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關於這事就說來話長了!我們還是換個地方再說吧……可惜了這樣有為的人材……”

  從老將的話中,昌義之也知道了事情的大概,他皺起了眉頭。在突然想到了什麼後,他朝曹景宗鄭重地行了一禮。曹景宗則開朗地回了一禮:

  “平安無事比什麼都重要!既然已經不需再為籠城而節約了,那今宵就可以好好地來喝酒了!”

  笑聲和歡聲充滿了城中。

  陳慶之一個人在城壁上緩步走著。天上的雲更厚且廣,但卻從各處泄下了陽光,粗大的光箭直射地上。淮河之流勢並沒有減弱,咆哮著的濁流將所有阻擋的一切盡數掃去。

  灰褐色的荒野上,耐住洪水和戰火的數棵樹木,似乎就顯得格外地珍貴了!

  陳慶之嘆了一口氣,倒並不是因為戰爭,這名年輕人了解了他所失去的東西是多麼地重要,光是自己能夠生還,就已經是值得慶幸的了。當他如此想到的時候,七十日不見的淚水又再度地從臉上滑落。

  III

  在··鍾離之戰。後一

  曹景宗因為大功而升任侍中領軍將軍,食扈二千戶。同時還如以前的希望兼任了江州刺史.只不過在他前往任地的途中卻因大病而死。這是天監七年(西元五O八年)的事,享年五十二歲,距鍾離城的’大勝只過了一年多,溢號壯侯。

  趙草隨著曹景宗之死而離開了軍中進人佛門,不管他是進了建康城內的同泰寺、還是在不知名的山廟中了結生涯,又或是如傳說中地依達磨大師的足跡前往洛陽,總之是從歷史的表面消失了,何時、何;處、又怎麼死的已沒有人知道。t

  昌義之依然繼續著身為梁之武將的人生,官升護軍將軍,在普}四年(西元五二三年)死去。馮道根則在普通元年(西元五一O年)以五十八歲死去,溢號威侯。

  韋睿在此之後依舊以梁之名將而活動,過了七十歲還貢獻著他的氣力和智力,歷任右衛將軍、散騎常待、江州刺史等,直到車騎將軍。只要他去到前線,魏軍連攻擊他都不想,“韋虎”的名聲震動著洛陽。;

  同時,韋睿在正史上也留有“個性慈愛’之名,他建築設施養育孤兒,把教他們學問引為樂事,受到了從皇帝、從部下、甚至庶民的敬愛。他死於普通元年(西元五二①年)八月,享年七十九歲,溢嚴侯。在這裡,“嚴”格的並不是嚴厲.而足嚴正的意思。

  魏的中山王元英在將王位歸還之後,就以無位無官的平民身份在家反省,不過,他的名聲和實力對魏來說還是必要的,當皇族之一的黨兆王叛亂時,元英就任征東將軍之職再度領軍。之後,他也曾再與平軍作戰,攻陷了武陽城和黃現城,也誅討了張道凝和彭弁生兩將軍Z梁武帝——蕭衍就曾嘆道:“真在該在鍾離將元中山(中山王——元莢)誅殺了才是/,魏宣武帝也一改其態度,說道“南方的守護就交給對了!-,並任其為尚書僕射,也就是宰相一職。在名譽完全回復後,他的活動穩定了兩國的國境地帶,只是越過淮河前往建康的機會再沒有第二次就是了!中山王死去的時間是在永平三年(西元五一Q年),亨年四十三歲。和曹景宗一樣,都是在鍾離之戰後沒多久就死了。

  蕭寶寅在鍾離敗戰之後,因為責任問題而被除爵,但還是照預定與魏的南陽公主結婚而再度回復了地位。南陽公主是個堅強的女性,她溫柔地包容傷心的蕭寶寅,讓蕭寶寅從心愛著他的妻子,一生都未納過側室。

  後來蕭寶寅成為安東大將軍,受封為齊王,完全地成為了魏的皇族。在與梁軍的作戰中也獲得不少的武勛。當他出任徐州刺史時,除了公正地實行政事外,還投人私財興建學館,讓家貧的小孩免費就讀。深受部下和民眾的敬愛。除了他對梁的憎惡這一點外,他倒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

  後來魏的朝廷內亂引起了國內叛亂,在賊軍的橫行下,連長安都被叛軍所占領。蕭寶寅因有奪回長安之功而升任驟騎大將軍、尚書今,他就這樣留在長安,眼見洛陽的混亂,大概是一時地血迷心竅吧,他竟自立稱帝,國號當然為齊,在建康滅亡的齊,卻在長安再興了。

  只不過,這事並不長久,很快地,魏之大軍就攻入了長安。在激戰後蕭寶寅大敗,一直被護送回洛陽。直到要以叛逆者的身份而處刑之時,妻子南陽公主送了美酒進人牢中。他感謝了妻子,將酒欲盡之後,從容地受斬。

  “這是天命,可是,我到底是以國國人的身份而死的呢少

  這就是他的最後。永安三年(西元五三①年),蕭寶寅享年四十五歲。而在丈夫死後,南陽公主就進了佛門終其一生。

  楊大眼自生還回洛陽之後,因敗軍之罪而被貶為最下級的兵士。被派到北方邊境的守備隊中。然在柔然來襲之時,他以其豪勇在一日之間誅討了三名敵將。一年後,宣武帝敘任楊大眼為太尉長史平南將軍,而命其回到洛陽。

  “楊將軍回來了!”

  洛陽的人們欣喜異常,當楊大眼回到洛陽那一天,共有五萬的群眾在街道左右歡迎他,可見楊大眼受歡迎的程度了!

  就這樣,楊大眼的功名復活了,可是卻發生了家庭的悲劇。原來當楊大眼被流放至邊境時,他的妻子活寶珠在洛陽與另一男子私通。這名男子和楊大眼相反,是名文弱纖細的文官美男子,由於密告的緣故,楊大眼知道了這件事。在這個時代中,既然知道了就不能放任不管的,他要潘寶珠到寺中出家為尼。然而,潘寶珠卻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