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半年的航行讓艦艇的設備磨損很大,一些關鍵件出現了嚴重故障,如果不立即返航的話,可能就無法返航了。無奈,特混艦隊只好失望地開始返航,快到目的地時他們意外地收聽到了寬江電台的波音信號,這讓全艦士兵極為高興,他們立即向近海行駛,並依照電台裡面的相關信息,有意識地想海產品公司的作業區方向靠近,從而成功地與臨時政府取得了聯繫。
見到臨時政府這邊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兩名士兵覺得異常親切。他們表示,要立即回到艦隊,向上級報告。李志剛是不用報告,既然你們能夠聽到電台的節目,你們此行的全部內容也就全部被直播出去。雖然不是現場直播,但信息是同步的,你們的上級基本上是在第一時間知道你們的情況。
果然,除了哨兵和重要崗位以外,特混艦隊的所有士兵都在集中收聽寬江電台的專題節目,對臨時政府心馳神往。艦隊司令孫起利少將更是激動不已,他召集艦隊領導班子一邊聽電台節目一邊研究工作。大家一致認為,既然在祖國發現數量如此之多的倖存者,特別是已經實現高度自治的臨時機構(他們從心裡還不願意承認臨時政府是政府),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講,都應該儘早匯合。
而匯合的方式有些傷腦筋,研究半天,艦隊才決定在南方大區的平洲軍港靠岸,然後換乘汽車前往省城。當這一決心剛剛下定,李志剛通過電台告訴艦隊,要在原地等待,兩名士兵代表返艦時將攜帶一部衛星電話,屆時就可以通話溝通了。
溝通的結果也沒有什麼改變,要說改變就是李志剛決定立即乘車趕赴南方大區,這樣既可以實地看一下南方大區的情況,二來也是可以較快地與艦隊匯合。畢竟人家是少將,是目前聯合政府中軍銜最高的。蔡同榮雖然是准將,但從本質來講實質就是大陸的大校,軍銜沒有大陸的少將高。
就這樣,李志剛等人乘車往平洲,艦隊向平州港行駛,兩天後,李志剛與孫起利在平洲碼頭見面了。
孫起利沒有李志剛想像中的那樣年長,後來一問,才知道長年在潛艇裡面生活,與海面艦長年風吹日曬的艦長相比,潛艇艇長可為“養尊處優”,基本上就是在室內生活,所以也就顯得格外年輕。但實際上,孫起利今年已經四十六歲了,是潛艇上年齡最大的一位。
見到孫起利,李志剛突然有一種見到自己親人的感覺。李志剛的父親也是這個年齡段,災難發生後就一直聯繫不上了。每當夜深人靜時,李志剛時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也想回家看一看,但一想到如果自己這樣做的話,勢必會引起其他倖存者效仿,都回家去看。而目前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條幹道是暢通的,自己要回家,必須組織人開道,這就是在耍特權,因此他一直壓抑著自己這種感情。沒想到今天見到孫起利後,他不知道為什麼,鼻子一酸,竟然哭了起來。
6_27第五卷 復興 第二十七章 少將
見到李志剛落淚,海軍少將也很傷感。他也有這麼大的一個兒子,至今下落不明。為了全艇的團結,他也克制著沒有擅離崗位去家中尋覓。
這種情緒很快傳染給周圍的人,本來見面的歡樂感瞬間就變成了悲傷。南方大區的人見到碼頭上成排的海軍士兵,恍惚中有一種見到親人的感覺。其實,這種場景在各類影視作品中多次出現,歷盡千辛萬苦的倖存者終於見到了正規軍,也就往往是全劇的最高潮部分。這種煽情情節在每個人心裡都留下了深深的暗示,結果在碼頭就將每個人心中的那種傷感激發出來了。
碼頭由於半年多的風吹日曬,無人管理,已經荒廢了,到處都是垃圾和灰土。雖然從道理上講應該在艦下會面,可是雙方實地一看,根本沒有辦法下腳,雙方總不能站著交談吧。於是傷感過後,李志剛等人上艦。
與碼頭形成鮮明對比,軍艦上非常整潔,看來孫將軍治軍有方。當眾人嘖嘖稱讚時,孫將軍卻苦笑道:“你是是外行看熱鬧,其實我們這艘軍艦已經破爛不堪了,幾乎要瀕臨報廢的邊緣。”眾人不解,孫將軍解釋道:“軍艦和飛機一樣,也需要大量的機務保養工作。災後這方面自然成了空白,儘管水兵們自力更生自我保養,但一些關鍵部件和關鍵技術仍無法解決,只能苦撐著,帶病運行。至於眾人看到的整潔甲板,那都是表面文章。”
李志剛和孫起利就具體工作交流起來,孫少將對臨時政府所實行的幾項基本政策有些不太理解,特別是殖民主義更是強烈反對。他說特混艦隊在世界主要港口游弋時,也遇到過少量其他國家的倖存者,他們都很友好,主動提供給養。如果讓水兵們載著臨時政府武裝,也就是那個帝國鐵軍去奴役那些善良的倖存者,不僅他不能接受,水兵們也不會接受的。
對於孫起利少將的反感,李志剛早有準備。他說殖民主義思想目前正在宣傳中,暫時還沒有付諸行動。眼下著急的是R國大區那邊,當地的R國倖存者對“刀疤臉”等人很是仇視,正在組織反抗。特別是隨著天氣的轉暖,反抗的力量也越來越強,“刀疤臉”都有一些吃不住了。因此,他很想讓孫少將用軍艦載一些帝國鐵軍過去,支援“刀疤臉”。
這一請求讓孫少將很為難。如果答應的話,無疑是向殖民主義妥協。可是拒絕的話,也無疑是將“刀疤臉”等人置於死地。對於“刀疤臉”的故事,他已經聽李志剛講述過,從心裡講,他是支持這麼做的,也覺得有必要將R國滅掉。作為一名軍人,他在災難前飽受R軍的騷擾,特別是秋曉油田之爭中,他就受夠了R軍的欺辱,也對兩國之間必有一戰深信不疑,如今有機會進行反擊,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
見到臨時政府這邊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兩名士兵覺得異常親切。他們表示,要立即回到艦隊,向上級報告。李志剛是不用報告,既然你們能夠聽到電台的節目,你們此行的全部內容也就全部被直播出去。雖然不是現場直播,但信息是同步的,你們的上級基本上是在第一時間知道你們的情況。
果然,除了哨兵和重要崗位以外,特混艦隊的所有士兵都在集中收聽寬江電台的專題節目,對臨時政府心馳神往。艦隊司令孫起利少將更是激動不已,他召集艦隊領導班子一邊聽電台節目一邊研究工作。大家一致認為,既然在祖國發現數量如此之多的倖存者,特別是已經實現高度自治的臨時機構(他們從心裡還不願意承認臨時政府是政府),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講,都應該儘早匯合。
而匯合的方式有些傷腦筋,研究半天,艦隊才決定在南方大區的平洲軍港靠岸,然後換乘汽車前往省城。當這一決心剛剛下定,李志剛通過電台告訴艦隊,要在原地等待,兩名士兵代表返艦時將攜帶一部衛星電話,屆時就可以通話溝通了。
溝通的結果也沒有什麼改變,要說改變就是李志剛決定立即乘車趕赴南方大區,這樣既可以實地看一下南方大區的情況,二來也是可以較快地與艦隊匯合。畢竟人家是少將,是目前聯合政府中軍銜最高的。蔡同榮雖然是准將,但從本質來講實質就是大陸的大校,軍銜沒有大陸的少將高。
就這樣,李志剛等人乘車往平洲,艦隊向平州港行駛,兩天後,李志剛與孫起利在平洲碼頭見面了。
孫起利沒有李志剛想像中的那樣年長,後來一問,才知道長年在潛艇裡面生活,與海面艦長年風吹日曬的艦長相比,潛艇艇長可為“養尊處優”,基本上就是在室內生活,所以也就顯得格外年輕。但實際上,孫起利今年已經四十六歲了,是潛艇上年齡最大的一位。
見到孫起利,李志剛突然有一種見到自己親人的感覺。李志剛的父親也是這個年齡段,災難發生後就一直聯繫不上了。每當夜深人靜時,李志剛時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也想回家看一看,但一想到如果自己這樣做的話,勢必會引起其他倖存者效仿,都回家去看。而目前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條幹道是暢通的,自己要回家,必須組織人開道,這就是在耍特權,因此他一直壓抑著自己這種感情。沒想到今天見到孫起利後,他不知道為什麼,鼻子一酸,竟然哭了起來。
6_27第五卷 復興 第二十七章 少將
見到李志剛落淚,海軍少將也很傷感。他也有這麼大的一個兒子,至今下落不明。為了全艇的團結,他也克制著沒有擅離崗位去家中尋覓。
這種情緒很快傳染給周圍的人,本來見面的歡樂感瞬間就變成了悲傷。南方大區的人見到碼頭上成排的海軍士兵,恍惚中有一種見到親人的感覺。其實,這種場景在各類影視作品中多次出現,歷盡千辛萬苦的倖存者終於見到了正規軍,也就往往是全劇的最高潮部分。這種煽情情節在每個人心裡都留下了深深的暗示,結果在碼頭就將每個人心中的那種傷感激發出來了。
碼頭由於半年多的風吹日曬,無人管理,已經荒廢了,到處都是垃圾和灰土。雖然從道理上講應該在艦下會面,可是雙方實地一看,根本沒有辦法下腳,雙方總不能站著交談吧。於是傷感過後,李志剛等人上艦。
與碼頭形成鮮明對比,軍艦上非常整潔,看來孫將軍治軍有方。當眾人嘖嘖稱讚時,孫將軍卻苦笑道:“你是是外行看熱鬧,其實我們這艘軍艦已經破爛不堪了,幾乎要瀕臨報廢的邊緣。”眾人不解,孫將軍解釋道:“軍艦和飛機一樣,也需要大量的機務保養工作。災後這方面自然成了空白,儘管水兵們自力更生自我保養,但一些關鍵部件和關鍵技術仍無法解決,只能苦撐著,帶病運行。至於眾人看到的整潔甲板,那都是表面文章。”
李志剛和孫起利就具體工作交流起來,孫少將對臨時政府所實行的幾項基本政策有些不太理解,特別是殖民主義更是強烈反對。他說特混艦隊在世界主要港口游弋時,也遇到過少量其他國家的倖存者,他們都很友好,主動提供給養。如果讓水兵們載著臨時政府武裝,也就是那個帝國鐵軍去奴役那些善良的倖存者,不僅他不能接受,水兵們也不會接受的。
對於孫起利少將的反感,李志剛早有準備。他說殖民主義思想目前正在宣傳中,暫時還沒有付諸行動。眼下著急的是R國大區那邊,當地的R國倖存者對“刀疤臉”等人很是仇視,正在組織反抗。特別是隨著天氣的轉暖,反抗的力量也越來越強,“刀疤臉”都有一些吃不住了。因此,他很想讓孫少將用軍艦載一些帝國鐵軍過去,支援“刀疤臉”。
這一請求讓孫少將很為難。如果答應的話,無疑是向殖民主義妥協。可是拒絕的話,也無疑是將“刀疤臉”等人置於死地。對於“刀疤臉”的故事,他已經聽李志剛講述過,從心裡講,他是支持這麼做的,也覺得有必要將R國滅掉。作為一名軍人,他在災難前飽受R軍的騷擾,特別是秋曉油田之爭中,他就受夠了R軍的欺辱,也對兩國之間必有一戰深信不疑,如今有機會進行反擊,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