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從工作室出來,我去市場買了兩斤魚和佐料,快到家門口時,看到一個紅毛大哭大叫著跑過來,“有鬼啊 。。。有鬼啊。。。 ”明明已經躲閃,卻還是被他撞到,我的魚散了一地。
“幹得漂亮!”我說了一聲,一面跑過去一把將他制住。
“張大明,你是不是嗑藥嗑出神經了?天還沒黑,哪來的鬼?”我很想揍他一頓,但僅僅是因為他撞掉了我的魚而就揍他,又顯得我很暴力,但我還是抓著他不放。
“魚哥,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今天真撞見鬼了,太他媽恐怖了。”
我看著他實在想笑,紅毛和耳釘我還可以接受,最討厭的就是他那根鼻釘。還有他那亂七八糟的脾氣和一塌糊塗的人品。此刻,這麼一個小混混正在我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著,我確實覺得好笑。但看樣子他確實嚇得不輕。我將語氣緩和過來,“發生什麼事了,能跟我說說嗎?”
張大明說好,我一鬆手,他卻馬上撒腿子跑了。此刻我已經沒心思再跟這個混混計較什麼,我收拾好灑在地上的魚,回頭跟喊了一聲老爸來拿魚之後,快步跑向張大明之前奔出的方向。我這麼做大家或許會覺得奇怪,不乾淨的地方常人避之不及,而對我來說事情並不是這樣。首先事情出在我家附近,再者,如果真的有鬼敢在天黑之前活動,那情況必定很複雜,難說不會殃及池魚。
我向前跑著,路上有5、6個黃毛綠頭和張大明一樣大喊大叫著鬧鬼,逃跑著。我加快步伐,他們跑出來的地方,是一幢廢舊的3層房子,那主人我認識,是幾天前才過世的。那主人的死是必然,他生前有將近4年的時間一直過的,是醒了喝酒,醉了睡覺,睡醒了又喝酒那樣的日子,很少吃飯,終於體力不支,多病並發,一命嗚呼了。我跑到廢樓附近時,有一對男女還在門口,男的扒在大門門檻上,女的哭著用力的拖著男的,男的面朝下,看不清他表情,不過我已經可以肯定,被整的最慘的恐怕就是他了。
那既然來了,我就管上一管。我靠近大門口,面向裡屋大聲喊道:“人世浮沉,終究一場春夢,該過去的總要過去。這是天道,事物必然的規律。”
話一出口,一股強烈的寒風掃過大門口,順著走道消失在陰冷的房屋內部。我不禁一身寒顫,暗嘆好強的氣場。那個趴在門檻上的男孩,現在終於可以站起來了,他沒看我,倒是對他不離不棄的女孩用一種帶有感激而又夾雜著好奇的目光看著我。我敢肯定我們還會見面,於是我說,“快帶他走,這裡的事情,絕非你們可以承受。”
這房子陰森詭異,我可不想進去。靜下來之後,我可以清晰的感覺到有一股激烈的寒氣。這下不好了,於是我笑嘻嘻的往樓上看去,希望可以求得它的原諒。但當我看到從二樓碎裂窗口處幻化出的那張狂怒的鬼臉,我就知道這梁子算是結上了。於是我亦馬上變臉,索性,直接揮出左拳,豎起中指,嘴裡帶出一句:“這個你可喜歡?”說完我立馬閃人,好回家準備東西應戰。
據我推測,古人所說的“氣”,其本質是激盪於物質之中的一種有能量的存在。《易經》和《道德經》都有提及“氣”這個概念,但都沒有做出詳細的解釋。如“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而集百家之大成的《荀子》又說,“萬物得和以生,得養以成。”現代物理學又說,正物質和反物質正碰,兩者同時湮滅,轉變成能量。可以推測,物質其實是能量的存在形式。“道”和“能量”,或許只是同一個事物的不同表述而已。其過程應該是“能量”-“氣”-“物質”-“氣”-“能量”,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每一種物質都有能量,或多或少,因為“道”生出萬物,又不離開萬物,而是任萬物自化。可知,“氣”作為能量運動的一種介質,始終激盪於陰陽之間,直至物質又變為能量為止。《易》說,“精氣耿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耿”該做何解?漢字的讀音,字形,字義,或會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但可以依稀推測,“耿”字,一定有一種意思,即為“不安”。這不難理解。“精氣”讓“物”不安,就是讓“物”不穩定,就是變化。很明顯,能量借“氣”來變化物質。說到這裡,應該是說清楚了。
人們很少做過這樣的推理,局限於我們可以用肉眼感知的世界。殊不知在認識事物的時候,這種局限是應該破除的。但我也絕不否認,我們一定是道最精彩的部分。
有了這樣的推理,相信大家對鬼就有一定的認識。“鬼”,有人解釋為一種信息彌留的自然現象。我不是很同意這樣的觀點。因為它只是描述了一些表象,我認為,“鬼”其本質就是一種“氣”一般的存在。“氣”應該只有五種:陰盛之氣,陽盛之氣,陰陽平和之氣,陰極之氣,陽極之氣。有人說鬼就是一種陰氣,也不盡然。人體內也有陰氣。或許只是程度不同。
人死即為鬼,是鬼就邪惡。因為鬼是依附於人才能獲得能量以保持其精氣不散。不然“反者道之動”,它又怎麼能夠長久存在。有人會說,唉,死了就死了,什麼都不重要了,算球。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那麼想得開,所以世上才會有鬼。我曾經聽一個人說過,世上有鬼,沒有神。我知道有鬼,但我不知道有沒有神。我寧願相信沒有。因為我不想把希望建立在神身上。我一直深信,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幹得漂亮!”我說了一聲,一面跑過去一把將他制住。
“張大明,你是不是嗑藥嗑出神經了?天還沒黑,哪來的鬼?”我很想揍他一頓,但僅僅是因為他撞掉了我的魚而就揍他,又顯得我很暴力,但我還是抓著他不放。
“魚哥,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今天真撞見鬼了,太他媽恐怖了。”
我看著他實在想笑,紅毛和耳釘我還可以接受,最討厭的就是他那根鼻釘。還有他那亂七八糟的脾氣和一塌糊塗的人品。此刻,這麼一個小混混正在我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著,我確實覺得好笑。但看樣子他確實嚇得不輕。我將語氣緩和過來,“發生什麼事了,能跟我說說嗎?”
張大明說好,我一鬆手,他卻馬上撒腿子跑了。此刻我已經沒心思再跟這個混混計較什麼,我收拾好灑在地上的魚,回頭跟喊了一聲老爸來拿魚之後,快步跑向張大明之前奔出的方向。我這麼做大家或許會覺得奇怪,不乾淨的地方常人避之不及,而對我來說事情並不是這樣。首先事情出在我家附近,再者,如果真的有鬼敢在天黑之前活動,那情況必定很複雜,難說不會殃及池魚。
我向前跑著,路上有5、6個黃毛綠頭和張大明一樣大喊大叫著鬧鬼,逃跑著。我加快步伐,他們跑出來的地方,是一幢廢舊的3層房子,那主人我認識,是幾天前才過世的。那主人的死是必然,他生前有將近4年的時間一直過的,是醒了喝酒,醉了睡覺,睡醒了又喝酒那樣的日子,很少吃飯,終於體力不支,多病並發,一命嗚呼了。我跑到廢樓附近時,有一對男女還在門口,男的扒在大門門檻上,女的哭著用力的拖著男的,男的面朝下,看不清他表情,不過我已經可以肯定,被整的最慘的恐怕就是他了。
那既然來了,我就管上一管。我靠近大門口,面向裡屋大聲喊道:“人世浮沉,終究一場春夢,該過去的總要過去。這是天道,事物必然的規律。”
話一出口,一股強烈的寒風掃過大門口,順著走道消失在陰冷的房屋內部。我不禁一身寒顫,暗嘆好強的氣場。那個趴在門檻上的男孩,現在終於可以站起來了,他沒看我,倒是對他不離不棄的女孩用一種帶有感激而又夾雜著好奇的目光看著我。我敢肯定我們還會見面,於是我說,“快帶他走,這裡的事情,絕非你們可以承受。”
這房子陰森詭異,我可不想進去。靜下來之後,我可以清晰的感覺到有一股激烈的寒氣。這下不好了,於是我笑嘻嘻的往樓上看去,希望可以求得它的原諒。但當我看到從二樓碎裂窗口處幻化出的那張狂怒的鬼臉,我就知道這梁子算是結上了。於是我亦馬上變臉,索性,直接揮出左拳,豎起中指,嘴裡帶出一句:“這個你可喜歡?”說完我立馬閃人,好回家準備東西應戰。
據我推測,古人所說的“氣”,其本質是激盪於物質之中的一種有能量的存在。《易經》和《道德經》都有提及“氣”這個概念,但都沒有做出詳細的解釋。如“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而集百家之大成的《荀子》又說,“萬物得和以生,得養以成。”現代物理學又說,正物質和反物質正碰,兩者同時湮滅,轉變成能量。可以推測,物質其實是能量的存在形式。“道”和“能量”,或許只是同一個事物的不同表述而已。其過程應該是“能量”-“氣”-“物質”-“氣”-“能量”,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每一種物質都有能量,或多或少,因為“道”生出萬物,又不離開萬物,而是任萬物自化。可知,“氣”作為能量運動的一種介質,始終激盪於陰陽之間,直至物質又變為能量為止。《易》說,“精氣耿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耿”該做何解?漢字的讀音,字形,字義,或會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但可以依稀推測,“耿”字,一定有一種意思,即為“不安”。這不難理解。“精氣”讓“物”不安,就是讓“物”不穩定,就是變化。很明顯,能量借“氣”來變化物質。說到這裡,應該是說清楚了。
人們很少做過這樣的推理,局限於我們可以用肉眼感知的世界。殊不知在認識事物的時候,這種局限是應該破除的。但我也絕不否認,我們一定是道最精彩的部分。
有了這樣的推理,相信大家對鬼就有一定的認識。“鬼”,有人解釋為一種信息彌留的自然現象。我不是很同意這樣的觀點。因為它只是描述了一些表象,我認為,“鬼”其本質就是一種“氣”一般的存在。“氣”應該只有五種:陰盛之氣,陽盛之氣,陰陽平和之氣,陰極之氣,陽極之氣。有人說鬼就是一種陰氣,也不盡然。人體內也有陰氣。或許只是程度不同。
人死即為鬼,是鬼就邪惡。因為鬼是依附於人才能獲得能量以保持其精氣不散。不然“反者道之動”,它又怎麼能夠長久存在。有人會說,唉,死了就死了,什麼都不重要了,算球。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那麼想得開,所以世上才會有鬼。我曾經聽一個人說過,世上有鬼,沒有神。我知道有鬼,但我不知道有沒有神。我寧願相信沒有。因為我不想把希望建立在神身上。我一直深信,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