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1938年)
1月2日:蔣介石接見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對其上月轉交之日方所擬“議和”六條件,表示當“從容考慮”。
1月3日:中國空軍在蕪湖江面炸沉日艦兩艘。
1月7日:川軍第22集團軍代總司令孫震奉最高統帥部令率第41軍開赴山東臨城以北津浦線正面,支援孫桐萱部作戰。是日,先頭部隊抵滕縣。
1月8日:蔣介石在漢口召開重要軍事會議,研究作戰計劃,決定變更抗戰策略,改守為攻。白崇禧、閻錫山、何應欽、陳誠、宋哲元等人出席,會後各攜新計劃分赴前線。
1月10日:國防最高會議常務委員會特任何應欽兼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白崇禧兼副參謀總長,徐永昌為軍令部長,白崇禧為軍訓部長,陳誠為政治部長。
1月11日:蔣介石在開封召開第1、5兩戰區團以上軍官會議。會議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決定懲辦韓復榘(24日,在武昌執行槍決);二是決定軍政合一。蔣介石在會上作《抗戰檢討與必勝要訣》的報告,承認過去幾個月的失敗主要是由於高級將領缺乏攻擊精神,望風退卻,步步後撤;提出當前的策略是“東面要保持津浦鐵路,北面要保持道清鐵路,來鞏固武漢核心的基礎”。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武漢衛戍總司令部成立,陳誠為總司令部武漢警備司令,郭懺任參謀長,軍長劉紹先兼總參議。
1月16日:蔣介石任命于學忠、孫桐萱為第3路軍正副指揮官,曹福林為津浦路前線總指揮。
1月2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抗戰以來受獎懲的將領名單。明令嘉獎者6人:上海孤軍作戰的副團長謝晉元及已殉職之第9軍軍長郝夢齡、第29軍副軍長佟鱗閣等5烈士。受懲辦者41人(其中處死刑者8人);受其他處分者33人。其中:第九集團軍副司令香翰屏,指揮失當,記大過;第61軍軍長李服膺,貽誤戰機,放棄守士,處死刑;第39軍軍長劉和鼎、第23軍軍長潘廣華作戰不力,撤職留任;第148師師長陳萬仞,畏縮不前,撤職查辦;旅長高仰如,臨陣退縮,處死刑。
1月30日:蔣介石致函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在經濟上
與物質上予以有效援助。
2月8日:蔣介石為八路軍在晉東南連戰皆捷,特電第18集團軍武漢辦事處葉劍英轉朱德、彭德懷正副指揮嘉獎。
2月13日:國際和平協會在倫敦召開大會,出席會議的有20個國家的代表,一致譴責日本侵華,並通過“斥責日本之侵略危及世界和平”之決議案。
2月15日:日軍第14、16、20、108、109等師團各一部共約3萬人,從平漢、同蒲、道清等鐵路線,分兵向晉南、晉西發起進攻。
2月17日:蔣介石令駐防河南的蔣在珍部新8師炸毀鄭州黃河鐵橋,以阻日軍進攻。
2月18日:中國空軍第4大隊在蘇聯空軍志願隊配合下首次在武漢空戰大捷,擊落日機11架。
2月23日:中國空軍遠征台灣告捷。晨,空軍數隊集合
飛往台灣,在台北及台灣西部各投彈10餘枚,炸毀台北日軍機場飛機數架及機場油庫午後安全返航。
2月2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照會駐華德國使館抗議德國
政府承認偽“滿洲國”。
2月27日:第59軍軍長張自忠奉命率部由津浦南段開往山東臨沂,並親赴前線督師,表示“決拼死殺敵”,“以求國人之諒解,而報祖國於萬一”。後來在臨沂防禦戰中,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3月12日:希特勒德國占領奧地利,並發表並奧演說。
3月14日:魯南臨沂防禦戰開始,龐炳勛、張自忠兩部合力迎擊敵人。
3月18日:李宗仁通電,稱魯南臨沂大捷,日軍第5師團被守軍張自忠等部擊潰,斃敵五六千人。
4月7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徐州會戰的命令。
5月1日:日本首相近衛發表演說,稱對華絕不“退讓”。
5月9日:國民政府令:對於逃亡士兵,無論前方後方一律以敵前進亡論罪,並從重科刑。
5月19日:徐州失守。中國空軍遠征日本本土。空軍第14隊隊長徐煥升、第8大隊第19隊副隊長佟彥博各駕飛機一架,自寧波夜飛日本長崎、福崗、久留米、佐賀及九州各城市落髮傳單。此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被他國飛機襲擾。
5月20日:德軍雲集捷克邊境,全歐洲震動。
5月25日:薛岳兵團擬以優勢兵力殲滅聚集蘭封及周圍地區之日軍第14師團。
5月26日:毛澤東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發表《論持久戰》的講演。毛澤東總結了抗戰10個月來的經驗,詳細地分析了中國和日本的政治、經濟、軍事情況,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指出中國的抗日戰爭在最後必然勝利,但戰爭是持久的,而不能速勝,並且必須採取人民戰爭的方針才能取勝。
5月30日:蔣介石委任薛岳為第1戰區前敵總司令,指揮湯恩伯、商震、孫桐萱、胡宗南、曹福林各部。同日,蔣介石令程潛回鄭州坐鎮,由薛岳指揮豫東作戰。
6月4日:日本陸相杉山元免職,板垣繼任。19日,梅津被任命為華北派遣軍最高司令官。
6月6日:沿隴海路面進的華中方面軍第2軍一部占領開封,7日占領中牟,鄭州危在旦夕,形勢十分危急。
1月2日:蔣介石接見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對其上月轉交之日方所擬“議和”六條件,表示當“從容考慮”。
1月3日:中國空軍在蕪湖江面炸沉日艦兩艘。
1月7日:川軍第22集團軍代總司令孫震奉最高統帥部令率第41軍開赴山東臨城以北津浦線正面,支援孫桐萱部作戰。是日,先頭部隊抵滕縣。
1月8日:蔣介石在漢口召開重要軍事會議,研究作戰計劃,決定變更抗戰策略,改守為攻。白崇禧、閻錫山、何應欽、陳誠、宋哲元等人出席,會後各攜新計劃分赴前線。
1月10日:國防最高會議常務委員會特任何應欽兼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白崇禧兼副參謀總長,徐永昌為軍令部長,白崇禧為軍訓部長,陳誠為政治部長。
1月11日:蔣介石在開封召開第1、5兩戰區團以上軍官會議。會議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決定懲辦韓復榘(24日,在武昌執行槍決);二是決定軍政合一。蔣介石在會上作《抗戰檢討與必勝要訣》的報告,承認過去幾個月的失敗主要是由於高級將領缺乏攻擊精神,望風退卻,步步後撤;提出當前的策略是“東面要保持津浦鐵路,北面要保持道清鐵路,來鞏固武漢核心的基礎”。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武漢衛戍總司令部成立,陳誠為總司令部武漢警備司令,郭懺任參謀長,軍長劉紹先兼總參議。
1月16日:蔣介石任命于學忠、孫桐萱為第3路軍正副指揮官,曹福林為津浦路前線總指揮。
1月2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抗戰以來受獎懲的將領名單。明令嘉獎者6人:上海孤軍作戰的副團長謝晉元及已殉職之第9軍軍長郝夢齡、第29軍副軍長佟鱗閣等5烈士。受懲辦者41人(其中處死刑者8人);受其他處分者33人。其中:第九集團軍副司令香翰屏,指揮失當,記大過;第61軍軍長李服膺,貽誤戰機,放棄守士,處死刑;第39軍軍長劉和鼎、第23軍軍長潘廣華作戰不力,撤職留任;第148師師長陳萬仞,畏縮不前,撤職查辦;旅長高仰如,臨陣退縮,處死刑。
1月30日:蔣介石致函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在經濟上
與物質上予以有效援助。
2月8日:蔣介石為八路軍在晉東南連戰皆捷,特電第18集團軍武漢辦事處葉劍英轉朱德、彭德懷正副指揮嘉獎。
2月13日:國際和平協會在倫敦召開大會,出席會議的有20個國家的代表,一致譴責日本侵華,並通過“斥責日本之侵略危及世界和平”之決議案。
2月15日:日軍第14、16、20、108、109等師團各一部共約3萬人,從平漢、同蒲、道清等鐵路線,分兵向晉南、晉西發起進攻。
2月17日:蔣介石令駐防河南的蔣在珍部新8師炸毀鄭州黃河鐵橋,以阻日軍進攻。
2月18日:中國空軍第4大隊在蘇聯空軍志願隊配合下首次在武漢空戰大捷,擊落日機11架。
2月23日:中國空軍遠征台灣告捷。晨,空軍數隊集合
飛往台灣,在台北及台灣西部各投彈10餘枚,炸毀台北日軍機場飛機數架及機場油庫午後安全返航。
2月2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照會駐華德國使館抗議德國
政府承認偽“滿洲國”。
2月27日:第59軍軍長張自忠奉命率部由津浦南段開往山東臨沂,並親赴前線督師,表示“決拼死殺敵”,“以求國人之諒解,而報祖國於萬一”。後來在臨沂防禦戰中,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3月12日:希特勒德國占領奧地利,並發表並奧演說。
3月14日:魯南臨沂防禦戰開始,龐炳勛、張自忠兩部合力迎擊敵人。
3月18日:李宗仁通電,稱魯南臨沂大捷,日軍第5師團被守軍張自忠等部擊潰,斃敵五六千人。
4月7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徐州會戰的命令。
5月1日:日本首相近衛發表演說,稱對華絕不“退讓”。
5月9日:國民政府令:對於逃亡士兵,無論前方後方一律以敵前進亡論罪,並從重科刑。
5月19日:徐州失守。中國空軍遠征日本本土。空軍第14隊隊長徐煥升、第8大隊第19隊副隊長佟彥博各駕飛機一架,自寧波夜飛日本長崎、福崗、久留米、佐賀及九州各城市落髮傳單。此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被他國飛機襲擾。
5月20日:德軍雲集捷克邊境,全歐洲震動。
5月25日:薛岳兵團擬以優勢兵力殲滅聚集蘭封及周圍地區之日軍第14師團。
5月26日:毛澤東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發表《論持久戰》的講演。毛澤東總結了抗戰10個月來的經驗,詳細地分析了中國和日本的政治、經濟、軍事情況,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指出中國的抗日戰爭在最後必然勝利,但戰爭是持久的,而不能速勝,並且必須採取人民戰爭的方針才能取勝。
5月30日:蔣介石委任薛岳為第1戰區前敵總司令,指揮湯恩伯、商震、孫桐萱、胡宗南、曹福林各部。同日,蔣介石令程潛回鄭州坐鎮,由薛岳指揮豫東作戰。
6月4日:日本陸相杉山元免職,板垣繼任。19日,梅津被任命為華北派遣軍最高司令官。
6月6日:沿隴海路面進的華中方面軍第2軍一部占領開封,7日占領中牟,鄭州危在旦夕,形勢十分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