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伊藤賢三顫巍巍地扶著玻璃窗,站上了金屬扶手,他摸到了鋒利的缺口邊緣,一股清新的空氣吹拂著面龐。這充滿了記憶的東京鐵塔啊。
那一瞬間,他似乎又看到了久違的光明。
在這一秒鐘里,有近三萬名人類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這已經是他們僅剩的自由和尊嚴。
在地球的各個角落,冰川或沙漠,高山或平原,城市或鄉村,許多人類實踐著另一種簡陋卻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原理,與科學家們的偉大嘗試出奇的相似,只不過,他們實施的對象,不再是三十八萬四千公里外的月球,而是自己唾手可及的雙眼。
為了不在扭曲的世界備受折磨,不再掙扎於崩潰的邊緣,他們甘願刺瞎自己,在無盡的黑暗中度過殘生。盲者倒比明眼人更有福。
這只是人類艱難處境的一幅剪影。
最初的變異者被當作另類,遭受歧視、驅逐、虐待,甚至屠戮,但隨著變異者人數的日益暴漲,正常人,或者說,潛伏者們,反過來成為弱勢群體,慘遭報復。宛如中世紀再現,各種不公不義借著群氓的力量大肆施暴,無理性的審判與迫害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反覆上演。
人類仿佛一夜間退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一切都變得赤裸而瘋狂。進化的眼睛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光明的福祉,相反,他們看到的是如地獄底層般的暗無天日。
疼痛,讓卡里阿姆從昏迷中掙醒,她發現自己倒臥在一棵柚木下,東邊的天空已開始泛白,鳥兒開始歌唱,空氣中瀰漫著泥土與植物的清香。
她緊張地解開胸前的襁褓,摸索著。那團溫暖而柔軟的生命,正甜美地起伏,卡里阿姆鬆了一口氣。借著微露的晨光,她端詳著那張小而圓的臉,閉著眼睛,嘟著嘴唇,正在呢喃著誰也聽不懂的語言,或許正在睡夢中和誰快樂地交談著吧。
寶貝,你不是怪物,你是我的兒子。
卡里阿姆在心裡默默祈禱著。
你和別的孩子一樣,是受到神的庇佑的人,你一定會活下去,健康快樂地活下去。
黎明的雲彩如同鯫魚般,閃爍著金紅紫黃的光澤,密密地遊蕩在粉藍的天際。儘管全身遍布傷口,卡里阿姆還是站了起來,眼中閃爍著光芒。她要去北邊,去里貝卡?羅羅索里的“烏莫查” ,那裡有溫暖,有保障,還有希望。
她的寶貝也醒了。卡里阿姆給他取名為森特瓦奇(Sentwaki),在斯瓦希里語中,這代表著“勇氣”。森特瓦奇睜開了眼睛,先是兩隻深褐色的,然後是頭頂三隻淡紫色的,溫柔地望著母親。
太陽出來了。金色的光碟機逐著黑暗,緩緩地掃過非洲大陸,掃過這顆蔚藍色的行星。
或許,許多人的雙眼,已經看不見這燦爛而溫暖的陽光,或許,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不過是痛苦的延續、抉擇的煎熬。但是,仍有那麼一些人,他們胸懷勇氣,仰望天空,企盼著陰霾散去,企盼著嬌艷的鮮花、茂密的森林、廣袤的海洋、浩瀚的星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回到眼前,如同它們從未離開那般。
活著,便是選擇了希望,便是選擇了相信,相信人類定能度過這個無比寒冷漫長的黑夜。
嶄新的一天開始了。
尾聲
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省,藍毗尼。
司馬穆一臉苦相,他粗暴地搡開蜂擁而上的小販,接近四十度的濕熱天氣讓人心情惡劣。他滿腹怨懣地看著前面大步流星的沙提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跟著這個印度人,擠了七個小時沙丁魚罐頭似的破爛巴士,從加德滿都趕到這裡,就為了朝拜一根柱子。
他將矯正鏡 調到“初始”一檔,開始透過普通人類的視野看著四周。比起人滿為患的加德滿都,這裡還真算得上人跡罕至,鳥語花香,沒有密密麻麻的觀光客或商家,也沒有華麗的寺廟建築,有的僅是空曠的花園池塘、和數間簡單的寺院,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神秘的靜謐,只可意會無法言傳。
他看到了蘇菲?菲茨傑拉德,那個金髮碧眼的英國女子,一如既往地四處攝像。她一路照下的印度教浮雕估計夠出版幾卷《愛經》插圖本了,司馬穆暗想,不知道是否這個視族 的人都是這樣,對他人的尷尬與羞赧熟視無睹。
相傳公元前六世紀,釋迦牟尼便降生於此聖花園池塘邊的樹下,西側土坡上那根高六米的石柱(Ashokan Pillar),便是公元前三世紀時,阿育王為紀念佛祖在此誕生而立。
媽的,真像是個旅遊團。司馬穆在心裡罵道。
事情本不應該是如此的,他們本該在去喜馬拉雅南麓的路上,去尋找那傳說中價值連城的九眼天珠,可如今……尼泊爾滿城遍街的佛塔,對於不事神佛的司馬來說,絲毫提不起興趣,但每出現一座,那四面密布的佛陀之眼便會提醒他,想起此行的使命。可似乎這支三人小隊裡,只有他一個人這麼想。要不是還需要其他兩人的能力,他恐怕早就撒手單幹了。
好不容易,沙提瓦結束了他那“簡單”的朝拜儀式,雙手合十,給了導遊50盧比的小費。那導遊皮膚黝黑,眉間點著“帝卡”,用口音濃重的蹩腳英語跟沙提瓦比劃著名什麼。
沙提瓦問了幾句,轉過來對兩人說道:“他說這兩天在附近挖出一處遺址,有一些啟示時期的骨骸,官方尚未處理,問我們看不看。”
那一瞬間,他似乎又看到了久違的光明。
在這一秒鐘里,有近三萬名人類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這已經是他們僅剩的自由和尊嚴。
在地球的各個角落,冰川或沙漠,高山或平原,城市或鄉村,許多人類實踐著另一種簡陋卻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原理,與科學家們的偉大嘗試出奇的相似,只不過,他們實施的對象,不再是三十八萬四千公里外的月球,而是自己唾手可及的雙眼。
為了不在扭曲的世界備受折磨,不再掙扎於崩潰的邊緣,他們甘願刺瞎自己,在無盡的黑暗中度過殘生。盲者倒比明眼人更有福。
這只是人類艱難處境的一幅剪影。
最初的變異者被當作另類,遭受歧視、驅逐、虐待,甚至屠戮,但隨著變異者人數的日益暴漲,正常人,或者說,潛伏者們,反過來成為弱勢群體,慘遭報復。宛如中世紀再現,各種不公不義借著群氓的力量大肆施暴,無理性的審判與迫害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反覆上演。
人類仿佛一夜間退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一切都變得赤裸而瘋狂。進化的眼睛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光明的福祉,相反,他們看到的是如地獄底層般的暗無天日。
疼痛,讓卡里阿姆從昏迷中掙醒,她發現自己倒臥在一棵柚木下,東邊的天空已開始泛白,鳥兒開始歌唱,空氣中瀰漫著泥土與植物的清香。
她緊張地解開胸前的襁褓,摸索著。那團溫暖而柔軟的生命,正甜美地起伏,卡里阿姆鬆了一口氣。借著微露的晨光,她端詳著那張小而圓的臉,閉著眼睛,嘟著嘴唇,正在呢喃著誰也聽不懂的語言,或許正在睡夢中和誰快樂地交談著吧。
寶貝,你不是怪物,你是我的兒子。
卡里阿姆在心裡默默祈禱著。
你和別的孩子一樣,是受到神的庇佑的人,你一定會活下去,健康快樂地活下去。
黎明的雲彩如同鯫魚般,閃爍著金紅紫黃的光澤,密密地遊蕩在粉藍的天際。儘管全身遍布傷口,卡里阿姆還是站了起來,眼中閃爍著光芒。她要去北邊,去里貝卡?羅羅索里的“烏莫查” ,那裡有溫暖,有保障,還有希望。
她的寶貝也醒了。卡里阿姆給他取名為森特瓦奇(Sentwaki),在斯瓦希里語中,這代表著“勇氣”。森特瓦奇睜開了眼睛,先是兩隻深褐色的,然後是頭頂三隻淡紫色的,溫柔地望著母親。
太陽出來了。金色的光碟機逐著黑暗,緩緩地掃過非洲大陸,掃過這顆蔚藍色的行星。
或許,許多人的雙眼,已經看不見這燦爛而溫暖的陽光,或許,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不過是痛苦的延續、抉擇的煎熬。但是,仍有那麼一些人,他們胸懷勇氣,仰望天空,企盼著陰霾散去,企盼著嬌艷的鮮花、茂密的森林、廣袤的海洋、浩瀚的星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回到眼前,如同它們從未離開那般。
活著,便是選擇了希望,便是選擇了相信,相信人類定能度過這個無比寒冷漫長的黑夜。
嶄新的一天開始了。
尾聲
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省,藍毗尼。
司馬穆一臉苦相,他粗暴地搡開蜂擁而上的小販,接近四十度的濕熱天氣讓人心情惡劣。他滿腹怨懣地看著前面大步流星的沙提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跟著這個印度人,擠了七個小時沙丁魚罐頭似的破爛巴士,從加德滿都趕到這裡,就為了朝拜一根柱子。
他將矯正鏡 調到“初始”一檔,開始透過普通人類的視野看著四周。比起人滿為患的加德滿都,這裡還真算得上人跡罕至,鳥語花香,沒有密密麻麻的觀光客或商家,也沒有華麗的寺廟建築,有的僅是空曠的花園池塘、和數間簡單的寺院,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神秘的靜謐,只可意會無法言傳。
他看到了蘇菲?菲茨傑拉德,那個金髮碧眼的英國女子,一如既往地四處攝像。她一路照下的印度教浮雕估計夠出版幾卷《愛經》插圖本了,司馬穆暗想,不知道是否這個視族 的人都是這樣,對他人的尷尬與羞赧熟視無睹。
相傳公元前六世紀,釋迦牟尼便降生於此聖花園池塘邊的樹下,西側土坡上那根高六米的石柱(Ashokan Pillar),便是公元前三世紀時,阿育王為紀念佛祖在此誕生而立。
媽的,真像是個旅遊團。司馬穆在心裡罵道。
事情本不應該是如此的,他們本該在去喜馬拉雅南麓的路上,去尋找那傳說中價值連城的九眼天珠,可如今……尼泊爾滿城遍街的佛塔,對於不事神佛的司馬來說,絲毫提不起興趣,但每出現一座,那四面密布的佛陀之眼便會提醒他,想起此行的使命。可似乎這支三人小隊裡,只有他一個人這麼想。要不是還需要其他兩人的能力,他恐怕早就撒手單幹了。
好不容易,沙提瓦結束了他那“簡單”的朝拜儀式,雙手合十,給了導遊50盧比的小費。那導遊皮膚黝黑,眉間點著“帝卡”,用口音濃重的蹩腳英語跟沙提瓦比劃著名什麼。
沙提瓦問了幾句,轉過來對兩人說道:“他說這兩天在附近挖出一處遺址,有一些啟示時期的骨骸,官方尚未處理,問我們看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