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晉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後燕吞併西燕,在此戰爭期間,找不到後秦曾乘火打劫,或與後燕瓜分西燕的記錄,所以西燕八郡似應全部為後燕所得。接著從394年--395年,後燕與後秦未發生大規模衝突,在395年時,河東、平陽二郡應該仍屬於後燕。
疑點三:朔方的歸屬
朔方之地原屬匈奴鐵弗部,因鐵弗部首領劉衛辰同時向後秦和西燕稱臣,那個時候把朔方算在後秦領土或西燕領土都是說得過去的。但到了晉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北魏拓跋珪擊滅鐵弗部,所以391年後朔方之地似乎應算作北魏領土,此後幾年也找不到後秦北伐,收復朔方的記錄。
更明顯的例證發生在395年本年,這一年發生的參合陂之戰中,拓跋珪將北魏的大部份民眾及牲畜遷入朔方,如按譚版地圖所示,本年朔方屬於後秦,則拓跋珪把這麼多人搬到別國的領土上,後秦的守軍幹什麼去了?此時後秦的國力應不弱於,甚至強於北魏,可姚興甚至連一點抗議都沒有,而且還出兵救援北魏。所以,不管從史書記載還是從邏輯推理上說,這一年朔方似乎都應該屬於北魏而不應屬於後秦。
譚其驤版《中國歷史地圖集》畢竟是比較權威的工具書,在下對以上三條看法,不敢妄作定論,懇請網上各位高人提出寶貴建議。
疑點三:朔方的歸屬
朔方之地原屬匈奴鐵弗部,因鐵弗部首領劉衛辰同時向後秦和西燕稱臣,那個時候把朔方算在後秦領土或西燕領土都是說得過去的。但到了晉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北魏拓跋珪擊滅鐵弗部,所以391年後朔方之地似乎應算作北魏領土,此後幾年也找不到後秦北伐,收復朔方的記錄。
更明顯的例證發生在395年本年,這一年發生的參合陂之戰中,拓跋珪將北魏的大部份民眾及牲畜遷入朔方,如按譚版地圖所示,本年朔方屬於後秦,則拓跋珪把這麼多人搬到別國的領土上,後秦的守軍幹什麼去了?此時後秦的國力應不弱於,甚至強於北魏,可姚興甚至連一點抗議都沒有,而且還出兵救援北魏。所以,不管從史書記載還是從邏輯推理上說,這一年朔方似乎都應該屬於北魏而不應屬於後秦。
譚其驤版《中國歷史地圖集》畢竟是比較權威的工具書,在下對以上三條看法,不敢妄作定論,懇請網上各位高人提出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