……那傢伙做這件事的時候又是什麼表情呢?
我想起青年思考時微微闔起的眼睛、就好像在他遙遠視線的末尾站著什麼人似的……不得不承認,那種眼神不討人厭。
“丁”,我開啟了一罐生啤,拉環脫出的瞬間發出“啵滋”一聲——混合了液態汽的涼爽氣息瞬間漫溢在屋子裡……可攜式暖氣開始遲緩、但是確實地起作用了。整個胸膛都被烤得暖烘烘的。
明天也要早起、再稍微思考一下就休息吧。
假如、寫信的人的“目的”確實是想讓我改坐公交——我決定倒過來思考:
先不論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要達成這個目的,他就必須對我有足夠的了解才成。不單單是知道我有坐地鐵上班的習慣、對我每天上班的線路也要十分了解——至少要了解到我“不坐地鐵,坐某某路公交也能直達公司各個分社”這種程度。
這個人、大概是個非常了解我的人。
——這種假設是否成立呢?我把信紙朝眼底拉過來。
天。沒這樣想時不覺得有什麼,只覺得紙上的罵人話都仿佛星座解說一樣往哪個人身上套都成似的。現在一看卻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這封騷擾信里描述的人——毫無疑問就是我。
“反正你也至少一年沒用過那玩意了吧……”
——準確地說是一年零兩個月。這個傢伙甚至知道我和女朋友分手一年了。
那麼、接下來,如果這個犯人第二封信真的有指使我去做公交的企圖的話——正如青年提醒我的、第一封信的“目的”也有待推敲。第一封……?
因為那封信已經不在我手裡了,所以我站起了身,背對著鏡子把它當成假想敵,我努力回憶那天在地鐵上的細節。然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
“第一封信”絕對不是為了趕我下車。
對、只要這樣想就成了:一般人朝一個背對自己的人丟紙團的目的是什麼呢?一般人被後面飛過來的東西砸了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我在紙上寫下“第一次”與“第二次”兩個標頭:
收到地點 收到時間 目的
第一次(紙團) 地鐵上 周末 讓我回頭!
第二次(信) 辦公桌 周二早上 讓我上下班不坐地鐵、改坐公交?
地鐵和公交之間有一個顯著的差別——即使是同一時間、在同一站台上車,坐同一輛地鐵的兩個人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撞見。
到此為止。這兩封“騷擾信”的目的我大概可以統一起來了:
它們大概不是為了讓我從寫信的人面前消失,而是為了——讓我能和他見面。
至於第一次投來的紙團上為什麼寫了罵人的話——原因大概也能和之後信上的內容統一了:這個人、大概對“玩弄”我很感興趣。
第7章 第 7 章
自大前天得到那個結論之後,我反而輕鬆了。
早上和我坐同一趟公交的人不算特別多,雖然這兩周來我沒怎麼留意——觀察並確定出固定的面孔大概不會是什麼難事。
當然、確定下來之後一一找他們談話應該能很快排除出對方是誰,不過我不會做那樣的事。這三天上班都特意挑公交的最後一排坐下,我有一眼沒一眼觀察著上車的人。
“你的意思是——”我艱難地想要在他曲里拐彎的思路里抓住一個重點:“他把紙團丟到我脖子上的時候,目的還不是’把我趕跑’?”
但是青年沒有回答。
“抱歉——”他闔上一邊的眼睛說。這一次,我平靜地接受了高大的刑警站到身邊時籠罩下來的黑色陰影——“我好像又要下車了。”
“賀西,你轉動的方向挺對的。”
轉動?
“而且你比自己想像得馬力大得多。”
……我是機車嗎。
“因此做你自己就行,你能做到的。就算沒有我也不要放棄吧。我有種感覺,你已經離真相很近了。”
“餵——什麼意思啊?你下周不坐這個車了嗎?”儘管在刑警陰翳的目光的注視下,我還是沒有忍住問出了聲。
青年笑笑,不置可否——“想一想,”他將食指放在太陽穴上做出了一個轉動的動作:“你’不坐地鐵了’這件事,還帶來了什麼其他後果?”
第6章 第 6 章
我不坐地鐵這件事帶來了什麼後果?
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啊,因為,答案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就是我必須早起坐公交這件事啊。
這和騷擾信到底有什麼關聯?騷擾、騷擾……突然瞥到茶几正對著的大衣鏡里我的表情,我忍不住“啊”了一聲。
低頭嘆出一口氣,我笑了。
這樣的根本不是我。
露出這樣的表情什麼的,對我這樣的“窩囊廢”來說實在是太超常了啊。
那麼……那傢伙做這件事的時候又是什麼表情呢?
我想起青年思考時微微闔起的眼睛、就好像在他遙遠視線的末尾站著什麼人似的……不得不承認,那種眼神不討人厭。
“丁”,我開啟了一罐生啤,拉環脫出的瞬間發出“啵滋”一聲——混合了液態汽的涼爽氣息瞬間漫溢在屋子裡……可攜式暖氣開始遲緩、但是確實地起作用了。整個胸膛都被烤得暖烘烘的。
明天也要早起、再稍微思考一下就休息吧。
假如、寫信的人的“目的”確實是想讓我改坐公交——我決定倒過來思考:
先不論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要達成這個目的,他就必須對我有足夠的了解才成。不單單是知道我有坐地鐵上班的習慣、對我每天上班的線路也要十分了解——至少要了解到我“不坐地鐵,坐某某路公交也能直達公司各個分社”這種程度。
這個人、大概是個非常了解我的人。
——這種假設是否成立呢?我把信紙朝眼底拉過來。
天。沒這樣想時不覺得有什麼,只覺得紙上的罵人話都仿佛星座解說一樣往哪個人身上套都成似的。現在一看卻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這封騷擾信里描述的人——毫無疑問就是我。
“反正你也至少一年沒用過那玩意了吧……”
——準確地說是一年零兩個月。這個傢伙甚至知道我和女朋友分手一年了。
那麼、接下來,如果這個犯人第二封信真的有指使我去做公交的企圖的話——正如青年提醒我的、第一封信的“目的”也有待推敲。第一封……?
因為那封信已經不在我手裡了,所以我站起了身,背對著鏡子把它當成假想敵,我努力回憶那天在地鐵上的細節。然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
“第一封信”絕對不是為了趕我下車。
對、只要這樣想就成了:一般人朝一個背對自己的人丟紙團的目的是什麼呢?一般人被後面飛過來的東西砸了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我在紙上寫下“第一次”與“第二次”兩個標頭:
收到地點 收到時間 目的
第一次(紙團) 地鐵上 周末 讓我回頭!
第二次(信) 辦公桌 周二早上 讓我上下班不坐地鐵、改坐公交?
地鐵和公交之間有一個顯著的差別——即使是同一時間、在同一站台上車,坐同一輛地鐵的兩個人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撞見。
到此為止。這兩封“騷擾信”的目的我大概可以統一起來了:
它們大概不是為了讓我從寫信的人面前消失,而是為了——讓我能和他見面。
至於第一次投來的紙團上為什麼寫了罵人的話——原因大概也能和之後信上的內容統一了:這個人、大概對“玩弄”我很感興趣。
第7章 第 7 章
自大前天得到那個結論之後,我反而輕鬆了。
早上和我坐同一趟公交的人不算特別多,雖然這兩周來我沒怎麼留意——觀察並確定出固定的面孔大概不會是什麼難事。
當然、確定下來之後一一找他們談話應該能很快排除出對方是誰,不過我不會做那樣的事。這三天上班都特意挑公交的最後一排坐下,我有一眼沒一眼觀察著上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