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感謝我的好友和谷、伊角、還有我們最優秀的小林幸子女流本因坊,感謝你們在教材編寫過程中,不斷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正是你們的『吹毛求疵』,才使得我們的圍棋教材得以更加完善。」
當視線逐一經過所念之人的面龐,記憶好像又重新回到前期籌備圍棋教室的那段日子。
真真是兵荒馬亂。
待圍棋會所改造正式動工後,首先是圍棋教材編寫。
相較繁複耗時的重新編撰,他們大可以使用前人留下的那些經典書籍作為圍棋教學材料。
可塔矢亮、進藤光這兩個傻瓜終究選擇了捨近求遠。
這是他們耗費心力一起合辦的圍棋教室,他們還是希望所有來藤原圍棋教室的學員都可以用上獨一無二的教材。
但他們又的確實在太忙了,唯有擠出休息時間,再輔以參考各種經典圍棋教材加緊編寫。
那段時光,仿佛又回到了一起整理佐為棋譜的時候。
床上並不是適合討論工作的地方,於是一同用過晚餐,抑或偶爾情難自禁,共赴雲雨過後,他們就會搬一台筆記本電腦到茶几上,然後兩人一起窩在沙發里,光偶爾犯懶,就把腦袋靠在亮肩膀上看著他整理,有時良心發現,也會自告奮勇主動整理教材,這時,亮就坐在光的身邊,從身後將光摟在自己懷裡。
教材為配合課程,共分:啟蒙、初級及進階三類。
鑑於圍棋教室現階段目標學員皆為零基礎學員,故啟蒙級教材最先編寫。
初稿大約花了兩個月時間完成。
之後幾易其稿,請塔矢行洋、白川道夫以及和谷眾人看過後,終於在四月上旬定稿。
然後,是課程設置。
上次的北京之行,給光的觸動極大。
在沈方明道場參觀時,他注意到道場中,各班學生有明確的年齡劃分,他便以此為借鑑,在課程設置上,除對課程難易度進行分類外,還特地根據不同學生特質進行了年齡分層。
對於學齡前兒童,講師在教學上需要更加生動活潑;
對於小學至初中學生,由於這個年齡段學生對圍棋的認知可能直接影響他們今後選擇,講師需特別予以關注及引導;
對於高中、大學生,可適當加快課程進度;
至於成年學生,他們更多人只是將學習圍棋視為興趣愛好,並不以此為職業目標,那麼作為講師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給予他們鼓勵,保護好他們對學習圍棋的一腔熱忱。
至於課程導師方面,由於圍棋教室尚處在起步階段,課程安排並不密集。
他們首先要保證授課質量、打出口碑,故而並未聘請全職課程導師——職業棋手的時間,太有限、也太寶貴了。
於是利用手頭現有資源,多方聯繫、面對面交流後,光和亮大致選定了五位頗具教學經驗的業五、業六棋手,以及兩位三段職業棋手,根據他們的授課風格安排對應教學課程。
確定講師時,光還曾笑稱,他們家圍棋教室有著別的圍棋教室所望塵莫及的師資力量——必要時,還可以邀請父親大人擔當他們的人形招牌,定期開授講座。
亮聽後失笑,只是伸手去捏光的臉頰。
等所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便到了正式對外宣傳環節。
究竟宣傳到何種程度,之前光和亮也有特地找塔矢行洋商量過。
商量過後,他們決定還是僅在自己的棋院博客和社交帳號上發布信息。
在發布之前,他們也曾想過,可能引發不少關注,但信息真正發布後,如同井噴般的熱烈反響卻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預告一經發出,各類諮詢報名電話、郵件就紛至沓來。
作為後台唯一全職客服人員,市河小姐一度忙得叫苦不迭,直呼她也要隱退棋壇。
能夠獲得棋友如此高的關注度固然是好事,但亮和光始終清醒地知道,眼下並不是趁熱打鐵急於擴張業務的時候。一步步穩紮穩打,先為自己的圍棋教室建立起口碑和信譽,才是當務之急。
而如今,前期學員報名工作也已全部完成。
往後,每周一、三、五晚,三間教室各一節課,周六、周日上下午各兩節課,其餘時間,仍以提供對弈場所,收取適當「入場費」為輔營業務——這就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藤原圍棋教室的主要經營模式。
明天。
就在明天,這艘名為「藤原圍棋教室」的大船就將揚帆起航。
緊張嗎?
必然的。
期待嗎?
就好像全身血液都在為之歡呼雀躍。
想要感謝的人,大多都已謝過。
還未提及的,就只剩最後『那一位』。
「最後,請允許我再感謝一個人,」光說,「我相信,我把他放到最後,他該是不會介意的。」
眾賓客中,又是一陣輕微的鬨笑。
但很快,就停止了。
視線經過和谷,又往左偏移一些。
然後,就在與那雙墨綠色瞳眸四目相對的剎那,光再沒能移開視線。
他不由自主地微笑起來,不依不饒地鎖住那個人的眼睛,終於說:「最後,我還要感謝塔矢亮先生。」
「當初說要辦這家圍棋教室時,其實我有些猶豫,就連我自己都覺得這個想法太過瘋狂,」就當著眾賓客的面,視線赤/裸/裸地看著亮,眼裡心裡只裝著亮一人,光繼續道,「是塔矢亮先生,是他在我最最需要支持的時候,給予了我百分之兩百的肯定與鼓勵。」
當視線逐一經過所念之人的面龐,記憶好像又重新回到前期籌備圍棋教室的那段日子。
真真是兵荒馬亂。
待圍棋會所改造正式動工後,首先是圍棋教材編寫。
相較繁複耗時的重新編撰,他們大可以使用前人留下的那些經典書籍作為圍棋教學材料。
可塔矢亮、進藤光這兩個傻瓜終究選擇了捨近求遠。
這是他們耗費心力一起合辦的圍棋教室,他們還是希望所有來藤原圍棋教室的學員都可以用上獨一無二的教材。
但他們又的確實在太忙了,唯有擠出休息時間,再輔以參考各種經典圍棋教材加緊編寫。
那段時光,仿佛又回到了一起整理佐為棋譜的時候。
床上並不是適合討論工作的地方,於是一同用過晚餐,抑或偶爾情難自禁,共赴雲雨過後,他們就會搬一台筆記本電腦到茶几上,然後兩人一起窩在沙發里,光偶爾犯懶,就把腦袋靠在亮肩膀上看著他整理,有時良心發現,也會自告奮勇主動整理教材,這時,亮就坐在光的身邊,從身後將光摟在自己懷裡。
教材為配合課程,共分:啟蒙、初級及進階三類。
鑑於圍棋教室現階段目標學員皆為零基礎學員,故啟蒙級教材最先編寫。
初稿大約花了兩個月時間完成。
之後幾易其稿,請塔矢行洋、白川道夫以及和谷眾人看過後,終於在四月上旬定稿。
然後,是課程設置。
上次的北京之行,給光的觸動極大。
在沈方明道場參觀時,他注意到道場中,各班學生有明確的年齡劃分,他便以此為借鑑,在課程設置上,除對課程難易度進行分類外,還特地根據不同學生特質進行了年齡分層。
對於學齡前兒童,講師在教學上需要更加生動活潑;
對於小學至初中學生,由於這個年齡段學生對圍棋的認知可能直接影響他們今後選擇,講師需特別予以關注及引導;
對於高中、大學生,可適當加快課程進度;
至於成年學生,他們更多人只是將學習圍棋視為興趣愛好,並不以此為職業目標,那麼作為講師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給予他們鼓勵,保護好他們對學習圍棋的一腔熱忱。
至於課程導師方面,由於圍棋教室尚處在起步階段,課程安排並不密集。
他們首先要保證授課質量、打出口碑,故而並未聘請全職課程導師——職業棋手的時間,太有限、也太寶貴了。
於是利用手頭現有資源,多方聯繫、面對面交流後,光和亮大致選定了五位頗具教學經驗的業五、業六棋手,以及兩位三段職業棋手,根據他們的授課風格安排對應教學課程。
確定講師時,光還曾笑稱,他們家圍棋教室有著別的圍棋教室所望塵莫及的師資力量——必要時,還可以邀請父親大人擔當他們的人形招牌,定期開授講座。
亮聽後失笑,只是伸手去捏光的臉頰。
等所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便到了正式對外宣傳環節。
究竟宣傳到何種程度,之前光和亮也有特地找塔矢行洋商量過。
商量過後,他們決定還是僅在自己的棋院博客和社交帳號上發布信息。
在發布之前,他們也曾想過,可能引發不少關注,但信息真正發布後,如同井噴般的熱烈反響卻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預告一經發出,各類諮詢報名電話、郵件就紛至沓來。
作為後台唯一全職客服人員,市河小姐一度忙得叫苦不迭,直呼她也要隱退棋壇。
能夠獲得棋友如此高的關注度固然是好事,但亮和光始終清醒地知道,眼下並不是趁熱打鐵急於擴張業務的時候。一步步穩紮穩打,先為自己的圍棋教室建立起口碑和信譽,才是當務之急。
而如今,前期學員報名工作也已全部完成。
往後,每周一、三、五晚,三間教室各一節課,周六、周日上下午各兩節課,其餘時間,仍以提供對弈場所,收取適當「入場費」為輔營業務——這就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藤原圍棋教室的主要經營模式。
明天。
就在明天,這艘名為「藤原圍棋教室」的大船就將揚帆起航。
緊張嗎?
必然的。
期待嗎?
就好像全身血液都在為之歡呼雀躍。
想要感謝的人,大多都已謝過。
還未提及的,就只剩最後『那一位』。
「最後,請允許我再感謝一個人,」光說,「我相信,我把他放到最後,他該是不會介意的。」
眾賓客中,又是一陣輕微的鬨笑。
但很快,就停止了。
視線經過和谷,又往左偏移一些。
然後,就在與那雙墨綠色瞳眸四目相對的剎那,光再沒能移開視線。
他不由自主地微笑起來,不依不饒地鎖住那個人的眼睛,終於說:「最後,我還要感謝塔矢亮先生。」
「當初說要辦這家圍棋教室時,其實我有些猶豫,就連我自己都覺得這個想法太過瘋狂,」就當著眾賓客的面,視線赤/裸/裸地看著亮,眼裡心裡只裝著亮一人,光繼續道,「是塔矢亮先生,是他在我最最需要支持的時候,給予了我百分之兩百的肯定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