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
補個遲到的感謝
感謝千凌月小可愛在4.13晚灌溉的五瓶營養液,抱歉不久前才留意到QAQ!
第六十一章
安隆二十六年七月下旬,元慶帝正式登基,改年號元慶,於八月初一起使用。
緊接著,曾經的二皇子謝連班師回朝,元慶帝封其為親王。
與此同時,元慶帝宣布自元慶元年八月初一起,六皇弟謝卿臨朝聽政,取消京官上朝奏事的品階要求,並與次年廣開恩科。
一連串的舉措當中,謝卿臨朝聽政一事掀起巨浪,部分老臣以不合規矩為由紛紛上疏。
然元慶帝力排眾議,無動於衷。
「唉,那些老臣好煩啊。」
當御書房裡的謝衣第三次翻開不同意謝卿臨朝聽政的奏摺時,又幽幽地感慨了一句。
據溫行統計,這是謝衣宣布謝卿臨朝聽政後第十一次說這句話。
在一旁磨墨的溫行無奈地放下墨條,再一次替謝衣把亂放的奏摺擺整齊來。
謝衣順勢靠在了溫行的手上,幽幽長嘆。
「阿行啊,你說這做皇帝怎麼就這麼累呢。」
「權力越大,責任越重。」溫行挪開了謝衣的腦袋,「此事還是陛下操之過急了。」
早在謝衣宣布之前,溫行就勸過謝衣徐徐圖之,可惜謝衣沒聽,如今多半都是自討苦吃。
當然,這樣的話他可不敢當著謝衣的面說。
謝衣改為單手托腮,道:「就算這樣也免不了被反對的。朝中老臣其實大部分都是丞相那邊的人,也不知道那個丞相是使了什麼手段。」
「正好朕也藉此機會看看那丞相的網張得有多大。」
說話間謝衣的眸底閃過一絲冷光。
在謝衣的印象里,從他臨朝聽政開始丞相就沒有換過。先帝也曾多次同他明說對丞相的不滿,只是苦於並沒有把柄。
雖然在謝衣兩世的印象中,那個丞相都安分守己,但誰知道他是不是有什麼更大的陰謀?
謝衣可不信他是真的一心為國。
「說起來,那方良也是丞相黨的,他所做之事多半丞相也知道。」
溫行拿起墨條一邊繼續磨墨一邊說。
謝衣目光微閃,道:「也有可能。只是朕也派人跟蹤過那丞相,除了知道他安分守己以外就沒有別的收穫了。」
「再等等吧,總會有線索的。」
溫行安撫似的回了一句,謝衣也沒再說話,繼續批閱奏摺。
只不過這時候的兩人都沒想到,線索會來得那麼出乎意料。
元慶元年八月初七下午,謝衣忙於政務以及教導謝卿,溫行百無聊賴之下跑去找斐清玩。
斐清自從升官以來輕鬆了不少,應溫行的約一同去了一夢酒樓。
因著明年開科舉,雲念已經辭去了掌柜的事務安心鑽研功課,還想順便見一見雲念的溫行頗感失望。
這一次他們沒有選大堂,進了一個清淨的廂房內。
兩人隨意聊了一些話題後,斐清忽然望了眼周圍,壓低聲音道:「誒,溫行,你們有沒有懷疑過那個丞相的身份啊?」
溫行聞言一愣,忙問:「你可是有什麼發現?」
斐清重重點頭,說:「我曾在唐安那處見到一副畫像,畫像中統共有兩人,一個是四五歲左右的唐安,另一個人我隱約覺得很那個丞相有些相似。」
聽到這話,溫行瞪大了眼睛,問:「當真?」
「當真!」斐清十分肯定地回答,「那副畫像唐安現在還放在我這兒,我隨時可以回去拿給你。」
按照斐清的說法來看,這丞相很有可能是當初被滅的東胡族之人。
可若真是這樣,很多事情就有了答案。
若說雲烏族擅蠱毒,那麼東胡族就是擅蠱惑。
東胡人在拉攏人心有著世代相傳總結下來的經驗,這丞相估計也是靠著這個一步步走到這個地位。
他同斐清匆匆忙忙吃完東西後去了斐清家中,斐清翻找片刻就將那畫像找了出來。
不同於北朝內的畫法,畫像中的兩個人活靈活現,簡直像是真的一樣,溫行就一眼認出了幼年的唐安。
他神色一凝,問:「我可以將此畫帶給陛下麼?」
觀溫行神色斐清就知此事事關重要,他點點頭,道:「你拿去吧,不過……記得拿回來啊,不然我到時候不太好向唐安交代。」
溫行頷首道:「這是自然。」
說完,他拿上畫像同斐清告了別,匆匆忙忙趕回宮裡去。
御書房內,謝衣還在忙碌政務,溫行也不急著打擾他,無聲地行了個禮後站在一旁,安靜等候。
謝衣也不忍心讓溫行久等,沒多久就將那些奏摺一攤,抱怨道:「不批了,歇會兒。阿行你過來。」
溫行無奈地笑笑,一邊走過去一邊說:「那恐怕臣就要讓陛下失望了。」
謝衣起身迎上溫行就抱,把下巴磕在溫行肩上,慵懶地問:「怎麼,阿行也有本啟奏?」
「沒本,但是有副畫。」溫行說完,又輕拍了一下謝衣的肩,繼續道,「行了,起來站好,您已經是皇上了,站沒站個樣怎麼行?」
「那還不是因為只有你在嘛。」
謝衣嘟囔著不情不願地站直了,端著矜貴端正的模樣看向溫行一點點展開的畫卷,道:「嘶,這人不是年輕時候的丞相麼?怎麼,阿行還私藏了他的畫像?」
補個遲到的感謝
感謝千凌月小可愛在4.13晚灌溉的五瓶營養液,抱歉不久前才留意到QAQ!
第六十一章
安隆二十六年七月下旬,元慶帝正式登基,改年號元慶,於八月初一起使用。
緊接著,曾經的二皇子謝連班師回朝,元慶帝封其為親王。
與此同時,元慶帝宣布自元慶元年八月初一起,六皇弟謝卿臨朝聽政,取消京官上朝奏事的品階要求,並與次年廣開恩科。
一連串的舉措當中,謝卿臨朝聽政一事掀起巨浪,部分老臣以不合規矩為由紛紛上疏。
然元慶帝力排眾議,無動於衷。
「唉,那些老臣好煩啊。」
當御書房裡的謝衣第三次翻開不同意謝卿臨朝聽政的奏摺時,又幽幽地感慨了一句。
據溫行統計,這是謝衣宣布謝卿臨朝聽政後第十一次說這句話。
在一旁磨墨的溫行無奈地放下墨條,再一次替謝衣把亂放的奏摺擺整齊來。
謝衣順勢靠在了溫行的手上,幽幽長嘆。
「阿行啊,你說這做皇帝怎麼就這麼累呢。」
「權力越大,責任越重。」溫行挪開了謝衣的腦袋,「此事還是陛下操之過急了。」
早在謝衣宣布之前,溫行就勸過謝衣徐徐圖之,可惜謝衣沒聽,如今多半都是自討苦吃。
當然,這樣的話他可不敢當著謝衣的面說。
謝衣改為單手托腮,道:「就算這樣也免不了被反對的。朝中老臣其實大部分都是丞相那邊的人,也不知道那個丞相是使了什麼手段。」
「正好朕也藉此機會看看那丞相的網張得有多大。」
說話間謝衣的眸底閃過一絲冷光。
在謝衣的印象里,從他臨朝聽政開始丞相就沒有換過。先帝也曾多次同他明說對丞相的不滿,只是苦於並沒有把柄。
雖然在謝衣兩世的印象中,那個丞相都安分守己,但誰知道他是不是有什麼更大的陰謀?
謝衣可不信他是真的一心為國。
「說起來,那方良也是丞相黨的,他所做之事多半丞相也知道。」
溫行拿起墨條一邊繼續磨墨一邊說。
謝衣目光微閃,道:「也有可能。只是朕也派人跟蹤過那丞相,除了知道他安分守己以外就沒有別的收穫了。」
「再等等吧,總會有線索的。」
溫行安撫似的回了一句,謝衣也沒再說話,繼續批閱奏摺。
只不過這時候的兩人都沒想到,線索會來得那麼出乎意料。
元慶元年八月初七下午,謝衣忙於政務以及教導謝卿,溫行百無聊賴之下跑去找斐清玩。
斐清自從升官以來輕鬆了不少,應溫行的約一同去了一夢酒樓。
因著明年開科舉,雲念已經辭去了掌柜的事務安心鑽研功課,還想順便見一見雲念的溫行頗感失望。
這一次他們沒有選大堂,進了一個清淨的廂房內。
兩人隨意聊了一些話題後,斐清忽然望了眼周圍,壓低聲音道:「誒,溫行,你們有沒有懷疑過那個丞相的身份啊?」
溫行聞言一愣,忙問:「你可是有什麼發現?」
斐清重重點頭,說:「我曾在唐安那處見到一副畫像,畫像中統共有兩人,一個是四五歲左右的唐安,另一個人我隱約覺得很那個丞相有些相似。」
聽到這話,溫行瞪大了眼睛,問:「當真?」
「當真!」斐清十分肯定地回答,「那副畫像唐安現在還放在我這兒,我隨時可以回去拿給你。」
按照斐清的說法來看,這丞相很有可能是當初被滅的東胡族之人。
可若真是這樣,很多事情就有了答案。
若說雲烏族擅蠱毒,那麼東胡族就是擅蠱惑。
東胡人在拉攏人心有著世代相傳總結下來的經驗,這丞相估計也是靠著這個一步步走到這個地位。
他同斐清匆匆忙忙吃完東西後去了斐清家中,斐清翻找片刻就將那畫像找了出來。
不同於北朝內的畫法,畫像中的兩個人活靈活現,簡直像是真的一樣,溫行就一眼認出了幼年的唐安。
他神色一凝,問:「我可以將此畫帶給陛下麼?」
觀溫行神色斐清就知此事事關重要,他點點頭,道:「你拿去吧,不過……記得拿回來啊,不然我到時候不太好向唐安交代。」
溫行頷首道:「這是自然。」
說完,他拿上畫像同斐清告了別,匆匆忙忙趕回宮裡去。
御書房內,謝衣還在忙碌政務,溫行也不急著打擾他,無聲地行了個禮後站在一旁,安靜等候。
謝衣也不忍心讓溫行久等,沒多久就將那些奏摺一攤,抱怨道:「不批了,歇會兒。阿行你過來。」
溫行無奈地笑笑,一邊走過去一邊說:「那恐怕臣就要讓陛下失望了。」
謝衣起身迎上溫行就抱,把下巴磕在溫行肩上,慵懶地問:「怎麼,阿行也有本啟奏?」
「沒本,但是有副畫。」溫行說完,又輕拍了一下謝衣的肩,繼續道,「行了,起來站好,您已經是皇上了,站沒站個樣怎麼行?」
「那還不是因為只有你在嘛。」
謝衣嘟囔著不情不願地站直了,端著矜貴端正的模樣看向溫行一點點展開的畫卷,道:「嘶,這人不是年輕時候的丞相麼?怎麼,阿行還私藏了他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