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當日,那所謂神道的屍身就被人從晚風苑抬了出來。
同時傳來的還有沈晚的話:“此道先去替我去閻王殿改寫生死簿去了。只可惜道行太淺,法術太低,尚還需四十八位神道前去幫忙開道。”
此言一出,王府內一干老道俱驚。想連夜卷了銀錢奪路而逃,卻依然來不及,被那霍殷提劍一一砍殺殆盡。瞧著人數不夠,就豁然朝著府內和尚開刀,當夜王府血流成河。
汴京城內和尚老道聞聲紛紛四散而逃,再也不敢靠近汴京城半步。
轉過年二月,永安五年。
沈晚讓人傳話,她想見霍殷一面。
霍殷聞言,不喜反懼,手腳俱冷,後背也泛起了涼意。
他脫口而出不見。可話剛出,人已瘋了似的狂奔到晚風苑,顫著手推開了院裡的大門。
他進了裡屋,終於見到了多年未曾見到的人。
早已沒了當年的模樣。形銷骨立,滿頭華發,躺在床榻上忽急忽緩的喘息,奄奄一息。
見到他進來,沈晚滿滿轉頭看向他。饒歲月如何變遷,她看過來的目光依舊清湛,淺淡,不染塵垢。
霍殷慢慢走向她,雙腿如灌了鉛,沉重,艱難,卻毫不遲疑。
他坐在她的床榻邊,緩緩握上了她的手,亦如當年。
沈晚看著他。如今的他已面染塵霜,兩鬢斑白,不改的是他面上的威嚴酷厲。怕是沈晚自己也沒有想到,在她人生的最後幾年,這個男人居然對她妥協了。
看了這麼多年,她便是再遲鈍,也知道了,這個鬼畜般的霸道男人,到底是對她動情了。
然而,那又如何呢?她的一生,皆因他而錯亂。
“霍殷。”她喚他。
“爺,在。”他看著她,面上依舊沒多餘的表情。
她喘著氣緩了緩,方看向他:“我不要旁人殉葬……”對他眸里陡然捲起的顫慄和風暴熟視無睹,她堅持說完:“我走後……莫造殺孽,否則我下輩子投不到好人家……”
“行了!你閉嘴!”霍殷猛的握緊她的手,厲聲而喝。
沈晚就閉了眸,喘著氣,一會急一會慢。
霍殷的身體都在抖。
“來人,去皇宮請永安帝!”
“去顧府叫顧猷淵過來!”
“去孟府把他家大娘子英娘叫來!”
前後不到一刻鐘,幾個人相繼過來。
永安帝跌跌撞撞的跑進來,一見沈晚就伏在床榻邊上痛哭流涕。
沈晚艱難的抬眼看他,動了動唇:“生老病死皆是常態……莫忘仁心。”
她又看向顧猷淵,年過17的他玉樹臨風,瀟灑俊美,年紀輕輕已高中狀元,如今擔任正四品兵部郎中一職,是汴京城不少春閨少女的心上人。
“好好的。”她輕聲說。
顧猷淵跪在床邊,顫著眼別過。
她看向多年未見的養女,長大了,亭亭玉立,身上透著濃厚的書香之氣,腹有詩書氣自華。
“無論何時,要自立。”
英娘淚眼婆娑,用力的點點頭。
霍殷令他們三人退下。
彌留之際,她的身邊只剩下了一人。
霍殷微抖著手去撫她削瘦的臉,饒是她已不復當年嬌嫩模樣,可他依舊覺得有如初見般,在那文墨香味濃厚的書坊里,她垂首低眉的側身站著,他略有孟浪的上下打量,那時驚鴻一瞥,他覺得靜靜而立的她猶如白玉蘭般通透的令人難忘。
“這一生,你究竟在抗拒什麼?”他無法理解。只要她肯,他可以給她至尊無上的權利,世上任何東西她都唾手可得,享盡尊榮和富貴。可她一直較著勁,擰著,怨著,恨著……那麼她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沈晚突然笑了下,她並沒回答他這個問題。
霍殷似乎也料到了她不會給她明確的答案。他沒有再問,只是顫著手去摸她微勾的唇角。
然後他的身體猛地一僵。
他不可置信的去探她的鼻息……
候在門外的人猛地聽見裡面傳來一陣大笑聲。
笑著笑著,那似要宣洩胸中情緒的大笑就變成了嚎啕大哭。
門外候著的人全都噗通聲跪了下來。
這一日,汴京城家家戶戶掛白幡,哭聲震天。
永安五年二月初九,攝政王側妃薨。
喪禮上,攝政王撫屍痛哭,前來悼念的諸位官員無不驚悚,這樣的攝政王顛覆了他們的認知範疇。
攝政王抱著屍體七天七夜不休不眠,最後是永安帝趁他精神不濟之時奪過屍身,裝棺入殮。
後來,汴京城內就開始流傳當朝攝政王與其側妃的種種,還有人寫成了戲文私下流傳,雖其中內容大有改編,也改名換姓,卻還是不敢拿到台面來說。
霍殷在宿醉了幾場後,令人封了晚風苑,在他有生之年,再也沒有踏進去半步。
似乎要抹去她在這個世間的任何痕跡,他將她的名字在霍家的族譜上劃掉,又親自去戶部銷毀了與她有關的種種痕跡,令府中人不得談及,恨不得天下所有人都對她三緘其口。
他按時上早朝,處理公務,帶兵打仗。雖年過花甲,卻依舊目光如炬,凜然不可犯,戰場上更是悍不懼死,饒是兇猛強悍的匈奴騎兵,見了他的旗幟都有些聞風喪膽。
同時傳來的還有沈晚的話:“此道先去替我去閻王殿改寫生死簿去了。只可惜道行太淺,法術太低,尚還需四十八位神道前去幫忙開道。”
此言一出,王府內一干老道俱驚。想連夜卷了銀錢奪路而逃,卻依然來不及,被那霍殷提劍一一砍殺殆盡。瞧著人數不夠,就豁然朝著府內和尚開刀,當夜王府血流成河。
汴京城內和尚老道聞聲紛紛四散而逃,再也不敢靠近汴京城半步。
轉過年二月,永安五年。
沈晚讓人傳話,她想見霍殷一面。
霍殷聞言,不喜反懼,手腳俱冷,後背也泛起了涼意。
他脫口而出不見。可話剛出,人已瘋了似的狂奔到晚風苑,顫著手推開了院裡的大門。
他進了裡屋,終於見到了多年未曾見到的人。
早已沒了當年的模樣。形銷骨立,滿頭華發,躺在床榻上忽急忽緩的喘息,奄奄一息。
見到他進來,沈晚滿滿轉頭看向他。饒歲月如何變遷,她看過來的目光依舊清湛,淺淡,不染塵垢。
霍殷慢慢走向她,雙腿如灌了鉛,沉重,艱難,卻毫不遲疑。
他坐在她的床榻邊,緩緩握上了她的手,亦如當年。
沈晚看著他。如今的他已面染塵霜,兩鬢斑白,不改的是他面上的威嚴酷厲。怕是沈晚自己也沒有想到,在她人生的最後幾年,這個男人居然對她妥協了。
看了這麼多年,她便是再遲鈍,也知道了,這個鬼畜般的霸道男人,到底是對她動情了。
然而,那又如何呢?她的一生,皆因他而錯亂。
“霍殷。”她喚他。
“爺,在。”他看著她,面上依舊沒多餘的表情。
她喘著氣緩了緩,方看向他:“我不要旁人殉葬……”對他眸里陡然捲起的顫慄和風暴熟視無睹,她堅持說完:“我走後……莫造殺孽,否則我下輩子投不到好人家……”
“行了!你閉嘴!”霍殷猛的握緊她的手,厲聲而喝。
沈晚就閉了眸,喘著氣,一會急一會慢。
霍殷的身體都在抖。
“來人,去皇宮請永安帝!”
“去顧府叫顧猷淵過來!”
“去孟府把他家大娘子英娘叫來!”
前後不到一刻鐘,幾個人相繼過來。
永安帝跌跌撞撞的跑進來,一見沈晚就伏在床榻邊上痛哭流涕。
沈晚艱難的抬眼看他,動了動唇:“生老病死皆是常態……莫忘仁心。”
她又看向顧猷淵,年過17的他玉樹臨風,瀟灑俊美,年紀輕輕已高中狀元,如今擔任正四品兵部郎中一職,是汴京城不少春閨少女的心上人。
“好好的。”她輕聲說。
顧猷淵跪在床邊,顫著眼別過。
她看向多年未見的養女,長大了,亭亭玉立,身上透著濃厚的書香之氣,腹有詩書氣自華。
“無論何時,要自立。”
英娘淚眼婆娑,用力的點點頭。
霍殷令他們三人退下。
彌留之際,她的身邊只剩下了一人。
霍殷微抖著手去撫她削瘦的臉,饒是她已不復當年嬌嫩模樣,可他依舊覺得有如初見般,在那文墨香味濃厚的書坊里,她垂首低眉的側身站著,他略有孟浪的上下打量,那時驚鴻一瞥,他覺得靜靜而立的她猶如白玉蘭般通透的令人難忘。
“這一生,你究竟在抗拒什麼?”他無法理解。只要她肯,他可以給她至尊無上的權利,世上任何東西她都唾手可得,享盡尊榮和富貴。可她一直較著勁,擰著,怨著,恨著……那麼她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沈晚突然笑了下,她並沒回答他這個問題。
霍殷似乎也料到了她不會給她明確的答案。他沒有再問,只是顫著手去摸她微勾的唇角。
然後他的身體猛地一僵。
他不可置信的去探她的鼻息……
候在門外的人猛地聽見裡面傳來一陣大笑聲。
笑著笑著,那似要宣洩胸中情緒的大笑就變成了嚎啕大哭。
門外候著的人全都噗通聲跪了下來。
這一日,汴京城家家戶戶掛白幡,哭聲震天。
永安五年二月初九,攝政王側妃薨。
喪禮上,攝政王撫屍痛哭,前來悼念的諸位官員無不驚悚,這樣的攝政王顛覆了他們的認知範疇。
攝政王抱著屍體七天七夜不休不眠,最後是永安帝趁他精神不濟之時奪過屍身,裝棺入殮。
後來,汴京城內就開始流傳當朝攝政王與其側妃的種種,還有人寫成了戲文私下流傳,雖其中內容大有改編,也改名換姓,卻還是不敢拿到台面來說。
霍殷在宿醉了幾場後,令人封了晚風苑,在他有生之年,再也沒有踏進去半步。
似乎要抹去她在這個世間的任何痕跡,他將她的名字在霍家的族譜上劃掉,又親自去戶部銷毀了與她有關的種種痕跡,令府中人不得談及,恨不得天下所有人都對她三緘其口。
他按時上早朝,處理公務,帶兵打仗。雖年過花甲,卻依舊目光如炬,凜然不可犯,戰場上更是悍不懼死,饒是兇猛強悍的匈奴騎兵,見了他的旗幟都有些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