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頁
雖然不明白他所言何意,但皇帝也能聽得出來自己方才抽到了一支上上籤,還要再問,那方丈卻對旁邊的僧人道:“準備回去吧。”
見他們停了誦經,皇帝不解,深知他心意的吳隱之忙將準備就此離去的他們攔下:“大師這是要去哪裡,難道法事做完了?”
為首的方丈只是雙手合十地微然一笑:“阿彌陀佛,天家既得此福星,便無需貧僧來錦上添花了,善哉善哉。”
他們猝然離去,皇帝不攔,自然也無人敢擋,滿殿跪著的人無一敢妄動,卻皆是滿腹疑惑,不知方才那高僧所言何意,也不知接下來該做什麼。
但那些僧人前腳剛走,供著先皇后牌位的桌子突然憑空一震,案上的一對白燭倏然熄滅了。
雖然那場變故不過只發生在轉眼之間,卻還是被眼尖的人瞧見了,有人驚訝地“啊”了一聲:“你們快看,燭火滅了,難道是先皇后已經往生極樂了?”
眾人都定睛去瞧,一直沉寂無聲的大殿頓時譁然一片。
偶爾竄進大殿內的風根本不足以吹滅燭火,而桌案一旁也並無旁人在側,可燭火卻無端滅了,實在不得不讓人驚詫。
跪在最前面的皇后站起了身,對亦是驚然的皇帝道:“皇上,看來姐姐已經去了。不過,方才上華大師所說的天降福星是什麼意思?”
皇帝亦是困惑,正沉吟間,卻聽見外面有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似乎十分迫切,只見幾個宮人緊護著一個人過來,那人雖然腳步匆匆,但卻健步如飛,反而是跟著他的那些個宮人個個既喜又憂,似是生怕他出了什麼意外又得了什麼天大的喜事一般。
“太子?”待那人向他們下跪行禮時,皇后才一臉驚訝地問他道,“你怎麼,怎麼……”
她太過震驚,都險些問不出話來,還是皇上接著她的話問道:“容兒,你不是臥病不起嗎,怎麼這會兒竟起來了?”
太子喜形於色,連話都說不利索了:“兒臣,兒臣……”
跟在太子身後服侍的一個內侍歡喜叩首道:“啟稟皇上,皇后娘娘,太子妃剛剛誕下了皇太孫,太子聽到消息後立刻來了精神,竟像是痊癒一般,忙不迭地便來向皇上和皇后娘娘報喜了!”
太子精神抖擻,比之前在此昏迷時的狀態仿佛判若兩人,眼中眉梢間全是歡喜:“是,父皇,凝兒母子平安,定然是受了母后庇佑,兒子也不知為何,聽了這個消息後便立刻神清氣爽,見了那個孩子後全身都利索了,所以特意來告訴父皇和皇后娘娘這個好消息,也好讓母后安心離去。”
皇帝一愣之後,默了一默,唇角漫開一個若有若無的笑意,語氣高深莫測:“你母后剛剛已經榮登極樂了,應該是已經知道了這個好消息。不過,可能並不是你母后保佑了她們母子,而是……”
他的話未曾說完,但言下之意,除了剛剛過來的太子及其宮人外,大殿中其他人莫不心中一清二楚。
不是先皇后保佑了太子妃和她腹中的孩子,而是那個剛剛降世的孩子庇佑先皇后的陰魂歸去,因為他就是上華大師口中所說的那個福星。
福星之說雖然聽起來虛無縹緲,但若有事實佐證,那便不是憑空臆想,而是切切實實的天意了。
太子妃誕下皇太孫的當晚,琉璃別宮一直連綿不斷的陰雨便停了,第四日,有兩個好消息便傳遍了整個別宮,一是南部的大雨也停了,二是雲宣率領的大周將士打了一個漂漂亮亮的大勝仗,從北侖軍手中奪回了曾經失去的兩座城。而這個好消息,都發生在皇太孫出生的那一日,而且都是在他出生之後的一個時辰之內發生的。
天下的事,哪有這麼湊巧的,先是久久不願離去的先皇后榮登極樂,然後是久病的太子突然痊癒,再後來是接二連三的喜訊,樁樁件件似乎都在印證上華大師說的那句話。
天降福星。
而那個福星,除了剛剛降世的皇太孫,還能有誰呢。
而身為帶給大周接連好運的福星的父母,太子和太子妃自然也備受矚目,聽說連原本在朝中處於觀望立場的一些大臣也或多或少地都向東宮獻了殷勤。
蘇薔是在皇太孫出生的五天後主動去福景園請罪的,睿王親自見了她,面色雖然一如往日般溫雅,但語氣卻明顯不再藏著不悅:“本王要東宮誕下一個災星,但你卻幫著東宮將他弄成了一個福星,好大的本事。”
第241章 天道輪迴(八)隱瞞
“殿下的人剛剛收買了上華大師他們, 太子妃便知道了此事,她是如何聰明的人,殿下應該很清楚,她猜到了殿下的用意, 所以傳召奴婢過去,讓奴婢答應幫她和太子保住那個還未出世的孩子。”蘇薔雖跪在地上,但卻沒有分毫畏懼之意, 語氣誠懇而有力, “奴婢雖然一心盼著父親的冤情早日能洗清,但心中卻也十分清楚, 奴婢所求,無非是為了讓他們在九泉之下能夠安心, 倘若他和母親知道奴婢為了他們的身後名而對一個孩子見死不救的話, 必定是無論如何都不肯原諒奴婢的, 所以奴婢實在無法拒絕太子妃的請求。再說, 殿下雖然與東宮為敵, 可也十分看重情義, 倘若太子、太子妃和他們的孩子當真因為這件事而丟了性命, 殿下將來定然會悔之不及, 又為何一定要這麼做呢?而且太子妃既然已經猜到了殿下的計劃, 她身為一個母親, 就算與殿下同歸於盡,也定然會護著自己的孩子,若有她的拼死一搏, 殿下只怕不僅不能成功,而且還可能會自傷三分。”
見他們停了誦經,皇帝不解,深知他心意的吳隱之忙將準備就此離去的他們攔下:“大師這是要去哪裡,難道法事做完了?”
為首的方丈只是雙手合十地微然一笑:“阿彌陀佛,天家既得此福星,便無需貧僧來錦上添花了,善哉善哉。”
他們猝然離去,皇帝不攔,自然也無人敢擋,滿殿跪著的人無一敢妄動,卻皆是滿腹疑惑,不知方才那高僧所言何意,也不知接下來該做什麼。
但那些僧人前腳剛走,供著先皇后牌位的桌子突然憑空一震,案上的一對白燭倏然熄滅了。
雖然那場變故不過只發生在轉眼之間,卻還是被眼尖的人瞧見了,有人驚訝地“啊”了一聲:“你們快看,燭火滅了,難道是先皇后已經往生極樂了?”
眾人都定睛去瞧,一直沉寂無聲的大殿頓時譁然一片。
偶爾竄進大殿內的風根本不足以吹滅燭火,而桌案一旁也並無旁人在側,可燭火卻無端滅了,實在不得不讓人驚詫。
跪在最前面的皇后站起了身,對亦是驚然的皇帝道:“皇上,看來姐姐已經去了。不過,方才上華大師所說的天降福星是什麼意思?”
皇帝亦是困惑,正沉吟間,卻聽見外面有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似乎十分迫切,只見幾個宮人緊護著一個人過來,那人雖然腳步匆匆,但卻健步如飛,反而是跟著他的那些個宮人個個既喜又憂,似是生怕他出了什麼意外又得了什麼天大的喜事一般。
“太子?”待那人向他們下跪行禮時,皇后才一臉驚訝地問他道,“你怎麼,怎麼……”
她太過震驚,都險些問不出話來,還是皇上接著她的話問道:“容兒,你不是臥病不起嗎,怎麼這會兒竟起來了?”
太子喜形於色,連話都說不利索了:“兒臣,兒臣……”
跟在太子身後服侍的一個內侍歡喜叩首道:“啟稟皇上,皇后娘娘,太子妃剛剛誕下了皇太孫,太子聽到消息後立刻來了精神,竟像是痊癒一般,忙不迭地便來向皇上和皇后娘娘報喜了!”
太子精神抖擻,比之前在此昏迷時的狀態仿佛判若兩人,眼中眉梢間全是歡喜:“是,父皇,凝兒母子平安,定然是受了母后庇佑,兒子也不知為何,聽了這個消息後便立刻神清氣爽,見了那個孩子後全身都利索了,所以特意來告訴父皇和皇后娘娘這個好消息,也好讓母后安心離去。”
皇帝一愣之後,默了一默,唇角漫開一個若有若無的笑意,語氣高深莫測:“你母后剛剛已經榮登極樂了,應該是已經知道了這個好消息。不過,可能並不是你母后保佑了她們母子,而是……”
他的話未曾說完,但言下之意,除了剛剛過來的太子及其宮人外,大殿中其他人莫不心中一清二楚。
不是先皇后保佑了太子妃和她腹中的孩子,而是那個剛剛降世的孩子庇佑先皇后的陰魂歸去,因為他就是上華大師口中所說的那個福星。
福星之說雖然聽起來虛無縹緲,但若有事實佐證,那便不是憑空臆想,而是切切實實的天意了。
太子妃誕下皇太孫的當晚,琉璃別宮一直連綿不斷的陰雨便停了,第四日,有兩個好消息便傳遍了整個別宮,一是南部的大雨也停了,二是雲宣率領的大周將士打了一個漂漂亮亮的大勝仗,從北侖軍手中奪回了曾經失去的兩座城。而這個好消息,都發生在皇太孫出生的那一日,而且都是在他出生之後的一個時辰之內發生的。
天下的事,哪有這麼湊巧的,先是久久不願離去的先皇后榮登極樂,然後是久病的太子突然痊癒,再後來是接二連三的喜訊,樁樁件件似乎都在印證上華大師說的那句話。
天降福星。
而那個福星,除了剛剛降世的皇太孫,還能有誰呢。
而身為帶給大周接連好運的福星的父母,太子和太子妃自然也備受矚目,聽說連原本在朝中處於觀望立場的一些大臣也或多或少地都向東宮獻了殷勤。
蘇薔是在皇太孫出生的五天後主動去福景園請罪的,睿王親自見了她,面色雖然一如往日般溫雅,但語氣卻明顯不再藏著不悅:“本王要東宮誕下一個災星,但你卻幫著東宮將他弄成了一個福星,好大的本事。”
第241章 天道輪迴(八)隱瞞
“殿下的人剛剛收買了上華大師他們, 太子妃便知道了此事,她是如何聰明的人,殿下應該很清楚,她猜到了殿下的用意, 所以傳召奴婢過去,讓奴婢答應幫她和太子保住那個還未出世的孩子。”蘇薔雖跪在地上,但卻沒有分毫畏懼之意, 語氣誠懇而有力, “奴婢雖然一心盼著父親的冤情早日能洗清,但心中卻也十分清楚, 奴婢所求,無非是為了讓他們在九泉之下能夠安心, 倘若他和母親知道奴婢為了他們的身後名而對一個孩子見死不救的話, 必定是無論如何都不肯原諒奴婢的, 所以奴婢實在無法拒絕太子妃的請求。再說, 殿下雖然與東宮為敵, 可也十分看重情義, 倘若太子、太子妃和他們的孩子當真因為這件事而丟了性命, 殿下將來定然會悔之不及, 又為何一定要這麼做呢?而且太子妃既然已經猜到了殿下的計劃, 她身為一個母親, 就算與殿下同歸於盡,也定然會護著自己的孩子,若有她的拼死一搏, 殿下只怕不僅不能成功,而且還可能會自傷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