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PS:我錯了,我沒請假,卻貪圖假期玩樂,沒來得及更新,明天白天限時八小時來噴吧!

  第十二章 一歲終須有一春

  春夏之交,萬物勃發,平原城西城,渤海太守公孫瓚全服披掛,手握一條馬鞭,正獨自站在城門樓上望著遠處的大河故瀆發呆。

  所謂大河故瀆,乃是出身樂浪的水利專家王景建造金堤、整理黃河後留下的故道,由於原本郡國分界正是依靠黃河故道而為,所以便作為邊界線繼續留存了下來;而又因為其自魏郡至渤海長數千里,再加上河北這年頭又水患頗多,所以很自然的演變成了一條河北境內最大的季節性河流。

  換言之,現在的這條長河,早已經沒有了百餘年前波濤滾滾的雄姿,其在冬日裡多半只有潺潺溪流可見,甚至於乾涸斷流,唯獨隨著春夏之交雨水漸盛,才會漸漸重新豐沛起來。

  而回到眼前,此時正是春夏之交、水面漸起之時,再加上河道格外開闊,所以下午時分,陽光自西而下,波光粼粼,這才能讓公孫瓚隔著七八里地遙遙『望見』此河。

  值得一提的是,袁紹的軍營就在大河故瀆對岸……一條故瀆,一條新河,兩條黃河才勉強攔住了袁本初的攻勢。

  「府君,府君是在思索破敵之策嗎?」

  忽然間,有人從身後出聲,驚動了正在城頭上出神的公孫伯圭,回頭一看,赫然是其今日剛剛趕到平原心腹,原本留守渤海的郡丞關靖。話說,公孫瓚始終沒有獲取一個將軍印,只能拿著一個渤海太守印委任屬下,而關士起能為郡丞,並留守身後,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是也不是。」見到是自己最信任的下屬,公孫瓚復又回頭持鞭望西而言。「只是望河興嘆,想起了一些少年往事而已。」

  「看來府君心意已定,不然不至於如此輕鬆。」關靖當即迎合道。「只是不知是何等往事,居然能讓府君如此沉醉,我這一路上樓,府君居然沒聽到動靜?」

  「並不是什麼讓人沉醉的舊日好事。」公孫瓚聞言頭也不回,只是不由失笑而已。「士起知道吧,我母親出身很低……當然,也不至於到袁本初母親那種地步,連個說法都沒。」

  關靖向前踱了幾步,卻低頭不語,畢竟,這種時候也確實沒法說話。

  「然而幼年時節,偏偏族中同輩諸兄弟之中,我年紀最長,個子最高,人最漂亮,聲音最大,所以每每有客人來訪,總是先誇獎我……而族中長輩,還有我父,卻都不以為然,尤其是我父,其人若不在倒也罷了,若他在,非但不會引以為豪,反而會多有尷尬之色,回去後還要苛責我母親。」公孫伯圭語氣平淡,宛如真的在說什麼少年趣事一般。「而我母親總是不知所措,她什麼都不懂,一邊總想讓我被人誇獎稱讚,一邊卻又不停挨訓斥,挨了訓斥後自怨自艾,然後依舊想讓我被人誇獎……最後,還是我嬸娘屢屢看不過眼,並在掌握族中財政大權後常常維護於我,我記得有次還當眾嘲諷了我父親一回,讓他多有收斂,然後還讓我母親出來做事、長見識,省的在家裡徒勞受氣……你知道我嬸娘是哪個嗎?」

  「府君說笑了。」關靖無奈搖頭苦笑。

  「是啊。」公孫扶著城樓微微感嘆。「事到如今,天下誰還不知道我那位嬸娘呢?但當日,我是真的很感激我這位嬸娘……若無她,我幼年、少年時不知道要多受多少委屈,束髮以後去陽樂為吏,那地方距離塞內家中足足有五百里距離,也都是蒙她照顧,數年間,我都是與我那族弟睡在她家中商棧里。」

  關靖心中微動,卻並未開口。

  「再後來,」公孫瓚直起身子、捏著馬鞭,望著西面的大河故瀆,眼睛卻漸漸眯了起來。「我便時來運轉,得以與兩個族弟一起去了洛陽讀書,拜在了盧師門下,還因緣巧合拜又在了劉師門下……還認識了袁本初、袁公路、傅南容、劉玄德。」

  「這些事情屬下倒是知道。」關靖忽然插嘴道。「聽說當時袁本初居然有眼不識真英雄,仗著家門高第,多有輕侮,逼得府君兄弟三人憤然而走。不過,袁本初大概也沒想到,時事易轉,如今能與袁氏並爭天下者,竟然是公孫氏吧?」

  「是啊。」公孫伯圭也跟著冷笑起來。「袁本初四世三公……若是算上他這個自表的車騎將軍的話,其實已經是五世六人登萬石位了,十足的天下仲姓,其人十餘載前當然覺得我等不值他一面之賜,可如今卻居然要與我們幽州一個邊郡世族共爭天下,簡直可笑。」

  關靖欲言又止。

  「我知道士起要說什麼。」公孫瓚似乎腦後有眼睛一般,直接回頭看向了自己的郡丞。「你此番專門從渤海過來,不就是覺得局勢不行了,所以想勸我扔下平原,扔下黃河畔的兩三萬步卒、輔兵,直接引五千騎往歸渤海嗎?」

  「府君。」關靖正色俯首。「當日是屬下錯了,不該鼓動君侯南下平原,去爭雄青冀,因為現在看來,與、與衛將軍還有袁本初相比,我們實在是根基淺薄。而如今韓馥既敗,平原已經是死地,何妨北走?恕屬下直言,往渤海去,一來府君在彼處多年經營,兼有人望;二來府君只要輕騎往涿郡范陽走一趟,蕩寇將軍(公孫范)那裡無論如何都要幫一幫的,屆時……」

  「屆時是能保住渤海半郡還是能穩住最北面兩三座城?」公孫伯圭直接打斷了對方。「又或是乾脆引這五千騎兵去河間易縣一帶隔著易水為公孫范做緩衝?以至於寄人籬下,不值一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