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沈昭雲遠遠地看著,抿了一口酒,道:“就怕他們逗留得太久,忘了我們長風閣上的晚宴。”
“那倒不會,冬青大哥向來守信得很。”答話的人是阿瑾,正托著一盤瓜果往閣上走來。
她的身後跟著一個小孩子,邁著瑣碎的步子來到沈昭雲身邊,將手裡的一沓宣紙遞上:“師父,我寫完了。”
“好,好。”沈昭雲接過,將紙展平在手裡端詳。
小孩兒杵在一邊,嘴唇嘟成一個尖,抱怨道:“你為何不教我武藝,只教我念書寫字。”
沈昭雲把視線從紙面上抽出,挑著眉毛望向他:“一則要等你身體養好,二則,你既然要做我沈昭雲的徒弟,便不能夠抹黑我的名聲,既然我智勇雙全,你也一樣要並修文武兩技,若是文技學不好嘛,那武也就不要想了……”
小孩兒聽了這番話,當即憋紅了臉,跺著腳道:“我學,學還不行麼!”
“乖,這才像話。”沈昭雲笑逐顏開,一隻手搭在小孩頭頂,將毛躁躁的頭髮揉得更亂。
坐在一旁的梁逍輕笑出聲:“我的沈大才子,你可別再嚇唬小朋友了,”邊說邊探身上前,搶過沈昭雲手裡的紙,“來,讓梁叔叔瞧瞧……寫得很不錯嘛,進步很快。”
紙上寫了幾排歪歪扭扭的字跡,一筆一划透著稚氣。梁逍花了一些時間才辨認出,這些字都是人名,是五溪人的人名。
五溪人常年隱居深山,鮮少有人識得中原的文字,許多住民從生到死,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曾見過。
現在,那些名字躍然紙上,一個緊挨著一個,整整齊齊,他們當中的一些已殉身火海,還有一些背井離鄉,顛沛流離,飽受困頓飢苦。然而,因著這一張薄薄的紙,散落各處的魂魄像是忽然間找到了落處。落在沉鬱濃烈的墨色之中,也落在執筆人的心裡。
梁逍抬起頭,只見對面沈昭雲的眼眶已泛起紅色,饒是用寬大的袖筒遮掩,仍掩不住眼底淚光晶瑩。
寫在最後的落款是“天星”,兩個字簡簡單單的字像是有了靈性似的,猶如星野一般閃耀,透著勃勃生機。
*
狄冬青走在昭陽壇前。
他剛剛從皇城離開,迫不及待地回到街市上,很遠便看到熟悉的身影,站在和煦的夕陽里等待他。一雙手放鬆地背在身後,肩上鋪滿金色的磷粉,眉眼彎彎。
不論看多少次,這幅景致都是極美的,使他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身子輕得好似飛燕,轉眼便來到那人的身邊。
盧正秋問道:“從皇城中遠眺的感覺如何?”
他點頭道:“比從前好得多,小時候我爬上最高的樹頂,視野依舊會被昭陽殿擋住,那時候我就常常想,若是沒有著一座大殿,安邑城該是多麼天高雲闊。”
盧正秋的嘴邊浮起一抹淺淡的笑意,道:“那敢情好,往後我們住下來,你可以經常看一看。”
“住下來?”狄冬青面露詫色,“我們不是要去蓬萊看海麼,我還想著今晚的晚宴過後,明日就啟程呢。”
盧正秋也挑起眉毛:“此番祐帝召你進宮,不是為了商談入朝為官之事麼?”
狄冬青一怔,隨即聳聳肩道:“商談是商談,但我回絕啦。”
“回絕?”
“雖然對不住阿桐,但我實在不適合留在皇城裡做官。”
“你不打算繼承父親的家業麼?”
狄冬青思慮了片刻,道:“我和父親終究不同。朝堂之中不乏雄才大略,然而江湖之中,百姓的疾苦卻常常無人體察,世間需要不一樣的人,就讓朝堂的歸朝堂,江湖的歸江湖吧。”
盧正秋凝著他,良久後,終於道:“你總能令我感到驚訝。”
狄冬青微微頷首,嘴角勾起:“其實還有一個理由,是私心。”
“哦?什麼理由?”
“倘若我們在江湖中做個隱士,便不會再有人管我們的閒事。”
盧正秋一怔,頰上當即發起燙來,將視線避開少許,佯裝無心地問道:“什麼閒事?”
狄冬青的嘴巴已笑得合不攏,抬手攬過盧正秋的脖頸,將腦袋往對方頸窩中蹭:“譬如……就算我這麼做,也不會有人來怪罪我擾亂綱紀。”
盧正秋一面躲他,一面板起臉,嚴肅道:“堂堂一介俠客,就算到了江湖裡,也不能胡作非為。白日宣淫,成何體統。”
“師父教訓的是,那就留到晚上再宣。”
“……”
狄冬青笑出了聲,嘴上說著沒羞沒臊的話,舉止倒是很乖巧,只是在盧正秋的頰側落下一個啄吻,便將胳膊從他的脖子上挪開,轉而牽起他的手,不疾不徐地向前走。
盧正秋跟著他的步伐,輕輕嘆道:“你啊,從前總是不准我說,最近怎麼愈發像個小孩子了。”
狄冬青微微一怔,換做從前,他一定會反駁這番話,現在他卻只是聳了聳肩膀,道:“有師父在身邊,一直當個小孩子也沒什麼不好。”
“你也快到了能收徒的年紀,還說這樣的傻話。”
“收徒?”狄冬青的眼前一亮,“這個主意不錯,倒是可以考慮,只是……”
“只是?”
“只是到時候,我的徒兒若是稱你太師父,未免顯得你太老,若是叫你師父,我會吃醋,這該如何是好……”
“你想得未免也太遠。”
“不如叫師娘如何?”
“不行。”
兩人說著漫無邊際的話,並肩往長風閣的方向走去。他們的肩膀貼得那麼近,地上的兩團影子幾乎融在一起。
人世清明,夕陽正好,金色的餘暉灑滿前路。
前路連接著一片浩渺廣袤的江湖。
第238章 後記+完結福利獲取說明
冬青和正秋師父的故事,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
他們旅途的開端,也是我征程的結束。
從去年到現在,連載八個月,是我寫過最長的一個故事。在這期間我經歷了不少人生和工作上的大事,也有忙得暈頭轉向的時候,很慶幸自己挺過來,堅持按照預期寫完了《桃花》。
簡要說說文章的構思吧。禹國架空自距離神話時代最近的夏朝,神州和九鼎也有從神話中借鑑的部分。鯀葬身羽山,屍身三年不腐,剖腹後誕下大禹的設定,也是我國古代神話里相當“硬核”的一段了。比起高高在上的善神,這一類壯志未酬、中途鎩羽的人,總是格外令人著迷,譬如鯀,譬如希臘神話里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我始終認為,這一類相似的傳說在中西方不同的文明里分別出現,源於人性之“善”最初的萌芽,即從自我犧牲中獲得的、人格的升華。
所謂人格,不在於魂魄輪迴或是壽命永生,而在於用有限的生命,實現比生存更高的價值。這種精神雖然取自神話,卻和武俠中的俠義並不相悖。在《桃花》里,正秋師父就是這種精神的核心,從被拋棄的無名者,到殺人的惡者,最後轉變為以身殉道的俠者聖者。而使他蛻變的力量,來自於誰的不離不棄、一片真心呢,想來不必我廢話了。希望他們的掙扎和蛻變,能夠博得你的一些感動。
“那倒不會,冬青大哥向來守信得很。”答話的人是阿瑾,正托著一盤瓜果往閣上走來。
她的身後跟著一個小孩子,邁著瑣碎的步子來到沈昭雲身邊,將手裡的一沓宣紙遞上:“師父,我寫完了。”
“好,好。”沈昭雲接過,將紙展平在手裡端詳。
小孩兒杵在一邊,嘴唇嘟成一個尖,抱怨道:“你為何不教我武藝,只教我念書寫字。”
沈昭雲把視線從紙面上抽出,挑著眉毛望向他:“一則要等你身體養好,二則,你既然要做我沈昭雲的徒弟,便不能夠抹黑我的名聲,既然我智勇雙全,你也一樣要並修文武兩技,若是文技學不好嘛,那武也就不要想了……”
小孩兒聽了這番話,當即憋紅了臉,跺著腳道:“我學,學還不行麼!”
“乖,這才像話。”沈昭雲笑逐顏開,一隻手搭在小孩頭頂,將毛躁躁的頭髮揉得更亂。
坐在一旁的梁逍輕笑出聲:“我的沈大才子,你可別再嚇唬小朋友了,”邊說邊探身上前,搶過沈昭雲手裡的紙,“來,讓梁叔叔瞧瞧……寫得很不錯嘛,進步很快。”
紙上寫了幾排歪歪扭扭的字跡,一筆一划透著稚氣。梁逍花了一些時間才辨認出,這些字都是人名,是五溪人的人名。
五溪人常年隱居深山,鮮少有人識得中原的文字,許多住民從生到死,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曾見過。
現在,那些名字躍然紙上,一個緊挨著一個,整整齊齊,他們當中的一些已殉身火海,還有一些背井離鄉,顛沛流離,飽受困頓飢苦。然而,因著這一張薄薄的紙,散落各處的魂魄像是忽然間找到了落處。落在沉鬱濃烈的墨色之中,也落在執筆人的心裡。
梁逍抬起頭,只見對面沈昭雲的眼眶已泛起紅色,饒是用寬大的袖筒遮掩,仍掩不住眼底淚光晶瑩。
寫在最後的落款是“天星”,兩個字簡簡單單的字像是有了靈性似的,猶如星野一般閃耀,透著勃勃生機。
*
狄冬青走在昭陽壇前。
他剛剛從皇城離開,迫不及待地回到街市上,很遠便看到熟悉的身影,站在和煦的夕陽里等待他。一雙手放鬆地背在身後,肩上鋪滿金色的磷粉,眉眼彎彎。
不論看多少次,這幅景致都是極美的,使他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身子輕得好似飛燕,轉眼便來到那人的身邊。
盧正秋問道:“從皇城中遠眺的感覺如何?”
他點頭道:“比從前好得多,小時候我爬上最高的樹頂,視野依舊會被昭陽殿擋住,那時候我就常常想,若是沒有著一座大殿,安邑城該是多麼天高雲闊。”
盧正秋的嘴邊浮起一抹淺淡的笑意,道:“那敢情好,往後我們住下來,你可以經常看一看。”
“住下來?”狄冬青面露詫色,“我們不是要去蓬萊看海麼,我還想著今晚的晚宴過後,明日就啟程呢。”
盧正秋也挑起眉毛:“此番祐帝召你進宮,不是為了商談入朝為官之事麼?”
狄冬青一怔,隨即聳聳肩道:“商談是商談,但我回絕啦。”
“回絕?”
“雖然對不住阿桐,但我實在不適合留在皇城裡做官。”
“你不打算繼承父親的家業麼?”
狄冬青思慮了片刻,道:“我和父親終究不同。朝堂之中不乏雄才大略,然而江湖之中,百姓的疾苦卻常常無人體察,世間需要不一樣的人,就讓朝堂的歸朝堂,江湖的歸江湖吧。”
盧正秋凝著他,良久後,終於道:“你總能令我感到驚訝。”
狄冬青微微頷首,嘴角勾起:“其實還有一個理由,是私心。”
“哦?什麼理由?”
“倘若我們在江湖中做個隱士,便不會再有人管我們的閒事。”
盧正秋一怔,頰上當即發起燙來,將視線避開少許,佯裝無心地問道:“什麼閒事?”
狄冬青的嘴巴已笑得合不攏,抬手攬過盧正秋的脖頸,將腦袋往對方頸窩中蹭:“譬如……就算我這麼做,也不會有人來怪罪我擾亂綱紀。”
盧正秋一面躲他,一面板起臉,嚴肅道:“堂堂一介俠客,就算到了江湖裡,也不能胡作非為。白日宣淫,成何體統。”
“師父教訓的是,那就留到晚上再宣。”
“……”
狄冬青笑出了聲,嘴上說著沒羞沒臊的話,舉止倒是很乖巧,只是在盧正秋的頰側落下一個啄吻,便將胳膊從他的脖子上挪開,轉而牽起他的手,不疾不徐地向前走。
盧正秋跟著他的步伐,輕輕嘆道:“你啊,從前總是不准我說,最近怎麼愈發像個小孩子了。”
狄冬青微微一怔,換做從前,他一定會反駁這番話,現在他卻只是聳了聳肩膀,道:“有師父在身邊,一直當個小孩子也沒什麼不好。”
“你也快到了能收徒的年紀,還說這樣的傻話。”
“收徒?”狄冬青的眼前一亮,“這個主意不錯,倒是可以考慮,只是……”
“只是?”
“只是到時候,我的徒兒若是稱你太師父,未免顯得你太老,若是叫你師父,我會吃醋,這該如何是好……”
“你想得未免也太遠。”
“不如叫師娘如何?”
“不行。”
兩人說著漫無邊際的話,並肩往長風閣的方向走去。他們的肩膀貼得那麼近,地上的兩團影子幾乎融在一起。
人世清明,夕陽正好,金色的餘暉灑滿前路。
前路連接著一片浩渺廣袤的江湖。
第238章 後記+完結福利獲取說明
冬青和正秋師父的故事,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
他們旅途的開端,也是我征程的結束。
從去年到現在,連載八個月,是我寫過最長的一個故事。在這期間我經歷了不少人生和工作上的大事,也有忙得暈頭轉向的時候,很慶幸自己挺過來,堅持按照預期寫完了《桃花》。
簡要說說文章的構思吧。禹國架空自距離神話時代最近的夏朝,神州和九鼎也有從神話中借鑑的部分。鯀葬身羽山,屍身三年不腐,剖腹後誕下大禹的設定,也是我國古代神話里相當“硬核”的一段了。比起高高在上的善神,這一類壯志未酬、中途鎩羽的人,總是格外令人著迷,譬如鯀,譬如希臘神話里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我始終認為,這一類相似的傳說在中西方不同的文明里分別出現,源於人性之“善”最初的萌芽,即從自我犧牲中獲得的、人格的升華。
所謂人格,不在於魂魄輪迴或是壽命永生,而在於用有限的生命,實現比生存更高的價值。這種精神雖然取自神話,卻和武俠中的俠義並不相悖。在《桃花》里,正秋師父就是這種精神的核心,從被拋棄的無名者,到殺人的惡者,最後轉變為以身殉道的俠者聖者。而使他蛻變的力量,來自於誰的不離不棄、一片真心呢,想來不必我廢話了。希望他們的掙扎和蛻變,能夠博得你的一些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