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珣緩緩點頭:「既如此,文和,潼關就交與你了!」

  賈詡俯身應聲:「非只潼關,我想法子將李傕調度一下,請君侯留下司馬伯達和數千步卒,我連武關一併為君侯堵住!」

  公孫珣終於撒開了對方的手,卻是翻身上馬,然後就在潼關關門內拔出那柄故人相贈的斷刃,並回身大喊:「傳我軍令,全軍騎兵隨我旗幟直撲向西,敵只一人,正在郿縣!」

  言迄,其人居然直接等都不等,便直接躍馬向西,驚得徐榮、張遼等人倉惶躍馬跟上……七千騎兵,過潼關而不入,竟然一路向西不止。

  —————我是敵在本能寺的分割線—————

  「布勇而無謀。」——荀攸

  「時太祖至弘農,兵少,欲戰陝縣,左右以身後潼關呂布善戰、賈詡亂武,進言小心。太祖對曰:『文和知吾,吾知文和,吾不負其人,其人必不負我,今自向東,身後無憂也。』後詡果止布蹈後之策,而太祖遂下陝縣。及太祖疑兵在潼關,諸將陰奪蒲津,左右勸太祖速渡河往之,太祖復言:『文和在前,必不負我,數日可向西矣。』三日,詡果出呂布,自獻潼關。」——《新燕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

  PS:感激老鷹大佬給的章推,同時我也要獻祭新書——《法爺的英雄聯盟》,一個WOW法師穿到瓦洛蘭的故事,祖安開局,cp風女,尊重官方設定,開局不弱雞……有對lol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

  書友群931557287,大家可以加一下。

  第四十四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

  上陽柳色喚春歸,

  臨渭桃花拂水飛。

  總為朝廷巡幸去,

  頓教京洛少光輝。

  關中號稱八百里秦川,但從地理角度而言,用渭水平原這個稱呼無疑更顯得合適一些,而顧名思義,整個關中就是圍繞著這條黃河重要支流而存系的……華陰在渭水畔,霸陵在渭水畔,長安在渭水畔,茂陵在渭水畔,甚至郿縣也在渭水畔。

  公孫珣引七千騎兵,不顧一切,疾速向西,當然也是沿著平坦的渭水大道一路飛馳。

  五月二十日中午出的潼關,下午過的華陰,晚間宿在了鄭縣;第二日一早不顧一切,再度疾馳西進,卻是下午過了鴻門亭,晚間宿在了霸陵;而第三日中午時分,公孫珣便來到了長安城下……

  之所以如此順利,原因有二:

  其一,這一路行來,確實如賈詡說的那般,沿途沒有遭遇任何抵擋,而這不僅僅是董旻閃開身位導致軍事空虛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沿途經過的所有城池,遇到的所有官吏,全都在茫然中選擇了一種悶不吭聲的配合姿態。

  要開城,立即開城;要乾糧,立即奉上;要徵用騾馬,馬上去辦……當然,公孫珣也沒有說讓他們易幟(當然也都是漢家旗號),更沒有下令讓他們去抵抗誰誰誰,或者清洗誰誰誰,只是亮出自己的白馬旗表明身份,然後告訴所有人,此行只是要往郿塢誅除董卓而已!

  總之,這一路走來,地方上配合之默契,真的就如同朝廷的衛將軍在朝廷治下行軍一般從容。

  如此順利,肯定是有深層原因的,但不僅僅是簡單的人心歸屬,實際上,第二日晚上,公孫珣在霸凌的時候,方才有所醒悟——那就是董仲穎這個人,乃是武夫出身,他過於看兵馬,卻又忽視官僚體系,以至於他的官僚體系只能藉助於中樞的體制與權威進行運行!

  換言之,這些人之所以服從董卓,只是因為朝廷控制在董卓手裡,再加上武力脅迫罷了,所有的文官,沒有一個是直接向他效忠的!

  這個發現於眼下而言當然是天大的好事,但也足夠讓公孫珣心中暗自驚醒。

  其二,說來有些可笑,但卻是是事實,那就是公孫珣和他的部隊行軍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些……純騎兵部隊,沿著渭水大道疾馳,沿途沒有任何軍事阻礙,如果不是必要甚至不會入城,便是信使也大概就是這個速度了。

  所以,部隊行進到哪裡,哪裡就都是一臉愕然之色,所有人是對公孫珣的到來驚疑難測,而驚疑之下,沒有任何人敢輕舉妄動,偏偏公孫珣除了必要的飲食、休整外根本就不停。

  最後,更有意思的是,隨著公孫珣的快速深入,這種配合與驚愕的程度似乎也在不斷的加深中。

  「你看的清楚?」長安城中,有人飛速往在家閒居的御史中丞皇甫嵩處匯報,而坐在院中讀書的後者卻是難以置信,竟是將手中書卷跌落在地。「果然是白馬旗?」

  「果然是白馬旗!」來人叩首以對,正是皇甫嵩親子皇甫堅壽。

  「約有多少人馬?」

  「七八千人,全是騎兵!」皇甫堅壽趕緊言道。

  「你親自看過了?」坐在院中樹下的皇甫義真一邊追問一邊還是有些恍惚的感覺。「前方有潼關、蒲津,兩三萬人足以守十餘萬眾,怎麼可能讓衛將軍的兵馬突至長安城下?」

  「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真的就到了!」跪在地上的皇甫堅壽焦急言道。「駐守宣平門的軍吏是咱們家的故吏,他讓人匯報給我後,我親自上城樓去看的,做不得假……大人,動手吧!」

  「先不急!」皇甫嵩一邊搖頭,一邊俯身用微微發顫的雙手撿起了地上的《封神演義》。「我且問你……城牆是如何反應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