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當日凌晨,炮兵對老山主峰和662.6高地實施暴風驟雨式的炮火急襲。趁越軍被炮火打得暈頭轉向之機,突擊部隊採取兩翼多路攻擊和側後穿插的方式快速實施進攻。
戰鬥打響後果然不出指揮部所料,這一仗打得非常的慘烈,我軍戰士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無論敵我雙方的士兵都用血的代價來表達自己對祖國無限的忠誠,都為自己的祖國盡到了做為一個軍人的神聖職責,無論是哪一方的戰士,他們的行動都是值得我們深深稱讚的。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激烈戰鬥,我軍終於踏上血流成河、屍骨累累的老山主峰。據統計,老山前線一戰,我軍戰士共犧牲939人,支前民工犧牲64人。
老山戰役後不久,以當時戰火紛飛的戰鬥場面為素材而編寫拍攝了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電影裡戰士們為祖國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戰鬥英雄徐良所作的一首“血染的風采”更是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由此光榮誕生。
者陰山之戰;
4月30日凌晨,在者陰山,49師在師長廖錫龍帶領下,以陣亡不到百人的輝煌戰績,占領者陰山全線。並前推松毛嶺一線,全殲守敵兩個連,毀滅性打擊敵兩個營,擊潰敵三個團,敵傷亡數字不詳。(者陰山之戰我軍之所以損失輕微,主要是在總結1979年自衛反擊之戰後,加強了步、炮之間的協同,因此越軍大部分有生力量均被我炮火吞沒,以致血肉橫飛,屍骨無存,導致戰後無法統計越軍傷亡數字)。
奪取老山、者陰山的戰鬥勝利結束後,5月15日下午,雲南邊防部隊兩個營向船頭、八河裡東山方向推進,逐一清除了封鎖中國船頭通道的八里河東山越軍據點,占領敵方10餘個高地。至此,前後經18天激戰,我邊防部隊全部收復老山地區被越軍侵占的中國領土。
從1984年5月16日起,丟失陣地後的越軍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瘋狂反撲。7月12日,越軍313師兩個團,316師一個團、312師一個團、345師一個團、一個特工團共計六個團的部隊對我14軍40師一個團的防守陣地展開了瘋狂的進攻,這就是著名的7.12松毛嶺大戰。
7.12松毛嶺大戰可說是中、越兩軍主力部隊自戰爭發生以來最劇烈的碰撞,越軍以整團整營的兵力一次接一次地發動大規模進攻,進攻時還對我軍陣地實施猛烈的炮擊。我軍則依仗炮兵的絕對優勢,集中老山地區所有炮群,甚至師屬坦克營也一字排開,展開強大的火力封鎖,打他們的後續梯隊,打越軍的炮兵陣地壓制他們的炮火,讓越軍難以組織起有效的集中進攻。炮火還在我軍陣地前沿組成了3道連飛鳥都難以逾越的火牆,前沿500米左右一線完全成了名符其實的死亡海洋。
在強大的炮火打擊下,整整一個上午,越軍主力無法接近我軍主陣地。整整一天裡,我軍發射了85毫米以上炮彈6.8萬發,其中僅130毫米火箭彈就達1.8萬發,152毫米炮彈1.2萬發。不間斷的連續發射連炮管都燒得通紅,戰士們的耳朵被爆炸聲震得數天後還隆隆作響。
松毛嶺一戰打得驚心動魄鬼哭神泣,越軍在我軍陣地前留下了3,700多具屍體,連葉劍英元帥看完戰地錄像後都驚嘆“自淮海戰役以來從沒有見過這麼多屍體”。
中、越雙方在老山陣地前的攻守爭奪整整持續了3年。從1987年4月起到1989年10月止,我邊防部隊共粉碎了越軍千餘次襲擾和7次師、團規模的反攻。在這一階段近距離的對峙作戰中,我邊防部隊還對越軍前沿陣地實施了小規模的出擊作戰,還對越軍進行了11次集中、猛烈的炮擊作戰,給予越軍精銳部隊以沉重打擊。
隨著戰局向我有利的方向發展,同時根據作戰形勢的需要,我方適當地減少了參戰兵力,逐步收縮防禦陣地,我邊防部隊由當初的進攻狀態轉入了歷時兩年半的防禦狀態。
防禦階段:前前後後經歷了幾年戰鬥考驗的我國軍隊對越軍的實際作戰能力心裡有了底,後期與他們玩起了貓抓老鼠的遊戲。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軍隊的建設,為了讓我軍各部儘可能獲得更多的實戰經驗,以及怎樣從容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以增強部隊的戰鬥力和技、戰術為目的,從1984年至1989年,七大軍區輪番派部隊參戰。
濟南軍區:67軍(1984-1985年,軍長張志堅、政委姜福堂)、26軍、20軍(1984-1985年)、54軍(1984-1985年)。
南京軍區:12軍、1軍(1984年6月-1985年6月、軍長傅全有、政委史玉孝)。
蘭州軍區:47軍(1986-1987年5月,軍長錢樹根、政委李寶祥)、21軍(1986-1987年5月)。
北京軍區:27軍(1986年秋-1988年夏,軍長錢國梁、政委徐永清)、38軍。
廣州軍區:41軍、42軍。
瀋陽軍區:16軍、23軍。
成都軍區:13軍(1988年-1989年11月,軍長陳世俊、政委陳培忠)、14軍、邊防15團均分別參戰。〈老山和者陰山之戰與部隊的布防資料均摘錄於網際網路,文字略有刪改,敬請其作者諒解。〉
其實,戰爭往哪個方面打要看雙方指揮員的戰術思想,制定的戰鬥方針,敲定的戰鬥方案。當然最終的結果還要看雙方戰士的思想意識,要看戰士們的頑強鬥志,要看戰士們的獻身精神,歸根到底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先進的武器。越南人總以為自己經歷了長期的戰爭年代,自恃部隊的戰鬥經驗豐富,自恃得到蘇聯先進的武器援助,因此在世界總以自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自誇。結果表明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到頭來卻在中國軍隊面前不堪一擊,他們政府到了最後可能也弄不明白為何會失敗。
戰鬥打響後果然不出指揮部所料,這一仗打得非常的慘烈,我軍戰士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無論敵我雙方的士兵都用血的代價來表達自己對祖國無限的忠誠,都為自己的祖國盡到了做為一個軍人的神聖職責,無論是哪一方的戰士,他們的行動都是值得我們深深稱讚的。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激烈戰鬥,我軍終於踏上血流成河、屍骨累累的老山主峰。據統計,老山前線一戰,我軍戰士共犧牲939人,支前民工犧牲64人。
老山戰役後不久,以當時戰火紛飛的戰鬥場面為素材而編寫拍攝了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電影裡戰士們為祖國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戰鬥英雄徐良所作的一首“血染的風采”更是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由此光榮誕生。
者陰山之戰;
4月30日凌晨,在者陰山,49師在師長廖錫龍帶領下,以陣亡不到百人的輝煌戰績,占領者陰山全線。並前推松毛嶺一線,全殲守敵兩個連,毀滅性打擊敵兩個營,擊潰敵三個團,敵傷亡數字不詳。(者陰山之戰我軍之所以損失輕微,主要是在總結1979年自衛反擊之戰後,加強了步、炮之間的協同,因此越軍大部分有生力量均被我炮火吞沒,以致血肉橫飛,屍骨無存,導致戰後無法統計越軍傷亡數字)。
奪取老山、者陰山的戰鬥勝利結束後,5月15日下午,雲南邊防部隊兩個營向船頭、八河裡東山方向推進,逐一清除了封鎖中國船頭通道的八里河東山越軍據點,占領敵方10餘個高地。至此,前後經18天激戰,我邊防部隊全部收復老山地區被越軍侵占的中國領土。
從1984年5月16日起,丟失陣地後的越軍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瘋狂反撲。7月12日,越軍313師兩個團,316師一個團、312師一個團、345師一個團、一個特工團共計六個團的部隊對我14軍40師一個團的防守陣地展開了瘋狂的進攻,這就是著名的7.12松毛嶺大戰。
7.12松毛嶺大戰可說是中、越兩軍主力部隊自戰爭發生以來最劇烈的碰撞,越軍以整團整營的兵力一次接一次地發動大規模進攻,進攻時還對我軍陣地實施猛烈的炮擊。我軍則依仗炮兵的絕對優勢,集中老山地區所有炮群,甚至師屬坦克營也一字排開,展開強大的火力封鎖,打他們的後續梯隊,打越軍的炮兵陣地壓制他們的炮火,讓越軍難以組織起有效的集中進攻。炮火還在我軍陣地前沿組成了3道連飛鳥都難以逾越的火牆,前沿500米左右一線完全成了名符其實的死亡海洋。
在強大的炮火打擊下,整整一個上午,越軍主力無法接近我軍主陣地。整整一天裡,我軍發射了85毫米以上炮彈6.8萬發,其中僅130毫米火箭彈就達1.8萬發,152毫米炮彈1.2萬發。不間斷的連續發射連炮管都燒得通紅,戰士們的耳朵被爆炸聲震得數天後還隆隆作響。
松毛嶺一戰打得驚心動魄鬼哭神泣,越軍在我軍陣地前留下了3,700多具屍體,連葉劍英元帥看完戰地錄像後都驚嘆“自淮海戰役以來從沒有見過這麼多屍體”。
中、越雙方在老山陣地前的攻守爭奪整整持續了3年。從1987年4月起到1989年10月止,我邊防部隊共粉碎了越軍千餘次襲擾和7次師、團規模的反攻。在這一階段近距離的對峙作戰中,我邊防部隊還對越軍前沿陣地實施了小規模的出擊作戰,還對越軍進行了11次集中、猛烈的炮擊作戰,給予越軍精銳部隊以沉重打擊。
隨著戰局向我有利的方向發展,同時根據作戰形勢的需要,我方適當地減少了參戰兵力,逐步收縮防禦陣地,我邊防部隊由當初的進攻狀態轉入了歷時兩年半的防禦狀態。
防禦階段:前前後後經歷了幾年戰鬥考驗的我國軍隊對越軍的實際作戰能力心裡有了底,後期與他們玩起了貓抓老鼠的遊戲。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軍隊的建設,為了讓我軍各部儘可能獲得更多的實戰經驗,以及怎樣從容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以增強部隊的戰鬥力和技、戰術為目的,從1984年至1989年,七大軍區輪番派部隊參戰。
濟南軍區:67軍(1984-1985年,軍長張志堅、政委姜福堂)、26軍、20軍(1984-1985年)、54軍(1984-1985年)。
南京軍區:12軍、1軍(1984年6月-1985年6月、軍長傅全有、政委史玉孝)。
蘭州軍區:47軍(1986-1987年5月,軍長錢樹根、政委李寶祥)、21軍(1986-1987年5月)。
北京軍區:27軍(1986年秋-1988年夏,軍長錢國梁、政委徐永清)、38軍。
廣州軍區:41軍、42軍。
瀋陽軍區:16軍、23軍。
成都軍區:13軍(1988年-1989年11月,軍長陳世俊、政委陳培忠)、14軍、邊防15團均分別參戰。〈老山和者陰山之戰與部隊的布防資料均摘錄於網際網路,文字略有刪改,敬請其作者諒解。〉
其實,戰爭往哪個方面打要看雙方指揮員的戰術思想,制定的戰鬥方針,敲定的戰鬥方案。當然最終的結果還要看雙方戰士的思想意識,要看戰士們的頑強鬥志,要看戰士們的獻身精神,歸根到底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先進的武器。越南人總以為自己經歷了長期的戰爭年代,自恃部隊的戰鬥經驗豐富,自恃得到蘇聯先進的武器援助,因此在世界總以自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自誇。結果表明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到頭來卻在中國軍隊面前不堪一擊,他們政府到了最後可能也弄不明白為何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