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的龍舟,共分三層,最上一層為楊廣飲酒作樂觀看歌舞之處。中一層為楊廣起居之所,

  下一層為楊廣召見文武百官之殿堂。這隻龍舟造得雕梁畫柱,金碧輝煌。第二艘龍舟由

  李世民乘坐。第三艘為宇文化及和天寶將軍宇文成都乘坐,第四艘乃文武百官乘坐。此

  外還有保衛皇帝的御林軍乘坐的船,供皇帝吃喝穿戴的船,大船小船不下數百隻,排在

  河裡足有十餘里。此外還有五萬人馬,沿河兩岸隨船而行,保護楊廣,沿途官府為了供

  應龍舟的吃喝穿戴,對老百姓敲詐勒索,逼得老百姓傾家蕩產,投河覓井,死、走、逃

  亡。更有甚者,楊廣挖空心思,尋歡作樂,他命人從江南徵選童男童女,為他的龍舟拉

  纖還不許這些童男童女穿衣服,讓他們赤身露體拉著縴繩在岸上行走,楊廣坐在龍舟內

  觀賞取樂。

  且說這龍舟行走,非止一日。這一天路過四平山地界,忽聽得炮聲震天,戰鼓如雷,

  殺聲四起,只嚇得楊廣魂飛魄散,忙令:“停船拋錨!宣保駕將軍宇文成都進見!”宇

  文成都早已命人打探清楚,原來是瓦崗山義軍和十七國反王聯合來截殺楊廣。

  原來,瓦崗山打退幾次隋軍的圍剿之後,聲威大振,義軍迅速發展。程咬金、徐懋

  功、秦瓊等正商議如何向外擴展勢力的時候,探事人回報:隋煬帝楊廣帶著三宮六院和

  文武百官已前往太原,然後再乘船走水路到揚州去觀賞瓊花。軍師徐懋功和秦瓊命人拿

  地圖來觀看。徐懋功說:“走水路必然途經四平山,這是個捉拿楊廣的好時機,我看由

  魔王千歲發一道檄文,邀請另外十七國反王和我們會師四平山,結成聯盟,齊心協力,

  截殺楊廣,把金鑲王璽奪過來,另立天子,你們看如何?”程咬金早就想出山去逛逛,

  在山裡邊把他憋壞了,忙說:“好!這個主意好,咱們立刻動身。”徐懋功說:“千歲!

  不要性急,待我用千歲的名義,擬一道檄文,派人送給十七國王子,約他們四平山聚

  會。”檄文擬好以後,發往十七國王子。這十六國是:

  白玉王高談聖,宋義王孟海公,沙陀羅王羅鐵漢,槐安王鐵木平,明州王張德金,

  寧夏王馬德來,南陽王朱燦,荊州王劉大朋,甘肅王謝天豹,英王哈洪太;高麗王李鳳,

  上樑王韓勇,下樑王韓猛,河北風鳴王李子通,北漢王肖銑,濟南王唐壁,濟寧王王傅。

  檄文到後,紛紛響應,俱都即日帶兵到四平山會合。

  瓦崗山決定由魏徵、邱瑞、裴仁基、裴元龍、裴元虎、賈雲福、柳時間臣帶領義軍

  五萬留守瓦崗山寨,傻英雄羅士信也留在山上,以後有用他時再來調派。另由魔王程咬

  金、元帥秦瓊和軍師徐懋功率領其餘將領兵丁分批進軍四平山。十八國反王帶領軍兵陸

  續到齊。

  這一天,各國反王齊集魔王程咬金軍帳之內,共議截殺楊廣大事。河北風鳴王李子

  通說:“我們十八國雖然志同道合,但原來各據一方,各有各的號令,調動不能統一,

  力量必然分散。依我之見應該結盟,推舉一位盟主。大事由盟主會同各國商議,再命一

  位元帥,各國兵馬由元帥調遣,不知各位王兄意下如何?”眾人聽了,都說有理,一致

  贊同,並推瓦崗山魔王程咬金為盟主。程咬金一聽就樂了:“我說各位王兄!你們別打

  鴨子上架了,我老程大字不識,讓我當盟主,那哪行。要叫我衝鋒陷陣,掄大斧子,我

  還湊合。我看各位王兄還是另選高明吧!”眾人都說:“程王兄不必推辭,一定要你當

  此重任,眾王當盡力相助。”程咬金推辭不得,只好應允,隨後眾王又推秦瓊為帥,秦

  瓊推辭再三,而後接受。秦瓊說:“眾位王爺!行軍打仗,這先鋒官也是至為緊要的,

  我提請河北風鳴王爺殿下的南陽侯武雲兆伍將軍來擔當,副先鋒也由鳳鳴王爺殿下的武

  天錫、熊闊海二位將軍擔任。”當時各國王子都表示同意。主要的人選定下來後,當即

  由秦瓊和徐懋功把十八國的兵馬將領的多少、強弱了解清楚,又把四平山周圍的地形一

  一查明,然後就把各國的駐紮地點進行了調整,並把所擔任的主要責任交待清楚。同時

  還通知各國各指定一人押運本軍糧草,並由瓦崗山的裴元慶任十八國總的督糧官。裴元

  慶年輕,武藝高強,本來憋著要擔當戰場上的重任,誰知偏偏讓他督糧。他心中雖然不

  太樂意,但這是瓦崗山秦瓊、徐懋功安排的,他也就只好答應下來。

  且說楊廣所走的水路要經過四平山,運河就在四平山前數里的地方流過。十八國都

  先鋒武雲兆和副先鋒武天錫、熊闊海領兵三萬,駐守在運河東岸,龍舟出現之後,就放

  信炮,擊戰鼓。楊廣立時吩咐停船拋錨。宇文成都把探得的情況奏明皇上之後,靠山王

  楊林奏道:“萬歲不必驚慌,待老臣前去觀看。”“皇叔多加小心!要不行的話,還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