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恍然大悟

  志剛的兒子達雄突然從大學回來,原因是為了要參加特別志願兵。志剛迷於皇民化運動,兒子要志願當兵,反而高興,但他的妻子哭著阻止,但是達雄自身志願的決意堅定,對於母親的阻止不在意,反而說:‘阿母的腦筋古板。’達雄反駁母親的固執。而他母親還是不會就此放棄勸阻,她去拜託胡文卿規勸達雄,可是胡文卿還是沒有一種能夠使達雄的決意改變的理論和說服力。最後這勸解的差事輪到了太明。達雄的母親哭著拜託他,太明答應了:‘好,我來試試吧!’太明看到了達雄。達雄了解太明也是想勸阻他,所以從開始他的態度就很堅決。太明要先從解開他的心情著手。便說:‘達雄!今天和叔叔兩人閒話一番吧!這是我從中國帶回來的茗茶,跟我們這裡的茶葉有一點不一樣,你品嘗看。沒什麼可請你嘗的,為了慶祝你的征途,喝一杯茶,哈哈哈……’太明若無其事的這樣說出來,達雄的心情顯然已緩和一些了。太明便又說:‘達雄!志願是很可嘉的事,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想法呢?把你的信念說出來聽聽好嗎?’達雄便滿懷信心地,表露他所相信的事,據他所想的,台灣人今日正站在能不能成為日本人的大考驗階段。現在正進行著的聖戰(他說是聖戰),只有我們同心協力,才能夠通過這考驗。為了解放十億東亞人民而當做人柱,便是我們青年人的宿願。這種理論是很幼稚的看法。太明想:‘這裡也有一個缺乏批判力的,可憐的年輕人!’太明突然回想起應召軍屬時的事情,他在大陸看到祖國的抗日青年,還不到當兵的年齡,而勇敢的為大義殉身的英勇之姿歷歷如在眼前。太明心情沉痛的望著達雄。

  達雄就跟那些高唱軍歌,神氣十足的邁著大步,那種粗獷的,連人性都忘了似的青年完全一樣。太明每當看到那些被巧妙地畫一化、傀儡化的青年們,他總是會感到皮膚有些冷,而他卻無能為力。但達雄是他的侄兒,有血緣關係,不,即使不是親人,對一個即將誤入歧途的青年,他也必須設法挽救他才對。太明這樣想著,心裡便湧起一股形容不出的熱情。

  他首先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倫理國家的理想,經常在霸道之前崩潰的過去歷史說起,他說明這是因為國家的根本理念有矛盾。到了近代國家更形墮落,資本主義把其成立的基礎的一方求諸於殖民地,經常壓迫弱小民族的發展,納粹德國更站在狹隘的世界觀上,錯覺自以為是最優秀的民族,夢想稱霸世界。在台灣呢,不但是榨取台灣的物資,而且還加以精神上的破壞。

  ‘達雄!你看看在我們眼前的現實吧!’太明說到這裡口氣終於激烈起來:‘他們要台灣人成為日本人,一方面卻採取強硬統制,把台灣人控制得無法動彈。現在你想拋出生命去作戰,究竟你是為誰?為什麼要拋出生命呢?你好好想一想吧!’太明自然而然的口氣熱烈起來,一向保守的他,很少在人前滔滔說出自己的信念,但現在他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以自己的勸說,挽救出一個瀕臨在迷妄深淵的青年……

  太明又說,戰爭中的大量殺人,以國家的名目而被合理化、英雄行為化了。一切的矛盾,從國家中懷胎而生。歷史以國家的前提而歪曲,教科書把國家的存在正當化,不過是為了擁護其權利的宣傳文罷了。從小學至大學的教育過程,總之,是其一貫的宣傳過程而已。由於這種教育,人人習慣於國家生活,這又成為因襲再成為制度。制度把人納入一個模型。不願被納入其鑄型者,被稱為異端者。

  太明把其間的事情,引用中國的纏足為例子來說明。纏足以前在中國是一種美的標準,因為纏足而違背道德的一面則不被問及。全體社會都以為這是善的、美的,對它不生疑問。但是,因為接觸了西洋的近代文化,以為纏足是美的看法便崩潰了。新的美的標準,新的道德標準登場。而中國女性的解放史,由於纏足的廢止,而寫下其第一頁。制度有使人盲目的一個要因。太明再以國家與國家的對立問題而言,若社會進步了則其對立便會消失,戰爭的必要消失了。到了那時,戰爭將只是以過去曾經存在的殘虐習慣記錄於歷史罷了,太明這樣做結論。他所說的這种放棄戰爭的立場,不過是觀念性的抽象論,但這裡至少有更高的理想。雖然形式不同,達雄陶醉於一種觀念,以它做為行動的基礎,因此太明的這一番說法,對於達雄所抱的觀念便有了說服的效果。

  太明長長的熱烈講話結束時,達雄如夢初醒般,發紅的臉舒了一口氣。太明說及的內容,對於達雄,是他不曾聽過的新鮮的驚訝。他不勝感嘆地說:‘叔叔的看法實在與眾不同,超過赤色分子。’‘我的看法,不是赤色的或黑色的,而只是把當然的事,當然的思考,把事實以事實來觀察而已。對於事實有認清的勇氣,這至少是知識分子應採取的態度,你認為如何?’太明這樣說著,看達雄,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太明的那些話,顯然達雄已了解。

  ‘叔叔!我很明白了,我會再重新考慮。’達雄這樣說,一直低著頭。太明感覺得到自己的勸止,已獲得某種說服的效果。太明有一種感謝蒼天的心情。

  犧牲

  第二天中午,胡家的門前停下了一輛軍用卡車,從車中抬下一個躺在擔架上的病人。發生了什麼事呢?家人立刻奔到擔架旁,那是阿玉的兒子志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