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主公,我們大軍本就集結到了你的麾下去南面防守,誰也沒想到北面的張超、鮑信、劉虞會發難,一時間被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又鑽了空子。

  如今是整個北部都丟失了!」

  身為謀主,文官之首,又是總領大局,你沒想到還要等誰去想到?

  關靖的這個錯誤,放到其他軍閥那裡,早該被問罪以失責處死了。

  不過公孫瓚卻沒有這樣的表現,除了更加失落一些,之後問候了一會張超等人的家族女眷,余等整個人都顯得很正常。

  這是習以為常了呀,感情你公孫瓚沒想到的事情,作為文官之首的關靖沒想到,這是屬於正常的,都已經對關靖的能力習以為常了。

  關靖也是氣勢不輸,更沒有覺得自己那點有錯,很是理直氣壯的開始諫言,也不知道哪來的自信。

  「今主公將士,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相守持者,顧戀其居處老小,以將軍為主耳。將軍堅守曠日,袁紹要當自退;自退之後,四方之眾必復可合也。若將軍今舍之而去,軍無鎮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將軍失本,孤在草野,何所成邪!」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將士已經土崩瓦解,打是打不過了,還是留守易京吧!易京城堅糧廣,定能抗到袁紹主動撤軍。

  關靖一席話,公孫瓚最後的反擊念頭都沒了,讓麾下最精銳的輕騎兵們放棄戰馬的優勢,爬上城牆去當步兵防守。

  公元三一五年春,名義上的朝廷聯軍以趙軍為首,將除公孫瓚死守的易京、屬於楚軍的遼東以外的整個幽州,納為治下。

  趙軍還在閒暇之餘組織了春種,直到忙完才包圍易京,在關靖的「聰明才智」之下,公孫瓚硬是沒有讓麾下機動性極強的輕騎兵出戰,一心一意留守易京,死等趙軍自行退去。

  回頭還想著齊楚兩位盟友發兵,那麼趙軍必亡。

  可以齊楚的大軍是等不到了。

  浩浩蕩蕩的趙軍將易京圍的水泄不通,什麼圍三缺一都沒有使,直接來了個四面包圍,典型就不想放出一個敵人。

  易京城頭,公孫瓚軍人心惶惶。

  「趙軍這是有多少?」

  「光我們這一面就不下3萬!」

  「那四面包圍豈不是……」

  「10萬大軍還是有的。」

  城頭上,兩個野戰經驗極為豐富的白馬義從一問一答,成了這片城頭的焦點。

  現在稱他們是野戰經驗豐富的白馬義從,已經名不副實了,更確切的說是一群守城新兵白衣步卒還差不多。

  這對白衣步卒還在繼續交談。

  「10萬人馬就敢包圍我們,我們白馬義從什麼時候這麼膽小過?城中可是有著三千餘白馬義從,還有著五六千精銳騎兵。

  上萬騎兵對十萬步卒為主的趙軍,還不敢出戰?」

  負責解答的那位白衣步卒官職更高一些,也更清楚一些內幕,他一邊嘆息一邊搖頭,小聲附耳解答:

  「如今主公將易京郡府建的跟內城似的,城牆高三丈還在持續加高加固之中,單論防禦力比洛陽還高,這個你是知道的。

  但你不知道,主公現在整日躲在這個內城之中,連頭都不願露,吃飯都是,都是……

  哎難以啟齒。」

  白馬義從是公孫瓚的立身之本,親信中的親信,他們都如此說三道四,普通將士就更別說了。

  而且關靖和公孫瓚似乎忘了,易京城堅牆高糧食廣,但面積只有這麼點大,數萬大軍還有萬餘戰馬都窩在裡面,已經將易京擠得滿滿當當了。

  也就是說,住在這裡的都是軍人,而軍人的家屬如今真在城外經歷水深火熱,說不準已經成了趙軍聯盟的俘虜了。

  易京城內,原本的郡府位置,如今高牆聳立,城牆之上還能看到光著膀子給城牆加固加高的壯丁。

  城牆已經超過了三丈,還在持續修建中,城門卻是極小,一丈不到的高度與寬度,相對城牆來說,簡直就是迷你版的。

  一位將軍模樣的男子正在迷你城門下大喊:

  「我是步軍校尉漁陽太守鄒丹,漁陽被鮑信攻破,快開城門,我要面見主公!」

  聲音在遠遠迴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個理他的人都沒有了。

  鄒丹那叫一個氣,自己都成光杆太守兼光杆校尉了,好不容易跑到了易京,卻連個主公人影都看不到。

  0608章 獻城

  鄒丹在易京內城下喊了半天,最後總算有人回他一聲了。

  「是鄒將軍,鄒將軍是主公的親信之列。」

  「可他只有一個人……」

  城頭小聲議論聲隱隱約約的傳來,一些話落到了鄒丹的耳中,整個人差點沒氣瘋了。

  什麼親信不親信,而且都說是親信了,又說什麼只有一個人,這就是說,自己被晾了半天是因為只身前來的?

  鄒丹倒不是真只剩下孤身一人,而是漁陽遠離易京,從漁陽殺出重圍,來到易京,麾下都是累極了,他不忍心讓疲憊不堪的將士一起,也沒這個必要。

  可因為孤身一人,卻受了這待遇,感情漁陽太守、步軍校尉都是假的?

  正在鄒丹生氣的時候,城頭上伸出了一個腦袋,其頭上的白盔、領口的白袍,表明了他是白馬義從。

  「鄒將軍,抱歉讓您久等了,實在是非常時期加上主公之命,所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