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帥和他早年的夥伴們

  可是話說回頭,在那種草莽英雄的團體裡,要想出人頭地,可不簡單。第一這些草莽人物,個個都是不守繩墨、粗獷大膽、武藝高強、騎射皆精、性不畏死而脾氣暴躁的好漢。就以他們的一般槍法來說罷。他們平時都是槍不離肩的,其射擊則向不瞄準而往往一舉手也能百發百中。有時槍在肩上而變起瞬息,他們可以把肩上武器一甩而下,帶未離肩、槍已在手、彈已發出,而對方則已應聲倒地。他們玩弄手槍,有時則有驚人的表演。他們能左手把銀元拋向天空,而右手發槍,把飛在空中的銀元擊碎!他們的馬術也是動人心弦的。在近代火車汽車尚未發明之前,馬原是世界上人類可以利用的,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因此在當年東北的原野之上,大豆高梁的青紗幛里,這些馬上英雄,進攻退竄,日行數百里,真是來去飆忽。這樣不特使進剿他們的滿清軍警無法捉摸,縱是日俄兩寇的現代化大軍亦畏之如虎。當年駐在東北的日軍即有句口語說:「十個清軍,敵不了一個日軍;十個日軍,敵不了一個'鬍子」。可見「鬍子」縱在驕橫的日軍眼中,也是萬般驃悍的。但是「鬍子」也有他們的短處。他們強悍而任性,個人英雄的色彩十分濃厚。要把他們組織成軍,從而駕馭之,指揮之,真是談何容易?而我老帥最後終能糾合群雄,一匡天下,駕馭之、指揮之,使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奉軍」和後來「東北軍」最初的骨幹,亦可想見其難能可貴了。

  約而言之,我老帥之所以能夠統率若輩組成勁旅的道理,莫非是他們所具備的本領,老帥全有之;而老帥所具備的領導才能和機運德性,則為他們所無,所以才能折服眾心,領袖群倫,終於巍然獨尊。

  在性格的某些方面,我老帥原也是一位「媽拉巴」不離口的粗線條英雄好漢。騎射皆精,槍法尤其出眾。他那右肩高、左肩低的體形,便是他少年時代槍不離肩的習慣所造成的。而他射擊的快速準確,也是他壓服群雄的第一項本領。在一次與鄰近團練頭目杜天義為爭奪地盤而發生決鬥時,老帥便以快捷槍法把杜氏擊斃,自己只略受輕傷;終以恩威兼施而兼併了杜家人馬。在此役先後,他也曾擊殺一回族團練首領項昭子;並制服了威震一方的海沙子而代統兩團徒眾。後來在老帥部屬中赫赫有名的湯玉麟將軍,當時便是海沙子的部屬,有人槍四十餘條。

  老帥除以武力服人之外,他也是一位才德兩兼的政治領袖。我父的體格和容貌,並不是如一般人想像中的關東「鬍子」,彪形大漢、威武森嚴。相反的,他只是中等身材,而皮膚白哲,舉止文雅。說話聲音也並不太高。因此他的遠道訪客,驟見之下,聞名久,識面初,無不同感驚奇。如孫中山的代表孫科,和段祺瑞的代表曹汝霖,初見我父時,都覺得他北人南相,儼然是一位恂恂儒者。哪裡是什麼「綠林豪傑」和「紅鬍子大盜」呢?而他的案犢如流的行政才能,和簡樸逾恆的私人生活,再再都使他們嘆服不盡。(德剛按:孫曹二人對張的評語,可參見二人的回憶錄。)

  至於老帥白己的部屬對他的觀察,則覺得他是一位明察秋毫、有威有恩,而賞罰分明的長官;同時他也是他們大家庭中有慈有愛的大家長。大家對他也是矢勤矢勇、亦忠亦貞而生死不渝。

  我老帥就是這樣維恩並施,逐漸統一了附近諸侯而威震遼西。一時英雄好漢,相率來歸,不用說當時虎踞一方的什麼「四霸天」、「南霸天」、「北霸天」(馮庸先生的父親那時也是諸「霸天」之一),逐漸銷聲匿跡;縱是一批比我父資格更老的「團總」如馮麟閣、張景惠等也都樂意降格相隨,甘為老帥部屬。再加上老帥初出山便結為弟兄的張作相一夥,這一小核心力量也就不可輕侮了。雖然他們合在一起的人槍尚不足二百,但是外抗強寇、內並群雄,戰鬥經驗可說已十分豐富。加以各路英雄,望風歸順,潛勢力是不可估計的。他們因此也就引起官方矚目,為後來巡防營的逾格招安,奠立了基礎。

  我國古史上三國鼎立之初,曹孟德在削平華北群雄之後,曾說過:「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句話在清末東北也頗可引用。我老帥當年如不把這些割據的團練統一了,正不知還有多少南霸天、北霸天來繼續魚肉鄉民呢?把他們統一了,對安定桑梓也不無貢獻罷。就在我父事業初奠,捷報頻傳之時,我適呱呱墮地。公私雙喜同來,老帥乃把我取個乳名叫「雙喜」。

  【編者注】此文系據唐德剛先生未刊之手稿謄出。

  本書所述大事年表

  一九○一年六月三日,張學良出生。一九一一年四月,生母趙氏病逝。一九一六年春,與于鳳至結婚。

  一九一九年三月,張學良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學習。

  一九二二年四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

  一九二四年九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十月廿二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廿二日,郭松齡反奉,十二月廿四日,郭松齡兵敗被殺。

  一九二六年六月,張學良率部進攻馮玉祥國民軍。南口軍紀案約發生在此時。

  一九二七年六月十八日,張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