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5〕盧渥(820—905)字子章,唐代范陽(今北京大興)人。

  宣宗時進士,官至檢校司徒。

  〔6〕御溝唐時引終南山水從皇宮內流過,稱為「御溝」。按下述盧渥得於御溝的紅葉題詩,在《流紅記》中即寫為於髆所得。

  〔7〕宣宗放宮人《新唐書·宣宗紀》:大中元年(847)「二月癸未,以旱……出宮女五百人。」

  〔8〕《趙飛燕別傳》傳奇篇名,題「譙川秦醇子復撰」。寫漢成帝劉驁寵幸皇后趙飛燕、昭儀趙合德姐妹的故事。

  〔9〕《譚意歌傳》傳奇篇名,題「譙郡秦醇子復撰」。寫歌女譚意歌與張正字相戀,幾經周折,方得結為夫婦的故事。

  〔10〕《驪山記》及《溫泉記》均為傳奇篇名,寫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

  〔11〕《四部正訛》胡應麟著《少室山房筆叢》的一種,在該書卷三十至三十二。內容系考辨經史子集中的偽書。

  〔12〕伶玄字子於,漢代潞水(今河北三河)人。《飛燕外傳》,寫趙飛燕姐妹故事,一卷。舊題伶玄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該書中寫前漢人有「禍水滅火」的話,而「前漢自王莽、劉歆以前,未有以漢為火德者」,疑其為後人依託。《漢雜事秘辛》,寫漢桓帝選立梁冀之妹為皇后事,一卷。前有明代楊慎序,稱其為漢代古籍,得之於安寧土知州萬氏。明代沈德符《野獲編》以為即楊慎所偽造。

  〔13〕譚意哥生平不詳。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李季蘭」條:「歷觀唐以雅道獎士類,而閨閣英秀,亦能薰染,……如劉媛、……譚意哥、……南楚材妻薛媛等,皆能華藻,才色雙美者也。」薛濤(?—834),字洪度,長安(今屬陝西)人,唐代歌jì、詩人。李冶(?—784),一名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唐代女道士、詩人。

  〔14〕《王幼玉記》傳奇篇名,題「淇上柳師尹撰」。寫jì女王幼玉與柳富的愛情故事。

  〔15〕《王榭》傳奇篇名,作者不詳。寫金陵人王榭航海遇險,與烏衣國女子成親,歸後方知此女是燕子的故事。

  〔16〕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中唐詩人。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賓客集》。《烏衣巷》詩,是他所作《金陵五題》之一,《王榭傳》末引此詩,改第三句為「舊時王榭堂前燕」,以附會所撰故事。按劉禹錫詩中的「烏衣巷」在建康(今南京)城東南朱雀橋附近,三國孫吳在此設軍營,兵士都穿黑衣,因而得名;「王謝」指東晉王導、謝安兩大豪門世族,當年皆居烏衣巷內。

  〔17〕張敦頤字養正,宋代婺源(今屬江西)人。官南劍州教授,知舒、衡二州。《六朝事跡編類》,二卷,於六朝外兼記唐、宋事跡。

  〔18〕「俗語不實流為丹青」語出漢代王充《論衡·書虛》:

  「俗語不實,成為丹青。」

  〔19〕《梅妃傳》傳奇篇名,作者不詳。寫梅妃(江采蘋)深受唐玄宗寵愛,為楊貴妃忌妬,終被疏遠的故事。

  〔20〕曹鄴字業之,唐代桂州(治今廣西桂林)人,官至祠部郎中、洋州刺史。

  〔21〕朱遵度南唐青州(治今山東益都)人。隱居不仕,性好藏書,時稱「朱萬卷」。著有《群書麗藻目錄》。

  〔22〕朱昂(915—1007)字舉之,宋代潭州(今湖南長沙)人。

  好藏書,時稱「小萬卷」。其父為朱葆光。

  〔23〕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號石林居士,南宋吳縣(今屬江蘇)人。官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著有《石林詞》、《避暑錄話》等。

  〔24〕《李師師外傳》傳奇篇名,作者不詳。寫宋徽宗與名jì李師師相昵,金兵入汴京,師師被張邦昌獻於金帥,吞金自盡。與他書所述李師師軼事,頗不相同。

  〔25〕黃廷鑒(1752—?)字琴六,清代江蘇常熟人。治考證學,著有《第六絃溪文鈔》等。

  〔26〕《貴耳集》三卷,宋代張端義著。內容多記兩宋朝野佚事,兼及詩話、考證等。 《唐宋傳奇集》序例〔1〕

  東越胡應麟在明代,博涉四部,嘗云:「凡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如《毛穎》《南柯》之類尚可,若《東陽夜怪》稱成自虛,《玄怪錄》元無有,皆但可付之一笑,其文氣亦卑下亡足論。宋人所記,乃多有近實者,而文彩無足觀。」〔2〕其言蓋幾是也。饜於詩賦,旁求新途,藻思橫流,小說斯燦。而後賢秉正,視同土沙,僅賴《太平廣記》等之所包容,得存什一。顧復緣賈人貿利,撮拾彫鐫,如《說海》,如《古今逸史》,如《五朝小說》〔3〕,如《龍威秘書》〔4〕,如《唐人說薈》,如《藝苑捃華》〔5〕,為欲總目爛然,見者眩惑,往往妄制篇目,改題撰人,晉唐稗傳,黥劓幾盡。夫蟻子惜鼻,固猶香象,嫫母護面,詎遜毛嬙〔6〕,則彼雖小說,夙稱卑卑不足廁九流之列者乎,而換頭削足,仍亦駭心之厄也。昔嘗病之,發意匡正。先輯自漢至隋小說,為《鉤沈》五部訖〔7〕;漸復錄唐宋傳奇之作,將欲匯為一編,較之通行本子,稍足憑信。而屢更顛沛,不遑理董,委諸行篋,分飽蟫蠹而已。今夏失業,幽居南中〔8〕,偶見鄭振鐸君所編《中國短篇小說集》,埽盪煙埃,斥偽返本,積年堙郁,一旦霍然。惜《夜怪錄》尚題王洙,《靈應傳》未刪於逖〔9〕,蓋於故舊,猶存眷戀。繼復讀大興徐松《登科記考》〔10〕,積微成昭,鉤稽淵密,而於李徵及第,乃引李景亮《人虎傳》作證〔11〕。此明人妄署,非景亮文。彌嘆雖短書俚說,一遭篡亂,固貽害於談文,亦飛災於考史也。頓憶舊稿,發篋諦觀,黯澹有加,渝敝則未。乃略依時代次第,循覽一周。諒哉,王度《古鏡》,猶有六朝志怪餘風,而大增華艷。千里《楊倡》,柳珵《上清》,遂極庳弱,與詩運同。宋好勸懲,摭實而泥,飛動之致,眇不可期,傳奇命脈,至斯以絕。惟自大曆以至大中中,作者雲蒸,郁術文苑,沈既濟許堯佐擢秀於前,蔣防元稹振彩於後,而李公佐白行簡陳鴻沈亞之輩,則其卓異也。特《夜怪》一錄,顯托空無,逮今允成陳言,在唐實猶新意,胡君顧貶之至此,竊未能同耳。自審所錄,雖無秘文,而曩曾用心,仍自珍惜。復念近數年中,能懇懇顧及唐宋傳奇者,當不多有。持此涓滴,注彼說淵,獻我同流,比之芹子〔12〕,或亦將稍減其考索之勞,而得翫繹之樂耶。於是杜門攤書,重加勘定,匝月始就,凡八卷,可校印。結願知幸,方欣已欷:顧舊鄉而不行,弄飛光於有盡,嗟夫,此亦豈所以善吾生,然而不得已也。猶有雜例,並綴左方:

  一,本集所取資者,為明刊本《文苑英華》;清黃晟〔13〕刊本《太平廣記》,校以明許自昌〔14〕刻本;涵芬樓影印宋本《資治通鑑考異》;董康刻士禮居本《青瑣高議》,校以明張夢錫刊本及舊鈔本;明翻宋本《百川學海》;明鈔本原本《說郛》;

  明顧元慶刊本《文房小說》;清胡珽排印本《琳琅秘室叢書》等。

  一,本集所取,專在單篇。若一書中之一篇,則雖事極煊赫,或本書已亡,亦不收采。如袁郊《甘澤謠》之《紅線》〔15〕,李復言《續玄怪錄》之《杜子春》〔16〕,裴鉶《傳奇》之《崑崙奴》《聶隱孃》〔17〕等是也。皇甫枚《飛煙傳》,雖亦是《三水小牘》逸文,然《太平廣記》引則不雲出於何書,似曾單行,故仍入錄。

  一,本集所取,唐文從寬,宋制則頗加決擇。凡明清人所輯叢刊,有妄作者,輒加審正,黜其偽欺,非敢刊落,以求信也。日本有《遊仙窟》,為唐張文成作〔18〕,本當置《白猿傳》之次,以章矛塵君〔19〕方圖版行,故不編入。

  一,本集所取文章,有複見於不同之書,或不同之本,得以互校者,則互校之。字句有異,惟從其是。亦不歷舉某字某本作某,以省紛煩。倘讀者更欲詳知,則卷末具記某篇出於何書何卷,自可覆檢原書,得其究竟。

  一,向來涉獵雜書,遇有關於唐宋傳奇,足資參證者,時亦寫取,以備遺忘。比因奔馳,頗復散失。客中又不易得書,殊無可作。今但會集叢殘,稍益以近來所見,並為一卷,綴之末簡,聊存舊聞。

  一,唐人傳奇,大為金元以來曲家所取資,耳目所及,亦舉一二。第於詞曲之事,素未用心,轉販故書,諒多訛略,精研博考,以俟專家。

  一,本集篇卷無多,而成就頗亦匪易。先經許廣平君〔20〕為之選錄,最多者《太平廣記》中文。惟所據僅黃晟本,甚慮訛誤。去年由魏建功君〔21〕校以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明長洲許自昌刊本,乃始釋然。逮今綴緝雜札,擬置卷末,而舊稿潦糙,復多沮疑,蔣徑三君〔22〕為致書籍十餘種,俾得檢尋,遂以就緒。至陶元慶君〔23〕所作書衣,則已貽我於年余之前者矣。

  廣賴眾力,才成此編,謹藉空言,普銘高誼云爾。

  中華民國十有六年九月十日,魯迅校畢題記。時大夜彌天,璧月澄照,饕蚊遙嘆,余在廣州。

  ※※※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十月十六日上海《北新周刊》第五十一、五十二期合刊,後印入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北新書局出版的《唐宋傳奇集》上冊。

  〔2〕胡應麟評論唐宋傳奇文的話,見《少室山房筆叢·二酉綴遺(中)》。

  〔3〕《五朝小說》小說總集,明代桃源居士編。收小說四八○種,分「魏晉小說」、「唐人小說」、「宋元小說」、「明人小說」四部分。

  〔4〕《龍威秘書》叢書,清代馬俊良輯。共十集,一七七種。

  每集標有類名,如「漢魏叢書采珍」、「古今詩話集雋」、「晉唐小說暢觀」等,內容龐雜,分類混亂。

  〔5〕《藝苑捃華》叢書,清代顧氏刊印。收「秘書」四十八種,實為書賈從《龍威秘書》等叢書中隨意抽取、雜湊而成,內有小說三十餘種。

  〔6〕香象佛家語。後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經》中有「香象菩薩」,注云:「青香象也,身出香風。」嫫母,傳說為黃帝之妃,《路史後紀·黃帝》:「次妃嫫母,貌惡德充。」毛嬙,傳說中的美女,《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

  〔7〕《鉤沉》五部作者所輯錄的《古小說鉤沉》,包括五類材料:一、見於《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著錄者;二、見於《隋書·經籍志·小說家》著錄者;三、見於《新唐書·藝文志·小說家》著錄者;四、見於上述三志「小說家」之外著錄者;五、不見於史志著錄者。

  〔8〕今夏失業,幽居南中作者於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辭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職務,居住廣州東堤白雲樓。

  〔9〕《夜怪錄》尚題王洙,《靈應傳》未刪於逖鄭振鐸《中國短篇小說集》沿《唐人說薈》之誤,題《東陽夜怪錄》作者為王洙、《靈應傳》作者為於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