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6_25第五卷 復興 第二十五章 貨幣難題

  對於發行貨幣一事,早在聯盟建立之初就有人動議過。由於災後各類物資的極大豐富,原有貨幣變得沒有任何意義,只能當成廢紙。生產力又相當落後,倖存者又越來越多,新生產出來的如食品之類的物資只能採取分配製,不能進行自由交易。所以當時劉左等人曾經策划過一個貨幣發行方案,但始終沒有付諸行動。

  而現在不同了,大項目建設興建的那些工廠生產能力越來越強,品種也越來越多,公民們可以自由選擇,但對於一些緊俏的物資則亟待用貨幣的方式實現分配。比如說南方大區生產出來的極少量新鮮蔬菜,所做的蔬菜湯每次都被搶而光,有些人來晚了就沒有。而這些來晚的往往都是一些工作能力很強的業務骨幹,他們就強烈建議要求使用貨幣來進行分配,不能再搞大鍋飯,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發行貨幣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倖存者們繼組建武裝成立臨時政府後,行使國家權力的事情就剩下發行貨幣和司法審判兩件事情了。而司法審判此前已經悄悄進行,那個傷害葉筱雨的傢伙被不公開審判了,臨時抽調的12名陪審員一致認為強姦行為成立,並參照災難發生前的法律條文判處其三年有期徒刑,投入一間在南方大區臨時改造的牢房裡面,由那裡的倖存者們輪流看守,直至三年後才能恢復自由。

  而發行貨幣,則遇到了三大難題。一是發行的必要性。雖然大項目建設的成功產生一些商品過剩,為交易提供了一些保障條件。災前物資也逐漸呈現短缺狀態,需要用貨幣手段來進行調節,但這畢竟不太明顯,與其說是這個原因,倒不如說是勞動積極性調動的需要。公民們一直靠自願勞動,但一旦用貨幣方式來衡量的話,有些人的積極性不僅不會提高,相反可能會考慮貨幣因素故意降低,以免有拜金的俗氣。持此觀點的人有不少,比較集中在復興黨員的範圍內。他們都明確表示,如果發行貨幣,必然讓個人的私心擴大,不利於公民之間的團結。有人甚至尖銳地指出,貨幣是罪惡之源,如果發行貨幣,必然會讓道德淪陷,文明倒退,犯罪激增,人心彼此相背。

  二是發行的技術條件。縱觀貨幣發行史,也是人類技術的進步史。從古代的貝殼貨幣,到災難發生前的精美紙幣,製造技術日臻完美,但同步進行的偽造技術也與日俱進。另外,金本位的終結讓貨幣與商品總量的對應關係控制變得更加技術化,金融風暴頻頻來襲,就在災難發生前幾年的時候,就有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讓每個家庭都受到重創,也讓人們重新審視貨幣這小紙片的神奇魔力。因此發行貨幣,必須克服偽造和可控這兩關卡。鑑於災後實際情況,已經無法使用災難發生前的流通貨幣,只能重新印製。而印製也是一道難關。採用普通的流通卷一類的方式,用彩色印表機進行列印,雖然從目前公民的道德情況來看,短時間內不應該出現假幣,但保不齊將來會出現。而使用專業的印鈔機,省城自己又沒有這樣的工廠,印刷只能去有印鈔機的城市,前提是那裡能夠啟動電力,並能夠掌握印鈔技術,顯然這是不現實的。至於發行後的金融管理,則更是後話了,沒準也會出現通貨膨脹,甚至金融風暴。別看使用貨幣的也就幾萬人,但管理起來同樣很有技術難度。

  三是連帶情況。貨幣投放需要和生產力的發展相匹配,同時又要與二次分配相統籌,這就又涉及到稅收政策和銀行設置等問題,目前的政府可是零財政收入政府,根本沒有任何財政收入。如果政府僅是印刷鈔票,那麼如何投放市場呢?將這些鈔票都視為政府的已有資金用於購買勞動是一種辦法。可鈔票如何回籠又是難題。大量的鈔票在市場上流通,不僅面臨這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的問題,同時也面臨著金融調節的問題。現在的大項目建設是以政府名義組織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都是政府企業。貨幣發行後,必然有利潤的產生,否則不能支付工人的工資。這就帶來經營風險,虧損到好說,盈利後則有些麻煩,利潤目前歸政府所有,時間一長,必然會導致政府財富的增加,而內閣成員們掌管著越來越多的財富,難保證不會出現腐敗現象。俗話說,人在河邊走,難保不濕鞋。目前只有復興黨人敢於公開自己的財產情況,而非復興黨人則不受此約束。即便復興黨人公開了,因缺乏監督機制,公開究竟到位與否仍不好說。這樣的話,政府腐敗問題也就很快稱為人們關心的話題,一些是是在抨擊,但也有一些人在覬覦。這樣就會將情況越搞越糟,發行貨幣是好意,但結果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三大問題難住了所有的內閣成員,也讓公民們苦惱不已。有人想起李志剛在臨時政府籌備工作會議上曾經提起的公民等級問題,建議按貢獻大小和努力程度大小劃分公民的等級,對蔬菜湯之類的緊俏物資設立小灶餐廳,專門提供給那些高等級的人。

  這個方案立刻得到一些人的響應,李志剛也覺得有些可行性,至少這是貨幣發行之前的一個過渡政策。張海林對此卻很不感冒,說這種方法是年輕人玩遊戲多了才會產生的念頭,什麼黃銅級,白銀級的,由政府出面來建立這麼一套體系實在是不太嚴肅。他建議就是一步到位發行貨幣,並針對三大難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