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為蘇聯政府首腦的我,可以說親眼目睹了這些年代有意識消滅我國經濟的事實。這幫傢伙的首要目的,就在於迫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以求達到唆使人民起來對中央造反的目的。一切都遵循一個原則——搞得越糟越好。因為只有這樣,這些傢伙才能為自己鋪設一條道路,通往夢寐以求的政權。從這三個國賊的聲明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似乎各共和國的最高管理機構和領導人只是在一旁袖手旁觀,並沒有參加任何破壞活動。而他們所宣稱的共和國法律凌駕於全蘇法律之上的說法,禁止把貨物運出各加盟共和國的禁令,以及對物價進行的分別調整等等,完全被人們“遺忘”了。其實,正是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的這樣一些分裂主義的決定,才把統一的經濟空間分割得七零八落。不管怎麼說,過去的加盟共和國,對比方說講俄語的人口的權利,就根本未予顧及。國家的外債問題也被忽略了,當時的外債大約有700億美元。葉爾欽把這麼個沉重的包袱加到了元氣大傷的俄羅斯一個國家肩上,儘管借來的債款在使用時,所有的加盟共和國都沾了光。再說,關於克里米亞問題,若是對之視而不見,那要麼是醉生夢死,要麼就是腦子裡缺了根弦。

  聽聽克拉夫丘克在蘇聯垮台8年之後,為了在別洛韋日“替烏克蘭捍衛了克里米亞”而獲得獎勵時都說了些什麼吧。他說,堅持把克里米亞留在烏克蘭手中“並不難,因為葉爾欽非常恨戈巴契夫,為了把戈巴契夫整垮,何止克里米亞,他簡直可以把整個俄羅斯都拱手交出來”。現在清楚了,當烏克蘭代表團起程去別洛韋日的時候,就已經胸有成竹,俄國人是不打算把塞瓦斯托波爾留在自己的版圖內了。他們甚至都打算同意讓克里米亞劃歸俄國了。不過,當葉爾欽竟連提都沒有提起“塞瓦斯托波爾”和“克里米亞”這兩個字眼時,你說他們該有多驚訝!至於這個問題對俄羅斯和克里米亞的大多數居民會有多尖銳,現在和將來都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問題。

  總之,在一個歷經無數世紀而構成的國家,及其由各種政治經濟關係和傳統形成的特點趨於毀滅時,出現的問題真是無可勝數。

  這樣,國家的覆滅終成事實。

  別洛韋日事件4天之後,1991年12月12日,蘇聯憲法監督委員會從文件合法性的角度,對三國元首解散蘇聯的聲明作出了反應。指出,根據1922年的聯盟條約,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烏克蘭都只是蘇聯創立國中的一分子,與其他成員國相比,並不具有任何特別的權力。從那時起,在蘇聯憲法中,一直是各加盟共和國權力一律平等的原則在起作用。因此,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烏克蘭三國沒有權力決定涉及所有加盟蘇聯的共和國的權力和利益的問題,更何況其他各加盟共和國乃是絕對多數。委員會作出結論:這樣的文件沒有法律約束力。此外,委員會強調,別洛韋日協議所通過的條款可能導致法律遭到破壞,社會無法管理,產生無政府主義。根據委員會的意見,通過這種文件只能看成是對國內局勢的政治評估,自然沒有法律效力。

  不過,無論是這些理由,還是總統戈巴契夫就此發出的多次聲明,都沒有收到任何效果。破壞統一國家的進程仍在繼續發展,不久就“勝利”完成。

  別洛韋日協議的簽署還不足以合法地把消滅蘇聯及其所有相應政治法理後果的事實確定下來。首先,要求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國家權力中的最高立法機構批准成立獨立國協的協議。未經批准這些文件就不具有政治效力。在忙亂之中協議的炮製者和簽字人甚至沒有覺察有必要提交批准,也沒有搞明白這批准程序究竟應該以什麼形式進行。一切都要取決於別洛韋日協議的審議應該在什麼層次上進行:是作為蘇聯三個締約主體加盟共和國之間的條約來審議呢,還是作為已宣布“獨立”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為一方同聯盟主體為另一方,其中當時還包括俄羅斯,簽訂的條約,或者是作為三個主權國家之間簽訂的國際條約來審議呢?

  烏克蘭領導人首先發難,要求批准別洛韋日協議。1991年12月10日,該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把批准協議一事提上了議事日程。從一大早開始,這個問題便一個一個小時地向後推遲,因為各委員會的常任代表都就文本提出了大量意見。這些問題必須要同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領導人商議才行。直到議會的晚間會議上,克拉夫丘克才得以把問題都協調清楚。

  他的發言講了大約半個小時。他責難中央使國家解體,以達到把權力重新集中到自己手中的目的。“有人想要教訓我們,”克拉夫丘克說,“以為對我們民族的關懷勝過我們自己。”

  烏克蘭最高蘇維埃未經討論就在228票反對的情況下批准了協議,但有所保留。保留的地方有12條,對文件的許多條款都提出了修正。例如,“開放邊境”一條就遭到異議,並決定放到以後再說。別洛韋日協議(也叫明斯克協議)被看成是“對外政策的協調活動”,而在基輔公布的文本則被看成只是“對外政策領域的一次諮詢活動”。在有關武裝力量的表述中出現了重要補充。烏克蘭議會加上的詞句是:“獨立國協各成員國對駐紮在它們領土上的原蘇聯武裝力量各部進行改造,在他們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共同合作,保證國際和平和安全……”這樣一來,話題就轉到了武裝力量在各加盟共和國之間如何分割的問題上。克拉夫丘克利用這個機會,宣布自己是共和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總司令,下轄三個軍區和黑海艦隊,留給中央的僅僅是一些直轄的戰略武裝力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