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歲多的李夕顏小朋友,會自己吃飯了,接著拿起了人生中的第一支畫筆,整個世界就此改變。曾經用哭能換得一切的日子,就在李夕顏拿起畫筆的時候,徹底結束。

  小朋友對世界的認知不明確,李夕顏不懂為什麼她要開始學畫,她不喜歡,比起無聊的坐在畫板前面,畫著什麼線條,什麼雞蛋,什麼蘋果,什麼靜物,她更喜歡出去玩,哪怕外面好像也沒什麼好玩的,她也想出去。

  可是媽媽喜歡,大人總以為孩子那么小,懂什麼,其實孩子比任何大人想像的都要敏感。敏感到,哪怕李媽媽只是皺皺眉頭,她就知道自己的線條輕了還是重了。哪怕媽媽什麼話都沒說,就能知道她落筆的方式不對。李夕顏比李媽媽想的,要更早學會察言觀色。

  子女大概天生就更需要長輩的誇獎,因為他們狹窄的世界裡,父母幾乎是世界的全部,他們的一句誇獎能讓孩子破涕為笑,也能讓孩子,自己告訴自己,她喜歡畫畫,她喜歡畫畫的時候,媽媽看著她的樣子,她喜歡拿起畫筆時,媽媽不再難過的樣子,她都喜歡。

  李夕顏大概比很多人都先找到所謂的人生目標,3歲多的時候,李夕顏就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個畫家,世界聞名的畫家。並且很清楚,為了這個目標,她什麼苦都能吃,因為媽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4歲的李夕顏被李媽媽帶著,橫跨兩個國家,輾轉幾個城市,眾多畫室,一位位老師審核、覆審、看作品,再面試,複雜的堪稱過五關斬六將。拜的第一個老師,是一位種族主義者,畫技非常厲害,被譽為美國印象派先驅,收費超級高昂的,白人至上人士。

  不過這不重要,種族主義歸種族主義,好的老師教的是畫,做人這種東西李媽媽自己就能教。小孩子學不好,被罵兩句又能怎麼樣呢。老師拿別的孩子給你做對比,那是別人畫的比你好,你應該感謝老師的嚴厲,嚴師才能出高徒。老師怎麼不說別人,就說你,那是他看好你,才說你的,不要不懂事!

  四歲的李夕顏不懂,為什麼同樣是紅色,同樣是靜物,同樣是曲線,可是,她就是不如教室里那些白皮膚的小朋友們。為什麼老師看過的畫,都是有進步,只有她沒有,只有她永遠有缺點,只有她就算進步了,也是投機取巧,不知道要鞏固基礎。

  整個畫室只有她一個亞裔,甚至為了讓她方便,她們住的地方,亞裔都是少數,還因為她在畫室早出晚歸,基本交不到畫室以外的朋友。能花大價錢把孩子送進畫室的,家底基本都不錯,家教自然大部分都在線。上手欺負這種事是不會發生的,會發生的,只是很會看大人眼色的小朋友們,自動的圍成一個小圈子,孤立她而已。

  五歲的李夕顏,唯一的好朋友,是媽媽買的小兔子,六歲的李夕顏,好朋友是長大一歲的小兔子,七歲的李夕顏擁有半個房間的玩具,所有和畫畫有關的一切,包括各種大開頁,精裝版的畫冊,同樣價格貴的都能讓鄰居說,李媽媽可真寵女兒。

  直到,社工從學校找到了李媽媽,懷疑李夕顏有孤獨症,也就是自閉症的傾向。因為她在學校不止沒朋友,還基本不說話,也不玩遊戲,什麼活動都不參與,除了畫畫什麼都不干,對外界毫無反應。

  李媽媽以為社工腦子有問題,跑到別人家來說自家小孩有精神病?你才有精神病!一手把李夕顏從畫室拎出來,推到社工面前,該說話說話,該笑就笑,什麼問題都沒有,然後把社工趕出門,並且打電話投訴。

  拿著投訴電話用中英文對照,把對方罵的狗血淋頭的李媽媽,秉持著我女兒絕對沒問題的想法,私下裡開始悄悄的跟著李夕顏去學校,她之前只去畫室,還是在附近等的。

  而8歲的李夕顏,已經知道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並且知道,自己改變不了。改變不了老師,改變不了同學,改變不了,她如果選擇融入集體,就需要放棄畫畫的時間。她唯一能改變的,是更努力的畫畫,因為所有人都不喜歡她的話,那媽媽喜歡她就好了。

  李夕顏更安靜了,不過也安靜的更狡猾了,社工上門幾次了,媽媽也開始懷疑了,她就從不說話,變成了不怎麼說話的小姑娘。安靜的、靦腆的、非常符合周圍人對亞裔觀感的小姑娘。然後,媽媽放心了,社工也不再上門,以挑燈夜讀的毅力,橫掃整個畫室之後。

  十歲的李夕顏,回國了。原因挺簡單的,李媽媽的錢包差不多癟了。

  回國的李夕顏已經懂事了,懂事到,聽得懂鄰居的閒言碎語,也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要畫畫,然後,新一輪的世界觀就這樣出現了。因為她同時也從平凡無奇的小亞裔,變成了人見人愛的漂亮姑娘,一切都改變了。

  有了姥姥姥爺,有了憑藉人數就能多成群玩伴的學校和小區大院,有了只要審美標準不異常,就能被說真討喜的大爺大媽,有了之前沒有的一切,不管是別人的關注,還是她想要獲得的喜愛。

  按理說,如此巨大的改變,怎麼也應該稍微驕傲自滿一下,李夕顏沒有。不是她掌控力強,十歲有個毛的掌控力,是李媽媽掌控力強,畫畫還是要繼續,和小朋友們玩?先畫畫。陪姥姥說話?邊畫邊說。要看電視?看畫冊。突然間,一切好像又變回去了。

  李夕顏什麼時候擁有第一個計劃表的?12歲。12歲的李夕顏,已經朦朧的知道,媽媽愛她,可是她的愛,讓她不開心。

  12歲的李夕顏,為自己的人生,以自己為出發點,定下的第一個計劃,就是不要畫畫。想幹什麼不知道,不畫畫要做什麼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她不要畫畫。

  為了這個計劃,李夕顏屢次修改戰略,動用一切可動用的資源,比如姥姥姥爺,比如傷害自己。抗爭了整整五年,換了無數個本子,栽過無數跟頭,被李媽媽鎮壓無數次。終於,她實現了自己想要抗爭的一切。

  同時也學會了,這個世界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還沒解決的。

  最後,李夕顏變成了,凡事有條理,做事一定不能忽視細節,地盤劃分明確,尤其是要清楚自己要什麼,後備計劃無數,能動腦子解決的事情,就不要想以情動人。不管是必要還是非必要,都要靠自己。但凡不能靠自己解決的事情,最好不要做。

  最重要的是,千萬、千萬、千萬不要。

  不要讓自己,依靠任何人。

  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德業從小就知道,一個許多大人都跌跌撞撞才學會的真理, 人, 不能信。這其中如果還有等級劃分的話,親人, 尤其是血親,是最不能信的。越是陌生,反而越容易引發善意。

  這個認知,是包括父母和李爸爸在內的大人們教導他的。

  李德業四歲爹就死了, 工傷,具體什麼工他也不知道,反正賠的錢在他媽那。一開始兩母子過的還不錯,大魚大肉, 瀟灑玩樂,兩年後錢財揮霍一空, 他媽帶著剩下的所有錢,告訴他,自己要出門幾天,就此消失不見。

  在領居家吃了兩個多月的飯,並且被鄰居的兒子搶了無數的玩具之後,面對空空如也的房子,李德業學會了第一件事,爸媽這種東西, 誰信誰傻逼,比如兩個月前的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