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馮雲山讚賞地道:「伍愛卿所言深合朕意!朕想的正是如此,還有一點,朝廷信用紙幣體系,也必須在以金本位,也就是以國庫中的黃金儲備為對應的基礎上進行。朕想過了,先通過金本位體系來大量吸取世界的黃金,哪怕遭受一些損失,也要不惜代價地囤積黃金。等帝國的黃金儲量達到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甚至最好超過百分之六十以上時,再以金本位體系為基礎,將帝國國庫中的儲存黃金全部作為準備金,以實物黃金作為準備金的形式推行國家信用紙幣制度,由不得國民和西洋國家不信。到時候,等那些西洋國家效仿的時候,他們的國庫已經沒多少黃金儲量了,就不得不被帝國發行的紙幣所牽引。朕想過了,這是一場金融改革,同時又是一場戰爭。最終的結果必須實現,帝國的聖幣全面取代英鎊並強國英鎊,成為世界最為通用的貨幣,實效等同於實物黃金。對了,李愛卿,伍愛卿,你們知道西洋列強們有多少黃金儲備吧?」

  李鴻章連忙稟報導:「陛下,經過陛下對帝國十數年的指導發展,如今帝國不但黃金年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黃金儲備也不斷追趕英國,雖然暫時還沒能趕上,但相信要不了多久便能超過。根據財稅部的估算,到目前為止,官方儲存的黃金總量在世界黃金總儲蓄量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4500噸左右,而這其中,英國占據了將近一半,2100噸左右。但如今,中華帝國經過在一些列擴張中的繳獲,共收集帝國民間,特別是滿清、日本、南洋和印度等地的繳獲,加上如今帝國領土上的開採,共達到1320噸左右黃金量。而且,從倫敦黃金交易市場上每年超過100噸的黃金通過貿易等手段流入帝國,而另外,到今年為止,整個中華帝國的每年能有將近200噸的黃金被開採出來,也就是說,一降一升,只要2年功夫,中華帝國的黃金儲量便能超過英國。而四五年之後,帝國的黃金儲量,便能占據整個世界的官方黃金儲量的一半甚至百分之六十以上。」

  馮雲山點點頭:「既然如此,便儘快實施黃金購買計劃,全力推動金融戰爭的早日勝利,為帝國打下千年根基!」

  第1351章 金融戰(下)(全書完)

  當天,中華帝國中央銀行正式宣布,取消央行中的聖幣中金幣發行,所有一元以上的聖元金屬貨幣,全部以銀幣形式鑄造發行。這無疑讓世界各國都認為,經濟最為強大的中華帝國,極可能從眼前的金銀雙本位貨幣制度變更為銀元體制的貨幣制度。

  畢竟,作為一個超級大國來說,中華帝國的國內黃金一向缺少,哪怕是如今擴張了不少海外領地,增加了不少高產量的金礦之後,主要黃金官方儲量還是在英國和西洋歐洲國家,而民間的黃金儲量,則主要是在印度、非洲和歐洲國家。而相對黃金來說,中華帝國的白銀雖然產量不多,但自歷代以來特別是滿清王朝的積累和海外貿易,囤積了大量的白銀,現銀儲量足以在世界排名第一。因此,以銀元為根基的銀元貨幣制度,極有可能,也更加對中華帝國有利。

  於是,世界白銀市場開始緩慢地但明顯地漲價。與此同時,在美洲,美利堅聯邦國和美利堅聯盟國,趁法國的工人公社政權上台而趁機重新獨立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其他各國,二馬公司通過二馬遠洋運輸船隊從聖京、上海、廣州等地大規模輸入白銀,悄悄兌換黃金。

  半年之後,白銀價格開始下降,而世界黃金市場開始上漲。這個時候,歐洲各國開始意識到不對了,有西洋銀行家推斷中華帝國不會實行銀元體制,而是繼續保持金銀雙本位貨幣制度,甚至有人喊出中華帝國也會效仿英國實行金本位貨幣體系。

  不過,經過前期的多番籌備,中華帝國中央銀行宣布,在上海的帝國中央銀行分行成立中華帝國黃金公司,下轄一家世界規模最大的鑄幣廠和黃金交易中心,直接主營黃金精煉、銷售和中華帝國聖幣的金幣兌換業務。中華帝國第一個黃金交易市場——上海金市正式成立!

  與此同時,內閣朝廷頒布黃金自由流通的法案,宣布在中華帝國境內,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流通。

  不同於世界最大也是最為主要的倫敦黃金市場。倫敦金市目前還停留在19世紀初以來的初級階段,實行黃金的現貨交易,但幾乎是每半月甚至每月一次,畢竟當初還沒有電報的時候交通和通訊並不便利。而如今的上海金市不但實行黃金現貨的自由交易,還實行黃金在未來三個月的期貨交易,並且,上海金市的黃金現貨交易不僅僅是實物黃金交易,還明確規定可以按比例增加槓桿交易,分別以1:2,1:5,1:10的交易準備金形式這三種槓桿進行現貨交易。

  並且,與倫敦黃金市場另外不同的是,上海金市的報價正式確定之前,都是由帝國央行根據前一個交易日的價格為基準,事先確定一個黃金價格區間作為參考,有意識地規範價格,掌握黃金交易頭寸和交易額統計分析,達到逐漸把控黃金價格的目的。並且,上海金市不像倫敦那樣,黃金交易商存在五大中堅力量的著名大公司:塞繆樂蒙塔古公司、莫卡塞固史密脫公司、沙普比思理公司、洛希爾父子公司和約翰馬塞公司,甚至選定洛希爾父子公司為英格蘭銀行在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代理人,交易業務量雖然比其他公司大,但在沒有完全聯合起來之前,卻也無法掌控整個黃金市場。上海金市鼓勵一切民間和其他官方機構組建黃金交易公司進駐市場,但最根本的還是黃金交易中心本身,它是中華帝國的中央銀行出資管理,背後站著的是經濟體量和黃金儲量最為龐大的中華帝國財稅部和國庫,擁有絕對掌控整個黃金市場的能力和底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