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玉素,早就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驚魂甫定,郭家人忽然想起來,倉庫的鑰匙還在她手裡,人跑了,估計財物也是凶多吉少,馬上派人把倉庫撬開,將裡面的財物一一清點。果然,有十來件金銀器物不翼而飛。

  郭正一在皇帝身邊當值,這起投毒殺主,攜款私逃事件又涉及高麗婢女,要不是有人在背後接應,一個婢女定然沒有這麼大的膽子。事情非同小可,郭正一上朝的時候,將這件事上奏。皇帝當即下令長安下屬的萬年縣辦理此案,務必要將兇手捉拿歸案。

  皇上下詔,誰敢怠慢。捉賊的人紛紛出動,很多不軌之徒被拿獲,鞭子把後背都打爛了,就是沒有招認。

  三天過去了,京師人心惶惶,辦案的人更是愁眉不展。案子不能告破,無法向上邊交待。上頭髮話,不過是上嘴唇碰下嘴唇,容易得很,他們這些底下的人,就得玩命地跑。完不成任務,還得擔心項上人頭。

  有個叫魏良的主帥很有謀略,心想,就這麼在人群里大海撈針也不是辦法,還得從起點開始,順藤摸瓜,慢慢考求。

  他叫人把郭正一家的家奴都聚集在一起,在裡面挑了三個年少而且相貌端正的,用布衣罩頭,擋住面孔,拉到街上遊街。

  過了幾天以後,又派人到郭正一家,抓了四個守門的衛士。審問他們,十日以內,有沒有什麼行蹤詭秘的人,到郭舍人家來。

  衛士們起初大惑不解,過了一會兒,終於有人說:

  “前幾天,有一個投化的高麗人上門,叫我把一封信交給舍人家的捉馬奴。”

  “信呢?”

  “信還在我這兒,還沒來得及給他!”

  魏良接過那封書信,撕開信封,從裡面掉出來一張紙。那張紙上既無抬頭,又無落款,只是沒頭沒腦地寫著幾個字:

  金城坊中有一空宅。

  魏良即刻帶人到金城坊搜查,檢查了好些個沒有人住的空屋子,最後來到一所宅院。

  這個宅院的院門鎖得很嚴實,裡面寂靜無聲,似乎並沒有人居住。

  衛士們撬開鐵鎖,破門而入。房門欠開一道小縫隙,有一個人正探頭探腦地往外看,見有官府的人來,馬上就所了回去。

  魏良叫人把屋子團團圍住,帶人沖了進去。

  屋子裡,有兩個高麗人正縮在牆角,瑟瑟發抖。

  那女的,正是郭正一家的侍婢。

  魏良吩咐手下,把這兩個人帶走。嚴刑拷打之後,這兩個人便全部招供了。

  原來,玉素與這個投化高麗是舊識,同郭正一家的捉馬奴關係也很好。三人商量好了,玉素投毒之後,攜帶金銀逃走,投化高麗接應,將她安置好。本來那個捉馬奴也要一同逃走,但是案發之後,郭府戒備森嚴,一直無法脫身。

  魏良抓住三個郭家的僕人蒙面遊行,被這高麗男子看見了,擔心捉馬奴露出馬腳,讓官府抓去,走漏風聲。就喬裝上門,給他留下了一個住址,到時候三人在此匯合。

  案子真相大白,三人被斬於都市。

  出《朝野僉載》

  中書舍人郭正一破平壤,得一高麗婢,名玉素,極姝艷,令專知財物庫。正一夜須漿水粥,非玉素煮之不可。玉素乃毒之而進。正一急曰:“此婢藥我!”索土漿甘草服之,良久乃解。覓婢不得,並失金銀器物餘十事。錄奏,敕令長安萬年捉,不良脊爛,求賊鼎沸,三日不獲。不良主帥魏昶有策略,取捨人家奴,選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衫籠頭至街。縛衛士四人,問十日內已來,何人覓舍人家。衛士云:“有投化高麗留書,遣付舍人捉馬奴。書見在。”檢云:金城坊中有一空宅,更無語。不良往金城坊空宅,並搜之。至一宅,封鎖甚密。打鎖破開之,婢及高麗並在其中。拷問,乃是投化高麗捉馬奴藏之。奉敕斬於東市。

  (出《朝野僉載》)

  99、蟄龍

  這件事是唐代的大詩人劉禹錫說的。

  唐朝緇林高僧道宣,畢生奉持佛教的各種戒律,從無過犯。

  有一天早晨,他所居住的寺院發生了一件怪事。

  外面晴空萬里,連一絲雲彩都沒有。道宣所住的僧房外面,卻一個炸雷緊接著一個炸雷,震得人魂飛魄散。

  道宣心想:我一向按照佛典里的規矩行事,從來也沒有犯過戒規,窗外雷霆陣陣,究竟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我前生有未償清的宿業?

  想來想去,覺得這個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他一生吃齋念佛,積德行善,要說是以前曾經有過什麼愆失的話,也該得到贖免了吧。

  嗯,說不定,是身上有蛟龍寄生。想到這裡,他脫掉身上的僧袍,還有僧袍裡面的中衣,幾乎是赤著身子的走出房間。

  衣服都脫掉以後,雷聲仍然隆隆不絕。

  這下道宣犯了難。他從頭到腳,一一檢視,看了半天,並沒有發現什麼特別之處。過了一會兒,忽然靈光一閃,舉起十指,在日光下,一個一個的細看。

  果然,右手小指之上,有一個象芝麻那麼大的小點,隱隱約約,似有若無,要是不仔細看的話,幾乎無法發現。

  他懷疑這就是罪魁禍首,於是將小指從窗隔子的小孔里伸了出去。

  驚天動地一聲霹靂,震得腳下的大地都在顫抖。道宣只覺得小指的部位,一陣鑽心的疼痛,等他把手縮回來的時候,發現,右手的小指頭只剩下半截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