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口賣無所賣。

  趙、齊,苟延殘喘了將近十年,直到袁紹病逝,袁紹三位兒子內亂,互相攻打,漢少帝先後在袁紹的三位兒子手中流轉,最後流轉死了,連個後人都沒留下。

  靈帝的唯一血親劉協早幾年在齊軍攻破陳留的時候,已經被袁術暗中弄死了。

  靈帝之前的漢桓帝本就無子,選的宗室靈帝劉宏為繼承人,少帝劉辨死於袁紹兒子之手、劉協死於袁術之手之後,漢之帝脈再斷。

  這個時候袁術還嫌不夠亂,大舉攻打袁紹三位兒子的同時,在袁譚手裡搶來了傳國玉璽,就迫不及待的稱帝,國號仲氏。

  袁術稱帝,大肆殘害漢之宗室,加之其占據了整個中原之地,也是漢宗室主要分布區域,最終,漢宗室死傷殆盡,余者紛紛改姓躲避。

  公元三三零年,仲氏皇帝袁術毀去漢之宗室族譜,楚軍一直觀望的態度讓楚之漢宗室紛紛後怕,最後改姓,不改姓也是矢口否認自己宗室的身份,連帶劉備都主動澄清自己不是宗室,並且證據確鑿。

  公元三三一年,齊逼迫楚投降,最後主動出擊,被楚打的找不到北。

  公元三三五年,楚滅齊,袁術被送到了身毒、天竺就國。

  自公元三零五年,又稱中平元年以來的天下大亂,華夏之地經歷了三十年的亂戰,自此畫上句號。

  比歷史上從黃巾起義到三國歸晉的九十六年內戰,短了整整六十六年。

  人口從歷史上的十室九空變成了不減反增,沒辦法,那麼多的異族女子幫忙生華夏兒郎。

  公元三三五年十二月初一。

  曹性登基稱帝,國號華夏,繼續使用公元三三五年號。

  後記

  當初曹性初任交州牧,東海海寇王周泰與之作戰,最終戰敗,楚軍一統華夏海域,落敗的周泰並沒有死,而是逃了。

  周泰領兩萬海寇東逃,失蹤,曹性稱帝建立華夏帝國之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才知道周泰逃到了夷洲。

  不過當華夏海師登陸夷洲的時候,二十多年過去了,兩萬海寇,只剩下兩百不到還活著,余等大部被瘟疫弄死,少部分老死,哪怕是二代海寇也只有不到五千。

  垂垂老矣的周泰舉五千二代海寇投奔新朝,只為回到家鄉,最終沒有活到回家,死在了夷洲,追封台寶島縣伯爵,其長子繼承爵位,封國不在夷洲,夷洲已經編為華夏州郡,包過夷洲北部的琉球群島,都編入了華夏州郡。

  周泰長子的封國建立在了更加遙遠的東瀛。

  曹性一直有著一統天下的能力,一直不去一統,挨了二十年,看起來事事處於「被動」,實際上讓戰爭多持續了二十年,代價是有的,好處就更多了。

  戰亂地區都是原本最富庶,人口最多的中原,只是中原就有兩千萬以上的人口化為了曹性的移民,加上整編異族女性,讓異族男性入贅。

  初代華夏人在中南半島、東北、大漠草原、西域,就達到了三千萬,哪怕因為水土不服與當地疾病死了很多,但是二十年後的二代移民成年,讓這些外擴的國土的人口突破了五千萬。

  沒辦法,華夏人作為勝利者,一夫一妻不錯,但妾室誰沒有兩三房?十多房的都是很普遍,因為二代華夏人極多,還沒算未成年的。

  華夏人的足跡開始遍布朝鮮半島,東瀛四島,南洋諸島,整個東亞、北亞、中亞、東南亞,最富庶的地區都是華夏的國土,余等不是華夏國土就是華夏封國與屬國,屬國極少,權力已經降到了與封國無二。

  華夏建國二十年後,新一代的華夏人從小受到的就是殖民教育,殖民的方向再次外擴,戰火在南亞次大陸爆發,南亞成了華夏殖民者逐鹿之地。

  有人問趙慈呢?揚州趙慈的越人不是有數十萬之眾嗎?有所有越人知名將領以外,還有周倉、古超、趙鳴,以及陳應郭石陳才。

  這數十萬之眾全部打包,成了初代移民,還是以有罪之身,去的最危險的地方,痢疾最嚴重,從未開發的地方。

  除古超、趙鳴在痢疾折磨下的病死前,得以恢復正名,表明他們曹鴣、曹鳴的假子身份。

  周倉、陳應、郭石三人致死都沒有公布身為錦衣衛的身份,當然曹性沒有忘記他們,三人包過曹鴣、曹鳴共五人,五人的長子都得以封國,五人的所有子嗣都加官進爵。

  公元三七八年,八十歲的曹性將帝位傳給了嫡長子,也就是皇后黃月英的長子曹鳳,結合所有的假子、兒子都與鳥相關,曹鳳登基那日史稱百鳥朝鳳。

  曹鳳登基之後,當了三年太上皇的曹性,很滿意曹鳳與內閣、國會之間的配合,在第三年的下旬親征南亞,並死在了南亞次大陸,結束了輝煌奪日的一生,享年八十三歲。

  留下了一句名言——華夏皇帝只有戰死異國他鄉,沒有病死國內床頭。

  在這句名言的號召下,每一任華夏皇帝都前仆後繼,都選擇了死在異國他鄉。

  直到有一天沒有了異國,普天之大,只剩華夏一國,公元一六零零年,華夏第三百零六任皇帝曹由檢,成了唯一一位死在國內的皇帝,不過他的死一樣轟烈。

  同樣,曹由檢留下了一句名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是的,曹由檢是華夏末代皇帝,華夏曆經千餘年之後,再沒有殖民地之後,積累了千餘年的詬病爆發了,曹由檢就死在了國都戰場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