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事從急權,大學、義從制度都還不完善,而且如今畢竟還是天下分成好幾塊的亂世,不要以為河北安泰兩年,天下就徹底太平了,地方上、邊境上,其餘各處,該亂的還是在亂,這種情況下想要將人才建設徹底制度化明顯不夠現實……

  就好像蔣干、孟建、石韜那批人一樣,當時大學剛剛建立,來的人年齡差距極大,甚至可以說普遍性年長,如蔣干三人剛剛加冠的那種都已經算是年輕人了,而且基本上都在家學有所成,來就是為了做官的,所以就只培訓了一年,便許他們考試出仕以安人心。

  而相對應的,第二年的時候,就又反過來了,諸葛亮、劉禎、郭淮這些人紛紛到來,而且成績優秀,但他們普遍性都還沒到束髮的年紀,再怎麼如何也不可能真的讓他們即刻參加畢業考試授官的。

  那麼反過來說,賈逵、楊修、法正、孟達、劉璋這批人一開始就是義從,在義從中參與了許多場戰事,而且普遍性家學淵源,你讓他們再去讀書也不合適。

  除此之外,還有像王凌這樣的人,他走的是典型的老路子,數年前討董成功後他就回到太原,從郡吏開始做起,弱冠之時被太原太守常林舉薦,出仕為發乾縣令,但這種人才你也不能因為他不是義從不是鄴下大學生就把人往外攆吧?

  哪怕他是王允的親侄子!

  而且,這裡面還有特例,就好像馬超……馬超是作為人質送來的,當時就有些年紀偏小,所以跟王粲一起送到了昌平公孫大娘那裡。而後來,王粲跟諸葛亮、司馬懿、溫恢這些人一樣,參加了入學考試,成功進入了大學,獲得了大學生的身份,而且歷來成績優異。

  但馬超呢?

  馬超根本沒上學,在昌平混了兩年,又來鄴城混,鄴下大學其實是典型寬進嚴出,而且實在是沒基礎考不進去也不怕,因為理論上它是允許任何人免費跟讀的,不是大學生或者考不上的人都可以跟著學,然後再去考……但馬超死活都學不下去,也不願意考,反而是偷偷託了龐德的人情,進了義從,而可能是這廝幼年在邊疆長大,見慣了生死,所以到了少年時期身上的狠勁便顯出來了!

  次次惹事的都有他,而且動輒便拔刀子……若非有龐德、張既兩個老鄉護著他,在義從里他都混不下去。

  但是,也不能把這廝給扔下不管吧?不管如何,這也是馬騰的長子,這也是馬超啊!

  於是這廝便一直在義從中廝混,今年更是十九歲強行加冠,公孫珣親自賜其表字孟起,和賈逵、楊修、法正、孟達、劉璋這批人一起成功轉業……其中賈逵、楊修、劉璋去做了地方官,法正、孟達去了軍中,而馬超則被公孫珣打發到騎都尉趙雲手下當了個曲長……省的礙眼。

  總而言之,公孫珣確實需要給義從補充新血,而最終選定的乃是一大批人,數量多達六百之眾,以維持如今白馬義從三千的規模——其中從鄴下成功畢業大學生到河北九州的高官勛貴子弟,從涼州、益州、交州的人質到自薦而來弓馬俱佳的良家子,從戰死的將官士卒的兄弟子侄到已經為任一方的優秀年輕官僚,不一而足。

  至於其中幾名佼佼而知名者,便是蔣干、孟建、溫恢、王凌、徐幹、徐邈、士匡這些人了……王粲實在是手無縛雞之力,而司馬懿和諸葛亮年紀又偏小,關鍵是公孫珣連楊修都保護性的放置到平郭去了,這兩個聰明的少年人,還是不要帶去長安,以免他們窺破什麼,以至於三觀混亂。

  唯獨一個王凌,公孫珣思索許久,終於還是按照規矩辦事,以免寒了人心。

  諸事妥當,七月中旬,衛將軍公孫珣依舊以長史呂范、從事審配、婁圭、司馬韓當為留守,只率部分幕屬,然後依舊以韓浩為中護軍,以張既、龐德為白馬義從文武二護軍,再以偏將軍張遼、騎都尉趙云為附屬,各領騎兵三千,加上儀仗、各種屬官,累計近萬騎,以黃河為主道,浩浩蕩蕩往長安而去了。

  不過,儀仗剛剛穿過河內,正準備從孟津渡河,到河南沿河南西進之時,當著司州牧、鎮南將軍程普與河內太守牽招的面,卻忽然有人在渡口攔路喊冤……遇到這種事情,二人身處嫌疑,如何敢攔,便將這名手無縛雞之力,帶著進賢冠的老者一路放行到公孫珣身前。

  然而,老者來到公孫珣身前,俯身下拜,卻居然不提什麼冤情,反而當眾勸衛將軍公孫珣還大政於天子。

  按照他的意思,只有如此,衛將軍方可以成周公之賢,炎漢也可以恢復煌煌盛世,否則漢室不存,衛將軍也將有大禍。

  公孫珣懶得理會,甚至沒有問對方姓名,便直接下令將此人好生遣送回家交給他兒子好生奉養了。

  —————我是懶得理會的分割線—————

  「建安五年,本朝太祖過河南,有河內隱者當道而對:『自高祖斬白蛇以來,凡四百載,天下雖紛爭,社稷雖有危急,然四方依舊仰漢室之德,實乃天命所鍾也!而衛將軍討伐董卓,掃蕩河北,雖兵精糧足,但人心猶不歸附。故曰,若衛將軍能歸大政於天子,則可成周公之賢,兼還炎漢之煌煌,曹操、劉備、劉焉、劉表者,亦必感將軍之德,紛紛卸甲來降,彼時國安民樂,豈不美哉?』太祖笑對曰:『昔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所謂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黃巾先亂三十二郡,之後,董卓、袁紹、袁術等接踵而起,摧殘漢室,割據地方,擄掠無度,殘暴生靈。然否?』隱者對曰:『此固實言也,桓靈之惡,董袁之暴,人盡知也,然今天子方束髮,居大位多載,並無失德,且聰明好學。』太祖復笑:『非此意也,今見足下侃侃而談,年又偏長,正想問足下,彼時桓靈董袁之時,足下居何處?』隱者大慚而去。」——《士林雜記》.燕.無名氏所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