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湘穗:現在很多人都講要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當然也很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一群夠水準、能獨立又站在國家立場上思考的外腦。政府的研究機構,一般都按照統一口徑說話,也就是個寫作班子。信陵君門客三千,大多是雞鳴狗盜之徒。國外用基金會的方式養外腦挺好,它經濟獨立,不依附機關,就有獨立的立場。像王建的模式就很好,總有獨立見解,能推出各種分析報告,去影響決策。

  李曉寧:斯賓格勒在鄉村也能思考問題。

  喬良: 一個小縣城裡,默默無聞的小學者,由於種種條件制約特別是信息的閉塞,很難想像他能拿出震驚世界的理論來,現在已經不是斯賓格勒時期,光靠天分和冥想是遠遠不夠的。

  王湘穗: 我們還是看看美國,有多少基金會,多少人在研究,看似在搞屠龍之術,其實這是大國之道。基辛格、約瑟夫·奈、萊斯都是學者直接進安全委員會了,他們有真知灼見,也有獨立人格,就能起作用。

  王建:沒有危機的時候,照方抓藥就行了。

  喬良:這也屬於中國剛開始學做大國的一部分。

  王湘穗: 有些國家,如瑞典,馬上就開始立法,既然是法定傳染病,帶菌者和醫護人員、國家公務人員都負有法律責任,如果由於你的疏忽,傳染給別人就要追究你的法律責任。新加坡也開始立法。人家面對危機的時候,首先從法律層面入手,因為它們有法制傳統,中國沒有到這個層次,我們應該三步並做兩步走,把這個程序走好。要當一個大國,要經過許多考試,如何面對危機,控制危機,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考試。看危機要從戰略層次考慮,但也要有策略化管理。伊拉克戰爭前,一個月200億歐洲資產到香港來,最近這段時間就沒了,為什麼?SARS。SARS可以打擊金融,可以改變資金走向,也可以打擊經濟。既然如此,對這類手段我們要心存警惕。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喬良:有可能成為非軍事戰爭手段。

  王湘穗: 我們控制危機,不但要有戰略,也要有危機策略,包括防止別人用製造危機來危及我們安全和發展的策略。

  適應危機化生存(2)

  喬良: 我參加過好多次討論會,學者們急於給國家當幕僚,老呼籲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實際不過是想為自己弄一個窩,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否夠格成為一個國家的外腦。我這樣說絕不是貶低外腦和智庫的作用。世界上也有不少國家領導人利用外腦引導國家走向成功的例子,像韓國朴正熙不管歷史上人們如何評價他,包括他作為獨裁者怎麼統治韓國,這個不去管他。

  韓國的經濟起飛,朴正熙功不可沒,他根據什麼推動了韓國的經濟奇蹟,據說一共不過200個外腦,把一個國家可能的方方面面的精英一網打盡,讓這200個人為韓國的騰飛設計藍圖,結果朴正熙成功了。假如沒有這200個人,我們也許根本看不到韓國今天的奇蹟。對於韓國的這種做法,我認為中國作為學習中的大國,是必須走出的一步。我們現在還是很虛心地在學習每一步,但是這一步,作為一個大國,如果成為三極世界,已經是時不我待了,這幾步必須儘快走完。

  王湘穗:就像曉寧講的,自我放逐,不依附人,以求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研究和獨立見解,但保留有一些信息渠道。

  李曉寧:我想做一個大的研究院就是這樣的想法。匯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海量資料庫,有超強的處理與評估能力,實行現代總參謀部式的管理。這樣做就可以為國家和企業決策提供強大支持。

  王湘穗: 朴正熙就200個專家,我們2萬個專家都可以隨便找。

  但如果“口將言則囁嚅,足將進則躊躇”,就無法發揮作用。中國在機制上需要有一個外腦機制。

  李曉寧: 我 20多歲時想過兩個東西。一個叫“張騫”戰略計劃,一個叫“鄭和”戰略計劃。在兩個戰略計劃中,“鄭和”計劃更重要。“張騫”計劃是輔助的。鄭和戰略是對日本、韓國、東南亞的策略。當時模模糊糊的感覺,認為中國如果要發展,一定要解決好這個地區的問題,調整好中國與該地區國家的關係。“張騫”計劃就是西出中亞的策略,一方面解決支撐點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與石油國家的關係。如何鋪設輸油管線和防止大國控制的問題。在一個時期內,不要與強國發生正面對抗。那時雖然看得不細緻,但方向沒問題。

  喬良: 我們談了幾天新戰國,但誰跟誰戰,好像並沒有完全講透。這次伊拉克戰爭,法德俄向美國叫板,也只能說是新戰國開幕之際的小試鋒芒。大幕一旦完全拉開,情況會是什麼樣?

  現在還難有定論甚至定見。不過,這一仗打下來,倒讓我非常佩服劉亞洲的一個判斷,在前兩年小布希上任後,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大多數專家都判斷美國的戰略重點會東移,只有劉亞洲堅持認為美國的戰略重點還在歐洲,而伊拉克這一仗,實實在在地證明了這一點。美國的戰略重點確實還在歐洲。要維持貨幣霸權,就得先打挑戰者,眼下對美國來說,這個挑戰者仍在歐洲,就是歐元,就是歐盟。美國把亞洲視為真正挑戰者那一天,恐怕要等到東亞元的出現了,那時它會掉過頭來敲打亞洲,但現在不會。現在它騰不出手來,也無此必要。雖然美國軍方一直想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但我估計美國的政治家們是不會願意去打兩場經濟戰爭的。這就是中國的機會。也就是我們現在流行的說法:戰略機遇期。中國現在應該為了那遲早要到來的一天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因為你的經濟張勢是早晚要有出頭頂破天那一刻的,那時你不可能躲過貨幣霸權加軍事霸權的敲打。這一天說真的也不會太遠了。當虛擬經濟的泡沫完全破滅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或者說實物經濟大國,就會開始顯現它的力量,而任何國家包括美國都不能光靠虛擬經濟、軍工產業和其他高附加值產業維持和支撐一個大國或者帝國的身價的。所以,早早算到這一步棋,中國就應早些下出這手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