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她歪過頭,摟著懷中的被子繼續道:“這些年來我一直尋找那幅圖的下落,但等我費勁周折終於找到機會去了一趟煜王府,卻得知那幅圖已經被花婉送給她妹妹花晴了。我過往的努力白費了,只能再找機會去瑢王府。……後面的事情,你就都知道了。我去瑢王府探過幾次路之後,那晚打算去偷畫,結果撞上了你。”
楊五淡笑了笑:“我知道那後面發生的事。”頓了頓,又問,“還有麼?呂伯跟你還說過什麼?”
阿柳想了想,說道:“沒有了。當時時間倉促,姑姑就只跟他說了那些而已。再剩下的就都是呂伯自己跟我說的話,跟當年那件案子沒什麼直接的關係了。”
“他自己跟你都說了什麼?”
“他跟我說……他說復仇是條不能回頭的血路。倘若我是他的女兒,他不會讓我去報這個仇,因為凡是復仇的人,沒有一個能夠全身而退或得以善終的。”
楊五默默地瞧著她,半晌問道:“那你是如何想的?”
“我當然要給公孫家報仇,因為我身上流著公孫家的血。”
楊五聽了,沉默不語。
兩人半天沒有說話,最後還是阿柳先開口問道:“我說完了,到你了。這回你該告訴我,你在畫上到底發現了什麼?”
燭火的光影落在楊五的臉上,忽明忽暗,他開口緩聲道:“那畫上說的是……”
窗外庭院裡忽然響起細微的腳步聲,一個男人的聲音由遠及近:“柳姑娘怎麼會醉的?一會兒王爺就過來了,你可真不小心!”
是孫倌。
阿柳吃了一驚,急忙輕推了楊五一把,悄聲道:“快走,來人了!”
楊五自然知道不能再呆,他躊躇了下,對阿柳沉聲道:“祿親王很可能是當年太子案的始作俑者,你千萬要提防他。我會再回來的。”說完這句,身影一閃就躥出了房去,在孫倌趕到之前,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在了庭院深處。
隆冬的傍晚,路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寒風刺骨。
但楊五的心卻比這晚風還冷。
阿柳剛才說話時恬靜隨和的神態深印在他腦海里,怎麼都無法忘記。那份溫婉卻像刀子一樣,一刀一刀,深深割在他的心上。
從剛才跟阿柳的對話里,他已經看得明明白白:那丫頭根本不懂何謂復仇。
出事時她連三歲都不到,剛離開襁褓的嬰孩能記得什麼?縱然是殺父之仇,離她也太過遙遠了。
那個養育她的呂伯出於不忍,甚至沒有讓她在一個殘酷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到大一直都像鄰家女孩一樣過著祥和生活的她,談何復仇?
楊五的心中此刻充滿了對阿柳的擔憂:她口中的復仇,真正的仇恨太少;更多的也許只是一種無力的責任感。而這種出於責任的復仇之路,一旦踏上,對一個沒有任何鋒利銳氣的女孩子來說不僅殘忍,而且太容易被其它感情沖淡了……
—————————
楊五離開沒片刻,孫倌和彩月就走了進來。
阿柳坐在床上發呆,彩月見她兩眼發直、臉色微白,趕緊走到床邊,問道:“姑娘怎麼起來了?”拉起她的手摸了摸,頓時神色有些吃驚:“手這樣涼,是哪裡不舒服了麼?”
阿柳定定地盯著彩月看了一會兒,忽問道:“王爺呢?”
孫倌在旁答道:“王爺剛結了公事,正往這邊走,馬上就到了。”
阿柳神色卻忽然有些驚慌和遲疑起來:“不,不。我有些不太舒服……請轉告王爺,就說我想自己呆著……”
話沒說完,李祿的聲音忽然在門外響起:“你不舒服?”
阿柳抬起頭,李祿正好掀了門帘,走了進來。他穿著千草色的長袍,腰上松松的挽了一根掛著白玉墜的鑲金帶,顯見已經換過了衣服。
孫倌和彩月一起給李祿請了個安,彩月見阿柳面色古怪,好像沒聽見李祿說話似的,也不答李祿的話,趕緊替她答道:“回王爺,姑娘之前喝了些酒,有些睏乏。”
李祿走到床前,俯下身,把手放在阿柳的額頭上試了試,覺得並不燙手,便對孫倌和彩月道:“你們在門外候著就行了。”
孫倌和彩月應聲退出房去,關上了房門。
李祿在床邊坐下,看著阿柳問道:“你想喝酒,為何不等我一起?”他神色總是清冷,但看她時眼中卻有一種特別的柔和。
阿柳此刻的心裡卻像被狂風肆虐的大海一般不能平靜,她無法控制自己狂跳的心和紛亂的思緒:“楊五最後那句話是真的麼?他說祿親王是太子案的始作俑者是什麼意思?祿親王難道知道公孫家被冤枉的真相?還是他其實也是我公孫家被滿門抄斬的始作俑者……?”
越想,她的臉色越蒼白,藏在被子裡的手也冷得像冰。
李祿卻當她身體不舒服,拿被子給她裹上,問道:“為什麼忽然想喝酒了?”
阿柳望著那雙深沉卻關切的眼神,心亂如麻,險些衝口而出:“公孫家的冤案跟你有沒有關係?”
這時門外忽然傳來孫倌的聲音:“王爺,兵部侍郎石海石大人、禁軍總領周作為周總兵求見。”
楊五淡笑了笑:“我知道那後面發生的事。”頓了頓,又問,“還有麼?呂伯跟你還說過什麼?”
阿柳想了想,說道:“沒有了。當時時間倉促,姑姑就只跟他說了那些而已。再剩下的就都是呂伯自己跟我說的話,跟當年那件案子沒什麼直接的關係了。”
“他自己跟你都說了什麼?”
“他跟我說……他說復仇是條不能回頭的血路。倘若我是他的女兒,他不會讓我去報這個仇,因為凡是復仇的人,沒有一個能夠全身而退或得以善終的。”
楊五默默地瞧著她,半晌問道:“那你是如何想的?”
“我當然要給公孫家報仇,因為我身上流著公孫家的血。”
楊五聽了,沉默不語。
兩人半天沒有說話,最後還是阿柳先開口問道:“我說完了,到你了。這回你該告訴我,你在畫上到底發現了什麼?”
燭火的光影落在楊五的臉上,忽明忽暗,他開口緩聲道:“那畫上說的是……”
窗外庭院裡忽然響起細微的腳步聲,一個男人的聲音由遠及近:“柳姑娘怎麼會醉的?一會兒王爺就過來了,你可真不小心!”
是孫倌。
阿柳吃了一驚,急忙輕推了楊五一把,悄聲道:“快走,來人了!”
楊五自然知道不能再呆,他躊躇了下,對阿柳沉聲道:“祿親王很可能是當年太子案的始作俑者,你千萬要提防他。我會再回來的。”說完這句,身影一閃就躥出了房去,在孫倌趕到之前,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在了庭院深處。
隆冬的傍晚,路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寒風刺骨。
但楊五的心卻比這晚風還冷。
阿柳剛才說話時恬靜隨和的神態深印在他腦海里,怎麼都無法忘記。那份溫婉卻像刀子一樣,一刀一刀,深深割在他的心上。
從剛才跟阿柳的對話里,他已經看得明明白白:那丫頭根本不懂何謂復仇。
出事時她連三歲都不到,剛離開襁褓的嬰孩能記得什麼?縱然是殺父之仇,離她也太過遙遠了。
那個養育她的呂伯出於不忍,甚至沒有讓她在一個殘酷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到大一直都像鄰家女孩一樣過著祥和生活的她,談何復仇?
楊五的心中此刻充滿了對阿柳的擔憂:她口中的復仇,真正的仇恨太少;更多的也許只是一種無力的責任感。而這種出於責任的復仇之路,一旦踏上,對一個沒有任何鋒利銳氣的女孩子來說不僅殘忍,而且太容易被其它感情沖淡了……
—————————
楊五離開沒片刻,孫倌和彩月就走了進來。
阿柳坐在床上發呆,彩月見她兩眼發直、臉色微白,趕緊走到床邊,問道:“姑娘怎麼起來了?”拉起她的手摸了摸,頓時神色有些吃驚:“手這樣涼,是哪裡不舒服了麼?”
阿柳定定地盯著彩月看了一會兒,忽問道:“王爺呢?”
孫倌在旁答道:“王爺剛結了公事,正往這邊走,馬上就到了。”
阿柳神色卻忽然有些驚慌和遲疑起來:“不,不。我有些不太舒服……請轉告王爺,就說我想自己呆著……”
話沒說完,李祿的聲音忽然在門外響起:“你不舒服?”
阿柳抬起頭,李祿正好掀了門帘,走了進來。他穿著千草色的長袍,腰上松松的挽了一根掛著白玉墜的鑲金帶,顯見已經換過了衣服。
孫倌和彩月一起給李祿請了個安,彩月見阿柳面色古怪,好像沒聽見李祿說話似的,也不答李祿的話,趕緊替她答道:“回王爺,姑娘之前喝了些酒,有些睏乏。”
李祿走到床前,俯下身,把手放在阿柳的額頭上試了試,覺得並不燙手,便對孫倌和彩月道:“你們在門外候著就行了。”
孫倌和彩月應聲退出房去,關上了房門。
李祿在床邊坐下,看著阿柳問道:“你想喝酒,為何不等我一起?”他神色總是清冷,但看她時眼中卻有一種特別的柔和。
阿柳此刻的心裡卻像被狂風肆虐的大海一般不能平靜,她無法控制自己狂跳的心和紛亂的思緒:“楊五最後那句話是真的麼?他說祿親王是太子案的始作俑者是什麼意思?祿親王難道知道公孫家被冤枉的真相?還是他其實也是我公孫家被滿門抄斬的始作俑者……?”
越想,她的臉色越蒼白,藏在被子裡的手也冷得像冰。
李祿卻當她身體不舒服,拿被子給她裹上,問道:“為什麼忽然想喝酒了?”
阿柳望著那雙深沉卻關切的眼神,心亂如麻,險些衝口而出:“公孫家的冤案跟你有沒有關係?”
這時門外忽然傳來孫倌的聲音:“王爺,兵部侍郎石海石大人、禁軍總領周作為周總兵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