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你一直在這裡等著?”
“我、我怕你們突然回來卻沒人照應,所以沒敢闔眼。”
“我們去了一整夜嗎?”
“是啊,”柏秀川點頭道,“你不記得了麼?”
狄冬青沉默了片刻,遞上一個感激的眼神,道:“是有點記不清楚了。”
話畢,他舉目四顧,清晨時分,兵士們不斷從營帳中湧出,有的搬運糧草,有的飼餵馬匹,有的在篝火的餘燼中撥弄。
他們雖做著不同的活計,臉上卻時時浮現出相似的神情——一種劫後餘生的茫然。
他們常常在半途中停下動作,皺起眉頭眺望天邊,面色憂慮。
柏秀川道:“他們還不敢相信天火真的止住了。”
沒等狄冬青回答,盧正秋便在一旁道:“放心吧,災難已經過去了。”
柏秀川凝著盧正秋,嘴唇緊抿,神色一片認真,像是在拼命醞釀話語。
他並不擅長言辭,但他還是緩緩道:“雖然別人相信是先祖顯靈,神明保佑。但我知道,天火熄滅一定是你們的功勞,可惜我太愚鈍,就連你們用了什麼法子都不懂,但是,我從心底感激你們。”
狄冬青一怔,不禁偏過頭,將視線投向身邊的人。盧正秋也剛好在望著他,兩人相視而笑。
一番出生入死,功績卻不能為外人稱道,但他們並不介意。
心懷江河湖海之人,又怎會將穿林打葉的雨聲放在心上。
柏秀川打量著如獲新生的兩人,臉上也洋溢著喜色,但他很快便斂去笑容,道:“我看你們凍得不輕,還受了不少外傷,快去營帳里歇一歇吧,我得帶兵趕去協助阿桐姐和談,稍後一定來看望你們。”
“慢著,”狄冬青喊住他,“與誰和談?”
“與蠻族。”
狄冬青面露詫色:“蠻族?”
*
北征軍集結成隊,在北荒長城的門防外陣列。
浩浩蕩蕩的隊伍沿著山勢鋪開,像是一面緊繃的鼓,在寂靜中蓄勢待發。
兩扇玄鐵重門被機括牽動,慢慢向兩側敞開,久經年歲的鐵鏈互相摩擦,發出粗糲的聲響,砥磨著每個人的耳朵。
但摩擦聲沒有持續多久,很快被另一陣聲響所蓋過——更加低沉,更加鏗鏘,猶如重錘擂打鼓面一般,是蠻族的腳步聲。
蠻族的戰士從敞開的玄鐵門中通過,列隊而出。
他們對朝陽似乎有著莫名的敬畏,在邁出陰影,步入陽光中的時候,紛紛低下頭,將手貼在胸口,像是在祈禱似的。
饒是見多識廣的盧正秋,也是第一次看到蠻族祈禱的模樣。
蠻族雖是人,卻與中原人截然不同,個個身高八尺,身軀龐大而孔武,有著野獸一般兇猛的體態和力氣,不論男女都是精銳的戰士。
他們常年居於極北的嚴寒中,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沒有文字,就連語言也由咿咿呀呀的音節構成,聽上去更像是野獸在奔走中彼此呼喚。
千萬年來,蠻族與中原相安無事,直到九星貫日,天火初露跡象之時,蠻族第一次大舉入侵,才使禹國人領教到他們的可怖之處。
此番北征的隊伍之中,有些老兵曾親歷二十年前的北伐,憶起那一場血沫橫飛的淒戰,手上便忍不住瑟瑟發抖。
狄冬青也跟在隊伍中,習慣性地關切身邊的青年:“秀川,你若是害怕……”
“我不怕的。”柏秀川搖搖頭,低聲道,“刀劍的鋒芒縱然奪目,卻會因血而鏽蝕,我在這裡,便是為了保證它不染血。”
狄冬青頗為驚訝地望著他。
自從失去兄長之後,他的確已蛻變,他的決心也不再虛張聲勢,反而透著難以撼動的力量。
膽怯之人未必不勇敢。
人顯露膽怯,是因心神被善念所錮,不忍直面窮凶極惡,但勇敢也由善念中萌生,像是嫩芽順著牢籠的孔隙鑽出。總有一日,它也將成為枝繁葉茂的大樹。
姒玉桐立於軍前。
她騎在夫諸頭領寬闊的背上,戰袍鮮紅,鎖甲熠熠,一柄狹長秀麗的佩劍懸在腰間。儘管如此,她看上去仍然孱弱渺小,蠻族人只要晃動手指,便能將她捏起來重重摔打。
蠻族並沒有動作,只是隔在幾仗之外,打量著對面的中原女子。
她的身軀雖嬌小,勇氣卻不輸於人。她的勇氣也並非與生俱來。她只是足夠狠心,手裡常常攥著一柄無形的刀,每一次怯意湧起,刀刃便毫不留情地割向自己的傷口。
她花了九年的時間,一刀又一刀,將自己雕刻成此刻的模樣。
此刻她毫不退縮,只是朗聲道:“我已將我的意圖描於畫中,懇請各位過目。”
她揮了揮手,身後的副將策馬上前,將一張長卷遞到蠻族的眼底。
蠻族紛紛露出詫色,許多腦袋湊在一起,好奇地觀摩。
畫中描摹的是一副祥和的圖景。北荒長城的門防悉數敞開,蠻族人次第經過,手上未持刀劍棍棒,反倒提著農具,扛著木料。
長城以南,禹國的使節正在歡迎蠻族的到來,將農耕之術傾囊相授,蠻族在他們的幫助下,遷往更加溫暖的地方安居,建造屋舍,畜養家畜。
這幅畫卷宏大而精美,並非一朝一夕趕製,而是早在出發前夕,姒玉桐請來安邑城最傑出的十位畫匠共同描繪出的。畫卷中的圖景淺顯又生動,即便語言不通,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寒意。
蠻族武士不自覺地放低手中的刀斧。
姒玉桐貼在夫諸耳畔叮囑了幾字,夫諸揚起脖頸,向前邁出高貴而從容的步伐。
夫諸在蠻族眼中也是靈獸,蠻族的戰士分開一條路供它通行。
姒玉桐來到厚重的玄鐵門邊。
粗壯的鎖鏈還掛在門環上,手腕粗的鎖銷清晰可見。她突然振劍出鞘,沿著鎖銷一側重重斬下。
霜雪劍細而長,傾瀉出如星河一般皎潔的流光。落在沾滿鏽蝕的鎖鏈上,削鐵如泥。
鎖銷被斬成兩半,鋃鐺墜地。
姒玉桐將劍重新收入鞘中,回過身,揚起頭道:“從今往後,北荒長城只隔風雪,不隔生靈。”
止戰的宣告聲響徹天際,就連天邊的層雲也為止激盪,抖出金色的磷粉,灑滿重獲新生的九州大地上。
這片被澤神恩的古老土地,在歷經億萬次日月更迭之後,終於迎來一個嶄新的黎明。
第236章 星辰入夢(二十)
是夜,長城腳下一片熱火朝天。
常年嚴寒料峭的凍土,忽地綻開遍地的篝火,蠻族和中原人圍坐成堆,伴著躍動的火光載歌載舞。
狄冬青坐在營帳里,透過半卷的氈門,怔怔地眺著不遠處的盛景。
盧正秋來到他身邊,將手中的藥缽放在桌台上,隨口問道:“想去玩?”
“沒有。”狄冬青搖搖頭道,“已經玩不動了,從遠處看看就行。”
盧正秋輕笑一聲,向他遞出一隻手臂:“來,手給我。”
“我、我怕你們突然回來卻沒人照應,所以沒敢闔眼。”
“我們去了一整夜嗎?”
“是啊,”柏秀川點頭道,“你不記得了麼?”
狄冬青沉默了片刻,遞上一個感激的眼神,道:“是有點記不清楚了。”
話畢,他舉目四顧,清晨時分,兵士們不斷從營帳中湧出,有的搬運糧草,有的飼餵馬匹,有的在篝火的餘燼中撥弄。
他們雖做著不同的活計,臉上卻時時浮現出相似的神情——一種劫後餘生的茫然。
他們常常在半途中停下動作,皺起眉頭眺望天邊,面色憂慮。
柏秀川道:“他們還不敢相信天火真的止住了。”
沒等狄冬青回答,盧正秋便在一旁道:“放心吧,災難已經過去了。”
柏秀川凝著盧正秋,嘴唇緊抿,神色一片認真,像是在拼命醞釀話語。
他並不擅長言辭,但他還是緩緩道:“雖然別人相信是先祖顯靈,神明保佑。但我知道,天火熄滅一定是你們的功勞,可惜我太愚鈍,就連你們用了什麼法子都不懂,但是,我從心底感激你們。”
狄冬青一怔,不禁偏過頭,將視線投向身邊的人。盧正秋也剛好在望著他,兩人相視而笑。
一番出生入死,功績卻不能為外人稱道,但他們並不介意。
心懷江河湖海之人,又怎會將穿林打葉的雨聲放在心上。
柏秀川打量著如獲新生的兩人,臉上也洋溢著喜色,但他很快便斂去笑容,道:“我看你們凍得不輕,還受了不少外傷,快去營帳里歇一歇吧,我得帶兵趕去協助阿桐姐和談,稍後一定來看望你們。”
“慢著,”狄冬青喊住他,“與誰和談?”
“與蠻族。”
狄冬青面露詫色:“蠻族?”
*
北征軍集結成隊,在北荒長城的門防外陣列。
浩浩蕩蕩的隊伍沿著山勢鋪開,像是一面緊繃的鼓,在寂靜中蓄勢待發。
兩扇玄鐵重門被機括牽動,慢慢向兩側敞開,久經年歲的鐵鏈互相摩擦,發出粗糲的聲響,砥磨著每個人的耳朵。
但摩擦聲沒有持續多久,很快被另一陣聲響所蓋過——更加低沉,更加鏗鏘,猶如重錘擂打鼓面一般,是蠻族的腳步聲。
蠻族的戰士從敞開的玄鐵門中通過,列隊而出。
他們對朝陽似乎有著莫名的敬畏,在邁出陰影,步入陽光中的時候,紛紛低下頭,將手貼在胸口,像是在祈禱似的。
饒是見多識廣的盧正秋,也是第一次看到蠻族祈禱的模樣。
蠻族雖是人,卻與中原人截然不同,個個身高八尺,身軀龐大而孔武,有著野獸一般兇猛的體態和力氣,不論男女都是精銳的戰士。
他們常年居於極北的嚴寒中,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沒有文字,就連語言也由咿咿呀呀的音節構成,聽上去更像是野獸在奔走中彼此呼喚。
千萬年來,蠻族與中原相安無事,直到九星貫日,天火初露跡象之時,蠻族第一次大舉入侵,才使禹國人領教到他們的可怖之處。
此番北征的隊伍之中,有些老兵曾親歷二十年前的北伐,憶起那一場血沫橫飛的淒戰,手上便忍不住瑟瑟發抖。
狄冬青也跟在隊伍中,習慣性地關切身邊的青年:“秀川,你若是害怕……”
“我不怕的。”柏秀川搖搖頭,低聲道,“刀劍的鋒芒縱然奪目,卻會因血而鏽蝕,我在這裡,便是為了保證它不染血。”
狄冬青頗為驚訝地望著他。
自從失去兄長之後,他的確已蛻變,他的決心也不再虛張聲勢,反而透著難以撼動的力量。
膽怯之人未必不勇敢。
人顯露膽怯,是因心神被善念所錮,不忍直面窮凶極惡,但勇敢也由善念中萌生,像是嫩芽順著牢籠的孔隙鑽出。總有一日,它也將成為枝繁葉茂的大樹。
姒玉桐立於軍前。
她騎在夫諸頭領寬闊的背上,戰袍鮮紅,鎖甲熠熠,一柄狹長秀麗的佩劍懸在腰間。儘管如此,她看上去仍然孱弱渺小,蠻族人只要晃動手指,便能將她捏起來重重摔打。
蠻族並沒有動作,只是隔在幾仗之外,打量著對面的中原女子。
她的身軀雖嬌小,勇氣卻不輸於人。她的勇氣也並非與生俱來。她只是足夠狠心,手裡常常攥著一柄無形的刀,每一次怯意湧起,刀刃便毫不留情地割向自己的傷口。
她花了九年的時間,一刀又一刀,將自己雕刻成此刻的模樣。
此刻她毫不退縮,只是朗聲道:“我已將我的意圖描於畫中,懇請各位過目。”
她揮了揮手,身後的副將策馬上前,將一張長卷遞到蠻族的眼底。
蠻族紛紛露出詫色,許多腦袋湊在一起,好奇地觀摩。
畫中描摹的是一副祥和的圖景。北荒長城的門防悉數敞開,蠻族人次第經過,手上未持刀劍棍棒,反倒提著農具,扛著木料。
長城以南,禹國的使節正在歡迎蠻族的到來,將農耕之術傾囊相授,蠻族在他們的幫助下,遷往更加溫暖的地方安居,建造屋舍,畜養家畜。
這幅畫卷宏大而精美,並非一朝一夕趕製,而是早在出發前夕,姒玉桐請來安邑城最傑出的十位畫匠共同描繪出的。畫卷中的圖景淺顯又生動,即便語言不通,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寒意。
蠻族武士不自覺地放低手中的刀斧。
姒玉桐貼在夫諸耳畔叮囑了幾字,夫諸揚起脖頸,向前邁出高貴而從容的步伐。
夫諸在蠻族眼中也是靈獸,蠻族的戰士分開一條路供它通行。
姒玉桐來到厚重的玄鐵門邊。
粗壯的鎖鏈還掛在門環上,手腕粗的鎖銷清晰可見。她突然振劍出鞘,沿著鎖銷一側重重斬下。
霜雪劍細而長,傾瀉出如星河一般皎潔的流光。落在沾滿鏽蝕的鎖鏈上,削鐵如泥。
鎖銷被斬成兩半,鋃鐺墜地。
姒玉桐將劍重新收入鞘中,回過身,揚起頭道:“從今往後,北荒長城只隔風雪,不隔生靈。”
止戰的宣告聲響徹天際,就連天邊的層雲也為止激盪,抖出金色的磷粉,灑滿重獲新生的九州大地上。
這片被澤神恩的古老土地,在歷經億萬次日月更迭之後,終於迎來一個嶄新的黎明。
第236章 星辰入夢(二十)
是夜,長城腳下一片熱火朝天。
常年嚴寒料峭的凍土,忽地綻開遍地的篝火,蠻族和中原人圍坐成堆,伴著躍動的火光載歌載舞。
狄冬青坐在營帳里,透過半卷的氈門,怔怔地眺著不遠處的盛景。
盧正秋來到他身邊,將手中的藥缽放在桌台上,隨口問道:“想去玩?”
“沒有。”狄冬青搖搖頭道,“已經玩不動了,從遠處看看就行。”
盧正秋輕笑一聲,向他遞出一隻手臂:“來,手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