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父王覬覦帝王寶座,但帝王寶座能不能坐穩,還真難說。
作為兒子,他本來應該孝順阿父,奉他上位。但假如父王上位,與司馬家先前那麼多帝王並無不同,對百姓橫徵暴斂,天下不寧,還不如維持目前狀態,至少百姓還能過的安穩一些。
他敢以自己做了父王這麼多年的兒子,以他對父王的了解來下結論:父王當政,與前面幾位叔伯兄長當政,壓根沒什麼不同。不過是將百姓當螻蟻,可隨意驅使壓制。
但與薛寒雲相處久了,他心中想法早已改變。
如今阿父提起稱帝之事,也唯有裝傻一途。
不提司馬瑜如何煩惱,又如何應付蜀王,便是薛寒雲,也想到了這一節。
司馬瑜貴為司馬家子孫,其父蜀王又隱忍不發多年,能教導出司馬瑜這樣兒子的藩王,說沒野心恐怕沒人相信。野心這種東西,單看隱藏的深淺。
假如蜀王一意上位,他們這般人的結果如何,還真難說。
但天下初定,不比打仗的時候組聯軍。治理天下哪裡能像組聯軍那般便宜呢?
這時候,除了與柳厚商議,他更分外的懷念起自己的先生林清嘉來。
忙完了外面的事務,回到房裡,薛寒雲與柳明月談起此事,也是百般愁緒。
柳明月對此事倒唯有一個態度:“既然蜀王不牢靠,不管他是不是司馬瑜的阿爹,都要阻止他上位!”如今他們手握重兵,除了薛寒雲所帶之兵,還有柳家軍,另有西南羅家兩位將軍手中大軍,賀紹思等人在東南之兵,蜀王若真想稱帝,僅憑芙蓉城的兵及司馬瑜手中軍隊,也頗有難度。
許是這幾年京城頻繁換帝王的緣故,如今人們對司馬家的子孫倒並無多少敬畏,反會暗底里猜測:這一位皇帝又能當多久呢?
連百姓的擁護,從前的天命所歸之語,都不能夠再成為轄制教化百姓的藉口,司馬家在大啟這片土地上,實在有幾分悲涼。
142完結
一百三十九章
來年六月份,各地擁兵的諸將,包括京中守將薛寒雲等人,奉迎蜀王入京。
蜀王接到陳情表,頓時喜不自勝,唯司馬瑜隱覺不安。
他與薛寒雲等人認識的太久,相互了解的太深,其實並沒那麼容易。不過蜀王已經沉浸在了能夠掌握天下的喜悅之中了,倒一力催促著司馬瑜早日進京。
到得蜀王進京的那日,奉迎新帝之時,卻出了岔子。
彼時,司馬瑜騎馬,隨侍在蜀王車駕一側,到得京師城門口,諸將亦是遠道而來,奉迎新帝,但聽得山呼萬歲,卻有兩名將領捧著天子袍服而來,率先跪倒在蜀王車駕面前,一人向著車內高呼:“恭迎太上皇還朝!”另有一人卻舉著天子冠服,跪倒在司馬瑜面前,口呼萬歲:“臣等恭迎陛下萬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眾將領皆跪倒在地,先迎太上皇,再迎新帝。
蜀王坐在車駕之內,先時聽到“恭迎太上皇還朝”之語,已覺有異,待掀開車簾,見得司馬瑜腳下跪著山呼萬歲的年輕武將,頓時臉都青了。
“後來呢?蜀王沒有氣的駕著馬車掉頭回芙蓉城?”柳明月當聽故事一般追問薛寒雲。
薛寒雲笑的得意:“太上皇也是聰明人,豈會做出這種自誤之舉?況且他唯有皇上一子,將來百年之後,那位子還不是皇上的?如今皇上暫且坐了,他在宮中當了太上皇,出於父子名份,好多事只要他想插手,也總有插手的餘地。至於能不能插上手,那就是太上皇的本事了。”
能想出將蜀王架空這一招,他們這幫師兄弟們沒少費心思,更主要的是,這招卻是得了恩師林清嘉的指點。
外界一直認定林清嘉為一代大儒,但在薛寒雲的眼中,自己這位恩師除了迫他讀書,每日生活悠閒無度,閒來釀酒種花,完全不似名士應有風度。也只有這次,他重新回到城外書齋,並且在當前的迷局之中給薛寒雲指點出一條明路,才令得薛寒雲感受到了他超人的睿智。
“要是太上皇插手政務呢?”柳明月也覺不讓太上皇插手政務,顯然頗有難度。
“這件事情,恩師早有對策。皇上新政,且他的想法早與太上皇背道而馳,我們做臣子的,對太上皇只要恭敬著便好,至於決策權,自然還是在皇上手中。”還有一句話薛寒雲沒忍心告訴柳明月。
她與柳厚自來關係親密,自然不能想像得出父子離間之後的傷感。
林清嘉給出的辦法便是,有意無意的離間太上皇與皇上的父子之情,以絕對集中的皇權,與春風細雨式的無聲無息的方法來影響皇上對眾臣子的認同感,來讓太上皇知難而退,最後乖乖退回宮中,安心頤養天年。
事實上,離間太上皇及皇上的父子感情,並且在朝政之上與皇上共進退,臣子與君主之間建立親密的關係,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柳明月又生了次子與三子,等她的幼女呱呱落地之後,太上皇終於不再試圖過問朝政,並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之中,父子之間的鴻溝因為政見不合,而終於加大到無可彌補的地步。
這其中,離不開林清嘉的功勞。
他對人心的把握有一種出人意料的準確。
至於新帝即位,對一眾臣屬的安撫,官爵升遷,都極為恩厚。他與這幫臣子們並肩戰鬥過,熟知秉性,又對臣子們親切以待,便是薛寒青,都意外的得了個鎮國公主的封號。
次年春,薛寒雲帶著妻兒,及姐姐薛寒青母子,前往白瓦關祭奠亡父亡母。
天高雲闊,戰火如煙,曾經的一切都已經過去,兩姐弟並肩跪倒在亡父亡母的墳前,泣不成聲。
年幼的薛寶不解事,卻被阿爹與姑母的哭泣之聲也嚇的大哭。
待到重回京師,柳明月又有喜了。
薛寒雲及薛寒青都認為這是先人送子,這孩子必定是個福星,柳明月卻覺得,假如不是薛寒雲這段時間廢寢忘食的辛苦勞做,何至於這麼快便又有了?
薛寶如今正是纏人的時候,連相爺如今也被請到宮裡去教皇上的嫡長子,柳明月只有自己帶了。
司馬瑜在前幾年就已經成親,說起來,這位新上任的太子殿下年方三歲,才將啟蒙,但當今聖上千挑萬選,最後選中了柳厚做了太子太傅。
況如今薛寒雲已被封為定國公,柳明月乃是國公夫人,但這幾年顛沛流離,許多事她都養成了親歷親為的習慣,於是薛寶便沒有奶娘,乃是柳明月一手帶大。
為此,羅瑞婷還笑她,全無一個國公夫人的派頭。但奇異的是,柳明月的身上,如今自有一種奇異的謙和的氣質,反倒更招京中那些年老的夫人們的歡喜。
京中許多貴夫人劫後餘生,多喜參佛布施,這倒給了柳明月及羅瑞婷大大的便利,她們救助的孤兒乞丐遠超預期。
七月份,柳明月小腹微凸,前去查慈幼局的帳目。她與羅瑞婷合開的救助孤兒乞丐的賑災處最終定名為慈幼局,還收容戰被棄的女嬰。平日忙起來,便由柳家軍休沐的男女孩子們來幫忙。
這些孩子們如今皆有了軍中職務,但對於做這件事情,亦是滿懷熱情。
也許是,他們在這些被救助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
這一日如往常一般,柳明月才坐在帳房,查了還不到兩頁帳簿,便聽得外面鬧哄哄的,聽得有少年氣憤的聲音:“……這麼年輕,居然敢偷吃?!”
“揍他!”
“揍他!”
有少女在外面敲門,向柳明月稟報:“先生,我們在外面抓到了個偷食的乞丐,他非要說這房子是他家的……”
柳明月停了筆,起身推門出去,但見得七八個柳家軍的孩子圍著一個佝僂著背的乞丐指指點點,見得柳明月出來了,便七嘴八舌的稟報。
那乞丐見到柳明月,腳下卻偷偷往後縮,結果被兩名少年扭住了身子,將臉扭向了柳明月。
霎時柳明月睜大了眼睛:“小師弟?!”
這個人,分明便是從前揮金如土又紈絝不羈的謝弘。
她險險便忘了,如今這慈幼局所占的其中一處院落,便中當年歌舞笙平的昭陽公主的府邸,說起來,可不是小師弟他們家嗎?
眾少年男女見得柳明月居然與這名偷吃的乞丐認識,俱都大吃一驚。
柳明月想不通,當年司馬瑜在京為質子之時,謝弘對他多番照顧,怎的如今他落魄到這一步,卻不肯前去尋找司馬瑜?
渾身襤褸,瘦的皮包骨頭,與街邊乞丐懶漢並無於致的謝弘滿不在乎:“父母家人均亡,留我一人獨活於世,富貴與貧賤又有何不同呢?”他只是偶爾偷偷跑進原來的家裡來,緬懷一番家人。
今日恰是亡父誕辰,這才偷偷闖了進來。
不過見到小師姐這位故人,他還是由衷喜悅的:“還能看到故人,真不容易!”
作為兒子,他本來應該孝順阿父,奉他上位。但假如父王上位,與司馬家先前那麼多帝王並無不同,對百姓橫徵暴斂,天下不寧,還不如維持目前狀態,至少百姓還能過的安穩一些。
他敢以自己做了父王這麼多年的兒子,以他對父王的了解來下結論:父王當政,與前面幾位叔伯兄長當政,壓根沒什麼不同。不過是將百姓當螻蟻,可隨意驅使壓制。
但與薛寒雲相處久了,他心中想法早已改變。
如今阿父提起稱帝之事,也唯有裝傻一途。
不提司馬瑜如何煩惱,又如何應付蜀王,便是薛寒雲,也想到了這一節。
司馬瑜貴為司馬家子孫,其父蜀王又隱忍不發多年,能教導出司馬瑜這樣兒子的藩王,說沒野心恐怕沒人相信。野心這種東西,單看隱藏的深淺。
假如蜀王一意上位,他們這般人的結果如何,還真難說。
但天下初定,不比打仗的時候組聯軍。治理天下哪裡能像組聯軍那般便宜呢?
這時候,除了與柳厚商議,他更分外的懷念起自己的先生林清嘉來。
忙完了外面的事務,回到房裡,薛寒雲與柳明月談起此事,也是百般愁緒。
柳明月對此事倒唯有一個態度:“既然蜀王不牢靠,不管他是不是司馬瑜的阿爹,都要阻止他上位!”如今他們手握重兵,除了薛寒雲所帶之兵,還有柳家軍,另有西南羅家兩位將軍手中大軍,賀紹思等人在東南之兵,蜀王若真想稱帝,僅憑芙蓉城的兵及司馬瑜手中軍隊,也頗有難度。
許是這幾年京城頻繁換帝王的緣故,如今人們對司馬家的子孫倒並無多少敬畏,反會暗底里猜測:這一位皇帝又能當多久呢?
連百姓的擁護,從前的天命所歸之語,都不能夠再成為轄制教化百姓的藉口,司馬家在大啟這片土地上,實在有幾分悲涼。
142完結
一百三十九章
來年六月份,各地擁兵的諸將,包括京中守將薛寒雲等人,奉迎蜀王入京。
蜀王接到陳情表,頓時喜不自勝,唯司馬瑜隱覺不安。
他與薛寒雲等人認識的太久,相互了解的太深,其實並沒那麼容易。不過蜀王已經沉浸在了能夠掌握天下的喜悅之中了,倒一力催促著司馬瑜早日進京。
到得蜀王進京的那日,奉迎新帝之時,卻出了岔子。
彼時,司馬瑜騎馬,隨侍在蜀王車駕一側,到得京師城門口,諸將亦是遠道而來,奉迎新帝,但聽得山呼萬歲,卻有兩名將領捧著天子袍服而來,率先跪倒在蜀王車駕面前,一人向著車內高呼:“恭迎太上皇還朝!”另有一人卻舉著天子冠服,跪倒在司馬瑜面前,口呼萬歲:“臣等恭迎陛下萬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眾將領皆跪倒在地,先迎太上皇,再迎新帝。
蜀王坐在車駕之內,先時聽到“恭迎太上皇還朝”之語,已覺有異,待掀開車簾,見得司馬瑜腳下跪著山呼萬歲的年輕武將,頓時臉都青了。
“後來呢?蜀王沒有氣的駕著馬車掉頭回芙蓉城?”柳明月當聽故事一般追問薛寒雲。
薛寒雲笑的得意:“太上皇也是聰明人,豈會做出這種自誤之舉?況且他唯有皇上一子,將來百年之後,那位子還不是皇上的?如今皇上暫且坐了,他在宮中當了太上皇,出於父子名份,好多事只要他想插手,也總有插手的餘地。至於能不能插上手,那就是太上皇的本事了。”
能想出將蜀王架空這一招,他們這幫師兄弟們沒少費心思,更主要的是,這招卻是得了恩師林清嘉的指點。
外界一直認定林清嘉為一代大儒,但在薛寒雲的眼中,自己這位恩師除了迫他讀書,每日生活悠閒無度,閒來釀酒種花,完全不似名士應有風度。也只有這次,他重新回到城外書齋,並且在當前的迷局之中給薛寒雲指點出一條明路,才令得薛寒雲感受到了他超人的睿智。
“要是太上皇插手政務呢?”柳明月也覺不讓太上皇插手政務,顯然頗有難度。
“這件事情,恩師早有對策。皇上新政,且他的想法早與太上皇背道而馳,我們做臣子的,對太上皇只要恭敬著便好,至於決策權,自然還是在皇上手中。”還有一句話薛寒雲沒忍心告訴柳明月。
她與柳厚自來關係親密,自然不能想像得出父子離間之後的傷感。
林清嘉給出的辦法便是,有意無意的離間太上皇與皇上的父子之情,以絕對集中的皇權,與春風細雨式的無聲無息的方法來影響皇上對眾臣子的認同感,來讓太上皇知難而退,最後乖乖退回宮中,安心頤養天年。
事實上,離間太上皇及皇上的父子感情,並且在朝政之上與皇上共進退,臣子與君主之間建立親密的關係,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柳明月又生了次子與三子,等她的幼女呱呱落地之後,太上皇終於不再試圖過問朝政,並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之中,父子之間的鴻溝因為政見不合,而終於加大到無可彌補的地步。
這其中,離不開林清嘉的功勞。
他對人心的把握有一種出人意料的準確。
至於新帝即位,對一眾臣屬的安撫,官爵升遷,都極為恩厚。他與這幫臣子們並肩戰鬥過,熟知秉性,又對臣子們親切以待,便是薛寒青,都意外的得了個鎮國公主的封號。
次年春,薛寒雲帶著妻兒,及姐姐薛寒青母子,前往白瓦關祭奠亡父亡母。
天高雲闊,戰火如煙,曾經的一切都已經過去,兩姐弟並肩跪倒在亡父亡母的墳前,泣不成聲。
年幼的薛寶不解事,卻被阿爹與姑母的哭泣之聲也嚇的大哭。
待到重回京師,柳明月又有喜了。
薛寒雲及薛寒青都認為這是先人送子,這孩子必定是個福星,柳明月卻覺得,假如不是薛寒雲這段時間廢寢忘食的辛苦勞做,何至於這麼快便又有了?
薛寶如今正是纏人的時候,連相爺如今也被請到宮裡去教皇上的嫡長子,柳明月只有自己帶了。
司馬瑜在前幾年就已經成親,說起來,這位新上任的太子殿下年方三歲,才將啟蒙,但當今聖上千挑萬選,最後選中了柳厚做了太子太傅。
況如今薛寒雲已被封為定國公,柳明月乃是國公夫人,但這幾年顛沛流離,許多事她都養成了親歷親為的習慣,於是薛寶便沒有奶娘,乃是柳明月一手帶大。
為此,羅瑞婷還笑她,全無一個國公夫人的派頭。但奇異的是,柳明月的身上,如今自有一種奇異的謙和的氣質,反倒更招京中那些年老的夫人們的歡喜。
京中許多貴夫人劫後餘生,多喜參佛布施,這倒給了柳明月及羅瑞婷大大的便利,她們救助的孤兒乞丐遠超預期。
七月份,柳明月小腹微凸,前去查慈幼局的帳目。她與羅瑞婷合開的救助孤兒乞丐的賑災處最終定名為慈幼局,還收容戰被棄的女嬰。平日忙起來,便由柳家軍休沐的男女孩子們來幫忙。
這些孩子們如今皆有了軍中職務,但對於做這件事情,亦是滿懷熱情。
也許是,他們在這些被救助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
這一日如往常一般,柳明月才坐在帳房,查了還不到兩頁帳簿,便聽得外面鬧哄哄的,聽得有少年氣憤的聲音:“……這麼年輕,居然敢偷吃?!”
“揍他!”
“揍他!”
有少女在外面敲門,向柳明月稟報:“先生,我們在外面抓到了個偷食的乞丐,他非要說這房子是他家的……”
柳明月停了筆,起身推門出去,但見得七八個柳家軍的孩子圍著一個佝僂著背的乞丐指指點點,見得柳明月出來了,便七嘴八舌的稟報。
那乞丐見到柳明月,腳下卻偷偷往後縮,結果被兩名少年扭住了身子,將臉扭向了柳明月。
霎時柳明月睜大了眼睛:“小師弟?!”
這個人,分明便是從前揮金如土又紈絝不羈的謝弘。
她險險便忘了,如今這慈幼局所占的其中一處院落,便中當年歌舞笙平的昭陽公主的府邸,說起來,可不是小師弟他們家嗎?
眾少年男女見得柳明月居然與這名偷吃的乞丐認識,俱都大吃一驚。
柳明月想不通,當年司馬瑜在京為質子之時,謝弘對他多番照顧,怎的如今他落魄到這一步,卻不肯前去尋找司馬瑜?
渾身襤褸,瘦的皮包骨頭,與街邊乞丐懶漢並無於致的謝弘滿不在乎:“父母家人均亡,留我一人獨活於世,富貴與貧賤又有何不同呢?”他只是偶爾偷偷跑進原來的家裡來,緬懷一番家人。
今日恰是亡父誕辰,這才偷偷闖了進來。
不過見到小師姐這位故人,他還是由衷喜悅的:“還能看到故人,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