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陛下身子不適,恰逢望日朝,感念諸卿前來不易,故而由我暫代。”沈辭柔緩緩地呼出一口氣,“諸卿請奏,所奏之事皆會傳於陛下。”
要奏的事總是有的,但一時也沒人知道該怎麼開這個口,底下人沉默半天,還是沈僕射一咬牙,上前半步:“臣斗膽,敢問陛下究竟如何?”
問的事兒理所應當,還是自家阿耶,沈辭柔看了沈僕射一會兒:“陛下偶感風寒,有些發熱,太醫令說不宜見風。”
“願陛下聖躬早日大安。”沈僕射點頭,緩緩退回去。
底下沒反應,沈辭柔心裡七上八下,也不知道自己說的對不對。多說多錯的道理她還是懂的,乾脆也不說話了,就站在皇座邊上,和朝臣居然有點僵持的感覺。
再靜默了一刻,孫右丞站出來,先恭恭敬敬行了一禮:“臣斗膽,敢問陛下何時病癒?”
這問題問得好,沈辭柔也答不出來,但她絕對不能說實話,只說:“說來慚愧,見陛下染病,我心憂焦急,未曾詢問太醫令。但我想風寒而已,按時服藥,總是易好的。”
孫右丞應聲,又問:“那陛下如今在何處?”
“自然是在寢殿休息。”沈辭柔直覺不對,“怎麼,卿有要事需面奏?”
“這……倒也沒有。”孫右丞摸不清沈辭柔說的話是真是假,露出點笑來,“臣只是擔憂陛下如今如何,畢竟孝謙皇帝時曾有十日未朝。”
這句話本來沒什麼,但提到孝謙皇帝,背後的意思就讓人忍不住要多想。孝謙皇帝在政事上其實也頗有建樹,只是身子不好,到後來染了肺疾,腿腳也不方便,一直只是輔佐他的天后才漸漸在宣政殿露面,最後一步步坐到了龍椅上。
而天后第一次孤身站在宣政殿聽奏,就在那接連十日的免朝之後。
沈辭柔自認不是擅長政事的人,她也從沒想過像天后那樣,她到如今還是不喜歡大明宮,只不過因為李時和在宮裡,她願意陪著他,那些有的沒的就當不知道。然而現下孫右丞一番話,意有所指,直接把她架在了烤爐上。
她不知道該怎麼接話,只能先把這事兒放過去:“太醫令說陛下需好好休息,病癒後自然會通傳,諸卿無需擔心。”
“陛下染病不能上朝,娘娘暫代,”孫右丞卻不想放過她,“臣斗膽再問,可有手諭?”
沈僕射忍不住了:“孫右丞這是何意?陛下既然染病,自當休息,難道覺得口諭不夠,還要騰出精力來下個敕令?”
這話一出,相當於站在了沈辭柔那邊,孫右丞自然不肯讓,繼續和沈僕射辯。宣政殿內迅速分成了三撥,態度明確的人其實沒幾個,還都是重臣,吵來吵去無非是吵沈辭柔到底有沒有資格替李時和上朝。剩下的那一撥要麼裝死,要麼和稀泥。
其中話術最好的自然是溫容,他話挺多,但吵著的兩撥人都聽不出他是哪邊的,都不知道該拿什麼態度對他。沈辭柔聽他說話也覺得好笑,看他時正好和他撞上視線。
對視時溫容驀地抿出個笑,朝她輕輕一點頭,就像少時帶著一群孩子出去玩,鼓勵他們一樣。
沈辭柔的心神定了定,順著看過去。能站在殿上的官職都不能算低,算得上朋友的年輕郎君居然也有好幾個。迫於時勢,這些郎君多半沒能開口幫她,但迎上沈辭柔的目光,總還能笑一笑。
沈辭柔想,她不是孤立無援,她的阿耶在和惡意揣測她的人辯論,她的朋友站在殿內。
而她的夫君,等著她回去。
沈辭柔閉了閉眼:“行了!”
皇后突然強硬起來,原本在吵的人反而不敢吵了。先前質疑沈辭柔的無非是抓著天后的點,但按道理,皇后替皇帝處理政事是天經地義,天后要是後來沒走出那一步,估計在後世還是一代賢后。
平常是另一回事,但在朝上,他們是臣,而這個還不到二十歲的娘子,確實是“君”。
“孫卿和另幾位卿,先前咄咄逼人,先問陛下,再問手諭,無非是想說我意欲效仿天后吧?”沈辭柔原本站在階前,這會兒卻踱到後邊去,伸手搭在皇座上,順著一點點摸到扶手,“那我現在明明白白地告訴諸卿,大可不必。於我而言,皇座硌手。”
“我為陛下的妻子,亦為皇后。如今陛下染病,不宜見風,於妻,自當幫襯夫君;於皇后,自當輔佐國政。諸卿上朝多年,也知道早起辛勞,若是陛下如往常一般,我難道很想站在這裡,受孫卿的指摘嗎?!”她收回手,輕輕按在腹部,“何況如今,我腹中還有個孩子。”
孫右丞是這個意思,但沒想到沈辭柔這麼莽,直接把藏在暗處的話撕開來,一頂帽子扣下來,他也懵了。他那一派的幾位更懵,只能看著沈辭柔發愣。
沈僕射倒不懵,他心情複雜,有點開心,但又覺得不是時候:“娘娘果真有孕?”
“一月余了。”沈辭柔點頭。
溫容適時道喜:“恭喜陛下,恭喜娘娘。”
道喜總比吵架容易,他開了這個頭,底下恭賀的聲音就不停了。原本還在搖擺的人忽然覺得沈辭柔上朝也沒什麼,她只是來聽聽上奏,又不是當場回復。
要奏的事總是有的,但一時也沒人知道該怎麼開這個口,底下人沉默半天,還是沈僕射一咬牙,上前半步:“臣斗膽,敢問陛下究竟如何?”
問的事兒理所應當,還是自家阿耶,沈辭柔看了沈僕射一會兒:“陛下偶感風寒,有些發熱,太醫令說不宜見風。”
“願陛下聖躬早日大安。”沈僕射點頭,緩緩退回去。
底下沒反應,沈辭柔心裡七上八下,也不知道自己說的對不對。多說多錯的道理她還是懂的,乾脆也不說話了,就站在皇座邊上,和朝臣居然有點僵持的感覺。
再靜默了一刻,孫右丞站出來,先恭恭敬敬行了一禮:“臣斗膽,敢問陛下何時病癒?”
這問題問得好,沈辭柔也答不出來,但她絕對不能說實話,只說:“說來慚愧,見陛下染病,我心憂焦急,未曾詢問太醫令。但我想風寒而已,按時服藥,總是易好的。”
孫右丞應聲,又問:“那陛下如今在何處?”
“自然是在寢殿休息。”沈辭柔直覺不對,“怎麼,卿有要事需面奏?”
“這……倒也沒有。”孫右丞摸不清沈辭柔說的話是真是假,露出點笑來,“臣只是擔憂陛下如今如何,畢竟孝謙皇帝時曾有十日未朝。”
這句話本來沒什麼,但提到孝謙皇帝,背後的意思就讓人忍不住要多想。孝謙皇帝在政事上其實也頗有建樹,只是身子不好,到後來染了肺疾,腿腳也不方便,一直只是輔佐他的天后才漸漸在宣政殿露面,最後一步步坐到了龍椅上。
而天后第一次孤身站在宣政殿聽奏,就在那接連十日的免朝之後。
沈辭柔自認不是擅長政事的人,她也從沒想過像天后那樣,她到如今還是不喜歡大明宮,只不過因為李時和在宮裡,她願意陪著他,那些有的沒的就當不知道。然而現下孫右丞一番話,意有所指,直接把她架在了烤爐上。
她不知道該怎麼接話,只能先把這事兒放過去:“太醫令說陛下需好好休息,病癒後自然會通傳,諸卿無需擔心。”
“陛下染病不能上朝,娘娘暫代,”孫右丞卻不想放過她,“臣斗膽再問,可有手諭?”
沈僕射忍不住了:“孫右丞這是何意?陛下既然染病,自當休息,難道覺得口諭不夠,還要騰出精力來下個敕令?”
這話一出,相當於站在了沈辭柔那邊,孫右丞自然不肯讓,繼續和沈僕射辯。宣政殿內迅速分成了三撥,態度明確的人其實沒幾個,還都是重臣,吵來吵去無非是吵沈辭柔到底有沒有資格替李時和上朝。剩下的那一撥要麼裝死,要麼和稀泥。
其中話術最好的自然是溫容,他話挺多,但吵著的兩撥人都聽不出他是哪邊的,都不知道該拿什麼態度對他。沈辭柔聽他說話也覺得好笑,看他時正好和他撞上視線。
對視時溫容驀地抿出個笑,朝她輕輕一點頭,就像少時帶著一群孩子出去玩,鼓勵他們一樣。
沈辭柔的心神定了定,順著看過去。能站在殿上的官職都不能算低,算得上朋友的年輕郎君居然也有好幾個。迫於時勢,這些郎君多半沒能開口幫她,但迎上沈辭柔的目光,總還能笑一笑。
沈辭柔想,她不是孤立無援,她的阿耶在和惡意揣測她的人辯論,她的朋友站在殿內。
而她的夫君,等著她回去。
沈辭柔閉了閉眼:“行了!”
皇后突然強硬起來,原本在吵的人反而不敢吵了。先前質疑沈辭柔的無非是抓著天后的點,但按道理,皇后替皇帝處理政事是天經地義,天后要是後來沒走出那一步,估計在後世還是一代賢后。
平常是另一回事,但在朝上,他們是臣,而這個還不到二十歲的娘子,確實是“君”。
“孫卿和另幾位卿,先前咄咄逼人,先問陛下,再問手諭,無非是想說我意欲效仿天后吧?”沈辭柔原本站在階前,這會兒卻踱到後邊去,伸手搭在皇座上,順著一點點摸到扶手,“那我現在明明白白地告訴諸卿,大可不必。於我而言,皇座硌手。”
“我為陛下的妻子,亦為皇后。如今陛下染病,不宜見風,於妻,自當幫襯夫君;於皇后,自當輔佐國政。諸卿上朝多年,也知道早起辛勞,若是陛下如往常一般,我難道很想站在這裡,受孫卿的指摘嗎?!”她收回手,輕輕按在腹部,“何況如今,我腹中還有個孩子。”
孫右丞是這個意思,但沒想到沈辭柔這麼莽,直接把藏在暗處的話撕開來,一頂帽子扣下來,他也懵了。他那一派的幾位更懵,只能看著沈辭柔發愣。
沈僕射倒不懵,他心情複雜,有點開心,但又覺得不是時候:“娘娘果真有孕?”
“一月余了。”沈辭柔點頭。
溫容適時道喜:“恭喜陛下,恭喜娘娘。”
道喜總比吵架容易,他開了這個頭,底下恭賀的聲音就不停了。原本還在搖擺的人忽然覺得沈辭柔上朝也沒什麼,她只是來聽聽上奏,又不是當場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