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既然水稻都豐收了,向南自然想到了收割脫粒的麻煩,所以向南準備弄個簡單的腳踏板稻穀脫粒機。
這個腳踏板式的脫粒機真的是簡單得都不需要向南動腦子,因為小時候他家種田都是用這個給水稻脫粒的,結構簡單,即便是壞了也好修。
不過雖然簡單,但是向南準備試著能不能將這個脫粒機改良一下,以後小麥高粱之類的也能用這個東西脫粒。
小麥的脫粒,這會兒還是用棒子敲,連現代時空六七十年代用的那種響蓋都沒有。
所謂的響蓋就是一根長竹竿做手柄,頂端有個能旋轉的由寬篾編織成的長方向板塊物,人舉著讓板子旋轉,棍子往下揮,板子就重重的旋轉拍打到曬乾的麥子上,原理跟用棒子捶是一樣。
不過向南不打算用那東西,費力不說,脫粒也算不上乾淨,事後還要人工翻捶。
能夠用機器代替的事兒,向南一貫不樂意用人力的。
這兩天向南都在跟舒宅里的匠人折騰這個,皇上知道向南又頻繁的往舒宅跑,內心很是期待向南又能弄出個啥,便是向南在工部那邊給下面的人分派活兒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反正向南把活兒都給分派給其他人了,到時候事兒做成之後的功勞向南也不會像一般頭頭兒那樣搶到自己名下。
向南這個性子工部那邊的人也有不少人知道,因此對於向南將已經解決了關鍵問題的活兒分派給他們讓他們蹭一份功勞,大家都是高興的。
哪怕是需要自己累死累活的加班幹活也都沒有怨言,反而覺得這位新上任的左侍郎實在是太照顧下屬了,有困難都解決了,沒困難只是費點時間的事兒就留給了他們。
等年末政績評定下來之後,可會有不少人羨慕這個部門的官吏,畢竟這種白白送政績的事兒,也就那位奇人向懷允幹得出來了。
說來也是,人家隨便拿出個功勞都能讓他們任何人跪下唱征服,這點政績估計人家也不在乎。
於是向南這邊,就很是順理成章的成了下面官吏爭著搶著想要一頭扎進來的地兒了。
向南倒是還沒啥感覺,就每天樂呵呵的分派完公務就溜達著干自己想幹的事兒,原本向南他們是想讓白雲乾脆年前就回大山縣的,至少還能跟家裡人過個年。
不過白雲想著年後就要回大山縣準備院試,之後還要認真備考參加後年的鄉試,今年是無論如何也要留在向府跟向南他們一起過年的。
既然白雲有心,向南他們也不勉強,對白雲的知恩圖報也很是感慨。
便是趙悅也沒想到,當年不過是隨手為兒子買了兩名小廝,結果這麼多年相處下來,卻是更似親人了。
追根究底,或許還是她家男人沒什麼官威的原因吧?趙悅很是直截了當的將這頂帽子為自己男人戴上了。
孟荷到底沒能在京城呆多久,因為陪同或者說是護送周小將軍他們回京接受皇上封賞的隊伍準備在過年前趕回邊城。
這支隊伍里屬於周曉將人等人的親衛心腹自然是留下來了,可像是軍師副將等人,卻是還要回邊關的。
他們受到了皇上的封賞,這回也算是衣錦還鄉。
孟荷在向府呆了約莫半個月之後就跟著兄長一起回邊關了,趙悅跟向南在那天都去送了大家,畢竟也是一年多的交情。
特別是趙悅,跟很多將領都算是生死之交。
向南也很是不舍的送走了這一年多就負責保護他的那三十多位兵將,等到這些人離開的時候,馬背上都掛滿了向南夫妻二人贈送的自家做的吳越特產。
嗯,就是燻肉臘腸乾菜醃菜之類的。
別說,這重口味還挺符合這群漢子胃口的,在回邊關的路上就都給烤來吃了,醃菜更是直接用來夾了饅頭,好吃得不行。
回頭給向南寫信的時候還一夸再夸。
可惜如今沒有防腐劑之類的玩意兒,邊關那群老友再喜歡吃向南這邊也沒辦法給他們帶過去,最後只能找向劉氏要了最齊全詳細的配方寄過去,叮囑讓軍營里伙房那群掌勺的試著做給大傢伙兒吃,一起寄過去的還有吳越郡那邊特有的一些調味料。
生活似乎又變得安靜了下來,阿澤雖然學問做得不錯,不過還是每天沒有鬆懈的認真溫書,時不時的還會回那所神奇的“天妒書院”拜訪夫子先生們,鍾大人那裡也會寫了文章上門討教。
天妒書院那邊的教習方式就是天馬行空,讓這群腦子原本就好使的學生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而鍾大人那裡,則讓阿澤對如今的科考考場以及官場都更加了解,算是一個對世俗規矩的認知。
放飛自我天馬行空是很好,可明白規矩也很重要,兩方的把握,讓阿澤一日日的成長得越發優秀。
笑笑則是乖乖的去女學上課,有空的就參加個手帕交的賞花會品詩宴之類的,跟其他府內女眷的交情倒是比趙悅這位正頭夫人做得都還好。
趙悅是皇后欽賜的“巾幗”,雖然如今離開了戰場,小將的稱號卻也依舊保留著,趙悅在邊關的百步穿楊以及天生神力的名氣也傳揚開來。
有正統閨秀夫人因此對趙悅私底下頗多輕視,可趙悅並不介意那些閒言碎語,讓她驚喜的是經將軍府已經退休頤養天年的老將軍推薦,加上皇后的幫襯,趙悅被正式授予了官職。
雖然是個無品的官,就是給皇城裡的侍衛營傳授騎射功夫,算是騎射先生。
從戰場下來之後趙悅原本還以為自己只能在後院呆著,倒是沒想到居然還能有走出去的機會,而且哪怕是無品級的官職,可那也是正兒八經的官啊。
這可是大業開國以來第一位入朝女官,跟之前她跟孟荷在戰場上的小將之職有著巨大的差別,這也是朝廷對女人為官的一種願意嘗試接受的苗頭。
當然,若是之後沒有女子能有才到讓當政者願意開先河的程度,那麼趙悅也將是唯一一名入朝女官,而女人做官的這扇剛掀開一條縫的門也將會被徹底關上。
畢竟不是誰都能這麼幸運的遇上開明的皇上皇后,比起任人唯賢,更多的當權者還是更願意將權利都攥在自己手心裡,就怕權利被誰分了一絲半毫去。
兒媳婦跟一群男人在一起訓練,這事兒要是擱在其他婆母身上,怕是能氣得休了這個兒媳,可惜向劉氏如今是徹底放下一切就安安心心的過日子了。
而且當年趙悅在他們家家徒四壁的時候就帶著全部家當嫁進來,向劉氏對趙悅的信任是很多當婆婆的婦人難以想像的。
可以這麼說,若是有誰說自己兒媳不守婦道,那向劉氏肯定是要笑的。
反之若是誰傳出閒話說是她家兒子在外頭喝花酒跟誰家女子勾勾搭搭,那向劉氏第一反應肯定是操起擀麵杖就要風風火火去找兒子算帳的。
獨自一人帶著兒女生活了那麼多年,向劉氏受過的苦太多了,家裡沒有男人,若不是里正好歹還惦記著他們家早前有個秀才如今又有個自幼讀書的兒子,因著存了點心思所以時不時幫襯向家孤兒寡母一番,怕是向劉氏早就被人欺負了去。
這個腳踏板式的脫粒機真的是簡單得都不需要向南動腦子,因為小時候他家種田都是用這個給水稻脫粒的,結構簡單,即便是壞了也好修。
不過雖然簡單,但是向南準備試著能不能將這個脫粒機改良一下,以後小麥高粱之類的也能用這個東西脫粒。
小麥的脫粒,這會兒還是用棒子敲,連現代時空六七十年代用的那種響蓋都沒有。
所謂的響蓋就是一根長竹竿做手柄,頂端有個能旋轉的由寬篾編織成的長方向板塊物,人舉著讓板子旋轉,棍子往下揮,板子就重重的旋轉拍打到曬乾的麥子上,原理跟用棒子捶是一樣。
不過向南不打算用那東西,費力不說,脫粒也算不上乾淨,事後還要人工翻捶。
能夠用機器代替的事兒,向南一貫不樂意用人力的。
這兩天向南都在跟舒宅里的匠人折騰這個,皇上知道向南又頻繁的往舒宅跑,內心很是期待向南又能弄出個啥,便是向南在工部那邊給下面的人分派活兒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反正向南把活兒都給分派給其他人了,到時候事兒做成之後的功勞向南也不會像一般頭頭兒那樣搶到自己名下。
向南這個性子工部那邊的人也有不少人知道,因此對於向南將已經解決了關鍵問題的活兒分派給他們讓他們蹭一份功勞,大家都是高興的。
哪怕是需要自己累死累活的加班幹活也都沒有怨言,反而覺得這位新上任的左侍郎實在是太照顧下屬了,有困難都解決了,沒困難只是費點時間的事兒就留給了他們。
等年末政績評定下來之後,可會有不少人羨慕這個部門的官吏,畢竟這種白白送政績的事兒,也就那位奇人向懷允幹得出來了。
說來也是,人家隨便拿出個功勞都能讓他們任何人跪下唱征服,這點政績估計人家也不在乎。
於是向南這邊,就很是順理成章的成了下面官吏爭著搶著想要一頭扎進來的地兒了。
向南倒是還沒啥感覺,就每天樂呵呵的分派完公務就溜達著干自己想幹的事兒,原本向南他們是想讓白雲乾脆年前就回大山縣的,至少還能跟家裡人過個年。
不過白雲想著年後就要回大山縣準備院試,之後還要認真備考參加後年的鄉試,今年是無論如何也要留在向府跟向南他們一起過年的。
既然白雲有心,向南他們也不勉強,對白雲的知恩圖報也很是感慨。
便是趙悅也沒想到,當年不過是隨手為兒子買了兩名小廝,結果這麼多年相處下來,卻是更似親人了。
追根究底,或許還是她家男人沒什麼官威的原因吧?趙悅很是直截了當的將這頂帽子為自己男人戴上了。
孟荷到底沒能在京城呆多久,因為陪同或者說是護送周小將軍他們回京接受皇上封賞的隊伍準備在過年前趕回邊城。
這支隊伍里屬於周曉將人等人的親衛心腹自然是留下來了,可像是軍師副將等人,卻是還要回邊關的。
他們受到了皇上的封賞,這回也算是衣錦還鄉。
孟荷在向府呆了約莫半個月之後就跟著兄長一起回邊關了,趙悅跟向南在那天都去送了大家,畢竟也是一年多的交情。
特別是趙悅,跟很多將領都算是生死之交。
向南也很是不舍的送走了這一年多就負責保護他的那三十多位兵將,等到這些人離開的時候,馬背上都掛滿了向南夫妻二人贈送的自家做的吳越特產。
嗯,就是燻肉臘腸乾菜醃菜之類的。
別說,這重口味還挺符合這群漢子胃口的,在回邊關的路上就都給烤來吃了,醃菜更是直接用來夾了饅頭,好吃得不行。
回頭給向南寫信的時候還一夸再夸。
可惜如今沒有防腐劑之類的玩意兒,邊關那群老友再喜歡吃向南這邊也沒辦法給他們帶過去,最後只能找向劉氏要了最齊全詳細的配方寄過去,叮囑讓軍營里伙房那群掌勺的試著做給大傢伙兒吃,一起寄過去的還有吳越郡那邊特有的一些調味料。
生活似乎又變得安靜了下來,阿澤雖然學問做得不錯,不過還是每天沒有鬆懈的認真溫書,時不時的還會回那所神奇的“天妒書院”拜訪夫子先生們,鍾大人那裡也會寫了文章上門討教。
天妒書院那邊的教習方式就是天馬行空,讓這群腦子原本就好使的學生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而鍾大人那裡,則讓阿澤對如今的科考考場以及官場都更加了解,算是一個對世俗規矩的認知。
放飛自我天馬行空是很好,可明白規矩也很重要,兩方的把握,讓阿澤一日日的成長得越發優秀。
笑笑則是乖乖的去女學上課,有空的就參加個手帕交的賞花會品詩宴之類的,跟其他府內女眷的交情倒是比趙悅這位正頭夫人做得都還好。
趙悅是皇后欽賜的“巾幗”,雖然如今離開了戰場,小將的稱號卻也依舊保留著,趙悅在邊關的百步穿楊以及天生神力的名氣也傳揚開來。
有正統閨秀夫人因此對趙悅私底下頗多輕視,可趙悅並不介意那些閒言碎語,讓她驚喜的是經將軍府已經退休頤養天年的老將軍推薦,加上皇后的幫襯,趙悅被正式授予了官職。
雖然是個無品的官,就是給皇城裡的侍衛營傳授騎射功夫,算是騎射先生。
從戰場下來之後趙悅原本還以為自己只能在後院呆著,倒是沒想到居然還能有走出去的機會,而且哪怕是無品級的官職,可那也是正兒八經的官啊。
這可是大業開國以來第一位入朝女官,跟之前她跟孟荷在戰場上的小將之職有著巨大的差別,這也是朝廷對女人為官的一種願意嘗試接受的苗頭。
當然,若是之後沒有女子能有才到讓當政者願意開先河的程度,那麼趙悅也將是唯一一名入朝女官,而女人做官的這扇剛掀開一條縫的門也將會被徹底關上。
畢竟不是誰都能這麼幸運的遇上開明的皇上皇后,比起任人唯賢,更多的當權者還是更願意將權利都攥在自己手心裡,就怕權利被誰分了一絲半毫去。
兒媳婦跟一群男人在一起訓練,這事兒要是擱在其他婆母身上,怕是能氣得休了這個兒媳,可惜向劉氏如今是徹底放下一切就安安心心的過日子了。
而且當年趙悅在他們家家徒四壁的時候就帶著全部家當嫁進來,向劉氏對趙悅的信任是很多當婆婆的婦人難以想像的。
可以這麼說,若是有誰說自己兒媳不守婦道,那向劉氏肯定是要笑的。
反之若是誰傳出閒話說是她家兒子在外頭喝花酒跟誰家女子勾勾搭搭,那向劉氏第一反應肯定是操起擀麵杖就要風風火火去找兒子算帳的。
獨自一人帶著兒女生活了那麼多年,向劉氏受過的苦太多了,家裡沒有男人,若不是里正好歹還惦記著他們家早前有個秀才如今又有個自幼讀書的兒子,因著存了點心思所以時不時幫襯向家孤兒寡母一番,怕是向劉氏早就被人欺負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