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
“恰寧是怎麼回事?部隊的損失大嗎?”雲鏡南早上剛看了《帝國公報》。
也正是因為聯盟軍的軍報比《帝國公報》記者還慢一天,雲鏡南心裡才有點踏實。
畏余之戰,勝利是不可能的。而且雲鏡南也不希望聽到守城勝利的消息——那意味著畏余城守軍正與沙馬羅對峙,不管沙馬羅頭不頭疼,他自己手上就少了幾萬機動部隊。
如果畏余之戰是慘敗,那麼他應該早就得到消息了。任何人都不要低估敗兵的逃命速度。
“恰寧大人是怎麼回事?軍隊沒有保護好他?”雲鏡南問道。他和恰寧的交情並不好,但恰寧與維森同為投誠貴族的榜樣,所以他要格外關心些。
“據撤回的畏余城部隊報告,部隊本已在沙馬羅攻城前一天前數撤出。後來恰寧大人持意要回畏余城,被我們的人勸住。可是當天夜裡,他帶了自己的近衛重覆險地,於是……”君悅沒有說得更詳細。實際上,恰寧是因為捨不得家裡的幾箱子古玩才折回的。
“恰寧大人真是反抗暴政的楷模啊!”雲鏡南仰天長嘆,頗有痛失英才之感,唏噓不已。
“什麼?”君悅、水裳等人都懷疑自己聽錯了。
雲鏡南搖了搖頭,對管豐道:“發一個通報到各城各軍,你知道怎麼寫了吧?”
管豐點了點頭。
幾天後,雲鏡南聯軍所及之處,都在散發著關於畏余城之戰的傳單。
傳單中的恰寧,成為反抗蘭頓王權的英雄。從他三歲那年摔碎家中先王御賜的鼻煙盒開始,一直說到為了蘭頓人民的權益而舉城起義,這位英雄的生平事跡處處催人淚下。
雲鏡南這種在水裳等人看來近乎兒戲的小手段,卻在蘭頓國內產生了巨大影響。
人民對蘭頓王室的信心動搖了。
原因來自於多方多面。
首先,在起兵之初,藍河公國直接影響了蘭頓國民的心理。犁師當年留下的政績,憶靈作為聖女宛征蓉的女兒,又有過在波旁公告解衣請願的感人舉動……使得蘭頓國內對這支聯軍無法產生反感。
再者,雲鏡南勒緊褲帶,終於在蘭頓人心目中留下“秋毫無犯,正義之師”的觀感。這就自然使民眾這樣想:“既然這是一隻好軍隊,那麼打得一定是壞軍隊。看來,王室正如傳單上所說,是做得不太妥當。”
最後,象恰寧這樣的貴族,平時除了守財,別無劣跡,容易博取同情。再加上聯軍傳單的渲染,恰寧被形容成“被鐵釘釘在樹上,連續鞭撻一晝夜,慘遭殺害,至死罵聲不絕”,民眾自然會偏向恰寧,也就是偏向聯軍。
話雖如此,可這不是投票選舉,民眾的意願並不能阻止沙馬羅向波旁奔跑的鐵騎。就這樣,兩隻大軍用不同的速度,向波旁靠近。
七月三日,雲鏡南率領十餘萬以厥奴戰士為主的騎兵部隊,翻過了地形較為複雜的衛城山簏,出現在波旁城百里外的波旁平原上。
這是絕大部分厥奴戰士第一次看到人類文明的極致之一—一種叫“國都”的超級城市。
他們在剛進入藍河、蘇曼、畏余時,都曾經發出生自肺腑的驚嘆,都曾經興奮地高唱“阿南王神”。
然而,當巍峨而華麗的波旁城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所有厥奴戰士都驚呆了,他們無法想像:光憑人力如何能造出這樣的“宮殿”——這時他們還沒有見到蘭頓王宮,華麗的波旁城在他們眼中已是一座宮殿。
所有厥奴騎兵,在穿出衛城山簏的密林,第一眼看到波旁城時,都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覺。就如同一個天真的少年,不小心看到了在密林深處沐浴的絕色異性的胴體。
即使是對波旁並不陌生的雲鏡南,這時也沒說話。
波旁,對他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憶靈,因為犁師,因為海心鑽戒,因為從這裡開始,他的人生開始與“平凡”道別。
而現在,在他身邊,是沾滿血腥的盔甲長刀,是厥奴戰士,是這個世界上最樸實、最本性的軍人。這本性,也許是愛心,也許是獸性。
“文明與野蠻並存,這在歷史上並非絕無僅有。”雲鏡南道。
“嗯。”他身邊的人應道。
“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文明徵服野蠻,一種是野蠻摧毀文明。”
“嗯。”
“然而我認為,人們關心的只是文明本身的延續。野蠻本身從未摧毀過文明。實際上也就是說,落後文明從未摧毀過先進文明。當然,也有先進文明殘遭毀滅的例子。但是,善惡存乎一心,我們站在歷史潮頭,就應該引導它向善的方面發展……”
“嗯。”
“其實我說得太複雜了,這就象是強行侵入和慢慢調情,文明之間需要融合和……”雲鏡南這才轉過頭,發現身邊的人是水裳,於是打住了話道:“呵呵,水裳啊,就當我沒說。”說畢拍馬急馳向前。
水裳目光中水汪汪的儘是崇拜,喃喃道:“阿南果然不是常人,說的話好高深啊,我一句也聽不懂。不過看他的表情,好象有一層光環罩在上面,不象是裝出來的,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崇拜他了!”
也正是因為聯盟軍的軍報比《帝國公報》記者還慢一天,雲鏡南心裡才有點踏實。
畏余之戰,勝利是不可能的。而且雲鏡南也不希望聽到守城勝利的消息——那意味著畏余城守軍正與沙馬羅對峙,不管沙馬羅頭不頭疼,他自己手上就少了幾萬機動部隊。
如果畏余之戰是慘敗,那麼他應該早就得到消息了。任何人都不要低估敗兵的逃命速度。
“恰寧大人是怎麼回事?軍隊沒有保護好他?”雲鏡南問道。他和恰寧的交情並不好,但恰寧與維森同為投誠貴族的榜樣,所以他要格外關心些。
“據撤回的畏余城部隊報告,部隊本已在沙馬羅攻城前一天前數撤出。後來恰寧大人持意要回畏余城,被我們的人勸住。可是當天夜裡,他帶了自己的近衛重覆險地,於是……”君悅沒有說得更詳細。實際上,恰寧是因為捨不得家裡的幾箱子古玩才折回的。
“恰寧大人真是反抗暴政的楷模啊!”雲鏡南仰天長嘆,頗有痛失英才之感,唏噓不已。
“什麼?”君悅、水裳等人都懷疑自己聽錯了。
雲鏡南搖了搖頭,對管豐道:“發一個通報到各城各軍,你知道怎麼寫了吧?”
管豐點了點頭。
幾天後,雲鏡南聯軍所及之處,都在散發著關於畏余城之戰的傳單。
傳單中的恰寧,成為反抗蘭頓王權的英雄。從他三歲那年摔碎家中先王御賜的鼻煙盒開始,一直說到為了蘭頓人民的權益而舉城起義,這位英雄的生平事跡處處催人淚下。
雲鏡南這種在水裳等人看來近乎兒戲的小手段,卻在蘭頓國內產生了巨大影響。
人民對蘭頓王室的信心動搖了。
原因來自於多方多面。
首先,在起兵之初,藍河公國直接影響了蘭頓國民的心理。犁師當年留下的政績,憶靈作為聖女宛征蓉的女兒,又有過在波旁公告解衣請願的感人舉動……使得蘭頓國內對這支聯軍無法產生反感。
再者,雲鏡南勒緊褲帶,終於在蘭頓人心目中留下“秋毫無犯,正義之師”的觀感。這就自然使民眾這樣想:“既然這是一隻好軍隊,那麼打得一定是壞軍隊。看來,王室正如傳單上所說,是做得不太妥當。”
最後,象恰寧這樣的貴族,平時除了守財,別無劣跡,容易博取同情。再加上聯軍傳單的渲染,恰寧被形容成“被鐵釘釘在樹上,連續鞭撻一晝夜,慘遭殺害,至死罵聲不絕”,民眾自然會偏向恰寧,也就是偏向聯軍。
話雖如此,可這不是投票選舉,民眾的意願並不能阻止沙馬羅向波旁奔跑的鐵騎。就這樣,兩隻大軍用不同的速度,向波旁靠近。
七月三日,雲鏡南率領十餘萬以厥奴戰士為主的騎兵部隊,翻過了地形較為複雜的衛城山簏,出現在波旁城百里外的波旁平原上。
這是絕大部分厥奴戰士第一次看到人類文明的極致之一—一種叫“國都”的超級城市。
他們在剛進入藍河、蘇曼、畏余時,都曾經發出生自肺腑的驚嘆,都曾經興奮地高唱“阿南王神”。
然而,當巍峨而華麗的波旁城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所有厥奴戰士都驚呆了,他們無法想像:光憑人力如何能造出這樣的“宮殿”——這時他們還沒有見到蘭頓王宮,華麗的波旁城在他們眼中已是一座宮殿。
所有厥奴騎兵,在穿出衛城山簏的密林,第一眼看到波旁城時,都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覺。就如同一個天真的少年,不小心看到了在密林深處沐浴的絕色異性的胴體。
即使是對波旁並不陌生的雲鏡南,這時也沒說話。
波旁,對他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憶靈,因為犁師,因為海心鑽戒,因為從這裡開始,他的人生開始與“平凡”道別。
而現在,在他身邊,是沾滿血腥的盔甲長刀,是厥奴戰士,是這個世界上最樸實、最本性的軍人。這本性,也許是愛心,也許是獸性。
“文明與野蠻並存,這在歷史上並非絕無僅有。”雲鏡南道。
“嗯。”他身邊的人應道。
“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文明徵服野蠻,一種是野蠻摧毀文明。”
“嗯。”
“然而我認為,人們關心的只是文明本身的延續。野蠻本身從未摧毀過文明。實際上也就是說,落後文明從未摧毀過先進文明。當然,也有先進文明殘遭毀滅的例子。但是,善惡存乎一心,我們站在歷史潮頭,就應該引導它向善的方面發展……”
“嗯。”
“其實我說得太複雜了,這就象是強行侵入和慢慢調情,文明之間需要融合和……”雲鏡南這才轉過頭,發現身邊的人是水裳,於是打住了話道:“呵呵,水裳啊,就當我沒說。”說畢拍馬急馳向前。
水裳目光中水汪汪的儘是崇拜,喃喃道:“阿南果然不是常人,說的話好高深啊,我一句也聽不懂。不過看他的表情,好象有一層光環罩在上面,不象是裝出來的,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崇拜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