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先遣部隊正在遭受損失。”

  阿利克斯耶夫沉默地看著地圖,在這裡,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可進行誘敵運動,他的人員必須儘快地通過敵人的防線,以攫取萊納河上的橋樑,這就意味著他的先遣戰車部隊的人員會承受嚴重的傷亡。突破敵人防線有著沉重的代價,而這代價勢必是要付出的。

  十二架比利時的F—16戰鬥機以五百節的速度低空飛入前線,對準蘇聯的先遣團投下了數以噸計的集束炸彈,在不到一哩的距離內擊毀了三十輛戰車和許多運兵車。一大片飛彈雨在天空中升起,追逐著這些飛機。這些單引擎戰鬥機立即向西轉,以低空呼嘯過地面,企圖躲避飛彈。其中三架撞倒地面,就落在北約的部隊中,造成了更重大的傷亡。英國裝甲部隊的指揮官明白他沒有足夠的火力阻止蘇聯的攻擊,不僅如此,他必須在他的營還有戰鬥能力時撤退才來得及,他警告他的屬下準備撤退,並且試著通知他鄰近的友軍單位。但是阿爾菲德周圍的友軍是來自四個國家的軍隊,有著不同的語言和無線電機種,他們沒有時間去規定誰才是真正的全面指揮者。德軍不願意棄守陣地,阿爾菲德鎮的平民尚未完全疏散,而德軍士兵堅持要等到他們的同胞安全渡河之後才願意離開自己的防禦位置。英國的那位上校通知他們後,美軍和比利時軍隊開始撤退,但德軍堅持守住陣地,結果在北約組織的防線內造成了混亂。

  “前線觀察員報告敵軍右翼開始移動,再說一次,該鎮北面的敵軍單位顯然要撤退了。”

  “讓第二團向北移,繞過去後朝著橋前進,要儘快。不計任何損失,都要攻下那些橋樑。作戰官,持續對敵人各單位施加壓力,我們要在這一邊包圍住他們,如果可能的話,殲滅他們。”阿利克斯耶夫下達命令。“沙吉托夫,跟我來,我要到前面去。”

  這個攻擊已粉碎他的先遣部隊,阿利克斯耶夫知道,但是值得付出這個代價。北約的軍隊必須穿過一個潰散的市鎮才能到達橋樑處,而且如果能使得北面的敵軍棄守陣地,那才真是天賜的禮物。現在,用一個新的團就能夠粉碎他們,而且如果他夠幸運的話,也能夠使橋完好如初。此時他必須親自督導。阿利克斯耶夫和沙吉托夫登上一輛履帶車,向東南駛去,追趕移動中的這個團。在他身後,作戰官透過師部無線電網路開始下達新的命令。

  離河對岸五公里處,一個德國一五五公厘口徑的炮兵陣地正在等待這個機會,他們一直沒有開火,等著無線截聽專家找出敵軍師部的位置。炮手安靜地將目標位置資料輸入射擊控制電腦,其他人則裝填如高爆彈。該連的每一具榴彈炮都對準著相同的方位。他們開始射擊時,整個大地震動起來。

  兩分鐘內,一百發炮彈落到敵軍師部內,一半以上的戰鬥參謀當場斃命,大部分未死的人也受了傷。

  阿利克斯耶夫看著他的無線電頭罩,這是他第三次死裡逃生。他想:這是我的錯,我應該先檢查無線電發射機的裝設位置,我決不可再犯這種錯誤……該死!該死!該死!

  阿爾菲德鎮的街上擠滿了平民車輛,坐在布萊德雷戰鬥車內的美國士兵避開該鎮,匆忙沿著萊納河的右岸直下,並且以良好的次序渡到河的另一面岸上。在那裡,他們據守著可以俯瞰萊納河的高地,掩護盟軍其他軍隊渡河。接下來是比利時部隊,他們的戰車只存活了三分之一,而那些掩護河對岸南翼的部隊,希望能在蘇聯軍隊渡河之前阻止他們。德國憲兵已經管制了平民的交通,好讓他們的裝甲車通過,但是當俄軍的炮兵開始對河岸邊開火時,這種情況改變了。俄國人希望這樣可以堵住交通,而這一招確實生效了。那些未遵照命令離開家園的平民,現在得為他們的錯誤付出代價。炮兵對戰鬥車造成了損失,同時也澈底地擊毀了平民車輛。數分鐘之內,阿爾菲德的街道上充斥了不能發動及燃燒的車輛。人們離開車子,冒著炮火跑向橋樑。那些試圖駛向河邊的戰車發現他們自己被堵死了,唯一逃生的方法就是碾過平民,然而即使是為了執行命令,這些戰車駕駛員也畏怯與此。炮手們將炮塔轉向,面對後方已經開始進入鎮內的蘇聯戰車。從燃燒的建築物中升起的煙霧瀰漫在每個人的視線里,擊在目標上的炮火使人眩目,炮彈瘋狂地發射出來,阿爾菲德鎮的街道變成了軍人與平民的屠宰場。

  “他們在那裡!”沙吉托夫指著前面說道。三座高速公路的橋樑橫跨在萊納河上。阿利克斯耶夫開始下達命令,其實他們並不需要命令。團長早已透過無線電下達命令,指揮一個有步兵支援的裝甲營向西岸前進,他們沿著美軍曾用過的相同道路而下,這條道路仍十分暢通。

  在河對岸的美軍戰車以飛彈和機炮開火,擊毀蘇聯的六輛戰車,剩下的戰車也以直接火力予以還擊,同時阿利克斯耶夫親自在山頭上指揮炮兵。

  阿爾菲德鎮內,戰鬥陷入了血淋淋的僵局,英國與德國的戰車在交叉路口占據有利位置,泰半靠著損毀的卡車和小汽車為掩護,緩慢朝著河後退,同時仍保持著戰鬥,希望給平民更多時間。蘇聯步兵試圖以飛彈鎖住他們,但是堆在街上的破碎物頻頻扯斷了飛彈控制導線,使得飛彈失控而徒勞無功地爆炸。俄軍與盟軍的炮兵火力將該鎮變成了支離破碎的瓦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