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宇文博一時半會,不知如何是好,晉國的使者也不急,獻上太子的禮物,以表他們的誠心,“畢竟是婚姻大事,陳王可仔細思量,在我等回晉時再行回復。”

  第二天上朝時,宇文博在朝上,提出自己的困惑,集思廣益,以便做出兩全其美的選擇。

  然而,文臣雖提不出更好的建議,卻仍然不支持和親。

  “君子不應立於蕭牆之下,於晉國相謀,無異於與虎謀皮。用公主換得邦交,有損陳國國威,難免被其他國家笑話。”

  武將又說,“嫁什麼公主,臣等堂堂男兒,還要犧牲公主才能保衛家國?臣等·1自請一戰,攻打晉國,讓晉國再不敢冒犯陳國。”

  宇文博又問少府有何感想,低下卻無人出列。

  另一文臣出列,“少府大人憂民憂國,終是臥病在床,今日未能上朝。”

  宇文博作罷,詢問那位大人,“王大人,那你認為,該戰還是和?”

  王大人支持和,“晉強陳弱,此時發生戰爭,必定加重國家負擔,有失民心。為何不休養生息,待來日,再踏平晉國不遲。”

  王大人說完,兩名大臣跟著附議。

  大臣們各執己見,宇文博猶疑未決,舉棋不定。

  下朝後,宇文博有些苦悶,吩咐近侍周離帶上酒,陪他去凌霄閣一坐。

  凌霄閣內,院中的水池邊,幾個小丫鬟在教楊靜嫻釣魚,正玩的開心,見是陳王來了,都識趣的退下。

  宇文博隨意地坐在水池邊的石欄上,他接過周離的托盤,揮手讓周離也退下。

  他倒了酒,徑直飲下,又倒了一杯飲下,才把自己的苦惱和盤托出。

  楊靜嫻放下釣竿,坐到宇文博的身邊,拿了酒壺也給自己倒上一杯,學著宇文博的樣子,一口飲下,結果辣的她直咳嗽,不停地找水喝。

  宇文博看著楊靜嫻的窘迫,捧腹大笑。

  笑過後,宇文博心裡舒坦多了,他半開著玩笑問楊靜嫻,“如果你是寡人,你會怎麼做?”

  楊靜嫻暈暈乎乎的,想起申時乙在御花園的高談闊論,搖頭晃腦地說道:“你是上過戰場的人,怕是沒人比你更懂戰爭的殘忍了。”

  接著,她又搜尋著記憶,把還記得的,申時乙當初說過的話,說了一遍。

  楊靜嫻的醉言醉語,很有道理,讓宇文博豁然開朗,“對呀,他日陳國強大了,也可迎回公主!”

  沒想到她和王大人的看法不謀而合。

  朝堂上,和少府申時乙交好的官員,都支持戰。

  他雖然藉口生病沒有上朝,大約也是支持戰的意思。

  王大人,性格孤僻,很少與人來往,明顯不是申時乙的人。

  楊靜嫻的性格,他最是了解不過,一個剛剛化形不久,還沒有學會撒謊的人。

  所以,這就意味著,他們的建議,才是最為靠譜的建議。

  宇文博解了心事,心情大好,他知道明□□上該怎麼辦了,飲盡壺中酒,回了太極殿。

  次日朝上,宇文博力排眾議,同意晉國的求親。

  而這,也成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半月後,宇文秀敏帶上十里紅妝,百人陪嫁,千人的送親隊伍,在宇文博和大臣的目送中,啟程去了晉國。

  可惜,這件事遠沒有那麼簡單。

  兩月後,車隊剛剛踏上晉國的國界,公主死了。

  消息傳來王宮,又是好些天以後,晉國早已經集結十萬大軍,對峙在陳晉邊界。

  晉國說陳國欺人太甚,假意嫁公主給晉國,真實目的,卻是為了羞辱晉國,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晉國使者,帶著秀敏公主的絕筆書信,在陳國朝堂上,當面質問宇文博,要他三天之內給出一個說法,不然,他晉國的鐵騎,將踏平陳國。

  書信上寫著,秀敏公主和司馬將軍,兩情相悅,私定了終身,可為了陳國,她只能嫁往晉國。

  她本來已經斷了所有的念想,司馬將軍卻成了送親的將軍,她的思念,再也抑制不住。

  到了胡州,醫女查出,她身懷一月有餘的身孕,她既興奮又害怕。

  當晚,公主悄悄將此事,告知司馬將軍,司馬將軍當即便要帶她離開,他說自己願為天下罪人,也要跟她在一起。

  有這一句話,秀敏覺得足矣,此生無憾。

  她不能因為自己,讓司馬將軍終身活在追捕之中,他應該為國效力,應該馳騁疆場。

  送親隊伍不能踏進晉國國土,他們在胡州分別,她望了他最後一眼,只好對不起王兄,選擇了自盡。

  有他們的孩子陪著,她不覺得孤單,只求王兄放過司馬將軍。

  醫女也當眾承認,去晉國的路上,公主和司馬將軍確實感情很好,並有一月有餘的身孕。

  讀完秀敏的絕筆,宇文博怒火中燒,他瘋狂地撕碎書信,不能留下,這可是秀敏給宇文一族,給陳國留下恥辱的證據,不能留下。

  宇文博帶著憤怒下了朝,思索著該如何回復晉國。

  晃眼間,看到牆上掛著秀敏畫的山水畫,宇文博扯下畫卷,正要準備銷毀,看到了上面秀敏寫的詩。

  宇文博大驚失色,這首詩和晉國使者送來的絕筆,不是一個筆跡。

  奈何,他在朝上時,怒火攻心,並未注意筆記之事,相反,還毀去了證據。

  他明白了,這是晉國想要出兵陳國的藉口,公主可能是死於晉國之手。

  但是晉國屯兵於邊界,虎視眈眈,前線告急。陳晉之戰,一觸即發。

  晉國的使者還在陳國,等著他給出說法。

  他肯定其中有貓膩,卻苦於拿不出證據,如何是好。

  “對,還有司馬將軍。”宇文博立馬派周離,前去請司馬將軍進宮問話。

  周離從將軍府上傳回的消息卻是,將軍辱沒晉國太子,已被晉國撲殺,屍首無存。將軍僕從一應人等,皆被處決。

  這些,果然都是晉國的陰謀,他們買通了醫女,陷害秀敏,又殺了司馬將軍,來個死無對證。

  只可惜,他明白的太晚,怪他不信任自己的王妹,親手毀了書信,沒有留下證據。

  如今,大局掌握在晉國手中,他還能怎麼辦。

  皆因此事,鬧的滿城風雨,人聲鼎沸。

  更有甚者,說宇文博貴為一國之王,想要借著公主名號,依附大國,結果卻讓人措手不及,不僅死了公主,還鬧出這等王室醜聞來。

  又說,楊昭儀前因討好少府,反被少府被斥責,她又求著少府將自己送進宮。她以色侍人,魅惑君主,才被破格封為昭儀。

  還有傳言說,司馬將軍原是楊昭儀的入幕之賓,後來楊昭儀進了宮,為避嫌,也為拉近和公主的關係,便將司馬將軍送給了秀敏公主。

  還說,秀敏公主和司馬將軍相互愛慕,感情甚好,楊昭儀卻心有不甘,心生一計,蠱惑陳王一意孤行,將公主遠嫁晉國。

  公主寧可一死,也不願遂了楊昭儀的願,辜負司馬將軍的心,才在左右為難里,選擇自盡,當真是當朝少有的烈女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