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老夫人的信,劉繒帛也看了?”
“是。”
蘇誨蹙眉道,“他可回了?”
宋錦遲疑道,“大人只提筆寫了一短箋,讓我回稟老夫人,待他回來之後再與她老人家仔細分說。”
蘇誨闔了闔眼,擺擺手,“你先下去罷。”
劉繒帛的秉性他最是了解,相識這些年來從未見他說過半句虛言,此番回京述職或許就是打著向劉母和盤托出的心思。
劉繒帛有事做事便是這般,認準了一件事就是撞破南牆也不回頭,他既已決意與蘇誨在一處,若劉母問起,他便不會再欺瞞。
蘇誨完全可以想像彼時場景——劉繒帛跪在地上,向劉母坦誠他二人的私情,隨即劉母會先是愣怔,然後厲聲問他說的可是真的,劉繒帛一定會說是他先起意糾纏的蘇誨,隨即劉母定然會讓他二人早日了斷,接著劉繒帛會斷然拒絕,劉母則老淚縱橫地憶起先夫早逝,她守寡十五年將劉氏兄弟養大,供他們讀書的種種不易,問劉繒帛心裡可還有這個母親……
甚至劉母還有可能會以死相逼。
“蘇哥哥?”
蘇誨一抬眼,劉綺羅正滿面焦慮地看他,“大哥快回來了,你不擔心他和阿娘爭執起來?”
“再看看罷。”蘇誨語焉不詳。
使蘇誨下定決心的,卻不是劉繒帛,而是另一樁轟動了整個長安城的大事。
黃雍之子,戶部左侍郎黃虔有個愛若珍寶的么子,名曰黃晟,從小便是個一等一的神童,長大後更是詩詞歌賦無一不曉、琴棋書畫無一不通。更難得的是,雖出身高門,又素有大才,可黃晟卻為人謙和,溫潤如玉,但凡是見了他的,沒人不贊一聲濁世佳公子。
可就這樣一個前程似錦的名門公子,卻在端陽那晚尋了短見。
無人知曉他一人徘徊在靜寂無人的大明湖畔時想了什麼,諸人所見的便是第二日浮上水面的一具再平常不過的屍首。
可蹊蹺的事情來了,黃晟殞命,黃府竟無一人前來為他收殮發喪,早朝後有人問及黃虔,他竟置若罔聞,拂袖而去。隨後的三日,每日都有個清秀瘦弱的少年前去黃府叩門,可每每都被亂棍打了出去。
黃晟的屍首在義莊停了五日,他的同窗舊友們均是急了,屢屢向黃氏族人明示暗示,可黃虔均不為所動,最後更放出狠話——他沒有這般寡廉鮮恥、下賤下作的孽子。
這下,眾人才明白,黃晟多半是被黃晟逐出門第,一時想不開才自我了斷。
最終,竟是那個清秀少年傾盡所有,將黃晟葬了,自己也隨後縱身一躍,從國子學的藏書閣跳下一了百了。
他死前咬破了手指,在素白斬衰上寫了個大大的“恨”字。
他與黃晟均是國子學的貢生,這事理所當然地鬧得滿城風雨。
皇帝也聽聞了此事,當即龍顏大怒,在大朝會上痛斥黃虔“人倫喪盡,六親不認,不肖乃父,完全是個鐵石心腸、虎狼之心的畜生”,並當場免去他戶部左侍郎一職,命其賦閒思過。
據聞當時黃虔唯唯應了,出了殿門便往明陵去,在去年剛過世的黃雍墳頭上大哭一場,哀嚎著什麼他處置逆子乃是出自一片公心,怕這個被男人迷了心竅的孽障日後成為天啟的禍患,讓家室蒙羞啊,無奈聖心難測,皇帝竟不能理解他的一番苦心云云。
不少腦筋古板的腐朽儒生均站在了黃虔一邊,竟還有人上奏御前,說是對黃虔處罰過重,恐怕寒了天下正人君子的心。就在此時,事態卻突然有了反轉——黃晟在國子學的某位同窗竟提出他並非投湖,亦非溺亡,根本是被人謀害,推入湖中,更舉出了關鍵證據,直指黃晟親父黃虔。
黃虔是黃雍親子,更襲了其父的侯爵,茲事重大,曾在大理寺主事過的顧相親自主審此案,結果簡直聳人聽聞——黃晟與國子學同窗私定終身,黃虔正盯准了戶部尚書的位置,想讓黃晟尚主,黃晟不從,便被黃虔趕出了家門。他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肖想世襲的爵位和皇帝的長公主,便假借黃晟意中人的名號將他騙出去掐死後投入大明湖裡。
此事鬧的沸沸揚揚,就連市井內宅中的劉母亦有聽聞。
“所以最後皇上是怎麼定的罪呀?”劉綺羅咬著畢羅,眼巴巴地看著蘇誨。
蘇誨蹙眉,“用膳時就別提這麼晦氣的事了,也不怕嚇著嬸娘。”
不想劉母卻道,“無妨,我還不至於那麼嬌貴。今日我去井邊漂洗衣裳時聽鄰家的幾個小娘子說了幾句,說是那黃大人落罪了?”
“正是,”蘇誨無奈,只好簡略道,“他那二兒子判了斬監侯,黃虔以有意包庇落罪,奪去官身,永不錄用。黃相留下的爵位也給了黃虔他弟弟那房,且日後得降等襲爵。”
“可憐見的,”劉母長嘆一聲,“都是自家人,何苦來哉?”
蘇誨心中一動,給劉母夾了一筷子醋雞,“嬸娘也覺得黃大人錯了?”
“不僅錯了,還是大錯特錯!”劉母感慨連連,“孩子得了病,那便好好地治,怎麼說趕出家門就趕出家門呢?那黃小公子能進國子學,那肯定是個一等一的聰明人,之前被迷了心竅,與他好好地說道理,興許過陣子也就好了,哪裡就需要做的那麼絕?更何況,他平日在府中對兩個兒子一定多有偏頗,小兒子才會做出這般的事兒來……”
蘇誨垂下眼瞼,“若是那病治不好呢?”
劉母愣了愣,幽幽一嘆,“我若是他,便先勸著,讓他娶個曉事理的姑娘掩人耳目,讓他們慢慢斷了。若還是不成,也只能當做沒生過這個兒子,給些銀錢不來往便是,何必趕盡殺絕?說到底,兒女都是爹娘前生的債啊。”
蘇誨手一抖,手中竹筷掉了。
第38章 廢話一籮筐
“你心意已定,絕不更改?”蘇景明端著手中玉杯,蹙眉看他。
蘇誨笑意清淺,面色卻慘白如鬼,“是。”
“到底是為了什麼?”蘇景明將玉杯重重磕在桌上,沉聲質問。
蘇誨抿唇,“這些年蒙他母親收留,我才能活到今日,這等恩情如同再造,我哪裡敢去傷她老人家的心?”
他從未在蘇景明面前提過與劉繒帛的私情,可他料想以蘇景明之靈慧,顯然早已察覺。
蘇景明似是嗤笑一聲,“你與劉繒帛提過麼?你可知自作主張這種事情最是煩人,你成日為人家打算,別人可未必領情。呵,所以你打算怎麼做,為他張羅個婚事,然後自己辭了官職浪跡天涯?還是乾脆隨軍去征突厥,最好為國捐軀了讓他懷緬你一輩子?”
蘇誨的面色白了又紅紅了又白,想要辯解就聽蘇景明道,“你可想過,若你自作主張與他恩斷義絕,他會有多難過?你考量的一切盡皆有一個前提——他對你情義不深,被你欺瞞拋下後很快便能改弦更張,在母親面前做個孝子賢孫,賢妻美妾,兒孫滿堂。但也有別的可能,你可想過?”
蘇誨心如亂麻,只愣愣地看著蘇景明。
蘇景明忍不住拿起桌上象牙筷對著他頭敲下去,“自作聰明,自以為是!我觀那劉繒帛是個死腦筋的,你若一意孤行,最後的結果多半是你抑鬱而終,劉繒帛愛恨兩難、孝義難全!”
蘇誨如遭雷殛,怔怔地看了他一會,笑得比哭還難看,“世上為何就無兩全之法,我半生坎坷,如今所求不過一個‘不相負’,就這麼難麼?”
不負恩情,亦不負深情。
蘇景明不知想起了什麼,也悠悠了嘆了聲,“不知蘇子仁是怎麼教兒子的,瞻前顧後,畏首畏尾。”
“可顧相方收了繒帛做門生,”蘇誨坐直了身子,急迫道,“他那麼一個光風霽月的人物,若是知曉我與繒帛的事……”
關心則亂,他急的臉色煞白,“黃晟的事還未過去,繒帛與我不同,我本就是亂黨欲孽,此生只求自保便罷了,可繒帛卻是有大志向的。倘若顧相因他有斷袖之癖便……”
蘇景明面色古怪地看他,擺了擺手,“行了,你在我這兒坐了一天,我腦仁兒疼的厲害。你先按兵不動,顧秉那裡你自不用擔心。”
他又掃了眼蘇誨因驚懼而蒼白戰慄的秀氣面容,突然忍不住伸手掐了一下,調笑道,“我見猶憐。”
礙著他是長輩,又是恩師,蘇誨不敢翻臉,但仍是狠狠瞪他一眼,想起朝中風傳蘇景明喜愛冰雪般的美貌少年,心裡暗暗罵了聲為老不尊。
他卻不知道,蘇景明方才仿佛看見了二十年前,某個夜雨里彷徨悽然的自己。
“老爺,”魏紫恭謹問道,“該用晚膳了。”
蘇誨這才驚覺叨擾太久,剛想起身告辭,就聽蘇景明道,“去中書省,叫趙子熙今日務必回來用膳。”
魏紫遲疑,“朝廷正要用兵,中書省還不知有多……”
“你原話帶到便是,”蘇景明不耐,見蘇誨茫然便解釋道,“先前周玦去江南道調度糧糙,趙子熙已與顧秉二人值了半個月的夜。今日是十五,顧秉多半要歇在紫宸殿。聽聞日前周玦已歸,斷無再讓旁人為他值夜的道理。”
本朝的宰相雖權勢煊赫,可也有種種不得已之處,譬如每夜都需一名宰相值夜,若是趕上戰亂天災一類,一般就需兩人。
蘇誨點點頭,對趙蘇二人關係更為篤定,原本慌張的心思也慢慢定了下來,蹙眉思索破局之法。
見他神色已然平緩,蘇景明微微一笑,“他怕是還有陣子,不如我帶你遊園如何?”
說罷也不待他點頭,攜了他便往後園去賞那牡丹。
蘇府後園廣植牡丹,各色名種遍布其間——姚黃雍容,魏紫華貴,趙粉嬌美,豆綠奇巧,更有青龍臥墨池這般的仙品。
可任他們再國色天香,也是黯然失色。
蘇誨幾近失語地看著園中央被用白玉闌干圍住的一株青山貫雪,慨嘆道,“我如今才知何為欲描難寫。”
蘇景明站在他身側,不無自得,“你可不知這株牡丹花了旁人多少氣力。”
蘇誨心知肚明地點頭,就見有家僕捧著一盆湯水,一勺勺極小心地澆灌下去。
“這是?”
“熬出的骨湯,用來給牡丹施肥最宜。”有清冷人聲從他們身後傳來。
蘇誨回頭一看,忙不迭地行禮。
也不知趙子熙從哪個角門進來,竟已換了件常服。
“擺膳吧。”蘇景明吩咐下去不過一刻,僕從們便在園內竹亭張羅好了一席酒菜。
“蘇大人請。”趙子熙退後一步,手微微向席中一揚。
蘇景明勾起嘴角,“潁川郡公既是宰執又是貴客,自當上座。”
兩王之亂後,本是安邑侯的周玦以軍功晉魏國公,三年後趙子熙越過侯爵直接晉封郡公,最為聖上倚賴的顧秉儘管堅辭不受,卻還是得了個定陵侯的封號。
“是。”
蘇誨蹙眉道,“他可回了?”
宋錦遲疑道,“大人只提筆寫了一短箋,讓我回稟老夫人,待他回來之後再與她老人家仔細分說。”
蘇誨闔了闔眼,擺擺手,“你先下去罷。”
劉繒帛的秉性他最是了解,相識這些年來從未見他說過半句虛言,此番回京述職或許就是打著向劉母和盤托出的心思。
劉繒帛有事做事便是這般,認準了一件事就是撞破南牆也不回頭,他既已決意與蘇誨在一處,若劉母問起,他便不會再欺瞞。
蘇誨完全可以想像彼時場景——劉繒帛跪在地上,向劉母坦誠他二人的私情,隨即劉母會先是愣怔,然後厲聲問他說的可是真的,劉繒帛一定會說是他先起意糾纏的蘇誨,隨即劉母定然會讓他二人早日了斷,接著劉繒帛會斷然拒絕,劉母則老淚縱橫地憶起先夫早逝,她守寡十五年將劉氏兄弟養大,供他們讀書的種種不易,問劉繒帛心裡可還有這個母親……
甚至劉母還有可能會以死相逼。
“蘇哥哥?”
蘇誨一抬眼,劉綺羅正滿面焦慮地看他,“大哥快回來了,你不擔心他和阿娘爭執起來?”
“再看看罷。”蘇誨語焉不詳。
使蘇誨下定決心的,卻不是劉繒帛,而是另一樁轟動了整個長安城的大事。
黃雍之子,戶部左侍郎黃虔有個愛若珍寶的么子,名曰黃晟,從小便是個一等一的神童,長大後更是詩詞歌賦無一不曉、琴棋書畫無一不通。更難得的是,雖出身高門,又素有大才,可黃晟卻為人謙和,溫潤如玉,但凡是見了他的,沒人不贊一聲濁世佳公子。
可就這樣一個前程似錦的名門公子,卻在端陽那晚尋了短見。
無人知曉他一人徘徊在靜寂無人的大明湖畔時想了什麼,諸人所見的便是第二日浮上水面的一具再平常不過的屍首。
可蹊蹺的事情來了,黃晟殞命,黃府竟無一人前來為他收殮發喪,早朝後有人問及黃虔,他竟置若罔聞,拂袖而去。隨後的三日,每日都有個清秀瘦弱的少年前去黃府叩門,可每每都被亂棍打了出去。
黃晟的屍首在義莊停了五日,他的同窗舊友們均是急了,屢屢向黃氏族人明示暗示,可黃虔均不為所動,最後更放出狠話——他沒有這般寡廉鮮恥、下賤下作的孽子。
這下,眾人才明白,黃晟多半是被黃晟逐出門第,一時想不開才自我了斷。
最終,竟是那個清秀少年傾盡所有,將黃晟葬了,自己也隨後縱身一躍,從國子學的藏書閣跳下一了百了。
他死前咬破了手指,在素白斬衰上寫了個大大的“恨”字。
他與黃晟均是國子學的貢生,這事理所當然地鬧得滿城風雨。
皇帝也聽聞了此事,當即龍顏大怒,在大朝會上痛斥黃虔“人倫喪盡,六親不認,不肖乃父,完全是個鐵石心腸、虎狼之心的畜生”,並當場免去他戶部左侍郎一職,命其賦閒思過。
據聞當時黃虔唯唯應了,出了殿門便往明陵去,在去年剛過世的黃雍墳頭上大哭一場,哀嚎著什麼他處置逆子乃是出自一片公心,怕這個被男人迷了心竅的孽障日後成為天啟的禍患,讓家室蒙羞啊,無奈聖心難測,皇帝竟不能理解他的一番苦心云云。
不少腦筋古板的腐朽儒生均站在了黃虔一邊,竟還有人上奏御前,說是對黃虔處罰過重,恐怕寒了天下正人君子的心。就在此時,事態卻突然有了反轉——黃晟在國子學的某位同窗竟提出他並非投湖,亦非溺亡,根本是被人謀害,推入湖中,更舉出了關鍵證據,直指黃晟親父黃虔。
黃虔是黃雍親子,更襲了其父的侯爵,茲事重大,曾在大理寺主事過的顧相親自主審此案,結果簡直聳人聽聞——黃晟與國子學同窗私定終身,黃虔正盯准了戶部尚書的位置,想讓黃晟尚主,黃晟不從,便被黃虔趕出了家門。他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肖想世襲的爵位和皇帝的長公主,便假借黃晟意中人的名號將他騙出去掐死後投入大明湖裡。
此事鬧的沸沸揚揚,就連市井內宅中的劉母亦有聽聞。
“所以最後皇上是怎麼定的罪呀?”劉綺羅咬著畢羅,眼巴巴地看著蘇誨。
蘇誨蹙眉,“用膳時就別提這麼晦氣的事了,也不怕嚇著嬸娘。”
不想劉母卻道,“無妨,我還不至於那麼嬌貴。今日我去井邊漂洗衣裳時聽鄰家的幾個小娘子說了幾句,說是那黃大人落罪了?”
“正是,”蘇誨無奈,只好簡略道,“他那二兒子判了斬監侯,黃虔以有意包庇落罪,奪去官身,永不錄用。黃相留下的爵位也給了黃虔他弟弟那房,且日後得降等襲爵。”
“可憐見的,”劉母長嘆一聲,“都是自家人,何苦來哉?”
蘇誨心中一動,給劉母夾了一筷子醋雞,“嬸娘也覺得黃大人錯了?”
“不僅錯了,還是大錯特錯!”劉母感慨連連,“孩子得了病,那便好好地治,怎麼說趕出家門就趕出家門呢?那黃小公子能進國子學,那肯定是個一等一的聰明人,之前被迷了心竅,與他好好地說道理,興許過陣子也就好了,哪裡就需要做的那麼絕?更何況,他平日在府中對兩個兒子一定多有偏頗,小兒子才會做出這般的事兒來……”
蘇誨垂下眼瞼,“若是那病治不好呢?”
劉母愣了愣,幽幽一嘆,“我若是他,便先勸著,讓他娶個曉事理的姑娘掩人耳目,讓他們慢慢斷了。若還是不成,也只能當做沒生過這個兒子,給些銀錢不來往便是,何必趕盡殺絕?說到底,兒女都是爹娘前生的債啊。”
蘇誨手一抖,手中竹筷掉了。
第38章 廢話一籮筐
“你心意已定,絕不更改?”蘇景明端著手中玉杯,蹙眉看他。
蘇誨笑意清淺,面色卻慘白如鬼,“是。”
“到底是為了什麼?”蘇景明將玉杯重重磕在桌上,沉聲質問。
蘇誨抿唇,“這些年蒙他母親收留,我才能活到今日,這等恩情如同再造,我哪裡敢去傷她老人家的心?”
他從未在蘇景明面前提過與劉繒帛的私情,可他料想以蘇景明之靈慧,顯然早已察覺。
蘇景明似是嗤笑一聲,“你與劉繒帛提過麼?你可知自作主張這種事情最是煩人,你成日為人家打算,別人可未必領情。呵,所以你打算怎麼做,為他張羅個婚事,然後自己辭了官職浪跡天涯?還是乾脆隨軍去征突厥,最好為國捐軀了讓他懷緬你一輩子?”
蘇誨的面色白了又紅紅了又白,想要辯解就聽蘇景明道,“你可想過,若你自作主張與他恩斷義絕,他會有多難過?你考量的一切盡皆有一個前提——他對你情義不深,被你欺瞞拋下後很快便能改弦更張,在母親面前做個孝子賢孫,賢妻美妾,兒孫滿堂。但也有別的可能,你可想過?”
蘇誨心如亂麻,只愣愣地看著蘇景明。
蘇景明忍不住拿起桌上象牙筷對著他頭敲下去,“自作聰明,自以為是!我觀那劉繒帛是個死腦筋的,你若一意孤行,最後的結果多半是你抑鬱而終,劉繒帛愛恨兩難、孝義難全!”
蘇誨如遭雷殛,怔怔地看了他一會,笑得比哭還難看,“世上為何就無兩全之法,我半生坎坷,如今所求不過一個‘不相負’,就這麼難麼?”
不負恩情,亦不負深情。
蘇景明不知想起了什麼,也悠悠了嘆了聲,“不知蘇子仁是怎麼教兒子的,瞻前顧後,畏首畏尾。”
“可顧相方收了繒帛做門生,”蘇誨坐直了身子,急迫道,“他那麼一個光風霽月的人物,若是知曉我與繒帛的事……”
關心則亂,他急的臉色煞白,“黃晟的事還未過去,繒帛與我不同,我本就是亂黨欲孽,此生只求自保便罷了,可繒帛卻是有大志向的。倘若顧相因他有斷袖之癖便……”
蘇景明面色古怪地看他,擺了擺手,“行了,你在我這兒坐了一天,我腦仁兒疼的厲害。你先按兵不動,顧秉那裡你自不用擔心。”
他又掃了眼蘇誨因驚懼而蒼白戰慄的秀氣面容,突然忍不住伸手掐了一下,調笑道,“我見猶憐。”
礙著他是長輩,又是恩師,蘇誨不敢翻臉,但仍是狠狠瞪他一眼,想起朝中風傳蘇景明喜愛冰雪般的美貌少年,心裡暗暗罵了聲為老不尊。
他卻不知道,蘇景明方才仿佛看見了二十年前,某個夜雨里彷徨悽然的自己。
“老爺,”魏紫恭謹問道,“該用晚膳了。”
蘇誨這才驚覺叨擾太久,剛想起身告辭,就聽蘇景明道,“去中書省,叫趙子熙今日務必回來用膳。”
魏紫遲疑,“朝廷正要用兵,中書省還不知有多……”
“你原話帶到便是,”蘇景明不耐,見蘇誨茫然便解釋道,“先前周玦去江南道調度糧糙,趙子熙已與顧秉二人值了半個月的夜。今日是十五,顧秉多半要歇在紫宸殿。聽聞日前周玦已歸,斷無再讓旁人為他值夜的道理。”
本朝的宰相雖權勢煊赫,可也有種種不得已之處,譬如每夜都需一名宰相值夜,若是趕上戰亂天災一類,一般就需兩人。
蘇誨點點頭,對趙蘇二人關係更為篤定,原本慌張的心思也慢慢定了下來,蹙眉思索破局之法。
見他神色已然平緩,蘇景明微微一笑,“他怕是還有陣子,不如我帶你遊園如何?”
說罷也不待他點頭,攜了他便往後園去賞那牡丹。
蘇府後園廣植牡丹,各色名種遍布其間——姚黃雍容,魏紫華貴,趙粉嬌美,豆綠奇巧,更有青龍臥墨池這般的仙品。
可任他們再國色天香,也是黯然失色。
蘇誨幾近失語地看著園中央被用白玉闌干圍住的一株青山貫雪,慨嘆道,“我如今才知何為欲描難寫。”
蘇景明站在他身側,不無自得,“你可不知這株牡丹花了旁人多少氣力。”
蘇誨心知肚明地點頭,就見有家僕捧著一盆湯水,一勺勺極小心地澆灌下去。
“這是?”
“熬出的骨湯,用來給牡丹施肥最宜。”有清冷人聲從他們身後傳來。
蘇誨回頭一看,忙不迭地行禮。
也不知趙子熙從哪個角門進來,竟已換了件常服。
“擺膳吧。”蘇景明吩咐下去不過一刻,僕從們便在園內竹亭張羅好了一席酒菜。
“蘇大人請。”趙子熙退後一步,手微微向席中一揚。
蘇景明勾起嘴角,“潁川郡公既是宰執又是貴客,自當上座。”
兩王之亂後,本是安邑侯的周玦以軍功晉魏國公,三年後趙子熙越過侯爵直接晉封郡公,最為聖上倚賴的顧秉儘管堅辭不受,卻還是得了個定陵侯的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