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卻說至惠帝五年秋九月,長安城已築成。此工依次徵發勞工二、三十萬,男子不足,濟以婦女,四年築東面,五年筑北面,四年方得造成。城域方圓六十三里,經緯各十二里,城形似北斗,造得非常堅固,時人號為斗城。後元稹有詩道: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自從冒頓強,官築遮虜城。

  築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傳父口,莫問城堅不。平城被虜圍,漢劚城牆走。

  因茲虜請和,虜往騎來多。半疑兼半信,築城猶嵯峨。

  築城安敢煩,願聽丁一言。請築鴻臚寺,兼愁虜出關。

  匈奴單于冒頓聞漢帝大修長城、都城,以為必是防匈奴,於是氣勢浸驕,乃作一書,使人傳入漢都。呂太后取書視之,書道:“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太后閱畢大怒道:“此夷蠻欺人太甚!”乃招丞相陳平及周勃、樊噲等將議之道:“蠻夷鄙陋,地不過中國一郡,居然大言不漸,藐視我大漢帝國,我必伐之!”乃取匈奴書示眾。上將軍樊噲覽書,勃然大怒,出班厲聲道:“臣願得十萬之眾,橫行於匈奴中。”諸將亦怒,皆以樊噲之言為然。正在喧嚷之間,忽一人出班道:“樊噲誑言欺主,可斬也!”眾人聞言,無不愕然。呂太后視之,乃中郎將季布也,勃然色變,乃問道:“將軍何出此言?”樊噲等亦怒目以對。季布不慌不忙,緩緩出班奏道:“前時韓信反於代地,連和匈奴,進犯太原。先帝御駕親征,漢兵三十二萬,樊噲其時亦在其中,為上將軍。然為匈奴圍先帝於平城,樊噲終不能解圍。天下歌之道:‘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今歌吟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而樊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妄言以十萬眾橫行,是面謾也。且秦因一心防胡,徒使陳勝等起,今日之勢,又如當時,故不可妄動。”樊噲聞之,怒而無語。殿上群臣默然細思,皆生恐懼。呂太后乃問道:“若如此,難道任他驕橫不成?”季布道:“力不足伐則不伐也。以臣之意,夷狄猶如禽獸,得其善言不足喜,得其惡言不足怒也,故請太后別議他計。”呂太后沉吟半晌方道:“公言極是也!”乃令罷朝,不複議擊匈奴之事。後盧照鄰有一詩道:季生昔未達,身辱功不成。髡鉗為台隸,灌園變姓名。

  幸逢滕將軍,兼遇曹丘生。漢祖廣招納,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雲重,一諾良匪輕。廷議斬樊噲,群公寂無聲。

  處身孤且直,遭時坦而平。丈夫當如此,唯唯何足榮。

  呂太后回宮之後,修書一封道:“大漢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污。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寫罷,令中大夫張釋齎往匈奴。冒頓得書大悅,自亦知力尚不能滅漢,復使使來謝道:“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因獻良馬二十餘匹為回禮,呂太后乃以宗室女為公主,嫁予冒頓為妾,兩相和親,數年相安無擾。

  唯將軍樊噲,年際以高,為季布一言,氣積於胸。歸府後即病,數月不能起。自思己為呂族之親,朝內大臣,無不盡畏之,獨季布一西楚降將,敢直言牴觸,毀了他半世英名。樊噲越想越氣,最終壯志未酬,抱病而薨,諡為武候,其子樊伉襲舞陽候之位。後汪遵有詩讚道:玉輦曾經陷楚營,漢皇心怯擬休兵。當時不得將軍力,日月須分一半明。

  黃庭堅有詩道:漢興豐沛開天下,故舊因依日月明。拔劍一卮戲下酒,剖符千戶舞陽城。

  鼓刀屠狗少時事,排闥諫君身後名。異日淮陰儻相見,安能鞅鞅似平生。

  不獨樊噲,還有那齊王劉肥,因常為太后所忌,不能安枕;又因拜同父之妹為母,心常唏噓,以至憂鬱而病,英年早逝,薨於惠帝六年冬十月辛丑。惠帝使張不疑赴齊探視慰問,諡劉肥為悼惠王,立其長子劉襄為齊王。正是:漢室暗弱功臣死,卻把社稷托婦家。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卻說惠帝七年春正月辛丑日,日有蝕之。夏五月丁卯日,日又有蝕。至秋八月,惠帝沉迷酒色,弱不禁風,因患重病,於戊寅日崩於未央宮。呂太后發喪,群臣皆來悼唁。呂太后於靈前大哭,群臣偷觀,見呂太后雖哭而淚不下,皆不知何解。俄耳散去,各歸所處,左丞相陳平方歸府,忽報有人求見。陳平出來一看,卻是留候張良之子張辟強,現為侍中,年方十五歲,頗具聰惠。陳平問道:“賢侄何事來訪?”張辟強道:“願請丞相獨言。”陳平知必有要事,乃讓入府中問之。張辟強問陳平道:“今殿上之事,丞相可見否?”陳平道:“賢侄莫非言太后之哭而無淚乎?”張辟強道:“正是。”陳平道:“群臣亦有議論,多言或因太后以皇上仁厚,不與相類之故。”張辟強搖頭笑道:“非也。太后獨有皇上一子,豈能不愛?今哭而不悲,卻是另有心事,君知其解未?”陳平問道:“何解?”張辟強道:“帝無壯年之子,太后畏君等老臣,故心不能安也。若不思其變,日後必為其所謀。丞相不如請拜呂台、呂產為將,率兵居之南北,諸呂親屬亦皆掌管人馬,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則幸脫禍矣!”陳平大悟,深謝張辟強,遂連夜入宮來謁呂太后道:“今老臣或病或喪,多不能領軍,而劉氏之子非少即弱,不能力扶社稷。太后何不擇呂氏之少壯為將代之?”呂太后佯道:“不得其賢才者。”陳平道:“何謂無賢?今令武侯呂澤之子呂台、呂產正當壯年,將門之後也,可令之分掌聲南北之兵也。呂氏多俊傑,可擇其賢者為將軍、司馬,共衛長安,萬事不懼也。待陛下喪事畢後,臣當與文武併力保奏。”呂太后聽了,其心始安。陳平遂辭去。次日,再哭其子,淚涕縱流,其悲亦哀也。後徐鈞有詩嘆陳平道:生平多智足興劉,奇秘終貽正大羞。若使託孤權獨任,未知誅呂若為謀。




章節目錄