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與蜀漢衰落相對應的,是東吳無休止的內訌。孫亮自從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臨朝聽政以來,大權一直掌握在大將軍孫綝手裡。他不滿於孫綝專權,經常故意拿一些難題來糾纏這位大將軍。孫綝受不了,乾脆告了個病假回家,免得在廟堂之上出洋相,實際上卻把自己的兄弟心腹都安插在要害崗位上,在家裡遙控政局。這種把戲當然讓孫亮更加憤恨,他暗中和孫權長女魯班公主(全琮妻)以及太常卿全尚等人謀劃,要除掉這個"大將軍"。孫亮最擔心的,就是全尚,因為他妻子是孫綝的姐姐。很不幸,事實被他言中,全尚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將這個計劃告訴了自己的結髮妻子,這位全夫人立刻就告訴了孫綝。九月,孫綝發動政變,廢孫亮為會稽王,並將魯班公主發配豫章,將全尚發配零陵(後來殺害)。和魏國一樣,他也不得不另找個新人來做皇帝。十月,孫權的兒子孫休即位,成了東吳的新任君主。
和他的前任孫亮一樣,孫休對這位橫行霸道的大將軍孫綝也是相當提防,但表面上還是相當地寵幸。他升孫綝的官為丞相、荊州牧,封地增加到五個縣,並將其黨羽也都一一升官。然而,暗地裡他卻和自己的老朋友張布濮陽興二人圖謀。張布推薦了老將丁奉後,他們設計於臘月朝會時誅殺孫綝。
和諸葛恪一樣,孫綝在大難臨頭時也有些坐臥不安。到了朝會的日子,他一如既往地稱病不去。孫休派使者去請,翻來覆去十幾次。孫綝不得已,只好前往。進宮前,他囑咐自己的部下,如果有什麼變化立刻舉火,我就知道了。他剛剛進去,外頭火就被點起來了,裡面的他也被張布丁奉的手下一根繩子捆了個結實,然後斬首滅族。此後,孫休將被孫峻孫綝兄弟殺害的諸葛恪等人一一平反,同時任命張布為左將軍,濮陽興為丞相,把朝政都交給這兩人。自己則閒覽群書,竟自吹自擂說自己對明君暗主,奸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的事情,沒有不知道的。然而,張布濮陽興二人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您知道嗎?
東吳的宮廷總算從腥風血雨中恢復了平靜。東吳的國力本來就不算豐厚,哪裡還經得起翻來覆去地折騰?吳蜀內訌之後,就是魏晉的獨舞,三國時代終於走到了盡頭。司馬昭自從平定淮南叛亂以來,魏國朝廷屢次要給他加官進爵,還要加九錫,都被司馬昭推辭。但表面上的謙遜之下,卻是事實上的權力越來越鞏固。曹髦對此憂心忡忡,他於景元元年(公元260年)五月,終於忍不住了,找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忍無可忍,今天你們和我一起去拼了!"這三個人嚇了一跳:"司馬氏掌握重權,不是一兩天了。朝野四方都效忠於他。宮裡的侍衛武器短缺,您憑什麼和司馬昭決鬥?萬望您三思。"曹髦拿出自己寫好的詔書:"我意已決!"然後,帶著宮裡的侍衛和太監,呼啦啦地就衝出了宮門。
王沈王業兩人害怕自己會因此倒霉,立刻去告訴了司馬昭,叫王經一同去時被其拒絕。司馬昭命令中護軍賈充帶人去應戰。這樣的烏合之眾,當然不會被司馬昭派出的精兵放在眼裡,唯一有點忌憚的是手握寶劍的天子曹髦。太子舍人成濟看到大家有點動搖,自己也有點心虛,回頭問賈充:“怎麼辦?”賈充當即沖成濟一通大喊:"司馬公養你們,就是為了今天的事!你還問什麼!"成濟立刻向前刺殺曹髦,自以為為司馬立下汗馬功勞的他然後就得意洋洋地開始想像封賞了。
他沒想到,司馬昭聽說曹髦被殺,大吃一驚。資治通鑑中有關司馬氏的記載,凡是有爭議的地方幾乎全都採用了不利於司馬氏的說法,這裡仍然記載司馬昭大吃一驚,看來司馬昭的本意,大概是象曹芳一樣,換一個傀儡就行了,如今事情鬧大也出乎其意料。人命關天,何況殺的是皇帝。司馬昭的叔叔太傅司馬孚急急忙忙趕到現場,趴在曹髦的死屍上大哭:"陛下被殺,是我的責任啊!"司馬昭立刻召集群臣商議。陳泰說:"只有將賈充斬首,才能平息民憤。"司馬昭沉吟良久:"再想想別的辦法。"陳泰回答:"只有比這更厲害的了。"司馬昭再不說話。
司馬昭首先以太后的命令,將高貴鄉公曹髦廢為平民,然後以平民的禮節下葬。後來由於司馬孚的請求,實際上以王禮下葬。然後,司馬昭先將王經滅族,再以大逆不道為由,將成濟兄弟滅族。六月,司馬昭派司馬炎迎燕王曹宇的兒子曹奐為魏國的最後一位皇帝,這一場政變如此平息。
和前幾次宮廷政變不同,這次上亂下不亂,並沒有導致四方的震動。兩年後的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司馬昭召集群臣商量進兵滅蜀的事宜。沒想到,大家都持反對意見,連征西將軍鄧艾都反對他這個計劃,只有司隸校尉鍾會贊同。司馬昭明告大家:"自從平定壽春的叛亂以來,休養生息已經六年,為的就是平定兩邊的叛逆。吳國廣大而氣候潮濕,不如先征服巴山蜀水。三年後,再順江東下,水陸並進征討江南。如今估計蜀漢兵力九萬,守備成都和其他地方的不下四萬,其他的不過五萬。如果能在沓中先糾纏住姜維,令他難以分兵向東,然後大軍直指駱谷,趁其空虛而直取漢中,就劉禪那兩下子,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哪有不亡國的道理!"於是,他將自己的主簿師篡派去當鄧艾的司馬。同時,他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一帶。滅蜀之役開始進入最後的倒計時階段。
和他的前任孫亮一樣,孫休對這位橫行霸道的大將軍孫綝也是相當提防,但表面上還是相當地寵幸。他升孫綝的官為丞相、荊州牧,封地增加到五個縣,並將其黨羽也都一一升官。然而,暗地裡他卻和自己的老朋友張布濮陽興二人圖謀。張布推薦了老將丁奉後,他們設計於臘月朝會時誅殺孫綝。
和諸葛恪一樣,孫綝在大難臨頭時也有些坐臥不安。到了朝會的日子,他一如既往地稱病不去。孫休派使者去請,翻來覆去十幾次。孫綝不得已,只好前往。進宮前,他囑咐自己的部下,如果有什麼變化立刻舉火,我就知道了。他剛剛進去,外頭火就被點起來了,裡面的他也被張布丁奉的手下一根繩子捆了個結實,然後斬首滅族。此後,孫休將被孫峻孫綝兄弟殺害的諸葛恪等人一一平反,同時任命張布為左將軍,濮陽興為丞相,把朝政都交給這兩人。自己則閒覽群書,竟自吹自擂說自己對明君暗主,奸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的事情,沒有不知道的。然而,張布濮陽興二人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您知道嗎?
東吳的宮廷總算從腥風血雨中恢復了平靜。東吳的國力本來就不算豐厚,哪裡還經得起翻來覆去地折騰?吳蜀內訌之後,就是魏晉的獨舞,三國時代終於走到了盡頭。司馬昭自從平定淮南叛亂以來,魏國朝廷屢次要給他加官進爵,還要加九錫,都被司馬昭推辭。但表面上的謙遜之下,卻是事實上的權力越來越鞏固。曹髦對此憂心忡忡,他於景元元年(公元260年)五月,終於忍不住了,找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忍無可忍,今天你們和我一起去拼了!"這三個人嚇了一跳:"司馬氏掌握重權,不是一兩天了。朝野四方都效忠於他。宮裡的侍衛武器短缺,您憑什麼和司馬昭決鬥?萬望您三思。"曹髦拿出自己寫好的詔書:"我意已決!"然後,帶著宮裡的侍衛和太監,呼啦啦地就衝出了宮門。
王沈王業兩人害怕自己會因此倒霉,立刻去告訴了司馬昭,叫王經一同去時被其拒絕。司馬昭命令中護軍賈充帶人去應戰。這樣的烏合之眾,當然不會被司馬昭派出的精兵放在眼裡,唯一有點忌憚的是手握寶劍的天子曹髦。太子舍人成濟看到大家有點動搖,自己也有點心虛,回頭問賈充:“怎麼辦?”賈充當即沖成濟一通大喊:"司馬公養你們,就是為了今天的事!你還問什麼!"成濟立刻向前刺殺曹髦,自以為為司馬立下汗馬功勞的他然後就得意洋洋地開始想像封賞了。
他沒想到,司馬昭聽說曹髦被殺,大吃一驚。資治通鑑中有關司馬氏的記載,凡是有爭議的地方幾乎全都採用了不利於司馬氏的說法,這裡仍然記載司馬昭大吃一驚,看來司馬昭的本意,大概是象曹芳一樣,換一個傀儡就行了,如今事情鬧大也出乎其意料。人命關天,何況殺的是皇帝。司馬昭的叔叔太傅司馬孚急急忙忙趕到現場,趴在曹髦的死屍上大哭:"陛下被殺,是我的責任啊!"司馬昭立刻召集群臣商議。陳泰說:"只有將賈充斬首,才能平息民憤。"司馬昭沉吟良久:"再想想別的辦法。"陳泰回答:"只有比這更厲害的了。"司馬昭再不說話。
司馬昭首先以太后的命令,將高貴鄉公曹髦廢為平民,然後以平民的禮節下葬。後來由於司馬孚的請求,實際上以王禮下葬。然後,司馬昭先將王經滅族,再以大逆不道為由,將成濟兄弟滅族。六月,司馬昭派司馬炎迎燕王曹宇的兒子曹奐為魏國的最後一位皇帝,這一場政變如此平息。
和前幾次宮廷政變不同,這次上亂下不亂,並沒有導致四方的震動。兩年後的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司馬昭召集群臣商量進兵滅蜀的事宜。沒想到,大家都持反對意見,連征西將軍鄧艾都反對他這個計劃,只有司隸校尉鍾會贊同。司馬昭明告大家:"自從平定壽春的叛亂以來,休養生息已經六年,為的就是平定兩邊的叛逆。吳國廣大而氣候潮濕,不如先征服巴山蜀水。三年後,再順江東下,水陸並進征討江南。如今估計蜀漢兵力九萬,守備成都和其他地方的不下四萬,其他的不過五萬。如果能在沓中先糾纏住姜維,令他難以分兵向東,然後大軍直指駱谷,趁其空虛而直取漢中,就劉禪那兩下子,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哪有不亡國的道理!"於是,他將自己的主簿師篡派去當鄧艾的司馬。同時,他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一帶。滅蜀之役開始進入最後的倒計時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