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終於有一天張騫趁看守不嚴逃了出來,翻山越嶺,向西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大宛國王聽說了他的遭遇和中原的豐美富庶,非常高興,很想和漢朝通好,就派嚮導把張騫領到康居,再轉程到月氏。可是此時的月氏國已經新立了一位夫人為國王,他們臣服於大夏國,得到一塊水草肥美的土地安居樂業,已經不再有向匈奴報仇的心了。更何況他們覺得漢朝離他們太遠,更難幫助他們。張騫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始終不能圓滿達成使命,只好回國。

  大月氏相傳是把佛教帶入中國的民族。當時是公元前2年,有大月氏國王的使者伊存,把‘浮屠教’等口述經典傳入。不過,亦有人指這種說法比較草率。

  ***************************

  至於往東南遷至今日中國甘肅及青海一帶的小月支,由於當時的甘肅和青海尚在中國以外,為匈奴所管治,這一班居住在匈奴人中間的月氏人,漸漸地與匈奴本族融入,被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北涼。後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北涼主。後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

  ***************************

  過去歷史學家一直以為貴霜王朝是由大月氏人所創立。但其後隨著更多過去的歷史文物被發掘、更多古文獻被解讀,這個看法被證實是錯的。

  相關資料 關於書中古滇國與月氏的時間差異

  從書中不難看出,兩國之間存在的時間差異。

  古滇國建立時間: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

  漢王朝授滇王之印的時間:公元前109年

  書中故事引用了撫仙湖的神話傳說,並且老龍將神話傳說的年代定位於古滇國建之初,也就是楚將率軍來滇的時間,以公元前263年計算,那時傳說中的“兄妹”還未結為夫婦,“蛇妃”亦未出生,推算蛇妃執政約在20多年後,也就是公元前243年,“蛇妃”執政,直到公元前109年,滇王重奪政權,其間約有150年的時間差異,“蛇妃”是不可能活這麼長時間的,但作為小說劇情需要,老龍將其歷史因素忽略,各位看官且勿當真。“蛇妃”亦為杜撰人物,真實的歷史上是沒有這號人物的。

  月氏的滅亡時間:公元前162年

  事件:月氏再度被匈奴攻擊。當時冒頓單于的兒子老上單于還把月氏的國王殺掉,並把國王的首級割下帶返匈奴,把他的頭蓋骨作杯來使用。

  書中劇情:月氏滅亡後,月氏國王逃至古滇國,此段距離按照古代交通而言,大概需要一年的時間,月氏王才能到達古滇國,一年的時間忽略不計。月氏王逃到古滇國後,與“蛇妃”魚水之歡,直至“蛇妃”政權垮台(公元前109),中間有50多年的時間差異,且不論月氏王亡國時有多大年齡,按其20歲推算,他死的時候應該有七八十歲了,因小說劇情需要,此時間差異也被老龍忽略,各位看官亦勿當真,而真實的歷史上,月氏與古滇國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小說者,娛樂消遣而已,不可當作正史研究!

  《三國演義》都不能當作正史,何況《古墓秘咒》乎?

  相關資料 第83章註解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出自《詩經-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題解:這首詩寫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乾,田野間一對情人相遇,歡喜之情,發於歌唱。

  參考譯文:

  郊野蔓草青青,

  綴滿露珠晶瑩。

  有位美麗姑娘,

  眉目流盼傳情。

  有緣今日相遇,

  令我一見傾心。

  郊野蔓草如茵,

  露珠顆顆晶瑩。

  有位漂亮姑娘,

  眉目婉美多情。

  今日有緣喜遇,

  與你攜手同行。

  題外話:金庸的《天龍八部》中的木婉清的“婉清”二字,就取自此詩中的“婉如清揚”。

  相關資料 第86章註解

  鈴兒吟唱的那幾句有省略,在這裡補上全文。

  此詩出自《詩經-小雅-採薇》

  全詩如下: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家靡室,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賞析】

  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飢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採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