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頁
謝逸頓時冷汗直流,沒想到李二陛下還關心這些,萬一這位天下最霸氣的老丈人誤解了,自己真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李明達道:“逍遙哥哥不必擔心,我已經向父皇解釋過了,但父皇年紀大了,身體也越發差了……
那年御駕親征的舊傷也時常復發,我真擔心……所以想要儘早有個孩子,讓父皇安心,開心。”
謝逸點頭道:“好,兕子用心良苦,為夫自當配合。算好日子了嗎?這幾天我都留在你這,你可得撐住了哦!”
“嗯!”李明達含羞點頭,滿臉幸福。
……
李世民的身體確實大不如前,舊傷復發,加上中年生活不節制,以及幾個兒子連續出事的打擊,身體是每況愈下。
如今已經是貞觀二十一年,原本歷史上李世民是死於貞觀二十三年,會不會如出一轍謝逸不知道。
但一個人的身體機能下降是不爭的事實,李二陛下或許真的命不久矣了。
李治這兩年成長的很快,已經頗有儲君氣度,只是到底還年輕,如果李世民去的太早,他想要鎮住局面還是不容易。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必然還是顧命大臣,但相比於原本的歷史,多了一個自己。李世民這般重用自己,目的就在於培植一個制衡長孫家的力量,防止外戚專權。
長孫家上下開始是有些不待見自己,在長安偶遇時彼此經常看不順眼,但謝逸相信長孫無忌是明白人。
相信他已經看懂了局勢,也明白李二陛下的意思。只是有時候理智和野心是相互矛盾的,現在是相安無事,但將來李二陛下百年之後,長孫無忌還能安於現狀嗎?
但願老頭子能想開點,不要找不痛快,至少不要禍及子孫,更不要鬧得上吊自殺的悲劇。
自己不是歷史上的武媚娘,只要大家過得去,沒必要鬧得灰頭土臉,你死我活。
除此之外,另外一件事引起了謝逸的警惕。
根據李明達的說法,她回宮的時候見父皇接到了順陽郡王李泰的奏疏,心有感慨和思念。這幾年李泰時常上書,緩和關係,李世民似乎也漸漸原諒了這個兒子,大有重新召回長安的趨勢。
若不是朝中大臣反對,恐怕早就成了現實。謝逸覺得真狠危險,李泰是個野心家,賊心不死。如果讓他回到長安,還不知道會攪起多大的風浪。
相比之下,吳王李恪就安分多了,除了每年回長安朝見之外,平日裡在宋州十分低調。儘管身為兄長,但見到太子李治的時候仍舊是恭恭敬敬,其行為舉措廣為稱頌。
如此最好不過,只要李恪願意接受這個事實,那麼歷史上長孫無忌冤殺他的事情就不會再出現。至少謝逸會出面,盡力保全他,還上最後那個人情。
當此之時,帝王垂暮之年,謝逸當真希望大唐能夠風平浪靜。
終章 幸有你們
貞觀二十二年四月,晉陽公主李明達誕下一個男孩,取名謝景。
滿月之時,抱入皇宮去見皇帝外祖父,李二陛下龍顏大悅,當即給外孫頗多賞賜,疼愛備至。
要不是嫡長子將來要繼承謝逸的爵位,只怕還會直接給封爵。不過李世民也給了謝家其他子嗣補償,比如鄭麗婉的兒子謝昱便得了高陵縣子的爵位,算是補償吧!謝昕將來則能夠因母親杜惜君蔡國夫人的爵位而得益,最起碼也能混個伯爵子爵。
至於其他兒子,那就要看他們自己的努力了,或讀書在朝為官,或經商,或閒雲野鶴都行,謝逸沒有強制性要求。只要不胡作非為,只要安安穩穩生活下去就好。
現在整個大唐的局勢還算穩定,唯一擔心的就是李世民死後會生出什麼變故來,一個是長孫家,一個便是不安定的李泰。
前者問題不是很大,即便是長孫無忌的權力**很大,但他比較理智,在皇權壓力下也會按規則本事,不至於有太過出閣的舉動,只要制衡得當,最終相安無事並不難。
但是李泰這邊,著實是個不安定因素啊!
好在有闞棱在,和蕭月仙一連生了兩個孩子之後,越發的在乎如今來之不易的好日子,當然不讓地投入了對李泰的提防之中。
貞觀二十二年是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玉米和土豆種植已經遍布大唐,辣椒在南方潮濕之地廣受歡迎。也許川菜和湘菜會提前誕生吧,湘江邊上早早會有人唱起辣妹子山歌也未可知。
年景好,收成好,國富民強,四海臣服。
經過幾次戰事之後,周邊各國部族已經全部被大唐軍隊打的服服帖帖。加之有火藥這樣的神器在手,簡直可以說是無往不利。
這樣的形勢讓耳李二陛下心滿意足。古往今來有哪個皇帝的功績超越自己了?秦皇漢武已經敗在腳下,三皇五帝恐怕也不能相比,作為繼往開來的第一帝王,李世民心中不免有些飄飄然。
臣子們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像當年那樣勸諫,而是默許了皇帝的驕傲,畢竟李二陛下已經年紀大了,一年內多次發病,難免給人一種命不久矣的感覺。
太子李治這段時間很精心,每日入宮請安。探視李二陛下,父子倆還時常坐在一起聊聊天。慈父孝子,此情此景讓人十分欣慰。
如此,李治接位之後,便可安安心心,坐享太平天下,好好守著大唐天下便是。
李明達道:“逍遙哥哥不必擔心,我已經向父皇解釋過了,但父皇年紀大了,身體也越發差了……
那年御駕親征的舊傷也時常復發,我真擔心……所以想要儘早有個孩子,讓父皇安心,開心。”
謝逸點頭道:“好,兕子用心良苦,為夫自當配合。算好日子了嗎?這幾天我都留在你這,你可得撐住了哦!”
“嗯!”李明達含羞點頭,滿臉幸福。
……
李世民的身體確實大不如前,舊傷復發,加上中年生活不節制,以及幾個兒子連續出事的打擊,身體是每況愈下。
如今已經是貞觀二十一年,原本歷史上李世民是死於貞觀二十三年,會不會如出一轍謝逸不知道。
但一個人的身體機能下降是不爭的事實,李二陛下或許真的命不久矣了。
李治這兩年成長的很快,已經頗有儲君氣度,只是到底還年輕,如果李世民去的太早,他想要鎮住局面還是不容易。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必然還是顧命大臣,但相比於原本的歷史,多了一個自己。李世民這般重用自己,目的就在於培植一個制衡長孫家的力量,防止外戚專權。
長孫家上下開始是有些不待見自己,在長安偶遇時彼此經常看不順眼,但謝逸相信長孫無忌是明白人。
相信他已經看懂了局勢,也明白李二陛下的意思。只是有時候理智和野心是相互矛盾的,現在是相安無事,但將來李二陛下百年之後,長孫無忌還能安於現狀嗎?
但願老頭子能想開點,不要找不痛快,至少不要禍及子孫,更不要鬧得上吊自殺的悲劇。
自己不是歷史上的武媚娘,只要大家過得去,沒必要鬧得灰頭土臉,你死我活。
除此之外,另外一件事引起了謝逸的警惕。
根據李明達的說法,她回宮的時候見父皇接到了順陽郡王李泰的奏疏,心有感慨和思念。這幾年李泰時常上書,緩和關係,李世民似乎也漸漸原諒了這個兒子,大有重新召回長安的趨勢。
若不是朝中大臣反對,恐怕早就成了現實。謝逸覺得真狠危險,李泰是個野心家,賊心不死。如果讓他回到長安,還不知道會攪起多大的風浪。
相比之下,吳王李恪就安分多了,除了每年回長安朝見之外,平日裡在宋州十分低調。儘管身為兄長,但見到太子李治的時候仍舊是恭恭敬敬,其行為舉措廣為稱頌。
如此最好不過,只要李恪願意接受這個事實,那麼歷史上長孫無忌冤殺他的事情就不會再出現。至少謝逸會出面,盡力保全他,還上最後那個人情。
當此之時,帝王垂暮之年,謝逸當真希望大唐能夠風平浪靜。
終章 幸有你們
貞觀二十二年四月,晉陽公主李明達誕下一個男孩,取名謝景。
滿月之時,抱入皇宮去見皇帝外祖父,李二陛下龍顏大悅,當即給外孫頗多賞賜,疼愛備至。
要不是嫡長子將來要繼承謝逸的爵位,只怕還會直接給封爵。不過李世民也給了謝家其他子嗣補償,比如鄭麗婉的兒子謝昱便得了高陵縣子的爵位,算是補償吧!謝昕將來則能夠因母親杜惜君蔡國夫人的爵位而得益,最起碼也能混個伯爵子爵。
至於其他兒子,那就要看他們自己的努力了,或讀書在朝為官,或經商,或閒雲野鶴都行,謝逸沒有強制性要求。只要不胡作非為,只要安安穩穩生活下去就好。
現在整個大唐的局勢還算穩定,唯一擔心的就是李世民死後會生出什麼變故來,一個是長孫家,一個便是不安定的李泰。
前者問題不是很大,即便是長孫無忌的權力**很大,但他比較理智,在皇權壓力下也會按規則本事,不至於有太過出閣的舉動,只要制衡得當,最終相安無事並不難。
但是李泰這邊,著實是個不安定因素啊!
好在有闞棱在,和蕭月仙一連生了兩個孩子之後,越發的在乎如今來之不易的好日子,當然不讓地投入了對李泰的提防之中。
貞觀二十二年是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玉米和土豆種植已經遍布大唐,辣椒在南方潮濕之地廣受歡迎。也許川菜和湘菜會提前誕生吧,湘江邊上早早會有人唱起辣妹子山歌也未可知。
年景好,收成好,國富民強,四海臣服。
經過幾次戰事之後,周邊各國部族已經全部被大唐軍隊打的服服帖帖。加之有火藥這樣的神器在手,簡直可以說是無往不利。
這樣的形勢讓耳李二陛下心滿意足。古往今來有哪個皇帝的功績超越自己了?秦皇漢武已經敗在腳下,三皇五帝恐怕也不能相比,作為繼往開來的第一帝王,李世民心中不免有些飄飄然。
臣子們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像當年那樣勸諫,而是默許了皇帝的驕傲,畢竟李二陛下已經年紀大了,一年內多次發病,難免給人一種命不久矣的感覺。
太子李治這段時間很精心,每日入宮請安。探視李二陛下,父子倆還時常坐在一起聊聊天。慈父孝子,此情此景讓人十分欣慰。
如此,李治接位之後,便可安安心心,坐享太平天下,好好守著大唐天下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