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夫人,喝口雞湯吧,消消氣。」僕婦順道端來燉好的雞湯,小心遞給馬氏。
馬氏接過來喝了兩口,覺得滋味不錯,一口氣喝完,然後掏出帕子擦擦嘴角,這才道:「我有什麼好生氣的?不過這兩天有些胸悶煩躁,那賤人不撞上門來我也要打她一頓出氣的。」
「還是夫人高明。」
僕婦小心地奉承著,馬氏聽了一會兒,又吃了兩盤點心,就由她服侍著躺下,閉眼假寐。
想當年她嫁給顧明祖,確實不怎麼光彩。
顧明祖原本和村里一家姓牛的定了親,後來考中秀才,很是風光。恰好父親馬員外有次吃酒,看顧明祖生得相貌整齊,人又年輕,說不得能改換馬家門庭,就派人遞話,截了這親事。
聽說牛家的還找顧明祖鬧騰過兩次,馬氏也沒在意。畢竟換做她遇上這種事,也不可能息事寧人。
她想著成親後倆人過日子,她相夫教子,顧明祖努力讀書,早日考個舉人,日子肯定紅火。可是顧明祖倒好,馬家又沒強迫他,你情我願的事情,他裝什麼無辜?
定親成親,三書六禮,哪一樣不是他整整齊齊辦好的?
結果有點什麼不順心,就要扯出舊事,說自個兒對不起牛家姑娘。
那你倒是娶人家啊?你貪圖我的嫁妝銀子做什麼!
馬氏半閉著眼,不屑地哼了一聲。
她當時只覺得難受,說不出心裡是什麼滋味,現在懷上第三個孩子,終於想明白了。
沒啥滋味,就是噁心。
馬家在清平縣是個富戶,父親說話也有點分量,但顧明祖是個未及弱冠的秀才,前途可期。
沖這一點,連娘家都勸馬氏多多忍讓,等日後飛黃騰達了做個官夫人,豈不美哉?
馬氏年紀輕,心眼淺,就牢記著這話,連懷大郎時顧明祖納了一房小妾,都咽著淚忍了。
可是顧明祖呢?
他既不感激馬氏忍讓,還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把婆婆周氏和小姑子顧明珠都接到了縣城的家,理由是要給顧明珠相看人家。
起初周氏成天給馬氏燉湯熬粥,顧明珠處處奉承,馬氏就覺得還行。過日子嘛,總是難得糊塗。
結果這一糊塗,就把自己給害了。
想到顧明珠將自己推倒在地,最後痛苦流產哭得死去活來,婆婆周氏卻說「不就是個丫頭,有什麼大不了?阿香肯定能生個小子出來!」的情景,馬氏仍覺得脊背發寒。
她一個做媳婦的,被小姑子推流產了,婆婆卻盼著小妾肚裡生個兒子。
要這麼個過法兒,那官夫人不做也罷!
從此以後,馬氏就頓悟了,她帶著大郎回到娘家養身體,養好後就開始大戰婆婆和小姑,一哭二鬧三上吊,打雞罵狗拎菜刀,什麼臉面都不要。
滿清平縣的人都知道,顧家三天一大吵,半天一小吵,從不消停。
顧明祖起初還和稀泥,被波及幾次看出馬氏決絕後,就成了袖手旁觀的泥菩薩,一會兒這邊「我管不了」,一會兒那邊「我不管了」,徹底成了個無辜看客。
馬氏一鼓作氣,趁著顧明祖第三次鄉試落榜的北風,把婆婆和小姑子都趕回了溪口村。
周氏回村當起地主婆,除了不能在媳婦面前耍威風,沒什麼大損失。顧明珠就略慘一點,因名聲在外,拖了兩年都找不到婆家,只好遠遠嫁了五百多里外的一戶普通人家。
馬氏當時余怒未消,連嫁妝銀子都不許顧明祖從家中拿,硬逼得他跳腳大罵,威脅休妻。
「休妻可以,你一分銀子都甭想帶走。」
馬氏不咸不淡的吐出一句話,從此過了好久太平日子。
現在麼……
馬氏輕輕撫摸著自己的肚子,感受到手底下的溫度,臉上露出淺笑。
她這胎請大夫看了,十成十是個女孩兒。
只要她的小二能回來,她就守著兩個孩子安生過日子,將來讓大郎去考秀才。
從她肚裡爬出來的,怎麼都比顧明祖這個沒用的強。
.
顧明祖摔門而去,幾步躲進書房,沉著臉翻書,卻是許久看不進去一頁。
新納的小妾幽幽哭泣,聲音從柴房方向傳來,不用看都知道馬氏幹了什麼好事兒。
「唉……」顧明祖長長嘆了口氣,將聖賢書扣在臉上,遮住緊皺的眉毛和額頭川字紋。
佛說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唯有世人苦苦掙扎。
可是叫顧明祖說,眼睜睜看著不如自己的人一騎絕塵,在官場上順風順水,差距大得甚至生不出比較之心,才是真的痛苦。
這痛苦比求不得深,比怨憎會濃,就像一把火似的日日灼燒在心裡,燒得他肝火旺盛,寢食難安。
想當年他十六歲下場,險險考中秀才,多風光啊!
夫子誇讚不已,同窗艷羨嫉妒,連從前縣裡說不上話的員外老爺,都主動遞出紅線,招攬於他。
那時他志得意滿,一心想著這次積攢了經驗,下場一定能中,屆時舉人進士一路考過去,金鑾殿上光宗耀祖,應了自己的名字,多好!
可惜天不遂人願,自打他那便宜堂弟醒來,跑到清平縣去,折騰來折騰去,拜了顧儀為師,他的日子就再沒順心過。
起先是被人暗地裡說些閒話,自打顧玉成中了舉,就有人笑話到他眼跟前來,甚至父母和奶奶在村里也沒少被人嚼舌嘲諷。
馬氏接過來喝了兩口,覺得滋味不錯,一口氣喝完,然後掏出帕子擦擦嘴角,這才道:「我有什麼好生氣的?不過這兩天有些胸悶煩躁,那賤人不撞上門來我也要打她一頓出氣的。」
「還是夫人高明。」
僕婦小心地奉承著,馬氏聽了一會兒,又吃了兩盤點心,就由她服侍著躺下,閉眼假寐。
想當年她嫁給顧明祖,確實不怎麼光彩。
顧明祖原本和村里一家姓牛的定了親,後來考中秀才,很是風光。恰好父親馬員外有次吃酒,看顧明祖生得相貌整齊,人又年輕,說不得能改換馬家門庭,就派人遞話,截了這親事。
聽說牛家的還找顧明祖鬧騰過兩次,馬氏也沒在意。畢竟換做她遇上這種事,也不可能息事寧人。
她想著成親後倆人過日子,她相夫教子,顧明祖努力讀書,早日考個舉人,日子肯定紅火。可是顧明祖倒好,馬家又沒強迫他,你情我願的事情,他裝什麼無辜?
定親成親,三書六禮,哪一樣不是他整整齊齊辦好的?
結果有點什麼不順心,就要扯出舊事,說自個兒對不起牛家姑娘。
那你倒是娶人家啊?你貪圖我的嫁妝銀子做什麼!
馬氏半閉著眼,不屑地哼了一聲。
她當時只覺得難受,說不出心裡是什麼滋味,現在懷上第三個孩子,終於想明白了。
沒啥滋味,就是噁心。
馬家在清平縣是個富戶,父親說話也有點分量,但顧明祖是個未及弱冠的秀才,前途可期。
沖這一點,連娘家都勸馬氏多多忍讓,等日後飛黃騰達了做個官夫人,豈不美哉?
馬氏年紀輕,心眼淺,就牢記著這話,連懷大郎時顧明祖納了一房小妾,都咽著淚忍了。
可是顧明祖呢?
他既不感激馬氏忍讓,還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把婆婆周氏和小姑子顧明珠都接到了縣城的家,理由是要給顧明珠相看人家。
起初周氏成天給馬氏燉湯熬粥,顧明珠處處奉承,馬氏就覺得還行。過日子嘛,總是難得糊塗。
結果這一糊塗,就把自己給害了。
想到顧明珠將自己推倒在地,最後痛苦流產哭得死去活來,婆婆周氏卻說「不就是個丫頭,有什麼大不了?阿香肯定能生個小子出來!」的情景,馬氏仍覺得脊背發寒。
她一個做媳婦的,被小姑子推流產了,婆婆卻盼著小妾肚裡生個兒子。
要這麼個過法兒,那官夫人不做也罷!
從此以後,馬氏就頓悟了,她帶著大郎回到娘家養身體,養好後就開始大戰婆婆和小姑,一哭二鬧三上吊,打雞罵狗拎菜刀,什麼臉面都不要。
滿清平縣的人都知道,顧家三天一大吵,半天一小吵,從不消停。
顧明祖起初還和稀泥,被波及幾次看出馬氏決絕後,就成了袖手旁觀的泥菩薩,一會兒這邊「我管不了」,一會兒那邊「我不管了」,徹底成了個無辜看客。
馬氏一鼓作氣,趁著顧明祖第三次鄉試落榜的北風,把婆婆和小姑子都趕回了溪口村。
周氏回村當起地主婆,除了不能在媳婦面前耍威風,沒什麼大損失。顧明珠就略慘一點,因名聲在外,拖了兩年都找不到婆家,只好遠遠嫁了五百多里外的一戶普通人家。
馬氏當時余怒未消,連嫁妝銀子都不許顧明祖從家中拿,硬逼得他跳腳大罵,威脅休妻。
「休妻可以,你一分銀子都甭想帶走。」
馬氏不咸不淡的吐出一句話,從此過了好久太平日子。
現在麼……
馬氏輕輕撫摸著自己的肚子,感受到手底下的溫度,臉上露出淺笑。
她這胎請大夫看了,十成十是個女孩兒。
只要她的小二能回來,她就守著兩個孩子安生過日子,將來讓大郎去考秀才。
從她肚裡爬出來的,怎麼都比顧明祖這個沒用的強。
.
顧明祖摔門而去,幾步躲進書房,沉著臉翻書,卻是許久看不進去一頁。
新納的小妾幽幽哭泣,聲音從柴房方向傳來,不用看都知道馬氏幹了什麼好事兒。
「唉……」顧明祖長長嘆了口氣,將聖賢書扣在臉上,遮住緊皺的眉毛和額頭川字紋。
佛說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唯有世人苦苦掙扎。
可是叫顧明祖說,眼睜睜看著不如自己的人一騎絕塵,在官場上順風順水,差距大得甚至生不出比較之心,才是真的痛苦。
這痛苦比求不得深,比怨憎會濃,就像一把火似的日日灼燒在心裡,燒得他肝火旺盛,寢食難安。
想當年他十六歲下場,險險考中秀才,多風光啊!
夫子誇讚不已,同窗艷羨嫉妒,連從前縣裡說不上話的員外老爺,都主動遞出紅線,招攬於他。
那時他志得意滿,一心想著這次積攢了經驗,下場一定能中,屆時舉人進士一路考過去,金鑾殿上光宗耀祖,應了自己的名字,多好!
可惜天不遂人願,自打他那便宜堂弟醒來,跑到清平縣去,折騰來折騰去,拜了顧儀為師,他的日子就再沒順心過。
起先是被人暗地裡說些閒話,自打顧玉成中了舉,就有人笑話到他眼跟前來,甚至父母和奶奶在村里也沒少被人嚼舌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