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會議桌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那是個巧妙的謊言,但是沒有人有勇氣反駁。曾有過動員後的軍隊被召回的事情嗎?沒有其他人發言反對國防部長。布魯柯夫斯基又持續抗議了一會兒,他引用了列寧對危及世界社會主義之鄉的責難,即使這樣,還是沒能引起反應。危及國家——事實上是危及黨與政治局委員會——的決定已然定案。情勢已經不能再糟糕了,戰爭是唯一的選擇。

  十分鐘以後,中央委員會投票表決,沙吉托夫和其他的八名候選委員只是旁觀者。投票以八票對兩票贊成戰爭,行動正式開始。

  日期——時間二月三日十七時蘇聯記事報

  主題:塔斯社證實油田火災。

  編輯部:星期六午間新聞預稿。

  作者:派翠克·福來恩

  美聯社駐莫斯科特派員

  莫斯科(美聯社訊)——塔斯社今天證實了“一場嚴重的火災”發生在蘇聯西伯利亞西部地區。

  蘇俄共黨機關報——真理報——的一篇文章提到此次火災,並且評論“英勇的救火隊員”憑著他們的技術和對職位的盡忠拯救了無數生命,也防止了鄰近石油設備更嚴重的損失。

  據聞此場火災是起因於煉油廠自動控制系統的“技術性故障”,而使火災迅速蔓延。但是已被迅速地撲滅。真理報說:“被派前往灌救火災的勇敢消防隊員並非全無傷亡,而且勇氣可嘉的工作人員爭相表現他們的英勇精神。”

  雖然西方世界的報導有些疑惑,該地區之大火確實消滅得比預料中的還快。西方官員推測,在下瓦爾托夫斯克精煉廠內必定裝備了精密的滅火設備,才讓俄國人撲滅了這場大火。

  第三章 軍力的交互作用

  蘇俄莫斯科

  “他們並沒有問我,”參謀總長夏維利恩元帥解釋說:“他們沒有要我做評估。星期四晚上他們打電話給我時政治決策已經定案了。國防部長最後一次需要我做實質的判斷是什麼時候?”

  “那你怎麼說?”地面部隊總司令羅茲柯夫元帥問道。他得到的回答是一個陰鬱而諷刺的微笑。

  “給我四個月的準備時間,蘇聯軍隊就能完成任務。”

  “四個月……”羅茲柯夫瞪視著窗外,然後回過身來說:“我們無法準備好。”

  “戰爭將在六月十五日開始。”夏維利恩說:“我們必須準備好。尤瑞,我還能有什麼選擇?你是不是要我說:‘抱歉,總書記同志,蘇聯軍隊無法達成這項任務。’我會被革職,並且由某個較‘聽話’的人來取代。你知道誰會取代我的位置。你是不是寧願聽命於布克哈利恩元帥——”

  “那個笨蛋!”羅茲柯夫咆哮著說。當年就是陸軍中將布克哈利恩的‘巧妙’計劃才將蘇聯軍隊帶入阿富汗。他在軍事專長上一無是處,但在政界的關係不但救了他,還使他繼續爬到軍方權力圈中近乎巔峰的地位。向來基輔軍區就是進階元帥階級的閃亮大門。他從未涉足實際的山地作戰,只是會抱怨他構想的‘巧妙’計劃,沒有好好執行,布克哈利恩的確是個聰明的小人。

  “那麼你要不要在這個房間裡向他口述指派給你的計劃?”夏維利恩問。羅茲柯夫搖搖頭。一九四六年最後一次進軍維也納時,他倆指揮同一團內的裝甲部隊,從那時候起他們就是朋友了。

  “我們怎麼進行這件事?”羅茲柯夫問。

  “紅色風暴計劃。”元帥只簡單回答。“紅色風暴”就是以機械化部隊進攻西德、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的計劃。該計劃因為雙方軍事結構上的變化而不斷被更新。它將發動一個為期二到三周的戰役,此戰役將在東、西兩世界之間的緊張情勢迅速高漲以後發動。此外,該計劃也根據標準的蘇俄戰略信條,認為戰略性的奇襲是作戰成功的第一步,並且只使用傳統武器。

  “至少他們煤油談到原子彈。”羅茲柯夫低聲說道。另外尚有用在不同情況上不同名稱的各種計劃,包括戰術及戰略核子武器的運用,這是一些在東西雙方的軍方團體中無人願意去深思的武器。儘管他們的政界領袖們常以這種物力作為威脅的工具,然而這兩名職業軍人很清楚使用核武只會帶來無法預測的恐怖狀況。“掩護煙幕作業呢?”

  “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純政治性的,針對美國。第二部分是就在戰爭即將開始的前一刻展開,由KGB負責,你知道的,就是來自KGB諾爾集團的構想,兩年前我們曾經審核過的。”

  羅茲柯夫喃喃低語諾爾集團是KGB各部門首長組成的特設委員會,最初是由當時的KGB主席耶利·安德洛波夫於一九七○年代中期成立的。該集團成立的宗旨在於研究分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聯盟的方法,主要是執行政治性及心理性的作戰,藉以瓦解西方世界的戰鬥意志。諾爾集團最得意的伎倆就是動搖北約組織軍事與政治結構的計劃,為一場熱戰先做準備。但是這真會有效嗎?這兩位資深軍官互相交換了一個諷刺的眼色,就像我有職業軍人一樣,他們不信任間諜,也不信任他們的所有計劃。

  “四個月,”羅茲柯夫重複道:“我們有太多事情要做。但是如果KGB的魔法不能生效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